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原文」
初?,鄭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
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倫邑唯命??!?/span>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span>
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
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21),
子姑待之?!?/span>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22)。公于呂曰(23):“國不堪貳,君將
若之何(24)。?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span>
:“無庸(25),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至于廩延(26)。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昵(27)”,厚將崩?!?/span>
大叔完聚(28),繕甲兵,具卒乘(29),將襲鄭。夫人將啟之(30)。公
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人于
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潁(34),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35)?!奔榷?/span>
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36),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37)。
(經(jīng))
「注釋」
(1 )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的宗旨。“大學(xué)”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xué)”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xué)而言的“大人之學(xué)”。古人八歲人小學(xué),學(xué)習(xí)“灑
掃應(yīng)對進(jìn)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人大學(xué),學(xué)習(xí)倫理、
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
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xué)”的意思?!暗馈钡谋玖x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
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xué)、政治學(xué)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
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 )明明德:前
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
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 )親民:根據(jù)后面的
“傳”文,“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
舊圖新、去惡從善。(4 )知止:知道目標(biāo)所在。(5 )得:收獲。(6 )齊其
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dá)。
(7 )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 )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 )格物
: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
根本。(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3)厚者?。涸撝匾暤牟恢?/span>
視。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
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下一篇石碏大義滅親(隱公三年、四年)
——讓自然本能服從于道義「原文」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
也?。又娶于陳?,曰厲媯(5 )。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
為己子。公于州吁,嬖人之于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10),所自邪也。四
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11)”。夫?qū)?/span>
而不驕,驕而能降(12),降而不憾“,憾而能?者(14),鮮矣。且夫賤妨貴,
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
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15)。君人者(16),
將禍?zhǔn)莿?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即”弗聽。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桓
公立,乃老(18)。(以上隱公三年)
四年春,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21)。”曰:
“何以得覲?”曰?!瓣惢腹接袑櫽谕?。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請(22),必
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蠟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褊?。?4),老夫耄矣
(25)“,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标惾藞?zhí)之,而請?于
衛(wèi)(26)。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殺州吁于濮、石臘使其宰孺羊肩?殺石厚于陳
(27)。
君子曰:“石臘,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28)?!罅x滅親’,其是之
謂乎!”
「注釋」
?衛(wèi):諸侯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淇縣、滑縣一帶。齊:諸侯國名,姜姓,
在今山東臨淄一帶。東宮:指太子。得臣:齊莊公的太子。?莊姜:衛(wèi)莊公的妻
子、莊是丈夫謚號,姜是娘家的姓。?《碩人》:《詩。衛(wèi)風(fēng)》中贊美莊妻的詩。?
陳:諸侯國名,媯姓,在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毫縣以北。?厲媯(gui ):衛(wèi)
莊公夫人。(6 )娣:妹妹。戴媯:隨歷媯出嫁的妹妹。(7 )嬖(bi)人:低
賤而受寵的人。這里指寵妾。(8 )石碏(que ):衛(wèi)國大夫。(9 )納:人。
邪:邪道。(10)泆(yi):放縱(11)階:階梯。這里的意思是引誘。(12)
降:指地位下降。(13)憾:恨。(14)眕(zhen):克制。(15)速禍:使災(zāi)
禍很快到來。(16)君人者:為人之君者。(17)無乃:恐怕,大概。(18)老
:告老退休。(19)和其民:使其民眾安定和睦。(20)定君;安定君位。石子
:指石碏. (21)覲:諸侯朝見天子。(22)朝陳:朝見陳桓公。使請:求陳鎮(zhèn)
公向周王請求。(23)如:往,去到。(24)褊(biao)?。邯M小。(25)耄
(mao ):年老。八、九十歲叫耄。(26)?(li):前來。(27)右宰:官名。
丑:人名。濮:陳國地名。(28)宰:家臣。孺(niu )羊肩:人名。(29)與
:參與,一起。
下一篇(譯文與讀解)
石碏大義又親(隱公三年、四年)
——讓自然本能服從于道義「譯文」
衛(wèi)莊公娶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為妻,名叫莊姜。莊姜長得很美,但沒有生
孩子,衛(wèi)國人給她作了一首詩叫《碩人》。后來衛(wèi)莊公又娶了一個陳國女子,名
叫厲媯。厲媯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厲仍隨嫁的妹妹戴媯生了衛(wèi)桓公。莊姜把柜
公當(dāng)作自己的兒子對待。
公子州吁是莊公寵妾的兒子,受到莊公寵愛,喜好武事,莊公子加禁止。莊
姜則討厭州吁。大夫石碏勸莊公說:“我聽說疼愛孩子應(yīng)當(dāng)用正道去教導(dǎo)他,不
能使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淫亂、放縱是導(dǎo)致邪惡的原因。這四種惡習(xí)的產(chǎn)
生,是給他的寵愛和俸祿過了頭。如果想立州吁為太子,就確定下來;如果定不
下來,就會釀成禍亂。受寵而不驕橫,驕橫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
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況且低賤妨害高貴,年輕欺凌年長,疏遠(yuǎn)離間親
近,新人離間舊人,弱小壓迫強大,淫亂破壞道義,這是六件背離道理的事。國
君仁義,臣下恭行,為父慈愛,為子孝順,為兄愛護,為弟恭敬,這是六件順理
的事。背離順理的事而效法違理的事,這就是很快會招致禍害的原因。作為統(tǒng)治
民眾的君主,應(yīng)當(dāng)盡力除掉禍害,而現(xiàn)在卻加速禍害的到來,這大概是不行的吧?”
衛(wèi)莊公不聽勸告。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衛(wèi)桓
公當(dāng)國君時,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魯隱公四年的春天,衛(wèi)國的州吁殺了衛(wèi)桓公,自己當(dāng)上了國君。
州吁無法安定衛(wèi)國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請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說
“能朝見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笔駟?;“怎么才能朝見周天子呢?”石
能答道“陳桓公現(xiàn)在正受周天子寵信,陳國和衛(wèi)國的關(guān)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見陳
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請命,就一定能辦到?!笔窀S州吁去到陳國。石碏派人
告訴陳國說:“衛(wèi)國地方狹小,我年紀(jì)老邁,沒有什么作為了。來的那兩個人正
是殺害我們國君的兇手,敢請趁機設(shè)法處置他們。”陳國人將州吁和石厚抓住,
并到衛(wèi)國請人來處置。這年九月,衛(wèi)國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殺了州吁。石碏
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陳國殺了石厚。
君子說:“石碏真是一位純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殺了。
‘大義滅親’,大概就是說的這種事情吧!”
「讀解」
有句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意思是說,猛虎性情雖然兇殘,但依然要
恪守親情的界限;兇殘是對外。而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卻以慈愛之心相待,絕不
可能將其化為腹中餐。愛老虎這樣做,是動物的天性,沒什么可說的。對人而言,
人做事也要按天性,親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兒女之間的親情,是自然
的法則。世上哪有不疼愛自己親生骨肉的父母呢?如果說人性這東西也存在的話,
父母兒女間的親情就應(yīng)當(dāng)屬于人性之列;如果說人性是永恒的話,這種親情也是
永恒的,否則,便是喪失了人性,喪失了天良,就不應(yīng)當(dāng)再冠之以“人”這個稱
呼了。
在另一方面,人作為超越了動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在,又不能完全
憑本性、天性、本能行事;還得要服從社會的法則。道德倫理的法則,理性的法
則。自然的法則還得要服從社會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則。如果沒有這一個方面,
人也就與其他動物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這樣一來,天性和自然法則往往要同社會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則發(fā)生沖突,
并且經(jīng)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須面對的、必須作出選擇。所謂“大義滅親”,正是
這種沖突的體現(xiàn),是選擇讓天性服從社會、道德、理性法則的結(jié)果。
要做到這一點,要有很高的革命覺悟和革命自覺性;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yǎng)和
很強的理性力量。大多數(shù)人都難以做到,否則,大義滅親就不是值得稱贊的一種
高尚美德了。人們大多難以割舍親情,難以脫出天性這條強大的紐帶,常常寧可
讓社會、道德、理性法則屈從于天性和自然法則。這樣,像石碏那樣的人,就顯
出了與眾不同,顯出了偉大和高尚,讓人景仰。
不過,能夠大義滅親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對那個“義”還得講究。就是
說,“義”所代表的東西,要值得人們?yōu)橹冻鰷缬H的代價。在古時,臣軾君、
子殺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大不義”。國君是上天之子,體現(xiàn)了上天和
神明的意志,是小民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隨隨便便冒犯甚至殺害呢?這罪
過比殺害自己的親生父母還要大,真稱得上是“彌天大罪”。在這種情況下的滅
親是理所當(dāng)然的正義之舉,可歌可頌。
“義”本身的內(nèi)容是隨著時代、觀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過去的為合乎
“義”的東西,今天未必合乎“義”。我們總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來決定對“義”
的取舍,從而在行動上作出選擇。
下一篇(曹劌論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莊公十年)
——兩軍交戰(zhàn)智者勝「原文」
十年春,齊帥伐我?。公將戰(zhàn)(2 ),曹劌請見(3 )。其鄉(xiāng)人曰(4 ):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6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span>
見。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
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皩υ?/span>
:”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肮唬骸毙〈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14)。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span>
公與之乘(15),戰(zhàn)于長勺(16)。公將鼓之(17),劌曰:“未可?!饼R
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18)。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span>
其轍?,登軾而望之(20),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間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21),再而衰(22),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
靡(23),故逐之?!?/span>
「注釋」
?我:指魯國。作者站在魯國立場記事,所以書中“我‘即指魯國。?公:
指魯莊公。(3 )曹劌(gui ):魯國大夫。?鄉(xiāng):春秋時一萬二千五百戶為一
鄉(xiāng)。?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當(dāng)時大夫以上的官每天可以吃肉。(6 )間(jian)
:參與。(7 )鄙:鄙陋,指見識短淺。(8 )專:專有,獨占。(9 )犧牲:
祭禮時用的牲畜,如牛、羊、豬。(10)加:夸大(11)信:真實,誠實。(12)
孚:信任。(13)獄:訴訟案件。(14)情:情理。(15)乘:乘戰(zhàn)車。(16)
長勺各國地名。(17)鼓:擊鼓進(jìn)軍。(18)敗績:大敗。(19)轍:車輪經(jīng)過
留下的印跡。(20)軾;車前供乘者扶手的橫木。(21)作氣:鼓足勇氣。(22)
再:第二次。(23)靡:倒下。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出兵應(yīng)戰(zhàn),曹劌請求見
莊公。他的鄉(xiāng)里人說:“做大官的人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
:“做大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yuǎn)慮?!庇谑撬氤菀娗f公。
曹劌問莊公:“您憑借什么去同齊國作戰(zhàn)?莊公答道:”衣食一類用來安身
的物品,我不敢獨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沒
有遍及每個民眾,他們不會跟從您去作戰(zhàn)的?!扒f公說:”祭花用的牲畜、寶玉
和絲綢,我不敢夸大,一定要忠實誠信?!安軇ゴ鸬溃骸边@種小信不足以使鬼神
信任,鬼神是不會賜福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雖然不能—一明
稟,也一定要處理得合乎情理?!安軇フf:”這是盡心盡力為民辦事的表現(xiàn),可
以憑這個同齊國打仗。打仗的時候,請讓我跟您一同去。“
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同齊軍交戰(zhàn)。莊公正想擊鼓進(jìn)兵,曹劌說
:“不行。”齊軍已經(jīng)擊了三通鼓。曹劌說:“出兵了?!饼R軍被打得大敗,莊
公準(zhǔn)備驅(qū)車追擊?!安軇フf”還不行?!八铝塑嚕炜待R軍車輪的印跡,然后
登上車,扶著車軾了嗏望齊軍,說:”可以追擊了?!坝谑情_始追擊齊軍。
魯軍打了勝仗之后,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曹判回答說:“打仗憑的全是
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就衰退了,第三次擊
鼓時勇氣便耗盡了。敵方的勇氣耗盡時,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會取勝。大國
用兵作戰(zhàn)難以預(yù)測,我擔(dān)心他們設(shè)兵埋伏。后來,我看出他們的車輪印很亂,望
見他們的旗幟倒下,所以才去追擊他們。
「讀解」
可以把曹劌稱為優(yōu)秀的軍事家。他所以取勝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
靠了謀略、智慧,這一點尤其讓人稱道。
戰(zhàn)爭當(dāng)中,一個優(yōu)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雖然沒有將士的
勇猛,沒有將士的膺力,沒有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卻能憑借智慧,以柔克剛,以
弱勝強,以小取大。
智慧如同水,水是無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無形、柔弱。?之中積聚了
看不見的力量,遇到險阻可以繞道而行,聚積起來的力量達(dá)到一定程度,便可以
匯成沖決一切障礙的潮流。難怪孔子要說:“智者樂水”。它們在外表和特征上
十分相似:以無形克服有形,以流轉(zhuǎn)變化回避強敵,以柔弱戰(zhàn)勝陽剛。
中國傳統(tǒng)中對水的偏愛,鑄成了傳統(tǒng)智慧在陰、陽的抗衡中注重以柔克剛的
陰性特征。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智者,謀略家,甚至可能連操
刀舞劍的力量都沒有,卻能運籌帷幄,在幾十萬大軍的交鋒之中,扮演著導(dǎo)演的
角色,指點沙場,調(diào)兵遣將??梢哉f,一場戰(zhàn)爭中的靈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
謀略家,是他們彼此間智慧的較量,在決定著戰(zhàn)爭的勝負(fù)。
另一個有趣之處是,傳統(tǒng)的軍事謀略家不是憑借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浴血奮
戰(zhàn)的經(jīng)驗來指揮作戰(zhàn),而是靠讀書識理來完成自己使命的??瓷先ニ麄兯坪跻驗?/span>
沒有親身打過仗而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然而他們從讀書識理中積累起來的智慧,足以
使他們從力量對比、人心向背、心理狀態(tài)、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等等天、地、人
方面的因素,來把握、預(yù)測、決定整個戰(zhàn)爭的進(jìn)程。這一點在崇尚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西
方軍事家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們看來卻是十分自然的。
中國歷史上的無數(shù)次戰(zhàn)爭都在證明著,成功的戰(zhàn)例是文人門智慧的杰作。他
們精心導(dǎo)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戲,然后讓擔(dān)當(dāng)劇中角色的將士去演出。
下一篇(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智慧是弱者的盾牌「原文」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1 ),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日(2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3 ),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
及也(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 ),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
君大公曰(6 ):”五候九伯(7 ),女實征之(8 ),以夾輔周室?!n我先
君履(9 ):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隸。爾貢包茅不入
(11),王祭不共(12),無以縮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復(fù),
寡人是問(15)?!皩υ唬骸必曋蝗?,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不復(fù),君
其問諸水濱?!皫熯M(jìn),次于陘(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17)。師退,次于召陵(18)。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19)。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
君(21),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22),誰能御之!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候(23),準(zhǔn)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
城以為城(24),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25)。
「注釋」
(1 )諸候之師:指參與侵蔡的魯、宋、陳、衛(wèi)、鄭、許、曹等諸侯國的軍
隊。蔡:諸侯國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帶。(2 )楚子:指楚成王。
(3 )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邊遠(yuǎn)的地方,不實指大海。(4 )唯是:因
此。風(fēng):公畜和母畜在發(fā)情期相互追逐引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由于相距遙遠(yuǎn),
雖有引誘,也互不相干。(5 )不虞:不料,沒有想到。涉:淌水而過,這里的
意思是進(jìn)入,委婉地指入侵。(6 )召(shao)康公:召公爽(shi ),周成王
時的太保,“康”是溢號。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齊國
的開國君主。(7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九伯:九州的
長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國諸侯。(8 )實征之:可以征伐他們。(9 )履:踐踏。
這里指齊國可以征伐的范圍。(10)海:指渤海和黃海。河:黃河。穆陵:地名,
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隸:地名,在今河北隆盧。(11)貢:貢物。包:
裹束。茅:菁茅。入:進(jìn)貢。(12)共:同“供”,供給。(13)縮酒:滲濾酒
渣。(14)寡人:古代君主自稱是征:征取這種貢物。(15)昭王:周成王的孫
子周昭王。問:責(zé)問。(16)次:軍隊臨時駐扎。陘(xing):楚國地名。(17)
屈完:楚國大夫。如:到,去。師:軍隊。(18)召(shao)陵:楚國地名,在
今河南偃城東。(19)不谷:不善,諸侯自己的謙稱。(20)惠:恩惠,這里作
表示敬意的詞。徼(jiao):求。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21)辱:屈辱,
這里作表示敬意的詞。(22)眾:指諸侯的軍隊,(23)綏:安撫。(24)方城
:指楚國北境的大別山、桐柏山一帶山。(25)盟:訂立盟約。
「譯文」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
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jié)到齊軍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馬發(fā)
情相逐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沒想到您進(jìn)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管仲
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大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quán)
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倏倒€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范圍:東到海
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你們應(yīng)當(dāng)進(jìn)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工室的
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貢物;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
我特來查問這件事?!俺钩蓟卮鹫f:”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
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工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間吧!“于
是齊軍繼續(xù)前進(jìn),臨時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后撤,臨時駐扎在召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zhàn)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
:“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guān)系罷了。
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guān)系,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并為我們
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褒R桓公說:”我率
領(lǐng)這些諸侯軍隊作戰(zhàn),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么樣的城攻
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
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dāng)作城墻,把漢水當(dāng)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
恐怕也沒有用處!“
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讀解」
據(jù)說,“春秋無義戰(zhàn)”。這意思是說,春秋是一個諸侯(軍閥?)混戰(zhàn)的時
代,大家都是為了實際的利益(攻城掠地、搶奪財富之類)而打仗,大國憑借實
力搶奪、吞并小國,弱肉強食,沒有誰是為了真理、正義而戰(zhàn)。
這種說法也許過于夸張,但齊桓公伐楚,似乎證明了戰(zhàn)爭的不合道義。齊桓
公尋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腳的,無法掩蓋住恃強凌弱的本來面目,繼而赤
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脅。這一典型事例足以讓人相信那時大多數(shù)戰(zhàn)爭的非正義性質(zhì),
相信強者為王的競爭邏輯。
不過,這場戰(zhàn)爭之所以載入史冊,引起人們的興趣,并不是誰是誰非、誰代
表正義和非正義的問題,而是在一個“無法無天”、憑強力攫取利益的時代之中,
弱者如何憑借智慧保護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強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稱臣的精神。
內(nèi)在的智慧,通過巧妙的外交辭令表達(dá)出來,不費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
使敵手心理上先行崩潰,從而達(dá)到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撇開利益之爭一類背
景,單是那些外交辭令本身,也足以讓人贊賞和驚嘆不已:一來一往,針鋒相對,
表面顯得謙恭、溫和、禮讓,言辭又讓人聽起來不刺耳,而內(nèi)在的凜然正氣,卻
透過溫和的表面使放手膽戰(zhàn)心驚。
可以說,咱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發(fā)展出了一整套曾在世界上無人可比擬的智謀,
使他們在戰(zhàn)爭藝術(shù)和戰(zhàn)爭謀咯方面處于世界上的領(lǐng)先地位,至今仍讓我們向往不
己。
智謀本身是中性的,是一種手段和技巧,可以用于各種目的和各種場合。弱
者可以憑借它來保護自己,強者可以憑借它來巧取豪奪,陰謀家也可以憑借它來
達(dá)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了不少把智謀用于各種目的和場
合的實例,從宮廷政變,到坑蒙拐騙,從高層次,到低層次,應(yīng)有盡有。
由此讓我們想到,咱們國人熱心并擅長于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凡是有人群的
地方就有爭斗。我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過多地用在了人與人之間的爭斗之上,而
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這是否同我們的謀略自古
以來就特別發(fā)達(dá)有關(guān)系呢?
下一篇(宮之奇諫假道)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二年、五年)
——唇亡齒寒的歷史教訓(xùn)「原文」
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 )。公曰(2 ):
“是吾寶也?!睂υ唬骸叭舻玫烙谟荩q外府也?!惫唬骸皩m之奇存焉(3 )?!?/span>
對曰:“宮之奇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于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為道(4 ),入自顛柃(5 ),伐溟三門(6 )。
冀之既?。? ),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8 ),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9 )”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
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10),滅下陽(11)。(以上僖公二
年)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12)?!‰酵觯?/span>
必從之。晉不可啟(13),寇不可玩(14)。一之謂甚(15)其可再乎?諺所謂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16), 其虞、虢之謂也?!惫唬骸皶x,吾宗也
(17),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19),是
以不嗣(20)。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21);為文王卿士(22),勛在王室,
藏于盟府(23),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
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幅乎?親以寵幅,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
“吾享祀豐髫(24),神必?fù)?jù)我(25)?!睂υ唬骸俺悸勚骸惫砩穹侨藢嵱H,
惟德是依?!省吨軙吩唬?6):’皇天無親(27),惟德是輔(28)。‘又
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29)?!衷唬骸癫灰孜?,惟德繁物(30)。’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31),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
德以薦馨香(32),神其吐之乎(33)?”弗從,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34),
曰:“虞不臘矣(35)。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36)?!?/span>
冬,十二月丙于朔(37)。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38)。師還,館于虞
(39),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40),而修虞祀
(41),且歸其職貢于王(42)。
「注釋」
(1 )晉:諸侯國名,姬姓,在今山西西南部。旬息:晉國大夫。屈:晉回
邑名。乘:這里指良馬。垂棘:地名,出產(chǎn)美玉。虞:諸候國名,姬姓,在今山
西平陸東北。虢(guo ):諸候國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陸南。假道:借路。
(2 )公:指晉獻(xiàn)公。(3 )宮之奇:虞國的賢臣。存:在。(4 )冀:諸候國
名,在今山西河津東北。不道:無道。(5 )顛柃(ling):地名,在今山西平
陸北。(6 )溟(ming):虞國邑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三門:三面城門。
(7 )?。菏軗p。(8 )保:同“堡”,意思是修筑堡壘。逆旅:客舍。(9 )
請罪:問罪。(10)里克:晉國大夫。(11)下陽:虢國邑名,在今山西平陸南。
(12)表:屏障。(13)啟:啟發(fā)。這里的意思是助長。(14)玩:輕視。(15)
甚:過分。(16)輔:面頰。車:牙床骨。(17)宗:指祖先。(18)大伯:周
太王的長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宗廟里左邊的位次。(19)從:依從。
(20)嗣:繼承。(21)穆:宗廟里右邊的位次。(22)卿士:執(zhí)掌國政的大臣。
(23)盟府:主管盟書的官府。(24)享祀:指祭祀。豐:豐盛。繁:同“潔”。
(25)據(jù):依附,這里指保佑。(26)《周書》:已經(jīng)失傳。(27)皇天:上天。
無親:不分親疏。(28)輔:輔佐。(29)黍稷:泛指五谷。馨:香。明德:光
明德行。(30)繁(yin ):是,(31)馮:同“憑”,依附。(32)薦:獻(xiàn)。
(33)吐:意思是不享用祭品。(34)以:率領(lǐng)。(35)臘:年終的大祭,即臘
祭。(36)更:再。舉:舉兵。(37)朔:每月初一。(38)虢公丑:虢國國君,
名丑。(39)館:住宿。(40)膳(yin ):陪嫁的人或物。秦穆姬:晉獻(xiàn)公的
女兒,秦穆公的夫人。(41)修虞祀:不廢棄虞國的祭祀。(42)職貢:賦稅和
勞役。
「譯文」
晉國大夫旬息請求用屈地出產(chǎn)的良馬和垂棘出產(chǎn)的美玉去向虞國借路,以便
攻打虢國。晉獻(xiàn)公說:“這些東西是我的寶物啊”荀息回答說:“如果能向虞國
借到路,這些東西就像放在國外庫房里一樣?!睍x獻(xiàn)公說:“宮之奇還在虞國?!?/span>
荀息回答說:“宮之奇為人懦弱,不能夠堅決進(jìn)諫。況且他從小同虞君一起長大,
虞君阻他親近。即使他進(jìn)諫,虞君也不會聽從”于是,晉獻(xiàn)公派荀息去虞國借路,
說:“冀國無道,從顛柃入侵,攻打虞國溟邑的三面城門。冀國已經(jīng)被削弱,這
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現(xiàn)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修筑堡壘,以侵襲敝國的南部邊
邑。我們敢請貴國借路,以便向虢國問罪?!庇莨饬耍⑶艺埱笞屪约合热?/span>
討伐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君,虞君不聽,于是起兵伐虢。這年夏天,晉國大夫里
克、荀息領(lǐng)兵會同虞軍攻打虢國,滅掉了下陽。
……
“晉獻(xiàn)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jìn)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
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晉國的野心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
借路給晉國一次就算是過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
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啊。
“虞公說:”晉國是我們的同宗,怎么會謀害我們?“宮之奇回答說:”太伯和
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從父命,因此沒有繼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
是王季的兒子,當(dāng)過文王的執(zhí)政大臣,對周王室立下過功勛,記載他們功績的盟
書在盟府里保存著,晉國虢國都要滅掉,對虞國還能有什么愛惜?再說晉國愛虞
國,這種愛比桓叔和莊伯的后人對晉國更親近嗎?桓叔和莊伯的后人有什么罪過,
而晉獻(xiàn)公把他們都?xì)⒌袅?,不就是因為他感到他們是一種威脅嗎?至親的人因為
恃寵而威脅到獻(xiàn)公,而且還要把他們殺掉,何況一個國家對他的威脅呢?虞公說
:“我的祭品豐盛潔凈,神明一定會??菸?。”宮之奇說:“我聽說過,鬼神不
隨便親近哪個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上說:”上天對人不分親疏,
只幫助有德行的人?!€說:“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會芳香四溢?!?/span>
周書》上又說:”人們的祭品沒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會享用。
‘照《周書》這么說,君主沒有德行,民眾就不會和睦,神明也不會享用他的祭
品。神明所依憑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晉國奪取了虞國,用他的美德向神明進(jìn)
獻(xiàn)祭品,難道神明會不享用嗎?“虞公沒有聽從宮之奇的勸告,答應(yīng)了晉國使者
借路的要求。宮之奇帶領(lǐng)他的家族離開了虞國,并說:”虞國不能舉行年終的臘
祭了。這一次虞國就滅亡了,晉國用不著再發(fā)兵了?!?/span>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丑逃到京師。晉軍返回途中在虞
國駐扎,趁機襲擊了虞國,把它滅掉了。晉軍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們作
為晉獻(xiàn)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但沒有廢除虞國的祭祀,并把虞國的貢物歸于周王
室。
「讀解」
晉獻(xiàn)公吞并虢國和虞國的成功,要歸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國寶物
作誘餌,誘敵手上鉤;一方面六親不認(rèn),不顧同宗親情,唯利是圖。于是,不惜
以陰謀詭計騙取虞國信任,將兩國逐個吞食。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薄皩⒂≈?,必先予之”晉獻(xiàn)公實實
在在地照這樣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報,實際上什么都沒有損失。
但是,攻城掠地的成功,卻以不顧禮義廉恥為代價,得到了實際利益和好處,
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義。對于重視民心和道義的人來說,這樣做是得不償失;
對于寡廉鮮恥的人來說,失去的無所謂,得到的才是實在的。人們總是站在自己
的立場上來決定取舍的。
如此說來,對于寡廉鮮恥、心狠手毒之徒不應(yīng)當(dāng)以仁義道德之心去對待,最
好是以強硬的態(tài)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虞國的滅亡,就滅在太相信同
宗親情,對不義之徒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對方跟自己是一類人,以一種近
乎于農(nóng)夫的心腸,去對待兇狠的毒蛇。如果說這也是一場悲劇的話,那么則是由
自己推波助瀾、助紂為虐而導(dǎo)致的。如果滅亡的結(jié)果是自己一時糊涂、認(rèn)識不清,
被披著羊皮的狼蒙蔽了,尚還可以寄予一點同情,然而有賢臣坦誠相諫,苦口婆
心地開導(dǎo),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執(zhí)迷不悟,固執(zhí)己見,則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不值
得一點同情。
曾經(jīng)是作威作福的國君,一朝變成隨他人之女陪嫁的奴隸,這種天上、地下
的巨變,不能不使人感嘆。這也應(yīng)了那句老話:“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
可活。”
歷史是不應(yīng)當(dāng)忘記的,讀史可以使人明鑒,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無法與強
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間的彼此照應(yīng)、鼓勵。安慰、同病相憐、支持,也可以讓
人在風(fēng)雨之中同舟共濟,患難與共,正所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些從慘痛的
歷史中總結(jié)出來的教訓(xùn),完全可以說是千古不易的。就連平民百姓都懂得,聽人
勸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無法奮起抗?fàn)?,最?/span>
碼是可以想法避開的。既不聽勸,又不抗?fàn)?,的確算是病人膏盲,不可救藥了。
下一篇(晉國驪姬之亂)
晉國驪姬之亂(僖公四、五,六年)
——最能適應(yīng)者為強者「原文」
初,晉獻(xiàn)公欲以驪姬為夫人(1 ),卜之(2 ),不吉;筮之(3 ),吉。
公曰:“從筮?!辈啡嗽唬骸绑叨听旈L(4 ),不如從長。且其繇曰(5 ):”
專之渝(6 ),攘公之羭(7 )。一薰一蕕(8 ),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
“弗聽,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9 )。姬謂大子曰(10):“君夢齊姜(11),
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歸胙于公(13)。公田,姬置諸宮六日。公
至,毒而獻(xiàn)之(14)。公祭之地,地墳(15);與犬,犬?dāng)溃慌c小臣(16),小
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17)。”大子奔新城(18)。公殺其傅杜原款。
或謂大子:“子辭(19),君必辯焉(20)?!贝笞尤眨骸熬羌希硬?/span>
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痹唬骸白悠湫泻??”大子
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1),人準(zhǔn)納我(22)?”十二月戊申,
縊于新城(23)。
姬遂譖二公于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25),夷吾奔屈(26)。
(以上僖公四年)
初,晉侯使土為二公子筑蒲與屈(27),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
之。士為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28),憂必仇焉(29)。無戎而城,
仇必保焉(30)??艹鹬?,又何慎焉?守官廢命(31),不敬;固仇之保,不
忠。失敬與忠,何以事君?《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32)?!湫?/span>
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33),焉用慎?“退而賦日:”狐裘尨
茸(34),一國三公,吾誰適從(35)?“
及難(36),公使寺人披伐蒲(37)。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38)?!?/span>
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庇庠?。披斬其祛(40),遂出奔翟(41)。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42)。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將奔狄,卻芮曰
(43):“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44)。粱近秦而幸焉(45)?!蹦酥弧?/span>
(以上僖公六年)
「注釋」
?驪姬:晉獻(xiàn)公的寵妃。?卜:用龜甲占卜。?筮:用蓍草占卜。?短:指
不靈驗。長:指靈驗。(5 )繇(zhou):記錄占卜結(jié)果的兆辭。(6 )專之:
指專寵驪姬。渝:變。(7 )攘:奪去。羭(yu):公羊。這里暗指太子申生。
(8 )薰:香草。蕕(you ):臭草。(9 )中大夫:晉國官名,指里克。成謀
:定好計,有預(yù)謀。(10)大子:太子,指申生。(11)齊姜:申生的亡母。
(12)曲沃:晉國的舊都,在山西聞喜縣東。(13)胙(zuo ):祭祀時用的酒
肉。(14)毒:投毒,放毒藥。(15)祭之地:用酒祭地。墳:土堆。(16)小
臣:在宮中服役的小官。(17)賊:謀害。(18)新城:指曲沃。(19)辭:申
辯,辯解。(20)辯:辯白,追究是非。(21)被:蒙受,帶著。此名:指殺父
的罪名。(22)人誰:誰人。納:收容,(23)縊:吊死,(24)譖(zen ):
誣陷,中傷。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25)重耳:晉獻(xiàn)公的次子,申生的異母
弟,后為晉文公。蒲:重耳的采邑,在今山西限縣西北。(26)夷吾:晉獻(xiàn)公之
子,申生的異母弟,后為晉惠公。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縣。(27)士為
:晉國大夫。(28)戚:憂愁,悲傷。(29)仇:怨。(30)仇:仇敵。保:守,
(31)守官:在職的官員。廢命:不接受君命。(32)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
板》。懷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33)尋師:用兵。(34)
狐裘:大夫的服飾,尨茸(meng rong ):蓬松雜亂的樣子。(35)適:跟從。
(36)及難:等到災(zāi)禍發(fā)生。(37)寺人:閹人。披:人名。(38)校:違抗。
(39)徇:遍告,布告。(40)祛(qu):袖口。(41)翟:同”狄“,古時中
國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42)賈華:晉國大夫。(43)卻芮(xi rui):晉國大夫。
(44)之:去,往。梁:諸侯國名,嬴姓,在今陜西韓城縣南。(45)秦:諸侯
國名,嬴姓,在今陜西鳳翔縣。幸:寵信。
「譯文」
當(dāng)初,晉獻(xiàn)公想把驪姬立為夫人,便用龜甲來占卜,結(jié)果不言利;然后用蓍
草占卜,結(jié)果吉利。晉獻(xiàn)公說:“照占筮的結(jié)果辦?!辈啡苏f:“占筮不靈驗,
龜卜很靈,不如照靈驗的辦。再說卜筮的兆辭說:”專寵過分會生變亂,會奪去
您的所愛。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會有臭味。‘一定不能這么做。
“晉獻(xiàn)公不聽卜人的話,把驪姬立為夫人。驪姬生了奚齊,她隨嫁的妹妹生了卓
子。
到了快要把奚齊立為太子時,驪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預(yù)謀。驪姬對太子申生
說:“國君夢見了你母親齊姜,你一定要趕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
把祭祝的酒肉帶回來獻(xiàn)給晉獻(xiàn)公。晉獻(xiàn)公在外打獵,驪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宮中放
了六天。晉獻(xiàn)公打獵回來,驪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藥獻(xiàn)給獻(xiàn)公。晉獻(xiàn)公灑酒祭地,
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給狗吃,狗被毒死;給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驪姬
哭著說:“是太子想謀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晉獻(xiàn)公殺了太子的師傅杜原款。
有人對太子說:“您要申辯。國君一定會辯明是非。”太子說:“君王如果
沒有了驪姬,會睡不安,吃不飽。我一申辯,驪姬必定會有罪。君王老了,我又
不能使他快樂。”那人說:“您想出走嗎?”太子說:“君土還沒有明察驪姬的
罪過,我?guī)е鴼⒏傅淖锩鲎?,誰會接納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
新城上吊自盡。
驪姬接著又誣陷重耳和夷吾兩個公于說:“他們都知道申生的陰謀?!庇谑?,
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
當(dāng)初,晉獻(xiàn)公派大夫士為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墻里
放進(jìn)了柴草。夷吾把這件事告訴了獻(xiàn)公。晉獻(xiàn)公反人責(zé)備了士芬。士芬叩頭回答
說:“臣下聽說,沒有喪事而悲傷,憂愁必定變?yōu)槌鹪埂]有戰(zhàn)事而筑城,仇敵
必定來占領(lǐng)。既然仇敵會來占領(lǐng),又何必那么謹(jǐn)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這
是不敬,加固仇敵的城池,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誠,拿什么來事奉國君呢?
《詩》說:”心懷德行就是安寧,同宗子弟就是堅城?!畤绻苄薜滦胁㈧?/span>
國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著那么謹(jǐn)慎?
“士芬退下來后作了首詩說:”狐皮袍于毛蓬松,一個國家有三公,我該跟從哪
一個?“
到災(zāi)禍發(fā)生時,晉獻(xiàn)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違
抗?!庇谑撬ǜ姹娙苏f:“違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敵?!敝囟瓑μ幼?,寺
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國。
……
魯僖公六年的春天,晉獻(xiàn)公派賈華去攻打屈城。夷吾堅守不住,與屈人訂立
盟約后出走。夷吾準(zhǔn)備逃往狄國,卻芮說:“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國去,這證明
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國。梁國靠近秦國,而且得到秦國的信任?!庇谑且奈崛チ?/span>
粱國。
下一篇(讀解)
晉國驪姬之亂(僖公四、五,六年)
——最能適應(yīng)者為強者「讀解」
太子申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是驪姬陰謀詭計的犧牲品,同時也是他所信奉
的觀念的犧牲品:既已知道罪魁禍?zhǔn)质钦l,卻為父親的“幸?!倍辉附衣?;出
逃本可以成為一條出路,卻以自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這種悲劇性的人物多半只能在古代注重孝慈、仁義的氛圍中才能找到,他們
把自己所信奉的道德準(zhǔn)則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寧可自己含冤而亡,也不讓自己的
所作所為有損于應(yīng)當(dāng)忠孝的對象。站在他們的立場之上,絕對不可能想到以牙還
牙、以惡報惡,剩下的就只有以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
這樣的行為雖然在今日不足以仿效,但其精神恐怕不應(yīng)當(dāng)過時;危難時刻想
著他人,甘愿為他人作出犧牲。當(dāng)然,這其中有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所付出的
犧牲,應(yīng)當(dāng)是有價值的,像中生為之犧牲的對象,在我們看來肯定是不值得的。
實際上,他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完全可以既避過陷害,使搞陰謀者得到應(yīng)有的
懲罰,又以此來表明對父王的忠誠。
申生的悲劇使我們再次領(lǐng)悟到,心地過分善良純潔,在一個充滿邪惡的世界
之中,往往會成為邪惡的祭品。惡的力量無害,這尚可以理解;而當(dāng)我們清醒地
意識到了惡在向我們進(jìn)攻時,是不應(yīng)當(dāng)向它讓步和妥協(xié)的。有時候,可以正面地、
理直氣壯地、大膽地反抗惡,有時候則可以憑智慧設(shè)法躲開惡,申生的兩個兄弟
——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正是這樣做的。
他們兩人比申生聰明的地方,在于明知自己沒有過錯,就完全沒有必要代人
受過,沒有必要去做替罪羊,更沒有必要自動成為陰謀詭計的犧牲品。既然父王
的命令不能違抗,逃跑總是可以的。再說,他們倆固執(zhí)己見,也未執(zhí)迷不悟,聽
從了別人善意的勸告,在災(zāi)禍臨頭時注意保護自己。
公子重耳日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自然同他善于隨機應(yīng)變,不
固守陳腐之見有很大關(guān)系。這使我們想到一條最實際的生存法則:適者生存。
為理想、真理、道義獻(xiàn)身,固然可敬、高尚,值得贊頌。在沒有理想、真理、
道義可以獻(xiàn)身之時,保存自己,認(rèn)清身處的環(huán)境,從中得到自己應(yīng)當(dāng)?shù)玫降臇|西,
的確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在人們?yōu)榱爽F(xiàn)實利益而互相傾軋、勾心斗角的春秋
時代,很難說有什么值得為之奮斗的崇高目標(biāo),在混亂紛爭之中如何保護自己,
是人們首要關(guān)心的問題?!鞍酝酢眰冎阅軌虺晒Γ蟾耪钦J(rèn)清了時勢,并
能積極主動地適應(yīng)時勢,從而成為強者。
強者不僅僅是善于適應(yīng)環(huán)境,善于保存自己,同時也善于競爭,善于把握進(jìn)
取和退守的時機,該進(jìn)則進(jìn),該退則退,不放過任何一次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這個法則,不僅在春秋諸霸的紛爭中得到了證明,恐怕也應(yīng)當(dāng)說是由社會本身的
發(fā)展所決定了的,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社會中的人都是如此。
下一篇(晉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晉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磨難是一筆財富「原文」
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1 )。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zhàn),重耳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2 ),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3 ),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彼毂嫉?。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4 )。
狄人伐唐咎如(5 ),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于取季隗,生伯
儔、叔劉(6 )以叔隗妻趙衰(7 ),生盾。將適齊(8 ),渭季隗曰:“待我
二十五年,不來而后嫁?!睂υ唬骸拔叶迥暌?,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9 )。
請待子?!碧幍沂甓校?0)。
過衛(wèi),衛(wèi)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11),乞食于野人(12),野人與之塊。
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13)。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
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14),以告姜氏(15)。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
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苯唬骸靶幸?!懷與
安,實敗名?!惫硬豢?。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16)。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17),曹共公聞其駢脅(18),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19)僖負(fù)
羈之妻曰(20):“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
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候而誅無禮,曹其首也。于盍蚤自貳焉(21)”
乃饋盤饗,置壁焉(22)。公子受饗反璧。
及宋(23),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24):“臣聞大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
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
(25),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26),而天不靖晉國(27),殆將啟之,
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28),而從之,三也。晉、鄭同齊(29),其過子弟固
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
及楚,楚子饗之(30),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對曰:
“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31),君之余
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
晉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34),
右屬??(35),以與君周旋?!弊佑裾垰⒅?6)。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
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37),外內(nèi)惡之。吾聞姬姓唐
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將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
大咎?!蹦怂椭T秦。
秦伯納女五人(39),懷嬴與焉(40)。奉匾沃盥(41),既而揮之。怒,
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公子懼,降服而囚(42)。
他日,公享之(43),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44),請使衰從?!惫?/span>
子賦《河水》,公賦《六月》(45)。趙衰曰:“重耳拜賜!”
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
重耳敢不拜?”
「注釋」
(1 )及于難:遇到危難。(2 )保:依仗,依靠。(3 )校(jiao):同
“較”,較量。(4 )狐偃:重耳的舅父,又稱子犯,舅犯。趙衰:晉國大夫,
字子余,重耳的主要謀士。顛頡:晉國大夫。魏武子:魏謅(chou),晉國大夫
. 司空季子:名胥臣,晉國大夫。(5 )唐咎(qianggao)如:部族名,狄族的
別種,隗姓。(6 )儔:讀chou. (7 )妻:嫁給。(8 )適:去,往。(9 )
就木:進(jìn)棺材。(10)處狄:住在狄國。(11)五鹿:衛(wèi)國地名,在今河南濮陽
縣南。(12)野人,指農(nóng)夫。(13)乘:古時用四匹馬駕一乘車,二十乘即八十
匹馬。(14)蠶妾:養(yǎng)蠶的女奴。(15)姜氏:重耳在齊國娶的妻子。齊是姜姓
國,所以稱姜氏。(16)遣:送。(17)曹:諸侯國名,姬姓,在今山東定陶縣
西南。(18)駢(pian):并排。脅:胸部的兩側(cè)。(19)?。罕平?。(20)僖
負(fù)羈:曹國大夫。(21)蚤:同“早”。貳:不一致。(22)盤饗(sun ):一
盤飯。置壁焉:將寶玉藏在飯中。(23)宋:諸侯國名,子姓,在今河南商丘。
(24)叔詹:鄭國大夫。(25)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26)
離:同“罹”(li),遭受。(27)靖:安定。(28)三士:指狐偃、趙衰、賈
佗。(29)齊(chai):類,等。(30)楚子:指楚成王,饗(xiang ):設(shè)酒
宴款待。(31)波及:流散到。(32)治兵:演練軍隊。(33)辟:同“避”。
舍:古時行軍走三十里就休息,所以一舍為三十里。(34)弭:弓梢。(35)屬
(zhu ):佩帶。?:箭袋。?:(jian):弓套。(36)子玉:楚國令尹。
(37)晉侯:指晉惠公夷吾。(38)后衰:衰落得最遲。(39)秦伯:指秦穆公。
納女五人:送給重耳五個女子為姬妾。(40)懷嬴:秦穆公的女兒。(41)奉:
同“捧”。匾(yi):洗手注水的用具。沃:淋水。盥,洗手。(42)降服:解
去衣冠。(43)享:用酒食宴請。(44)文:言辭的文彩,指擅長辭令。(45)
《河水》:詩名,已失傳,《六月》:《詩。小雅》中的一篇。
「譯文」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蒲城人打算抵
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養(yǎng)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性的擁
護。有了百姓擁護就同君父較量起來,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
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一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
季子。
狄國人攻打一個叫唐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
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魄,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
生下趙盾。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魄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再改嫁?!?/span>
季隗回答說:“我已經(jīng)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jìn)棺材了。還是讓
我等您吧?!敝囟诘覈×耸瓴烹x開。
重耳經(jīng)過衛(wèi)國,衛(wèi)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xiāng)下人討飯吃,鄉(xiāng)
下人給了他一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說:“這是上大的恩賜。
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給他娶了個妻子,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
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rèn)為不應(yīng)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
件事。有個養(yǎng)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
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你有遠(yuǎn)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
經(jīng)把她殺了?!敝囟f:“沒有這回事?!苯险f:“你走吧,懷戀妻子和安于
現(xiàn)狀,會毀壞你的功名?!敝囟豢献摺=吓c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
后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體。重耳洗
澡時,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fù)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
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dān)當(dāng)治國的大任。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一定
能回到晉國當(dāng)國君?;氐綍x國當(dāng)國君后,一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
討伐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一個。你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
與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負(fù)羈就給重耳送去了一盤飯,在飯中藏了一塊寶玉。重
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
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依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
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趕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
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jié)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
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
亡在國外的災(zāi)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
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
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yīng)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
是上天所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58/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話春秋》
下一篇: 《大學(xué)》曾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