國學(xué)經(jīng)典
傳統(tǒng)經(jīng)典誦讀
大道家園
傳統(tǒng)典籍
綜合瀏覽區(qū)
羲黃大學(xué)
文始法脈
道德經(jīng)集釋
藥食同源
飲食營養(yǎng)
春季食療
夏季食療
秋季食療
冬季食療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藥浴
藥酒
健康綜合
刮痧
諸子百家
儒家
歷史探究
宗祠傳統(tǒng)
道家
詩詞歌賦
古玩字畫
國學(xué)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黃道吉日
搬家吉日
開業(yè)吉日
裝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經(jīng)集釋
實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奠基作品
《參同契闡幽》朱云陽著
大道家園
2019-12-15 22:45:17
《參同契闡幽》
朱云陽著
參同契闡幽序
大道○本無言說
,本無名相
,混混沌沌
,莫知其端
。然非假言說名相以表之,則道終不顯
。昔者
,羲皇作易,直指乾坤
;
老子
著經(jīng)
,全提道德。賴此兩圣
,鑿破混沌 面目
,人人分上
,底性命根源,才知著落處
,大道從此開明矣
。二書同出一源
,其后不幸而分為儒玄兩家
。宗易者流,為象數(shù)之小襦
;宗玄者流
,為延年之方士
。而 歸根復(fù)命之學(xué),或幾乎息矣
。孰能會而通之
,其惟參同契乎?
此書出自漢代
,伯陽魏祖
,假卦爻法象,以顯性命根源
。性乃萬劫不壞之元神
,命則虛無祖炁,元始至精也
。拈一即兩
,舉兩即三,會三即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颍▓A里有三點)故 言神而精氣在,精氣非麄(粗)
;言精氣而神在
,神非精也;言性而命存
,命非滯于有
;言命而性存,性非淪于無也
。只此而字真詮
,可分可合,可放可收
。在羲易 則以乾坤為眾卦之父母
,在老子則以道德為萬象之總持。后來諸子百家
,橫說豎說
,總不出這兩字范圍
。順而達之,則曰天命之謂性
;逆而還之
,則曰窮理盡性以至 于命。堂堂大道
,三教合轍,千圣同歸
。外此
,悉屬旁蹊曲徑矣。夫此逆還之法
,本自無多
,作者慈悲,豈不欲當(dāng)頭直指
,但恐知音者希
,未堪明破,不得不從無言 說中強生言說
,從無名相中強立名相
。慘淡經(jīng)營,秘母言子
。遂以兩字真詮
,疊成七卷。于是分御政養(yǎng)性伏食為三門
,又分藥物爐鼎火候為三家
,一門中各具三門, 一家中各具三家
。三而參之
,九轉(zhuǎn)之功,于是乎畢
,此其所以為參同契也
。惟參也,乃見性命之各正
;惟同也
,乃見性命之不二;惟契也
,乃見窮理盡性至命之要 歸
。七卷中,倐分倐合
,倐放倐收
。大約前主分
,后主合;前主放
,后主收
。錯綜變化,自然成文
。此參同契之所以未易知
,未易言也。
元育髫年
,慕道最初
,拜北宗張碧虛師,指示玄關(guān)
,便于此書
,得個入門,而尚未窺其堂奧
。從此足窮五岳
,遍參諸方,鮮有豁我積疑者
。最后入終南深處
,幸遇靈 寶老人,點開心易
,表里洞然
,方知一粟可藏世界,微塵堪轉(zhuǎn)法輪
,是真實語
。然此向上機關(guān),詎堪饒舌
,猶憶告別老人時
,臨歧丁寧,囑以廣度后人
,無令斷絕
, 且機緣多在大江以南。既而束裝南旋
,入圜辦道
。賴毘陵諸法侶,竭力護持
,麄了一大事
。
丁酉歲,挈門下潘子靜觀習(xí)靜華陽,兼覽道藏
。信手抽出參同契一函
,快讀數(shù)過,如貧子得寶藏
,不勝慶快
。平生竊念,此書源流最遠
,實為丹經(jīng)鼻祖
,諸真命脈。 魏祖曾將此書親授青州從事徐公
,徐遂隱名注之
,今已失傳。后來注者紛紛
,錯會不少,甚至流入彼家爐火諸旁門
,而祖意益晦塞矣
。育甚憫之,思發(fā)其覆
,遂禁足 結(jié)冬
,日誦正文一兩章,與潘子究其大義
,令筆錄焉
。深山靜夜,秉燭圍爐
,兩人細談堂奧
。中事思之不得,鬼神來告
,久而豁然貫徹矣
。更八十晨昏,草本乃就
, 題曰闡幽
。謂此書向來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也
;此書向來沉淪幽谷
,而今始浴咸池之光也。既脫稿
,復(fù)與潘子改正數(shù)番
,剝盡皮膚,獨留真實,私作枕中鴻 寶
。歲在丁未
,許子靜篤啟請流通,公諸同志
。張子靜鑒實佐焉
。于是鳩工募刻,同志翕然響應(yīng)
。而七卷次第告成
,請余作序。因略述其所得于師者
,以就正有道 焉
。并愿讀是書者,勿滯言說
,勿膠名相
,只從此中○討消息。始而范圍造化
,既而粉碎虛空
,有何御政養(yǎng)性伏食之可析,有何藥物爐鼎火候之可分
,并性命兩字
, 亦可不必建立矣。如是會去
,差足報魏祖徐祖及從上諸祖之恩
,差足報羲皇老子及從上諸圣之恩。而世出世間
,情與無情
,一切山河大地,蠢動含靈之恩
,亦無不報 矣
。一道平等,頭頭各現(xiàn)
,將見情與無情
,悉發(fā)大光明藏,破暗燭幽
。余亦從此兀然忘言矣
。
康熙己酉仲春朔旦北宗龍門派下弟子朱元育稽首敬撰
周易參同契
新安汪啟濩東亭輯
東漢
魏伯陽
真人著
京江韓景垚仲萬評點
云陽道人朱元育闡幽
許啟邦校刊
參同契者
,東漢魏真人伯陽所作
,蓋以易道,明乎
丹道
也。易道之要
,不外一陰一陽
,
丹道
之用,亦不外一陰一陽
。一陰一陽
,合而成易,大道在其中矣
。參者
,參 伍之參;同者
,合同之同
;契者,相契之契
。書中分上中下三篇
,篇中分御政養(yǎng)性伏食三家。必參乎三家
,使大易性情黃老養(yǎng)性爐火之事合同為一
,方與盡性至命之 大道相契。舉一端
,則三者全具其中。以末卷三相類宗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即了然矣。
上 篇(上御政卷)
上卷言御政
,共計五章
,乃上篇之上也。
此卷專言御政
,而養(yǎng)性伏食已寓其中
。蓋所謂御政者,陳乾坤坎離之法象
,隱然具君臣上下之規(guī)模
。君主無為,臣主有為
,即養(yǎng)性伏食
,兩道之所取則也。故末篇又稱大易情性
。
乾坤門戶章第一
此章首揭乾坤門戶
,包括萬化,乃全書之綱領(lǐng)也。
(一)
乾坤者
,易之門戶
,眾卦之父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匡廓
,運轂正軸。
此節(jié)言一陰一陽之道
,不出乾坤范圍也
。
蓋天地間只此一陰一陽,其本體則謂之道
,其化機則謂之易
,其神用則謂之丹。易道之陰陽
,不外乾坤
,丹道之陰陽,不出性命
,乾坤即性命也
。然必窮取未生以前消息,方知天地于此造端
,人身于此讬始
,丹道即于此立基。
原夫鴻濛之先
,一炁未兆
,不可道亦不可名,廓然太虛
,無方無體
,是謂真空。真空不空
,是謂妙有
。惟即有而空故,無始之始強名曰天地之始
;惟即空而有故
,有 始之始強名曰萬物之母。即有而空
,便是太極
,本無極。即空而有
,便是無極
,而太極
。太極之體,本來無動無靜
。動而無動
,乾之所以為天也,而輕清者
,有其根 矣
。靜而無靜,坤之所以為地也
,而堅凝者
,有其基矣。一動一靜之間
,人之所以為天地心也
,而易之生生不息者,在其中矣
。胚胎雖具
,混沌未分,故曰太極含 三
。
迨其靜極而動
,乾之一陽直徹于九地之下,而坤承之
,陰中包陽
,實而成坎,是謂天一生水
。在地中為水
,在天上為月。及其動極復(fù)靜
,坤之一陰直達于九天之上
,而乾統(tǒng)之
,陽中含陰
,破而成離,是謂地二生火
。在世間為火
,在天上為日。此由太極而生兩儀
,由兩儀而生四象也
。
天地非日月不顯,乾坤非坎離不運
,故在易道必以乾坤為體
,坎離為用
。何以言之?乾之為物
,靜專而動直
,六十四卦之陽,皆出入于乾戶
,究竟只是最初一陽
。坤 之為物,靜翕而動辟
,六十四卦之陰
,皆闔辟于坤門,究竟只是最初一陰
。一陰一陽
,是謂真易。乾知大始
,實為眾陽之父
,故乾道成男,曰震
、曰坎
、曰艮。坤作 成物
,實為眾陰之母
,故坤道成女,曰巽
、曰離
、曰兌。從此交易
、變易
,生生不窮,重之為六十四卦
,衍之為四千九十六卦
。豈非乾坤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乎
?
六子皆出于乾坤
,而獨用坎離者,何也
?蓋震巽艮兌
,各得乾坤之偏體,坎離獨得乾坤之正體
。先天定位
,本乾南坤北
,惟以中爻相易,而成坎離
。后天翻卦
,遂轉(zhuǎn) 作離南坎北。其實乾坤包羅在外
,天地之匡廓
,依然不動,而坎離之一日一月
,自然運旋其中
。小之為晝夜晦朔,大之為春秋寒暑
,又大之為元會運世
。譬若御車 然,中心虛者為轂
,兩頭轉(zhuǎn)動者為軸
。車本不能自運,惟賴兩頭之軸
。兩頭之軸
,又賴中心之轂以運之。車待軸而轉(zhuǎn)動
,軸又待轂而旋
,其用方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搽x之于乾坤亦 然
。豈非坎離匡廓,運轂正軸乎
?老子云“三十幅
,共一轂,當(dāng)其無
,有車之用”
,此之謂也。
此章為全書綱領(lǐng)
,此節(jié)又是通章綱領(lǐng)
。乾坤門戶
,在丹道為爐鼎
,坎離匡廓,在丹道為藥物
,火候出其中矣
。
(二)
牝牡四卦
,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
,猶工御者
,準繩墨,執(zhí)御轡
,正規(guī)距
,隨軌轍,處中以制外
,數(shù)在律歷紀
。
此節(jié)言乾坤化出坎離,能覆冒陰陽之道也
。
乾本老陽
,牡也。迨中爻變出離之少陰
,則牡轉(zhuǎn)為牝矣
。坤本老陰,牝也
。迨中爻變出坎之少陽
,則牝轉(zhuǎn)為牡矣。坤轉(zhuǎn)為坎
,九地之下淵乎
?莫測氣機,動而愈出
, 是為無底之槖
。乾轉(zhuǎn)為離,九天之上一線
,潛通本體
,虛而不屈,是為有孔之籥
。老子云“天地之間
,其猶槖籥乎”,指此而言
。故曰牝牡四卦
,以為槖籥。
坎離二氣
,一往一來
,出入于天地之間,而晝夜晦朔
,春秋寒暑
,纖毫不爽
。名曰四卦,其實只是一坎一離
;名曰兩卦
,其實只是坎離中間一陰一陽。乃六十卦之全 體
,三百六十爻之全用
,無不覆冒其中。豈不猶善御者之準繩墨
,以執(zhí)御轡
,正規(guī)矩,以隨軌轍乎
。夫馬之有御轡
,車之有軌轍,法則現(xiàn)前
,一一可以遵守
。外也, 準而執(zhí)之
,正而隨之
。其間必有御車之人,處中以制之
,即上文所謂運轂而正軸者也
。制之之法,不疾不徐
,方合節(jié)有數(shù)
,存乎其間,即不文火候之節(jié)度也
。
律有十二管
,歷有十二辰,無非六陰六陽
,循環(huán)運轉(zhuǎn)
,一刻不差。而火候之調(diào)御
,得其準矣
。此便是周天之綱紀。故曰處中以制外
,數(shù)在律歷紀
。
(三)
月節(jié)有五六,經(jīng)緯奉日使。兼并為六十
,剛?cè)嵊斜砝铩K返┩椭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至暮蒙?dāng)受
。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
。即未至晦爽
,終則復(fù)更始。
此節(jié)言弦望晦朔
,數(shù)準一月
,小周天之火候也。
易有六十四卦
,除卻乾坤坎離四卦
,應(yīng)爐鼎藥物;余六十卦
,三百六十爻
,正應(yīng)周天度數(sh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中爻
,一日一月,把握乾坤
,出入于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中
。 周天綱紀,總不出其范圍
。日為太陽
,月為太陰。陽數(shù)以五為中
,陰數(shù)以六為中
。兩其六為十二,律歷之所取則也
。以五乘六
,共得三十,是為一月之?dāng)?shù)
。日月自相 經(jīng)緯
,遂成弦望晦朔。月之消息盈虛
,每隨日轉(zhuǎn)
,有稟命于日之象,故曰月節(jié)有五六,經(jīng)緯奉日使
。
日月經(jīng)緯
,而分晝夜。即此三十日中
,兼并為六十卦
。自屯蒙訖,既濟未濟卦象
,全具其中
。卦之內(nèi)外兩體,無不反對
、反體
,如屯蒙、需訟之類
;對體
,如中孚、 小過之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虮韯偠锶幔虮砣岫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即屯蒙二卦
,可以例舉。如屯之一陽動于下
,有朝之象
;蒙之一陽止于上,有暮之象
。晝夜反覆
,兩卦只是一卦。
朔旦從屯蒙起
,直至晦日
,恰好輪到既濟未濟,六十卦周
,而一月之候始完
。完則終而復(fù)始,循環(huán)無端矣
。
(四)
日月為期度
,動靜有早晚。春夏據(jù)內(nèi)體
,從子到辰巳
。秋冬當(dāng)外用
,自午訖戌亥。賞罰應(yīng)春秋
,昏明順寒暑
。爻辭有仁義,隨時發(fā)喜怒
。如是應(yīng)四時
,五行得其理。
此節(jié)言二至二分
,數(shù)準一年
,大周天之火候也
。
日月為期度者
,日主乎晝,位當(dāng)正午
。自一陽動處
,以至六陽,即屬日之氣候
。月主乎夜
,位當(dāng)正子。自一陽(疑為陰)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