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品 丹 法 節(jié) 次
衡陽道人李德洽 原述
金蓋山人閔一得 續(xù)纂
受業(yè)孫 閔陽林 校訂
煉 己 存 誠 第 一
嘗觀紅塵之中,紛紛擾擾 ,大抵皆汨于利欲
,非滯功名事業(yè)
,即自玩忽年華
,不知復(fù)還本性
;間有夙生智慧希求大道者
,而機緣不偶,卻遇庸流指引
,陷入曲徑
旁蹊
,終身莫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酥恋乐幻饔谑酪簿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予因夙世良緣,幸遇真師
,得參《上品丹法功夫節(jié)次》
。今已效驗,不敢自私
,務(wù)為剪荊除棘
、辟門引路,直指坦
平大道
,便人按步循行
。如有好道之士,立心誠篤
,信受無疑
,須即澹嗜好、寡言語
、省思慮
、薄滋味、慎寒暑
、均勞逸
,以期志氣清明,乃可希登仙品
。務(wù)必先存
誠以煉己
,煉凈后起之習(xí)染,獨露先天之真體
,即孔子所謂克已復(fù)禮之意
。學(xué)者果能煉去凡心
、獨存真性、無論行住坐臥
、應(yīng)事按物
、立身行己之際,將平日七情六
欲種種妄想念頭刻刻掃除
,當(dāng)不見不聞之際
,默默檢攝己心,于忽起忽滅時提防
,馴致乎不識不知之際
,尋其趣味,則萬般虛妄幻想更無從起
,即是起首慎獨功夫
。
直待俗緣頓息、神思漸清
、收拾身心退藏于密
、即歸中宮祖竅,從此勿復(fù)外地
,一味凝神定慮
,養(yǎng)我本來一點靈光,常應(yīng)常靜如太虛之有容而無礙
,乃可以深造無窮
盡圣境也
。此節(jié)功夫,或一二年
、三年四年
,積久益善,磨煉過一番
,方可入圜修煉
,行下節(jié)功夫矣!
[
閔陽林曰:煉己存誠 ,核即克已復(fù)禮心傳
。原本說法浮游,未見功訣
,且云與孔子克己復(fù)禮之意有別
,定是訛舛,謹(jǐn)遵師命改訂切實
。至此節(jié)功法
,專為養(yǎng)開玄竅而
設(shè)。學(xué)有體質(zhì)利純之不齊
,故有“一二年或三年四年
,積久益善”之切訓(xùn)也
。其下十一節(jié),悉遵先師纂定
,校訂無訛
。]
筑 基 培 藥 第 二
學(xué)者既有前功,方可擇靜地為圜室,遠避塵氛、供設(shè)東華帝君、正陽帝君、純陽帝君、海蟾帝君、重陽帝君、紫陽張祖、杏林石祖、道光薛祖、泥丸陳祖、玉蟾
白祖,以及北派諸祖神位,本支經(jīng)籍度師,長燈香火祀之,日漸收拾身心、斂藏神氣,同歸中宮祖竅之中,存抱元守一之訣。
[閔小艮曰:謹(jǐn)按上品丹法,乃以身為壇爐鼎灶者。今謂入圜,又令設(shè)供列祖列宗,尚為中下學(xué)人說法,令從洋洋如在無形與聲之靜境直造無無亦無地位,倘或中
懈,藉以觸目警心、不敢廢撤、念復(fù)恒誠焉爾!上智之士,動與天俱,自強不息,斯所謂“上帝臨汝,敢貳爾心”乎?]
夫人之元性,即是金丹,即是大道,即是無位真人。世人不明修煉金丹是修個甚么,所以到底無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蓱z無人指點,埋沒了多少有志氣的人
。若知
丹道之元神即
是自己元性,是吾固有之物,借身中先天一氣點化煉成純陽之體,安有修煉而無成者乎?王祖師云“本來元性喚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是也。中宮祖竅,即是太上
所謂玄牝之門,修煉金丹,全在此竅。所謂“守一而萬事畢者”此也。
[閔小艮曰:謹(jǐn)按中宮祖竅,洵是玄牝之門。但此中字,須要認(rèn)得真,不要認(rèn)做有形有所,乃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中。故無方所,亦無內(nèi)外。曰珠、曰黍
米,又曰牟尼、舍利
、金丹
、太極,許多假名別號
,皆在此中取得種得煉得圓得脫得化得也
。但此中宮、此祖竅
、開之入之
,端在克己功純
,造至自然,以致虛極而
靜篤
,則已深入彀中矣
!一失虛靜,便墮竅外
。惟隨機動靜
,不雜己念,則自頭頭合道
。蓋此一竅
,道曰立和,核即儒之人禽
,釋之魔佛
,都在幾希之間。第此玄竅
左陽而右陰
,故曰玄牝,則與人禽魔佛究有異者
,何以故
?陽乃真陽,陰乃真陰
,均屬先天
,故可統(tǒng)曰玄竅。
泥丸氏曰:“‘機動則人玄,機靜則入牝’,此乃自然之至道。然而《修仙辯惑論》乃有‘念頭動處為玄牝’,斯議為何?蓋自靜中觀動而言,是即儒釋所謂人禽魔佛也歟
!若夫《金丹四百字序》乃曰‘在人身中
,莫向他求’,故其正文有云‘此竅非凡竅
,乾坤共合成’也
。”
泥丸氏又曰:“此是假法,然不于此處尋求
,萬無得入之理。何以故
?此一竅也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故爾黍米能藏大千
、能納三才也
。”
得體各訓(xùn),紫陽所示
,切且近矣!我祖泥丸慈示假法
,旨哉旨哉
!三才都在玄竅之中,我身豈在玄竅外哉
?我身既在竅中
,我身祖竅反在玄竅外乎?得故信:從祖竅直入
,隨而念絕情忘以事之
,果頭頭自在矣!不敢自秘
,謹(jǐn)以告諸同志
,惟愿同志息心體之。 ]
在人身中,心下腎上
,中余一寸二分之中,此乃先天元始祖氣之竅
。學(xué)者認(rèn)清一條門路
,方可修行進于大道,又須從形體上—一收提
,則元神方有正位可居
。古
人云:“有一寶珠,閉在形山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獠恢艘粚氈椋丛诹T中
,時時放大光明
,人多不悟,所以虛生浪死
,吾今指出路頭
,顯然明白。人身雖有六根,總從一根
所發(fā)
,機要惟是:三元混一
,四象合和,歸于虛無
;使身心意不動
,收攝我后天之神,歸于中官
;時時覺照
,刻刻規(guī)中,存抱元守一功夫
;久久純熟
,精氣神全,玄
牝立基
,能生真氣
,化生真鉛,再究以下功訣
,其功方應(yīng)
。此是天仙修證之妙機,得之者立躋圣域
,非具大智慧者
,安得領(lǐng)悟此中玄奧哉!
[閔小艮曰:此節(jié)所述 ,雖屬假法,若不假此作為
,學(xué)無進路
。立關(guān)玄奧,萬難得開
,而開法不在有為
,乃在虛無不動四字。所謂門路
,乃是一根
;所謂作為,乃是
混一合和
,與夫歸使收攝等字也
。及既歸宮,蓋已透入玄竅
,是為假法之初步
。若夫時時覺照,乃是二步要訣;刻刻規(guī)中
,乃是三步功法
。學(xué)者遵此修持,而所持者
抱元也
,守一也
。元者何?元始祖氣也
;一者何
?本來元性也。功夫久久
,自造純熟
,既造純熟,三寶乃全
。而下不曰基立者
,尚是玄牝初立之始基,氣未化氣
、元
命未復(fù)也
。追至氣返化氣,真鉛始至
,到得真鉛將至
,即可從事下訣。學(xué)者務(wù)須體認(rèn)
,只此活子片響
,頓然鉛至汞應(yīng)、遂爾凝結(jié)
,全賴夫煉己筑基功足耳
!太虛氏
曰:“陽生則陰應(yīng),理有不期自至者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嗤枋显唬骸安怀钫骊幉晃覒?yīng),只恐陽生未必真”
。學(xué)者可以悟矣
! ]
前功嫻熟,然后體認(rèn)存神入氣穴功夫。將眼耳鼻三者皆收拾向里,目不外視、耳不外聽 、鼻不外臭
,俾元神都歸于氣穴之中
,自然呼吸調(diào)勻,綿綿若存
,是培藥
之真口訣
。陳虛白云;“垂簾塞兌
,窒欲調(diào)息
,離形去智,幾于坐忘
。勸君終日默如愚
,煉成一顆如意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卑子耋冈疲骸拔嵩鰩熣婵谠E
,只要存神入氣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
言筑基口訣也
。
昔者明庵劉祖師云:“下手立丹基,休將子午推,靜中才一動,便是癸生時”。此種語意皆為初入圜者而言也。所謂“立丹基”者,止言培藥時事,非謂采大藥
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靶輰⒂谖缤啤闭撸秩艘捎谏碇猩抵游缰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或疑是子時午時下功之事
,故以休將兩字醒之,以別其用功之次第也
。其所謂“時”者,即《入藥鏡》所
云:“十二時
,意所到
,皆可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敝畷r也
,何須拘走子午二時耶?“靜中才一動”
,所謂陰極陽生
、虛極靜篤之際也。故其動也,便是“癸生時”也
。祖師指破迷
津
,教人一見陽生,即當(dāng)采取
,勿俟癸足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談谏裼谩H糁凉镒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止是順時發(fā)生之陽氣
,非大藥也。惟能于靜處一動便采者
,斯為萬物未生時元陽
,即生天生
地生人物之神母,即先天一氣是也
。
[閔小艮曰:謹(jǐn)按下手之陽生,雖出自然,尚屬假法
。故所生采乃屬一身之陽
,雖號先天,猶屬后天
。即如《入藥鏡》之陽生
,雖非假法,而曰“意到”
,尚屬因意
而發(fā)
。其所感發(fā),尚屬先天之后天
,曰“非大藥”
,辨析極精。泥丸有言曰:“十二時中
,機發(fā)于勃然者
,是先天之氣,不可小視
。人能及時而采得者
,乃即至寶。
古哲得之
,或形神末充者
,用以修飾完鄞鄂,或修神室黃房等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钦f也,屢經(jīng)門下陽林稟陳甚悉,凡我同志可與參之。若夫真正子陽生,得大藥,亦非定
論。太虛有言曰:“相值應(yīng)感而體本虛極、時際靜篤者,則其得也無量
,而所生也莫測
。茍或未虛而靜、或僅虛未靜者
,斷無得理
。”(得)故每與人言觀復(fù)之法
,
總不外乎“至虛極
、守靜篤”二句功訣,知此訣者有幾人哉
?(得)年已老
,一旦歸空,訣不傳世
,徒似無毛獅子
,大吼無聲,不無遺憾
?爰將此節(jié)所論時字
,詳晰
改明,并為注釋于此
,見者幸珍體之
。]
丹經(jīng)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長生
。”蓋此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
,又非虛空全無
。謂守靜極于虛無。身居恍惚沓冥之中
,混沌大定,神明自來
,一靈常湛
,是先天真空而不空者也
。
[閔小艮曰:按此先天,非僅一身先天,直是太極之祖氣
,并非是兩造虛實之氣,故能空而不空者也
。愚按:“此先天”一句
,乃指太極之氣;“又非”一句
,乃指
三才流行之氣
。今述功法,乃云致靜于虛
,其旨甚玄
,蓋虛為體、靜為功
,非靜不能得
,非靜于虛則不全也。余恐學(xué)人疑與前注功法相背
,故特筆以釋之
。
至夫太極之祖氣得可為母,太極流行之氣得則乳哺,皆屬大藥而自有別者
。蓋太極為兩造所自生,而此祖氣又太極所從出
,得可結(jié)胎
,故謂之母;流行之氣
,乃
太極內(nèi)三才所發(fā)之氣也
,在造物為先天,在道為后天
,個中清濁不齊
,只可收作培養(yǎng),故曰可作乳哺
。中下之士
,得此成胎,乃是幻影
,非圣嬰
,所以須行此后三篇
功訣,愛為辨別而詳述之
,以明人品有不同
、丹品有各別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蓋壬為陽水,是虛無清氣 ,癸為陰水
,是藥老成質(zhì)。丹家喜陽而不喜陰
,癸水為
丹道所忌
。故真陽所生乃有氣無質(zhì),純陽之氣也
,稍遲則生質(zhì)矣
!生質(zhì),便為癸
水——重濁之物豈能逆流而上升
?此紫陽祖師有“鉛遇癸生須急采
,金逢望遠不堪嘗”之口訣也。凡言癸生者
,恐其生也
,非喜其生也,勿錯認(rèn)癸生為陽生方妙
。凡
陽既生
,便當(dāng)以真意攝入中宮,與離中真陰會合
,便龍虎交媾之初功也
。
[
閔小艮曰:論丹道喜陽而忌陰,所述洵屬不磨之定論。若為養(yǎng)生而事
,即或過時亦可勿棄,第別有功法——俟透巔后
,惟一任散布周身
,遂自忘形以養(yǎng)氣,則涼趣到
心便化真陰
,暢于四肢
、放歸百絡(luò)、滋潤筋節(jié)
,亦屬培補色身之妙訣
,惟切戒留宮變飲云爾。太虛翁為老年學(xué)道者言有此一說
,謂與石杏林真人所云歸復(fù)法相似
,少
壯之士斷勿安此可也。]
《丹經(jīng)》云“龍從火里出”,謂龍生于離中也 。又云“虎向水中生”
,謂虎生于坎中也。作丹之法:其始也
,以龍召于虎;其繼也
,以虎而應(yīng)于龍
。當(dāng)虛極靜篤
之時,但將元神沉于氣穴
,聽其自呼自吸
,著不得一些作為,及有意見功之心
,務(wù)要悠揚自在
,不可執(zhí)著,反生不和
,方合神用
。日久之時,息不用調(diào)
,自然充和
。
若要起身行動,必要閉目靜坐
,聽其復(fù)歸舊穴
,直待至靜而后起。切記切記
!倘有不得已而起身
,事過時仍補前功,亦是斡旋之法
。
[
閔小艮曰:謹(jǐn)按“其始”云云 ,乃即《金丹四百字》之“以真土擒真鉛”也;“其繼”云云
,乃即“真鉛制真汞”也
;“但將”云云,乃即“鉛汞歸真土”也
;“聽
其”云云
,乃即“身心寂不動”也。修丹功法
,至要宗旨
,已全備矣!學(xué)者未明龍虎
,必須明師指點
,方知是喻未煉時之心身也
。此節(jié)口訣在二聽字,一曰“著不
得”
,二曰“吸有意”
,戒之至也。曰“務(wù)要”
、曰‘不可”
、曰“反生”、曰“方合”
,何等叮嚀
!又恐求效心切,故又有“日久”云云
。我輩讀書
,志在明了,
何可草草滑過
,舉世學(xué)人都犯此病
,爰贅數(shù)言,謹(jǐn)以奉勸
,愿同志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焉。古云:讀書具只眼
,不過精體焉爾
。 ]
自冬至前,先期下功四十九日 ,而一陽來復(fù)于五陰之下
,以此先天一氣點化后天之神而成陽神,此世間稀有之法
,其微妙豈易言哉
!但筑基時培藥與采取大藥功夫各有分別,不可一概混行
,方為明徹吾道者矣
!
[
閔小艮曰:按此先期下功,乃即行夫克己也。蓋修至道,必自啟竅,此竅不啟,功難越入。然非運行能啟,必藉克己。已凈念自無雜而志始純一,志念克一,玄竅必
自洞敞矣。我?guī)熖撐萄灾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然恐存有期效心者
,茲故不得已述有四十九日之說。學(xué)直自問
,茍心未凈
,何妨起自夏至乎?且何妨起自上一年冬至前乎
?此即第
一篇“積久益善”之談,并非刻期定程者也
。
其培藥與采大藥功夫各別,前已注明,茲不復(fù)贅。第尚有一大疑竇,古今丹書罕述,是書亦不述及,不知誤了多少志士。(得)知不敢不辨。即如白紫清祖師《修仙
辯惑論》,凡吾門下已為家弦戶誦之書,無如誦皆滑過者。疑竇惟何?一采字也
。不知身體者,但如走馬看花
,字且不疑
,更何必辨?若求體認(rèn)者
,謂有作為
,盲參
瞎訪,因墮勞蹊
,翻置此論于腦后
,是可悲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墩摗凡辉坪酰骸耙陨頌殇X
,以心為汞,以定為水,以慧為火”
。又曰:“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
,以行住坐臥為火
候,以清靜自然為運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把詿挿ǎ瑒t曰:“以身為壇爐鼎灶
,以心為神室
,以端坐習(xí)定為采取,以操持照顧為行火
,以作止為進退
,以斷續(xù)不專為堤防,以運用
為抽添
,以真氣薰蒸為沐浴
,以息念為養(yǎng)火,以制伏身心為野戰(zhàn)
,以凝神聚氣為守城
,以忘機絕慮為生殺,以念頭動處為玄牝
,以打成一塊為交結(jié)
,以歸根復(fù)命為丹
成,以移神為換鼎
,以身外有身為脫胎
,以返本還原為真宗,以打破虛空為了當(dāng)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焙蔚让黠@!是采取只在端坐習(xí)定
,此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