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修道人,宜十二時中都在功夫里,故睡亦有睡功。夫人睡眠,不在時多,而在能熟睡,能無夢,能伏氣藏神。人之神寄于目,夜寐極熟則藏于腎。故酣睡無夢則腎氣常足而元陽生,并不徒在恢復疲勞振奮精神也。至人之睡,先放下心意識,斬截斷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際,調息綿綿,收神下藏丹窟,伏氣勿動,使神不外馳而與炁交,神炁相合,水火既濟,則自無黃粱夢矣!以其無夢地位也。
故曰:“古之真人,其覺也無憂,其寢也無夢?!比テ渚壦?,安其神炁,夢何由生?元神不離炁穴,抱元合一,自亦無漏爐迸鼎之患。如是則不但為恢復疲倦之圣藥,且為補充精氣神之滋養(yǎng)品。
丹道修行中的睡功法訣要.png" />
睡功中,玄門有五龍盤體之法,最為上乘,其訣曰:“東首而寢,側身而臥,如龍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臍腹。一只腳伸,一只腳縮。未睡心,先睡目。致虛極,守靜篤;神氣自然歸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調息而息自調,不伏氣而氣自伏。依此修行,七祖有福;陳希夷已留形于華山,蔣青霞曾脫殼于王屋?!?/p>
此一工法,行之久,自能遠離顛倒夢想,而神氣常相抱也。陳希夷左側睡功詩有云:“調和真氣正朝元,心息相依念不偏,三物長居于戊己,虎龍盤結大丹圓?!?/p>
又右側睡功詩云:“肺氣常居于坎位,肝氣卻向到離宮,運氣呼來中位合,五氣朝元入太空?!贝思此ΦぴE法也。
岷山羅門“先天道”中,亦有睡功法一門,云為“不倒丹”法。
其訣與此五龍蟠體法大致相同,主卷曲側臥,閉息舌抵上腭,目視海底,提縮谷道。惟側臥先須右側臥,右手曲肱以掌支頰,大拇指按于耳后一穴。左手按肩井穴,首宜若倒栽入腹中然,取乾入坤下、得地天泰之意。兩腳均向上卷曲,右在下,左在上,兩膝相并,全形如母腹中之胎嬰然,真息綿綿,若存若亡,務使心腎常交,神炁常抱,而真精自產矣,斯為得訣。
貳總之,入睡時,要能澄神炁穴,要能心息相依,要能虎龍盤結,要能五氣朝元。了此四句訣,即是得道人,在入睡前,尤宜如古人所云:“善惡事都莫思量,出入息渾無拘縱,常常傾耳凝空照,默默垂簾仔細觀?!?/p>
能如此、稍加收視反聽,凝神定息之功,少頃即可澄然熟睡矣。中老年人,晚間、尤其是睡前,不宜看書,不宜用心,不宜勞神,及戒飲用刺激物,總須恬養(yǎng)靜舒,使心君怡然安適,方可就枕即寐,當白日萬務紛繁過勞時,小睡一午覺或傍晚覺均大有益。
正是:“紙屏石枕竹方床,畫倦拋書午夢香,睡起莞然成一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讀書已覺眉棱重,就枕方歡骨節(jié)和;睡去不知天早晚,西窗殘日已無多?!薄按蚱气櫭筛[,都無佛與仙。即非身外妙,不是口頭禪。盡日優(yōu)游過,通宵自在眠。委身潛絕境,萬事付之天?!?/p>
睡眠在養(yǎng)生功用上極為重要,故古人有“不覓仙方覓睡方”之語。
用現(xiàn)代科學原理解釋,睡眠反應是由于大腦皮層發(fā)生一種普遍性抑制所產生,這種抑制愈澈底愈深度,睡眠就愈香甜,其抑制先從局部開始,逐步向外周擴散,最后達到整個大腦皮層,甚至皮層下部。故欲熟睡,切宜不可使各種刺激性之事物與飲食,使大腦皮層出現(xiàn)各種興奮灶。
宋邵康節(jié)有能寐吟云:“大驚不寐,大憂不寐,大傷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基于有累;何故能寐,行于無慮。”
這說得最好,惟此只是普通養(yǎng)生家之日用工夫而已。若丹道家用睡功,還是宜用最先所說二法。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6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