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黃帝內經(jīng)》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p>
相傳在上古時候,有葛天氏之民,人人都能活到百歲,老人們鶴發(fā)童顏,充分享受上天賜予的壽命,想要越活越年輕,一起來看看古人如何養(yǎng)生。
一、形勞而不倦
《黃帝內經(jīng)》有言:“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p>
古代養(yǎng)生家認為,形與神是相互依存的,即所謂的“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
若要養(yǎng)好“形與神”,須得協(xié)調好“動與靜”,“靜”有助于培養(yǎng)元氣,“動”能使元氣更好地循環(huán),保持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適時適度的飲食習慣、堅持有效的身體鍛煉。
做好這些,能使精神飽滿,從而讓身體越活越年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的老人,往往比城市的老人更硬朗長壽,這得益于鄉(xiāng)村生活,讓他們保持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身體經(jīng)常勞作,就不至于輕易感到疲倦,真氣平和調順,自然壽命綿長。
二、心安而不懼
《黃帝內經(jīng)》里說:“喜則氣和志達,榮衛(wèi)通利。”
心態(tài)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人體內的生理活動,就能始終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運行,反觀那些整天心事重重、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人,很少有能夠長壽的。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講究的是“養(yǎng)心調神”,這與《黃帝內經(jīng)》中,“心安而不懼”的說法是一致的。
所謂心安者,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喜悅的心情和愉快的笑聲,遠勝過世間一切保養(yǎng)品,萬物唯心造,隨所住處皆安樂。
內心安定、無有恐懼,因而能夠自在灑脫。
三、德全而不危
《黃帝內經(jīng)》有言:“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意思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歲,動作靈活而不顯得衰老,是因為道德修養(yǎng)的完備。
古人以“德”為立身之本。
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壽。”
意思是說,具備高尚道德修養(yǎng)的人,往往越活越年輕,孔子這番“有德者壽”的說法,實際是蘊含著醫(yī)理的。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yǎng)生之大經(jīng)也?!?/p>
養(yǎng)德,能夠調理人的性情,由內而外地維護人的元氣,使人長壽。
所謂德全,概括起來有八個字:性善,仁禮,知足,忍讓。
謙和禮讓、敬人持己,能夠讓我們免除憂患,保護形神不受傷害,進而可以益壽延年。
四、志閑而少欲
《黃帝內經(jīng)》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意思是,人的精神恬淡,無欲無求,真氣就會存留體內。精神內守而不耗散,疾病又怎么能夠襲來呢?人要越活越年輕,就得學會掌控自己的欲望。
清代養(yǎng)生家李度遠,深諳節(jié)欲養(yǎng)生之道。
他倡導這樣一種生活方式:飲食簡單,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欲望簡單,可以使精神保持清明;少說話,有助于調理氣息;人際關系簡單,可以潔身自好;不沾酒色,就能清心寡欲;減輕思慮,便可以免除煩惱。
凡事只需略少一分,便可以從中受益一分。
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生活質樸而滿足。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0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徐靜波:小泉進次郎為何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