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訣真?zhèn)鹘栽谄Z中.png" />
大江西派丹道修煉
三豐翁云:“夫靜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煉精化氣
總訣:心息相依
,大定真空道家學者陳攖寧先生(1880-1969)最欽仰陳摶(希夷)一派丹法
,認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個字,確是真知灼見。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說:“凝神調(diào)息,調(diào)息凝神徐海印在《天樂集》中也說:“昔以因緣
李涵虛在《道竅談》中也講:“調(diào)息之法自調(diào)心始,凝神之法自調(diào)息始
。”因此
,修功總訣就是將調(diào)心和調(diào)息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以心調(diào)息,以息攝心,總名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然相融矣。第一口訣:心息相依
,神定虛空放松身體
,靜臥在床上,將自己的心念和意識集中守住“身外虛空”之中,鼻孔外方圓徑寸之地,此處是修煉上乘丹法的“玄關(guān)一竅”,又名“玄牝之門”,異名很多,不勝枚舉,是古人千金不傳之秘。意內(nèi)守“身外虛空”之虛境
,目內(nèi)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之氣,耳內(nèi)聽“身外虛空”中呼吸之細聲。意守、目照、耳聽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
,不著色身,虛靈一竅,心念冥合于此處,是為“神定虛空”。修煉之道,以“神定虛空”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離虛空,雜念襲來,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龍手段”將“元神真意”牽回,如“青龍劍”將雜念斬斷,心神靜守不離“身外虛空”。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云:“調(diào)息須以后天呼吸
,尋真人呼吸之處。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風李涵虛在《道竅談》中云:“凝神之際
又說:“蓋其存神于虛,則內(nèi)息方有
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丹書說來說去
第二口訣:心息相忘
先天大道
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
以心調(diào)息,以息制心
,心息相互鉗制相依于“身外虛空”之中。心因息調(diào)而漸靜,息因心靜而漸平。蓋此僅能降伏思慮將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
“心息相忘”,仍然屬于“心息相依”
,惟前是“有為法”,此屬“無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后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氣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層階段,是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能否進入“睡鄉(xiāng)”,以及“大定真空”的關(guān)鍵,也是“陽生藥產(chǎn)”、“烹藥煉丹”的秘機,有修煉靜功多年者,尚不能“陽生藥產(chǎn)”,均以不能味此理耳。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云:“吾本無他術(shù)
,為能定心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又云:“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白玉蟾《玄關(guān)顯秘論》云:“忘形以養(yǎng)氣,忘氣以養(yǎng)神
,忘神以養(yǎng)虛。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頃刻,運造化于一身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說:“以虛空為藏心之所
,以昏默為息神之鄉(xiāng),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汪東亭也講:“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
,必轉(zhuǎn)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第三口訣: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
睡于“心息相忘”中產(chǎn)生
凡初做心息相依
《參同契》中云:“寢寐常相抱
黃元吉《樂育堂語錄》云:“入定之時
汪東亭講:心息相依
以“道”相通,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綱要性探析
首先闡明
以此
1
2
、宗教以探尋宇宙、生命、社會真相為本——唯有發(fā)揮宗教心靈導向、化解及撫慰作用——教化心靈,啟發(fā)智慧,鼓勵自由,約束放縱,消除愚昧,拯救狂妄,與政治、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促進構(gòu)建人神共治,才是人類社會最終出路。但是,宗教內(nèi)涵與形式兩方面同時需要傳承革新,與時俱進,以體現(xiàn)人文與科學、精神與物質(zhì)、信仰與修煉、智慧與道德、治國與平天下相統(tǒng)一,而辯證處理宗教“教化”3
、“人神共治”不同于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據(jù)信仰、修煉與秩序管理的統(tǒng)一進行設(shè)定——立足自然整體觀,既是原則,又是方法,還是目標,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實現(xiàn)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是說,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實現(xiàn)信仰、修煉、道德、良心、法律、秩序4
5
、面對人性“概念固化、執(zhí)偏概全、欲望過度、元氣損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類遵從三道統(tǒng)一即在真理與邪說6、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xiàn)問題積弊已深
7
8
9、道教即中華祖先以“道”的理念賦予子孫后人(龍的傳人)之教化
10
、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以“道”為存在根本和演化,順則生,逆則亡。“道”的實質(zhì)即具有“陰、陽”兩種相對屬性平衡一體的混元真炁(氣)——同時具有物質(zhì)、能量、信息(靈性)的統(tǒng)一,造化生成萬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宇宙各萬物依據(jù)不同體悟?qū)ζ浞Q謂不同11
、道教對混元真炁具有獨到而系統(tǒng)認識12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為存在——依據(jù)“陰陽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