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母腹內(nèi)是用臍帶呼吸,臍帶是生命的真諦。落地后,臍帶剪斷了,于是呼吸就顛倒了,大多數(shù)人是采用胸式呼吸,少數(shù)是采用腹式呼吸。即使是采用腹式呼吸,也不是胎息。所以說:胎息法就是要把顛倒了的呼吸再顛倒過來,即回歸自然。
練胎息時,雖不能像胎兒在母腹內(nèi)那樣,既吸精微營養(yǎng)物質(zhì),又吸真陽之氣,但是練胎息卻能把從母體帶來的,已存肚臍和已分布全身的先天真陽之氣激活起來,使其同全身的經(jīng)絡(luò),特別是較快地同十二經(jīng)十五絡(luò)溝通,能迅速地同宇宙萬物之真陽相融合。
以心肺為例:胎息的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脈皆開,呼吸結(jié)束,百脈皆通,氣血通暢,百病皆除。
一、調(diào)身
依據(jù)體情或病情,先從仰臥式開始練習胎息,在肚臍未自動呼吸之前,必須放松,主要是大腦要放松;必須寧靜,主要是排除雜念;必須自然,不宜一本正經(jīng)。
二、調(diào)息
胎息是肚臍本身的自然呼吸,這種自然呼吸與人為導引的,種種呼吸鍛煉方法是大不相同的。因為臍帶剪斷后,人的呼吸方法顛倒了,現(xiàn)在要把它顛倒過來,所以還要經(jīng)過一段導引才行。
養(yǎng)生訣云:“調(diào)息要調(diào)真息”。真息者,胎息也。嬰兒在胎中,如無吸無呼,氣自轉(zhuǎn)運。養(yǎng)生者,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調(diào)息三要: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中體,三者想氣毛孔出入,通用無障,而細其心,念念微微此為真息也。
三、調(diào)心
開始練習時,吸氣--肚臍凸起--意想全身慢慢擴大,把身子擴大到宇宙一樣大。同宇宙融為一體。同時,意想宇宙的巨大能量、巨大信息由肚臍和每個孔穴進入我的丹田,同先天的真陽之氣融為一體。
劉真人養(yǎng)息訣說:若修胎息之道之法,心不殺、不欲、不盜、不偷、不邪、不顛、不狂。心自明朗,常守戒。真息常調(diào),觀照遍身世界,身心清凈,邪氣不入一身無病患乃長生之人也。
四、調(diào)氣
善攝生者,必明調(diào)氣之故。欲修調(diào)氣之者,當設(shè)密室閉戶安床暖席,仰臥閉目,先習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jié)M;及閉之,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吐即盡;氣定復如前閉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漸熟漸多,如能閉七、八十息以上,則藏府胸膈之間。如日夜,行得一二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百病消滅矣。
調(diào)氣之法就是從鼻吸氣,慢慢閉氣20-60秒以上,然后從口緩緩呼出。明朝《壽世保元》說:一呼一吸數(shù)至三百八十息為止。太多太多,常人能做到?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卷27《調(diào)氣法》說:彭祖日調(diào)氣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壽三百六十歲。
就算真的有,也不會是在網(wǎng)上隨便就能找到的。不然豈不是真人滿街走,半仙多如狗?這種東西從來都講究機緣,道統(tǒng)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就算你得到了,沒有老師的指導你敢練?不怕練岔氣,練走火?所以說了,還是淡定點..除非有把握,否則還是算了。選我滿意答案吧,謝謝!
陳希夷《胎息訣》
夫道化少2,少化老3,老化病4,病化死5,死化神6,神化萬物7,炁化生靈8,精化成形9,神炁精三化10煉成真仙11。故云:存精、養(yǎng)神、煉炁,此乃三德12之神,不可不知。子午卯酉13四時,乃是陰陽出入之門戶也。定心不動,謂之曰禪14;神通萬變,謂之曰靈;智通萬事,謂之曰慧15;道元16合炁,謂之曰修17;真炁歸源18,謂之曰煉19;龍虎相交20,謂之曰丹21;三丹同契22,謂之曰了23。苦修行之人,知此根源,乃可入道近矣。
【注釋】
1《》:本篇文字摘自《》,[1]其后半部分與《》所收《》基本相同。
2夫道化少:“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萬物,氣化生靈,精化成形,神炁精三化煉成真仙?!贝硕卧挶緛硎敲枋鋈擞缮剿赖淖匀灰?guī)律,而道家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丹道修煉又由萬物化為三,三化為二,二化為一的逆向求索,獲得生命再生的煉丹理法。這在《》中也有類似說法。但是陳摶在這里如此描述的目的不止于此,這其中隱藏著一種丹道行氣方法。此種行氣(呼吸)方法,是將呼吸次數(shù)逐漸減少。
3少化老:呼吸光少還不行,還得綿弱細勻而長久。老,久長也。
4老化?。杭磳⒑粑摹昂簟比サ?,只存“吸”氣。然后將吸入之氣藏于體內(nèi),守于臍下,閉息數(shù)點子,至1000數(shù),胎息之功方才漸成?!丁肪砣濉丁吩弧俺蹩蓴?shù)得三十、二十點子,漸可數(shù)百及二百后五百,若能至數(shù)及千點子,此小胎息,長生卻老之術(shù)”。病,缺也。
5病化死:最后將呼吸的“吸”也去掉,口鼻呼吸全無,“心如死灰,形如槁草?!彼溃瑹o也,槁枯也?!丁吩疲骸安菽局玻岽?;其死也,枯槁。”
6死化神:口鼻呼吸沒有了,于身形枯槁、萬念俱寂之中,體內(nèi)氣息隨著臍內(nèi)“呼吸”而自然生發(fā)、萌動、循環(huán),即實現(xiàn)了胎息。神,自然規(guī)律也。就人體來說,指秉自然而動的東西,乃人體的先天本性,是與生俱來的天生的生理機制?!丁吩疲骸暗蒙裾卟裾咄觥?,“陰陽不測謂之神?!?br>
7神化萬物:世間萬物自然有其自然規(guī)律主宰,由其內(nèi)在規(guī)律而化生。這里主要指氣息在體內(nèi)自然循環(huán)、融動,甚至人體千孔百穴與體外氣息吞吐交換,汲取營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了“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胎息的實現(xiàn),猶使人返回先天,猶返嬰兒;嬰兒再生,猶人體經(jīng)絡(luò)氣血、肌膚骨節(jié)、五官毛發(fā)、千孔百穴之再生。這就象:神化萬物而為三(精氣神),三化為二(陰陽),二化為一(太極),一化為虛(無極);然后又由無極生太極,一生二,二生三,三又生萬物的一個循環(huán)不斷的過程。
8炁化生靈:萬物的功能表現(xiàn),是由其本性所化生的。如人體的臟腑功能、氣血的布輸、經(jīng)絡(luò)的流注等等,都是由“炁”[1]的先天本性決定的。氣,是萬物生成的根本,所謂氣絕人亡。靈,就是人體千姿百態(tài)的功能表現(xiàn)或各種各樣生理性變化的具體表現(xiàn)。
9精化成形:精是構(gòu)成萬物及維持其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由它生化出形態(tài)各異的豐富的物質(zhì)世界?!丁吩疲骸皟缮裣嗖隙尚?,常先身生,是謂精?!薄叭耸忌?,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10三化:指“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的內(nèi)丹修煉過程,簡稱為“神炁精三化”?!丁罚ń?jīng)陳攖寧批注的抄本)云:“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化道,三寶之旨也?!?br>
11真仙:道教指修真得道而長生不死的人為真仙。真,得道升天之人?!丁吩疲骸暗锰斓刂?,故謂之真人?!毕?,超脫塵世、神通廣大、長生不死的人。《》云:“老而不死曰仙”。
12三德:即三合成德,指精炁神和合相交?!丁吩疲骸昂B(yǎng)之功,必自黃庭。腎中藏精,精中生炁,交合街心,心液相煉于黃庭。儻知交會不差,則精合于炁,炁合于神,神合于道,則生生之理不失天地之中,故曰三合成德?!?br>
13子午卯酉:夜晚12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為子時,中午12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為午時,早晨6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為卯時,傍晚6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為酉時。丹道修煉之人講究擇此四時煉功,理由是此四時為人體隨日月星辰的陰陽交替發(fā)生轉(zhuǎn)折性變化,因此擇四時煉功效果最佳。
14禪: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其意在于“定”,故有禪定之說,也就是“安靜而止息雜慮”的意思。道家佛家,互相學習,互相融合,互相借用修煉方法,比比皆是。如《》中的“禪觀法”,即為道家的存思行氣法。
15慧:亦出自佛教,是指明白真實的道理,不起一絲一毫癡心妄想的念頭?!丁丰屛模骸爸腔叟c聰明,一般意是基本相同的,但必競有所不同。聰明可以用在正路上,也可以用在邪路上;智慧則是能夠分明正邪的道理的?!?br>
16道元:均指氣,“道”指天地的沖和之氣;“元”指丹田中腎間所發(fā)真氣。將大自然沖和之氣與人體元氣,進行聚氣、煉氣最后結(jié)丹,故曰“道元合炁”。
17修:指修真,即保養(yǎng)神氣。《》云:“神養(yǎng)于炁,炁會于神,神炁不散,是謂修真?!?br>
18真炁歸源:亦稱真氣歸元,指體內(nèi)真氣上朝于頂,為道家“屈伸吐納煉形之術(shù)?!?br>
19煉:即煉己持心,煉己筑基,為丹道修煉之基礎(chǔ)功夫。明伍沖虛《》云:“即古所謂言行其當行之時曰煉,熟行其當行之事曰煉,絕禁其不當之時亦曰煉,精進勵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煉,割絕貪愛而不留余親亦曰煉,禁示舊習而全不染習亦曰煉。”
20龍虎相交:指心神與腎氣交媾。《》云:“腎氣投心氣,氣極生液,液中正陽之氣,配合真一之水,名曰龍虎交媾?!?br>
21丹:指道家在丹道修煉過程中在體內(nèi)所結(jié)的內(nèi)丹?!丁吩疲骸皻饽艽?,生內(nèi)丹也。”
22三丹同契:通過一系列的丹道修煉,結(jié)成三丹,即元精、元氣、元神融合,在丹田初結(jié)丹坯;一點落黃庭,在中丹田結(jié)為神丹;再經(jīng)過七返九還,在上丹田結(jié)為金丹,即所謂三丹同契,“三花聚頂”。
23了:指大功告成的意思?!按蠊Ω娉伞敝^之了,“行道飛生”謂之當。所以丹道修煉中,以三丹田精氣神合而為一,元精、元氣、元神合一相融,出現(xiàn)了三花聚頂,即謂之大丹結(jié)成,如此才稱之為“了”。
【譯文】
陳希夷胎息訣,是道家存精、養(yǎng)神、煉氣的靜功方法。所謂胎息,乃道家行氣術(shù)中最主要者,即如嬰兒在母腹中,不用口鼻呼吸,而行腹中呼吸?!丁吩唬骸傲曢]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曰:“胎息者,如嬰兒在母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yǎng)成就,骨細筋柔,握固守一者?!逼湔f源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一語。
胎息的修煉方法,是將人的呼吸由多變少,由短變長,由粗變細,由急變緩,由亂變勻,最后由有變無,出現(xiàn)內(nèi)呼吸,直到煉出真性、神靈出現(xiàn),這就是元神。這就象一個自然人,由少到老,由老到病,由病到死,由死歸于虛無,歸于自然之“道”的一般規(guī)律。也就象老子所描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樣一個人類生存、發(fā)展、歸宿的自然規(guī)律。道家在修真過程中則將這一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之,即所煉之元神可以將萬物化合為“三”,即神氣精;“三”可以化生出含有陰陽二氣的靈物“二”,即陰陽合抱之物;陰陽二氣化合為圣胎,這個圣胎最開始是由精氣化生的,即“一”,或太極;太極再歸于無極,即返先天。經(jīng)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這“三化”次第,就可以達到“煉成真仙”的目的。所以說丹道修煉的根本途徑就是“存精、養(yǎng)神、煉氣”,這三種方法修真之人不可不知。
在一天一夜中,夜晚12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的子時,中午12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的午時,早晨6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的卯時,傍晚6時前后一小時之間的酉時,是人體隨日月星辰的陰陽交替發(fā)生轉(zhuǎn)折性變化的關(guān)鍵時段。丹道修煉之人選擇這四個時辰練功,效果最佳。同時還要堅持心神不動,驅(qū)除一切雜念的“禪定”方法;采取外應接物來去自便,內(nèi)景變化神靈通變的“機變”方法;通過千山萬水,破經(jīng)問道,最后實現(xiàn)智通萬事的“大智慧”;經(jīng)常神守丹田,抱元守一的“修煉”法則,使天地人之元氣都會合于人體內(nèi),聚養(yǎng)成先天真一之氣,并復歸于生發(fā)它的地方,濡養(yǎng)元神;再經(jīng)過精氣與元神的交合,初結(jié)成“丹”;丹道修煉,使元精、元氣、元神融合,結(jié)成三丹,實現(xiàn)“三花聚頂”,大丹結(jié)成,叫做“了道”。只有立下弘誓,堅忍不拔的苦苦修煉的志士,而且獲得了真師的嫡傳,才算步入了丹道修煉的正途
《云笈七簽》卷六十載《中山玉柜服氣經(jīng)》云:“夫求仙道,絕粒為宗;絕粒之門,服氣為本;服氣之理,齋戒為先”。
丹家傳有《內(nèi)經(jīng)圖》,這張圖實際上是把人體看作一架卷揚機,內(nèi)中布滿很多機關(guān)消息,丹家謂之關(guān)竅,一旦發(fā)動起來,它會自動運轉(zhuǎn),從吃飯、喝水、穿衣、走路、呼吸、說話等后天動作轉(zhuǎn)化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病、不老、不呼吸、不思維卻仍然生氣勃勃的先天運轉(zhuǎn)機制,這就是我說過的無食、無息、無念、無身的四無境界。
平常人身體靠后天機制運轉(zhuǎn),人體有呼吸、消化、循環(huán)、內(nèi)分泌、生殖、運動、泌尿、神經(jīng)等多種系統(tǒng)維持生命,餓了要吃,口鼻呼吸不能停,如果不吃不喝不呼吸,就是死亡。
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是人體向外部攝取能量的兩大通道,是人體后天生理運行機制的關(guān)鍵,一天也不能停止。“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呼吸停止是鑒別死亡的指標。
丹道并非將人體八大系統(tǒng)全部停止,例如血液循環(huán)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就不能停,丹道是通過修煉轉(zhuǎn)化這八大系統(tǒng)的功能,由后天生理運行機制轉(zhuǎn)化為先天生理運行機制,即轉(zhuǎn)化為按自然界和人體本身的規(guī)律不受干擾的自動化運行機制。
為達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吃飯和呼吸兩項作突破口,將這兩項轉(zhuǎn)化為先天運行機制,修煉辟谷和胎息。
人不吃飯餓兩天尚不致死,但一般人大約餓七至九日便會死亡,人不呼吸則連十分鐘也受不了,故辟谷和胎息相比,修煉辟谷較少危險,故丹家確定以“絕粒為宗”,絕粒就是辟谷。
丹道修煉要從根本上改變?nèi)说捏w質(zhì),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修煉辟谷,故《中山玉柜服氣經(jīng)》中的有關(guān)絕粒、服氣、齋戒的那段話,乃古代仙家的經(jīng)驗之談,是丹道的重要法訣。
關(guān)于辟谷和胎息,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早有記述,《云笈七簽》中也載有多種操作方法,我已摘要收入《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讀者可以參看。
本文不講古代丹家有關(guān)辟谷、胎息的記述,僅談一些可操作的經(jīng)驗和體會。
按《中山玉柜服氣經(jīng)》所說,要修丹道,首先從辟谷入手,然而人若斷絕食物,靠什么生存?要靠服氣,靠呼吸和思想(存想日月星光等)啟動光合作用,直接通過空氣吸收大自然中的營養(yǎng)和能量,以維持生命。
至于怎么進入辟谷狀態(tài),則以“齋戒為先”,即靠調(diào)整心靈信息啟動辟谷程序。古齋戒法,要求獨置一室,焚香沐浴,入室坐臥皆可,素食靜處,咽氣納津,攻下身中濁氣穢物,存思心火焚燒全身,直至感覺室內(nèi)光明如晝。
現(xiàn)代人辟谷前亦要采納古人齋戒遺意,關(guān)鍵是用兩星期時間清理思想,作好辟谷的一切心理準備,增強辟谷祛病健身、修道煉丹成功的意念。從而確定從某日開始,辟谷多少天,辟谷期間對水、水果的要求及定能達到目標的心理暗示,到時如期開始。其中存思丹田起火,陽焰騰空,焚身去穢一節(jié)功法,乃丹家秘傳法訣,亦有祛病凈身之效。此類心理暗示法訣師傳不一,要自己體會。
辟谷時間有短期、中期、長期之不同,也要在齋戒期間預先作好心理準備。
短期者有三五天到兩星期不等;中期者半月至百日;百日以上為長期辟谷。
辟谷期間有完全禁水、禁食者;有不禁水但禁食者;有可以每天吃少量水果者;長期辟谷者還有以棗子、核桃等干果調(diào)節(jié)者。
采用何種辟谷方式,要根據(jù)自己的生理感覺而定,進入辟谷狀態(tài)后要隨其自然,決不要有心理負擔或施加強迫性觀念。
一般說來,初學辟谷,先采用短期,并每天進食三個水果為好,等找到感覺,取得經(jīng)驗,再循序深入。
當辟谷狀態(tài)堅持到十天左右時,體重逐天下降開始停止,有一段適應期,一般反應比較大,血壓較低,且忌奔跑或劇烈運動,爭取使體質(zhì)穩(wěn)定下來。
一般來說,辟谷期間并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甚至仍能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但必須保持心情平和,不驚不躁,走路有輕飄飄的感覺,要穩(wěn)步前進,小心路人和車輛,不要在熱鬧、混亂場所停留。辟谷至四十天,血壓會恢復至穩(wěn)定點,一切如常,精力旺盛,危險性就減小了。
必須指出,辟谷狀態(tài)是人類本身具有的一種生理潛能,任何人都可以被開發(fā)出來。
丹道修煉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人體生命還有許多潛能可以開發(fā),例如不饑不渴、不冷不熱、息停脈住、突增神力等,常人以為不可思議,其實毫不奇怪。
內(nèi)丹學是一門科學,辟谷狀態(tài)更是可以用科學手段檢驗的事實,學者們可大膽進行實驗研究,不必理睬那些偽科學家所糾合之無知蠻橫鼠輩的誹謗。
辟谷期間有存思、心理暗示等功法,要嚴肅認真執(zhí)行,心理學也是科學,也有自己規(guī)律。如辟谷期間存思太陽中能量進入身體,開啟玄關(guān)接受宇宙能量等,均有實效。特別是遵守齋戒期間心理暗示的預定辟谷時間,如提前進食,會發(fā)生腹脹,大便不通等癥狀,直到預定時間才會解除。
心靈誘導可啟動辟谷,這也是千真萬確的。為減少意外,辟谷功法要在有經(jīng)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且要進行醫(yī)學監(jiān)測,將辟谷期間的生理指標和煉功感受記錄下來,特別是要記錄每天的血壓、脈搏、大小便和體重,發(fā)現(xiàn)意外立即停止辟谷。
據(jù)我所知,辟谷是丹道中最安全有效的入手法門,堅持不住可立即進食,就象吃飯也可撐死、噎死一樣,辟谷也有類似危險,這種易出危險的人丹家謂之業(yè)力深重,決非?;垭p全的載道之器,壓根兒就不必修習丹道。
丹道須師傳口授,不能照書自修,辟谷在丹道中雖不可輕視,但技術(shù)水平較低,故易實行。
為謹慎起見,將辟谷期間進食水果等禁忌寫出,以備教授辟谷的丹師參考。
一忌飲酒。空腹飲酒刺激黏膜,易引起胃潰瘍、胃炎。
二忌吸煙。吸煙引起胃酸增加,引發(fā)饑餓感,易引起煙醉、頭暈、乏力、頭痛。
三忌飲茶。飲茶易刺激神經(jīng),引起茶醉,導致心慌、脈快和四肢無力。
四忌吃糖。吃糖會使血糖升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影響腎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且易引發(fā)饑餓感,使辟谷失敗。
五忌喝牛奶、豆?jié){。在沒攝入淀粉時,牛奶等皆難吸收,且不合辟谷本旨。
六忌吃柿子??崭箷r易和胃酸結(jié)合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
七忌吃香蕉。香蕉中含鎂多,易引起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diào),對心血管產(chǎn)生抑制作用。
八忌吃蕃茄。番茄易與胃酸發(fā)生化學反應合成難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
九忌吃橘子。橘子汁含大量糖份和有機酸,空腹會刺激胃黏膜。
十忌吃山楂??崭钩陨介粌H耗氣,而且會引發(fā)饑餓感,出現(xiàn)胃痛。
十一忌吃白薯。白薯中含單寧和膠質(zhì),會刺激胃分泌過多胃酸,且和辟谷本旨不合。
十二忌吃生蔥、姜、大蒜,耗人氣息,易引發(fā)急性胃炎。其他中醫(yī)認為破氣的藥物、食品、蔬菜如蘿卜等,亦不可食。
(注:在陳全林老師的辟谷日記中,有飲普洱茶、飲自制藥酒、進食蘿卜等方面的記錄,還可以促進辟谷的效果。胡教授此處是指一般情況下的禁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禁忌也會有所不同,合道中醫(yī)辟谷會根據(jù)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給予具體的指導方案。這也說明如果自己根據(jù)書上的方法自行探索辟谷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請朋友們務(wù)必重視和謹慎。)
辟谷期間可食瓜果以黃瓜為優(yōu),其他如西瓜、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火龍果等,皆可供選擇。長期辟谷者可服些紅棗、核桃、板栗、百合、黃精等干果和藥材,忌服豆豉湯等物。
辟谷結(jié)束時首次宜進食淀粉性流質(zhì)食品,由少漸增,切莫暴食暴飲。
辟谷期間體重可下降5—— 15公斤之多,恢復飲食后有些反彈,但要自覺將體重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nèi)。
辟谷期間某些不健全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和多余脂肪被轉(zhuǎn)化為熱量消耗掉,身體生理潛能得到開發(fā),某些疾病不藥而愈,這顯然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在丹道中,辟谷是對身體的凈化。
現(xiàn)代城市富裕階層之人口多病,大約為環(huán)境污染、生活緊張乃至吃喝無度所致,因貪吃致病又因病服用化學藥品,結(jié)果化學藥品本身又是致病因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辟谷無疑是救民良方。
丹道中不少技術(shù)有開發(fā)價值,諸如這種修煉不饑不渴乃至不寒不熱的功夫,人人能學,不僅有科學價值,也有實用價值。
我不惜將此術(shù)從丹道中公開揭出,顯然也考慮到辟谷之術(shù)恰似莊子所謂不龜手之藥方,實有富國強兵的戰(zhàn)略意義。
古人辟谷,多以服氣配合,或咽氣一段時日自然進入辟谷狀態(tài)。
此術(shù)先入室正臥,靜心止念,先吐一口氣,至出息盡時,閉息收腹咽下。息不出而咽氣入腸反易致病,必先排濁氣而出,牽動體內(nèi)元氣上升,再咽下謂之咽元氣。當濁氣吐盡時,立即閉口咽之,以意送之,以手摩之,直入下丹田。和氣干咽謂之“云行”,和津而咽謂之“雨施”。此法乃丹家秘傳,五十日而谷氣盡,百日而病氣除,其間忽爾靈光現(xiàn),則入丹道正途。
《胎息經(jīng)》云:“胎從伏氣中結(jié),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短ハ憽吩疲骸叭?,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nèi)丹。非惟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胎息經(jīng)》共17句83字,乃唐代丹家所傳。后14句56字,補入咽氣之術(shù),出世稍晚,稱《胎息銘》。
“胎”字是講定神于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跋ⅰ弊质侵v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之功夫,全在能否伏氣,將呼吸之風相、喘相、氣相之粗氣滅絕,往來無跡,方為息調(diào)氣定。如此氣定神慧,心息相依,神氣不二,至虛空大定,則成玉液還丹。
胎息是修煉玉液還丹的基本功法,凝神是得汞的一步性功,是產(chǎn)生定力的關(guān)鍵步驟。“胎”是圣胎,圣胎為元神(汞)所結(jié);“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鉛)所結(jié),至呼吸不出不入(所謂“內(nèi)不出,外不入”)之時自得。道在天地間,領(lǐng)悟由一息。
式一子云:“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無息,無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虛極靜篤之時,凡息除而真息見;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現(xiàn)而無息立;綿綿密密之頃,無息安而不息轉(zhuǎn)。知轉(zhuǎn)息,即知轉(zhuǎn)識;知轉(zhuǎn)識,即知轉(zhuǎn)幾,知幾其神乎!”
蓋此即以后天呼吸,尋真人先天之息,先天呼吸一動,玄關(guān)不遠矣?!昂筇旌粑鹞L,引起真人呼吸功”即此得鉛的一步命功。
人之生命,全靠神氣支撐,神氣入身則生,離形則死。如此神氣不離而相守,神氣相忘則入虛,入虛而道體自圓明無礙。神氣以虛無為根基,能虛其心則神自清,能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凈,固守虛無,則神氣得養(yǎng)。
張三豐《道言淺近說》云:“心止于臍下曰凝神,氣歸于臍下曰調(diào)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鉆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xiāng),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曹文逸真人《靈源大道歌》云:“元和內(nèi)運即成真,呼吸外施終未了”,外呼吸不停難入修真之路,足見胎息為丹道必經(jīng)之途。
《黃帝內(nèi)經(jīng)》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
胎息之啟動,應從臍下入手。
《莊子·德充符》記載,孔子在楚國恰巧看見一群小豬崽圍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發(fā)現(xiàn)母豬已死,不象生時有靈性,就立即丟下母豬驚慌逃走??梢娝鼈儛勰赣H并不是愛其形體,而是愛其生命(神氣)。
《養(yǎng)生膚語》亦云:“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體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愛者,謂其神之去也。然則人之所愛,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養(yǎng),顧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聲神去,好色神去,凡動靜運用紛紜,神無不去,人莫之惜,顧神絕,乃獨悲之深焉,是何見之晚也!”
天地間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凡能生長發(fā)育者,莫不有氣;凡能飛游行動者,莫不含靈,足見神氣即是生命。人之死而為僵尸,神氣離形,則如土石泥沙無異。
丹道之修煉,即是以神氣相抱,而守其形。
思慮營營則神耗,呼叫奔波則氣散,貪色縱欲則形疲,神氣形相離則非病即死。胎息之要害,在于神氣相注,神凝氣定而常住于形體之中,使神氣形相融為一,進而體道通玄。神氣混合而入于定則生“汞”,形氣內(nèi)運引發(fā)不息之元氣而得“鉛”,以鉛伏汞性命雙修便成玉液還丹。
《胎息經(jīng)》僅從神氣入手而不言形,非不要形,實乃道家“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形以養(yǎng)氣”之法訣。胎息成則丹田有藥,所得內(nèi)丹為玉液還丹,比金液還丹尚差一步。蓋末法時代,金液還丹條件難備,不得已由盡性而至命,先成此玉液還丹。曹文逸《靈源大道歌》云:“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即是此意。玉液修煉無求于人,全從自身陰陽煉起,可公開傳播,較少流弊。
道學乃“反俗”之學,倡導逆向思維,其觀點往往與世俗流行的觀點相反。丹道亦是逆向修煉之術(shù),其效驗多為常人認為不可能的反常之事。
例如常人每日必食,我獨可以不食(辟谷法);常人呼吸不能停止,我獨可以不息(胎息法);常人每天都需睡眠,我獨可以不睡(煉睡魔);常人冬則寒夏則熱,我獨可以不寒不熱;常人每日思慮營營,我獨可以無念;常人貪財貪色貪權(quán)好名,我獨可以無欲;常人一生災禍疾病不斷,我獨可以無災無病。
吾人能興反俗之學,行反俗之事,修煉反俗之功,得反俗之驗,則可以稱奇男子、大丈夫。大丈夫居世間,須是成大事業(yè),作大學問,有非常之舉動者。
《丹陽真人語錄》云:“劉高尚居環(huán)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自結(jié),仙自成。乃有贊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芍^簡且當矣”。
先師知非子云:“考仙道下手,即以腹有暖氣為驗,漸至通體充和,口中可以干汞,吹氣可以炙肉,全身一片純陽。夫身體之質(zhì),皆陰物耳,陽盛則陰衰,陽純則陰絕,即有干汞炙肉之陽在,烏有血肉之陰不化乎?又考釋氏之言曰:人身之來源,唯是壽、暖與識。壽者,稟之于父母之施予。人壽之長短,皆以所稟之厚薄而有異。暖即動物之生命,暖盛則旺,暖絕則亡。識即靈識,謂去后來先做主公者。故修煉之要,不外培其壽,增其暖,則形體自健,神識有依。依此為基,暖增不已,則形質(zhì)漸妙,壽命永固,身化虹霓,無有變滅,識絕污染,返于圓明,此與道之九還七返,豈非二而一耶?”
李涵虛真人將此段胎息功夫謂之曰“鉆杳冥”,甚得丹法要旨,且又形象生動。他說:“是時也,心如太虛,有息相依則不虛。心如太空,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體皆忘,心神默默,氣息綿綿,皆入于杳冥之中,此之謂鉆杳冥。杳冥之中,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此句話活脫脫的,將丹家之秘合盤托出。
先師知非子又云:“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教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內(nèi)’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nèi)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返還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nèi)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xiàn)前一念,將全身放松,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yǎng)。如是熏習日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塵根’矣”。
無心即是天心,即是道心,人能“萬緣放下”,將人心契入虛無境界,則天仙有路可通?!叭诵娜襞c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刻”,誠哉斯言!
丹家所傳胎息術(shù)有多種,以《胎息經(jīng)》所傳為其綱要?!剁妳蝹鞯兰分休d呂洞賓說:“煉形止于住世,煉氣方可升仙。世人不達玄機,無藥而先行胎息,強留在腹,或積冷氣而成病,或發(fā)虛陽而作疾。修行本望長生,似此執(zhí)迷,尚不免于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氣生,真氣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煉氣,煉氣以成神”。
胎息術(shù)比辟谷術(shù)更難掌握,要求修煉出鉛、汞之藥物后自然進入胎息狀態(tài),無藥而急著先行胎息,如無經(jīng)驗,易出偏差,不可不知。
此外尚有閉息法,先仰臥而靜心,待出息盡,即可閉息。其法宜緩,從容心靜。此法可存想人體八萬四千毛孔皆通虛空,以周身毫竅毛孔呼吸漸至胎息,胎息生則口鼻之息自閉。五百息能閉之而內(nèi)景觀,閉之千息可易肉換骨煉髓。另外還有全身徹底放松,先行逆呼吸,待松靜自然之時,突然以“哼”字聲震動胸腹,激起橐籥,閉息鼓動而漸入胎息者。
丹家傳有“哼、哈、嗨”三聲口訣,“哼”字訣聲震上焦,“哈”字訣聲震中焦,“嗨”字訣聲震下焦。聲音在丹道中運用頗妙,用以調(diào)諧人體生理和宇宙節(jié)律同步,故丹家秘傳許多咒語以助煉功,無非是通過聲音啟動玄關(guān)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然此類功法多由師傳面授,本文不作深究。
本文既然已將咽息法傳出,索性再泄一秘密,即仙家相傳之“十六錠金”,其訣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功有吸氣,提肛縮腎,意注臍下,咽氣幾個動作,然單修雙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藥煉氣運河車,因目的不同火候有異,變化萬千,丹家視為鴻寶,故字字為金。
世人知此訣者多,然明白其中奧秘者卻百無一見,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zhèn)鳌?br>
我主編之《中華道教大辭典》中收入多家胎息、辟谷之術(shù),讀者可與此互參,以求融匯貫通。
人體本是一架蘊藏著巨大潛能的自動機,丹家以“法訣”將其啟動開來,就會自動運轉(zhuǎn),不再靠人力操縱,其潛能之發(fā)揮亦屬自然。其中具體功法,不可盲修瞎煉,必須有經(jīng)驗的丹師臨爐指導。
筆者原則上不指導具體功法,僅作學術(shù)研究,然此處所泄露之丹法,皆千金難求,別有深意,讀者宜慎思而明辨之。
頭南腳北正身仰臥,頭下墊枕。兩眼輕閉,舌抵上腭。兩手握固,兩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離身體兩側(cè)約五寸處。兩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腳尖朝向左右方(圖4)。
按以上臥勢躺好后,排除各種雜念,先叩齒36次(即兩唇閉攏,上下齒互相叩擊),然后再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并用意念導引至腹丹田內(nèi)。
在用鼻子細細吸氣的同時,腹部漸漸凸起充滿,隨后閉息,于心中數(shù)數(shù),以計停息時間的長短。待體腔氣悶,難以忍受之際,便從口中再細細吐出。如此練功為一遍,當調(diào)息平穩(wěn)之后再練第二遍。練功遍數(shù)不限,但力求每次閉息的時間逐步延長;若能將閉息之數(shù)由百至千,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動者,即胎息初成。
若依古人所言,修持者能閉息至二百五十數(shù),即可華蓋(眉)明,耳目聰,舉身無病,邪不干人,便可長生矣。如繼續(xù)堅持修持,可逐漸達到不再用口吐氣,惟鼻中有綿綿短息的大成境界。 (1)此術(shù)務(wù)于每日夜半后至日中前生氣時修煉,中后至夜半前死氣時勿練。
(2)凡遇天陰、大霧、大風等惡劣氣候,或室內(nèi)太過寒冷時,暫停修煉。
(3)無論吸氣或吐氣,均要做到兩耳不聞其聲,使呼吸達到微細連綿狀態(tài)。
(4)修煉胎息前,可暖一杯溫酒飲之,能起到潤六腑,引氣開關(guān),有益胎息修煉的作用。
(5)飲食上戒酸咸油膩之物,特別是豬肉和生水果,最為忌諱。
(6)進入“鎖鼻胎息術(shù)”的修煉之后,便可配合“睡禪功”同時修持,“服氣導引術(shù)”即可廢棄不練。 閉息之術(shù)是一種非常古老而流傳甚廣的養(yǎng)生功,早在南朝陶弘景的《養(yǎng)生延命錄》,初唐《幻真先生服內(nèi)元氣訣》以及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記載,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療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陳摶所傳的這套“鎖鼻胎息術(shù)”有所不同,其閉息原理不僅僅是為了使氣滲透臟腑百脈,通潤全身,而是在“服氣導引術(shù)”的修煉基礎(chǔ)上,力求人體的生命能量(內(nèi)氣)不外泄,或減少到最低程度,由此而作為延年益壽的根本。《服氣經(jīng)》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故《太微升玄經(jīng)》云:“氣絕曰死,氣閉曰仙”。 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因讀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養(yǎng)生要旨,便身體力行,勇于實踐,先后治愈了多種疾病,屢獲效驗。他將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練功方法推薦給好友張安道。蘇軾所推薦的乃是“胎息術(shù)”,系蘇軾閱讀孫思邈《備急千金方》養(yǎng)生門第五篇“調(diào)氣法”的心得體會。文中記述切實,頗合自然之理,文詞樸實易懂,對我們理解陳摶的“鎖鼻胎息術(shù)”有很大的參考和啟迪作用。故摘錄如下,以便參照領(lǐng)悟。
養(yǎng)生之方,以胎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眇綿洗漭(guOng,m6ng,形容似水域那樣廣闊無邊,空曠迷茫的意思),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五十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yǎng)下丹田,益不償于損,決非度世之術(shù)。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yǎng)生門中第五篇,反復尋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養(yǎng)氣之道,當?shù)妹苁议]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瞑目,閉氣于胸膈間,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jīng)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chaj,蝎子類毒蟲的古稱)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于真人也。
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看,既云閉氣于胸膈中,令鼻端鴻毛不動,則初機之人安能持三百息之久哉!恐元(“元”通“原”)不閉鼻氣,只以意堅守于胸膈中,令出入鼻似動不動,氤氳緲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上氣, 自然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
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臥而為之。仍須真以鴻毛粘著鼻端,以意守氣于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如此,出入元(原)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則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動為度。雖云制勒,然終不閉,至數(shù)盲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nèi)守充盛,血脈流通,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
兄悟此元(原)意,甚以為奇。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俟疾平天涼,稍稍致力,續(xù)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br>為了幫助理解蘇軾所悟出的“出入原不斷”和“然終不閉”之理,特摘錄佛藏《安盤守意經(jīng)》中有關(guān)調(diào)身調(diào)息方面的論述,以供參證。
“以謂凡出入鼻中而有聲者,風也;雖無聲而結(jié)滯不通者,喘也;雖無聲亦不結(jié)滯,而猶粗悍不細者,氣也。去是三者,乃謂之息。然后自鼻端至臍下,一二數(shù)之,至于十;周而復始,則有所系而趨于定。定則又數(shù),以心隨息,聽其出入。如是反復調(diào)和,一定而不亂,則生滅道斷,一切三昧,無不見前”。正如《道樞》所講:“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即漸可達到呼吸之息氤氳布滿身中,一開一閹,遍布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闔俱停的人定境界。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68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屬龍的古代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