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人—尹喜傳
尹喜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甘肅天水人,周代楚康王(前559至前545年)之大夫,他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shù),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guān)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或稱“關(guān)尹”。
人物簡介
尹喜
尹
喜又名關(guān)尹,周昭王時為函谷關(guān)令尹喜,先秦時圭阝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書名)、素
(《太公素書》)、易(《易經(jīng)》)之書。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禮,隱德行仁。后因涉覽山水,于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xiāng)聞仙里結(jié)草為樓,
精思至道。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后復招為東宮賓友。
尹喜為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時見東方有紫氣西邁,知有圣人將
至。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谷關(guān),迎入官舍,北面師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并請老子著書,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
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終。之后,尹喜乃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jīng)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關(guān)尹子》九篇,發(fā)揮道德二經(jīng)。
天水市東伯陽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觀。奉祀老子的道觀稱柏林觀,又有講經(jīng)臺。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稱“尹喜故里”。其殿前有楹聯(lián)一付,曰“華章九篇入百子,經(jīng)文五千誦道德”??芍^對尹喜思想的恰當概括。
生平經(jīng)歷
民間傳說
相傳老子騎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jīng)國濟世,向西域開化。時任函谷關(guān)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
其過關(guān)。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圣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guān),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
便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jīng)關(guān)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xiāng)秦州伯陽。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一住便是
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jīng)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jīng)》授于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
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jīng)》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
尹喜
又自著九簡,名曰《關(guān)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jīng)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經(jīng)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司馬遷《史記》記述了一個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學問,后見周朝衰敗,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說:“您就要隱居了,請勉為其難為我們寫本
書吧”。當時老子就寫了一本書,分上下篇,闡述道德的內(nèi)容,共5000多字。這就是歷史上老子西度過函谷關(guān)留下《道德經(jīng)》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戰(zhàn)國時
的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來,莊子稱他為“古之博大真人”。
史料記載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并解釋說:“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
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說明這種心平體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不僅能夠治身治國,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
然。
老子授其道德經(jīng)并約定“后會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隱居谷內(nèi),后入蜀,歸棲于武當山三天門石壁下。公元五世紀,南朝人郭仲產(chǎn)
《南雍卅記》載:“武當山有石門石室,相傳云尹喜所棲之地”。武當山大頂之北有“獅子峰”,巖壁上有尹喜巖,一名仙巖。其下有澗名牛槽澗、青羊澗。留傳有
老子會訪尹喜的神話故事。元代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記尹喜巖“古有銅床玉案,今無”。元代羅霆震呤《尹仙巖》詩曰:
道之所隱即仙靈,心印函關(guān)道德經(jīng)。
不待邛州乘鶴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詳細的生平事跡,但歷代武當山志都記有他在武當山活動的蹤跡。勿庸質(zhì)疑,尹喜成為第一位來武當山實踐,傳播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并被道教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
歷史記載
《甘肅新通志》、《秦州直隸新志》、《天水縣志》等書記載:“尹喜故里,在縣城東三十里之伯陽渠北山上,有尹道寺?!?
《中國名人大字典》載“尹喜,天水人”?!肚刂菪轮尽份d:“柏林觀中祀老子,又有講經(jīng)臺,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為春秋時關(guān)令尹喜故里。”
《莊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為:“以本為精,經(jīng)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
尹喜
,澹然獨與神明居?!薄秴问洗呵铩分^:“老聃貴柔,關(guān)尹貴清?!睎|晉道都理論家葛洪對《關(guān)尹子》推崇備至。認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嘗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zhí),可鑒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說。《關(guān)尹子》在《百子全書》列在道德經(jīng)前,可見其書的份量了。
魏晉進梁湛所著《樓觀本起內(nèi)傳》稱:歷代時君世主相繼在尹喜故宅樓觀臺建廟立觀,召致幽人逸士度為道士。戰(zhàn)國秦漢間有名姓可考者有尹軌等十二人之多。至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道士云集樓觀,形成了中國道教奉老子為祖師的樓觀派,一直延續(xù)至今?,F(xiàn)在,周至樓觀臺為中國聞名于國內(nèi)外的道教叢林。
道教學說最早的傳播者。
清?范陽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別業(yè))碑記》:“立大功德者,如老子之為柱史,尹喜之為關(guān),令仇生之仕殷,馬丹之仕晉,海蟾之仕燕,亦雖更仆,數(shù)求其名,昭史冊祀重典章者?!?
尹喜與老子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莫知其所終。
青羊?qū)m,著名的道教宮觀。老子和尹喜講經(jīng)說法。
相傳老子騎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jīng)國濟世,向西域開化。時任函谷關(guān)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
其過關(guān)。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圣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guān),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
便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jīng)關(guān)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xiāng)秦州伯陽。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
青羊?qū)m,著名的道教宮觀
練
功,經(jīng)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jīng)》授于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
《道德經(jīng)》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又自著九簡,名曰《關(guān)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jīng)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經(jīng)
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尹喜出生于中國西北部甘肅省的天水。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午睡時,夢見天掉下來在自己周圍旋轉(zhuǎn),然后就懷孕
了。尹喜出生時,他們家的周圍一下開了許多蓮花。尹喜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對天文學特別精通。傳說他在西部邊界做地方官期間,一次在觀察天象時,發(fā)現(xiàn)從東方
飄來一團紫氣,他意識到將有偉大的人物到來。不久,果然看見老子(也稱太上老君,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騎著青色的牛經(jīng)過這里。尹喜趕緊出來迎接,誠心請老子在這
里休息幾天。老子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就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并向他傳授了修煉的方法,還應他的請求,寫了一部著作,就是《道德經(jīng)》。臨別時,老子跟他約
定,100年以后在四川相會,然后就渾身發(fā)出金光飛到天上去了。老子走后,尹喜一面刻苦修煉,一面整理老子的著作,寫成一部道教經(jīng)典,還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寫
了一部叫《關(guān)尹子》的書。100年時間到了,他就按照約定前往四川和老子相會,老子稱贊他的成就,并封他為無上真人,一起升到天上去做神仙。
尹喜墓
尹喜墓,位于老子故里太清宮東二公里處,S202省道從該地北側(cè)30米處通過。
尹喜隱居地
原
墓占地1000平方米,高約9米,俗稱尹子孤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尹喜墓于50年代初遭到嚴重破壞,致使“曹霖扒墓”上了辭書,成為當時一大新聞。尹
喜,又名關(guān)尹,春秋末著名道家人物;原系周康王朝中的一位賢大夫;周昭王23年,天下大亂,他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guān)令。司馬遷記,老子西出函谷,留下
五千言道德經(jīng)與關(guān)尹子,后不知所終。因此,尹喜被稱為老子大弟子。同時又是《道德經(jīng)》的傳世之人。道教奉為經(jīng)典,稱《文始真經(jīng)》。尹喜不忘恩師,晚年遂到
老子故里定居,死后葬于此,把自己的軀體留在這里,讓自己的忠魂永遠守護老師誕彌之地,以示虞誠和報答五千言教誨之恩。尹喜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意義
尹喜是天水籍歷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賢名士,聞名中外的《道德經(jīng)》五千言,是由他承傳
尹喜畫像
[1]
推廣于世的。兩千多年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政治、軍事、史學等學術(shù)界影響極為深遠,意義非常,尹喜的功德是無量的。
大型辭書《道藏?尹喜傳》、《水經(jīng)注》等書中可以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動在渭河中上游一帶,除了伯陽柏林觀、講經(jīng)臺等地之外,他們還去過秦州區(qū)的老君臺、玉泉觀、崆峒山、敦煌等地。
尹道寺與老子講經(jīng)臺相距約數(shù)里路,殿宇中祀尹喜圣像。尹道寺建筑規(guī)模不大,殿前懸掛古聯(lián)一副,曰“華章九篇入《百子》;經(jīng)文五千頌《道德》”,對尹喜給予了歷史的精辟頌揚和評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74/6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通玄真人—文子傳
下一篇: 真武隱仙—張三豐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