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修法的清福
      ,再多的錢都不能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清凈的本源 2023-09-16 12:23:17

      《云居山志》上記載,慈覺禪師行腳

      ,去云居山參學,前一天夢到伽藍安樂公對他說:“你從前在這座山曾經扛過一擔土
      ,這次來只有一碗粥的緣分


      第二天午后上山,吃了晚粥

      ,僧值路過寮房
      ,和他發(fā)生爭吵,結果被逐出山門
      。慈覺禪師心中覺得很驚訝

      過了十年

      ,慈覺禪師在臥龍先禪師處得法
      。南康太守張公和慈覺祖師非常熟悉。這時云居山正好空缺住持的位置
      ,就請慈覺禪師到云居山開法
      。慈覺禪師很高興地答應下來,認為過去做的夢這回不靈驗了
      ,準備在第二天上山
      。當晚在麥洲莊住宿,忽然遷化
      。所以
      ,因果絲毫不錯,一點一滴都是由前因決定的
      。能在道場住一天
      ,就要有一天的福分;能住一百天
      ,就要有一百天的福分
      ;哪一點是空得的呢?都是福德感召的
      。所以不要認為我住道場一百天和住五十天是一樣的
      ,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住一百天的福
      ,才能住一百天
      ;福報要再大,就可以住兩百天
      ;沒那個福
      ,只能住一天;福再少,進門一小時就打道回府


      這樣舉一反三

      ,我們去觀察自身暇滿的每個方面,都是由前世的善業(yè)因緣來的
      ,要有清凈戒
      、清凈善法、清凈愿
      ,非常不容易
      !比如,坐在這里看一本經書
      ,安心地坐上三個小時
      ,不受打擾,那就是莫大的清福
      !身心是健康的
      ,不瞎也不癡呆,看書時沒有邪見障在心里
      ,又有清凈的善愿
      ,愿意學法,這樣念念心緣于法
      ,世上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福呢


      從這里去體會,哪點不是前世的善根因緣所感的呢

      ?這樣去算
      ,才相信以無量劫來的因緣才造就了暇滿人身寶,要沒有無量的善業(yè)因緣不可能出現(xiàn)這么好
      、這么圓滿的身

      比如,現(xiàn)在教一個小學生

      ,哪怕教會他寫一個字都要好多天
      ,何況真正讓他去行善、去持戒
      、去發(fā)愿
      、去長年這樣做?這要積聚多少因緣才能讓他自愿這樣做啊
      。而這樣所做到的是非常稀有
      、珍貴的善根
      ,我們今天學法的福分
      ,就是由這樣的善根感得的。所以現(xiàn)在哪怕有兩分鐘學佛法的安閑,也都是珍貴的福報


      也許你認為兩分鐘的安閑不算什么

      ,我要問你:以眾生墮在地獄中的處境來說,他在億萬年當中能出現(xiàn)這樣的兩分鐘安閑嗎
      ?像人間坐在這里安心地聽佛法
      ,他多少億年也夢不到。又比如一只黃牛
      ,在它一輩子十來年里
      ,出現(xiàn)過一剎那這樣的福報嗎?它能享受到這樣的清福嗎
      ?它前世沒有種這樣的因
      ,只有在勞苦中度過一生。

      又比如地球上不信佛的人

      ,在商界
      、政界、學界
      、演藝界的人
      ,誰有這樣的兩分鐘呢?這才理解順治皇帝的出家詩:“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閑
      。”這個“僧家半日閑”是皇帝身上求之不得的
      ,所以他羨慕這樣的清福
      。他求不到一天安閑無事。這樣才知道
      ,我們身上擁有的是修法的清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北俱盧洲

      、天上的人有福報
      ,但不是暇滿,修不了佛法
      。整個北俱盧洲人的福報
      ,加起來比不上我們現(xiàn)在一天聞思修的福報大。人間一億個比爾?蓋茨的福報也比不上我們半天學法的福
      。這才知道暇滿的珍貴
      。這才知道有半天的聽法、學法
      ,是所有的北俱盧洲人
      、所有的欲界天
      、一億個比爾?蓋茨都得不到的。好好想一想
      ,為什么我們會把這么寶貴的時間白白地浪費掉
      ?像把如意寶隨隨便便扔掉一樣,用它去搞貪嗔癡
      。把一億兩黃金買不來的暇滿時光
      ,拼命在手機上“嘩啦、嘩啦”地打發(fā)掉
      ,這是糊涂到何等的地步
      !真正懂了人身難得還會問:今天該不該上網打游戲、該不該看電視
      、該不該上飯店
      、該不該參加聚會、該不該旅游
      、該不該裝修
      、該不該逛超市、該不該花幾個小時去美容
      、該不該花半天包餃子
      、該不該去種花、養(yǎng)魚
      、該不該彈琴
      、煉功,這些通通都沒有了
      。所以了解了人生的珍貴
      ,即使用億萬美鈔跟你換一寸光陰,你也不會換
      。你有這種珍惜暇滿的觀念
      ,給你一萬輛小車換你三分鐘,你也不換
      。如果有人說:你今天浪費三分鐘不學佛法
      ,就給你一億美鈔。你會拒絕說:我不要

      古人就是這樣

      ,他不愿意把寶貴的人身用在無意義的事上。像卡拉貢穹格西要出山洞
      ,有一叢荊棘擋住了洞
      。他正想去砍時,轉念一想:暇滿這么難得
      ,怎么能浪費
      !所以
      ,珍惜暇滿的人哪怕用億兩黃金去買他向無意義的事走一步,他都不愿意
      。倒添一萬塊錢拉他出去吃飯,他也不要去
      。不用說兩三個小時逛超市
      ,就是超市的老板把整個超市給他端過來,他都不看一眼
      。就算半壁江山送給他
      ,他都不要,何況區(qū)區(qū)的五欲
      。這時
      ,讓他浪費時間是一萬匹馬也拉不動的,肯定像錐子插入地中一樣
      ,沒有人能把他從修法當中拉出來

      像古德,皇帝請他做國師

      ,他寧可斷頭也不去
      。這個道比去皇宮受賞都看得重,比當國師都看得重
      。所謂的世間娛樂
      ,上網、看電視
      、打手機
      、看報紙這些,都只是糊涂人才會做的

      ---節(jié)錄自益西彭措KB《珍惜暇滿》

      裝修新房子需要多少錢啊

      裝修房子要花的錢

      ,要分選擇的是全包還是半包,簡單裝修還是其他個人定制
      ,比如簡約
      、現(xiàn)代、北歐等
      ,這些不同
      ,報價都是不一樣的。

      想要知道準確的裝修價
      ,用“土巴兔計算器”來算
      ,準確到平米:【輸入面積,免費獲取報價】



      全包裝修通常來說是所有的人工+材料主材都是裝修公司包
      ,半包則是人工+材料裝修公司出
      ,主材則是自己采購
      ,這就很考驗業(yè)主對裝修知識的了解和時間。全包跟半包各有自己優(yōu)勢
      ,業(yè)主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即可
      ,不用糾結其他的。

      有裝修需求的
      ,可以點擊這里:【輸入需求
      ,智能匹配1-5本地裝修公司】


      裝修小白必備裝修指南,請關注公眾號?【新房裝修流程步驟】
      想知道更多裝修知識干貨
      ,請關注公眾號?【兔廠裝修顧問】擁有專屬顧問
      想獲取不同裝修風格設計的預算
      ,請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
      更多裝修經驗分享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土巴兔分享家】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城市】裝修攻略
      ,關注下列?公眾號直接幫您一步到位

      昆明——【昆明裝修攻略寶典】
      蘇州——【蘇州裝修攻略寶典】
      合肥——【合肥裝修攻略寶典】
      福州——【福州裝修攻略寶典】
      北京——【北京裝修攻略寶典】
      大連——【大連裝修攻略寶典】
      杭州——【杭州裝修攻略寶典】
      上海——【上海裝修攻略寶典】
      天津——【天津裝修攻略寶典】
      更多【其他城市】的裝修攻略可以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
      ,直接回復【城市名】即可快速獲取

      南師:金剛經說什么(一)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

      ,祗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
      ,食時,著衣持缽
      ,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1
      、上乞法于佛
      ,下乞食于一切眾生

      佛是三十一、二歲開始說法
      ,舍利子年紀較佛大二
      、三十歲,目連也比佛大
      。所謂比丘是出家人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
      。乞士是一個好聽的名辭,意思是討飯的
      ,討什么飯呢
      ?不是討一口飯吃的飯,是討一個永遠不生不滅的精神食糧
      。所以
      ,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眾生
      ,稱為成佛比丘。比丘的道理
      ,也含有破除一切煩惱
      ,了一切生死,而能有所成就
      ,能證果的意思


      2、平凡

      這一本經是最平實的經典
      ,佛像普通印度人一樣
      ,光腳走路,踩了泥巴還要洗腳
      ,非常平凡
      ,也非常平淡,老老實實的就是一個人


      洗完了腳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鋪一鋪
      ,抖一抖,弄得整整齊齊
      ,也沒有叫學生服侍他
      ,更沒有叫個傭人來打掃打掃,都是自己做
      。生活是那么嚴謹
      ,那么平淡,而且那么有次序
      。由這一段看來
      ,金剛經會使人覺得學佛要設法做到佛的樣子才好,不像其它經典那樣
      ,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
      ,只能想像、膜拜


      看了金剛經
      ,佛原來同我們一樣的平常
      ,雖是太子出家,但是他過的生活同平民一樣
      。當時印度的階級森嚴
      ,他卻指定一個最低貧民出身的弟子優(yōu)波離尊者,執(zhí)法管紀律
      ,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樣處理
      。所以在現(xiàn)實的生活里,在最平凡中
      ,建立了一個非凡神圣的境界
      ,也就是佛的境界。

      第二品 善現(xiàn)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
      ,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須菩提。如汝所說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
      ,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樂欲聞。

      1
      、善護念

      不管儒家
      、佛家、道家
      ,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
      ,人類一切的修養(yǎng)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好好照應你的心念
      ,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好好地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
      、意念
      。譬如我們現(xiàn)在學佛的人
      ,有念佛的
      ,能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
      。我們打坐
      ,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
      。一切宗教的修養(yǎng)方法
      ,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哪里
      ?就是善護念
      。大家要特別注意!

      念心是四念處里非常重要的
      ,隨時念這個心
      ,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
      。我們的這個身心很重要
      ,念身,此身無常
      。念心
      ,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
      ,去追這個念頭
      ,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
      ,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
      ,這也就是我們的人生
      。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
      ,就是那么簡單
      。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


      2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講得很坦然
      ,替大家發(fā)問:“云何應住
      ?”這個心念應該如何停住在清凈
      、至善那個境界上?“云何降伏其心
      ?”心里亂七八糟
      ,煩惱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古今中外
      ,凡是講修養(yǎng)
      、學圣人、學佛
      ,碰到的都是這個問題


      《金剛經》一開頭,像我們這個照相機一樣
      ,什么灰塵都照出來
      ,干脆利落,一點都不神秘
      。不管學哪一宗哪一派
      ,第一個碰到的就是這個“云何應住”的問題,就是用什么辦法使此心能夠住下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霸坪谓捣湫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什么辦法,使這個心的煩惱妄想降伏得下去
      !這問題問得很嚴重
      。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有個感慨
      ,讀《金剛經》
      ,讀到這兩句,千古高人
      ,同聲一嘆
      !這個問題太難了。一個英雄可以征服天下
      ,沒有辦法征服自己這個心念
      ;一個英雄可以統(tǒng)治全世界,沒有辦法“降伏其心”
      。自己心念降伏不了
      ,此乃圣人之難成,道之難得也


      我們都知道
      ,學佛最困難的,就是把心中的思慮
      、情緒
      、妄想停住。世界上各種宗教
      ,所有修行的方法
      ,都是求得心念寧靜
      ,所謂止住
      。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
      ,就是止與觀
      ,使一個人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
      。譬如凈土宗的念佛
      ,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專一在這一點上


      3
      、香象渡河,截流而過

      佛學經常拿海水來說明人的心境
      ,我們的思想
      、情感,歸納起來,只是感覺與知覺
      ,它們像流水一樣
      ,永遠在流,不斷地流
      ,所謂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就是那么一個現(xiàn)象
      。所謂真正的定
      ,佛經有一句話: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
      。一個有大智慧
      、大氣魄的人,自己的思想
      、妄念
      ,立刻可以切斷,就像香象渡河一般
      ,連彎都懶得轉
      ,便在湍急河水之中,截流而過了
      。假使我們做工夫有這個氣魄
      ,能把自己的思想、感覺如香象渡河
      ,截流而過
      ,把它切斷得了,那正是凈土的初步現(xiàn)象
      ,是真正的寧靜
      ,達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漸漸地進修
      ,生理
      、心理起各種變化,才可以達到定的境界
      。這樣
      ,初步的修養(yǎng)就有基礎了。現(xiàn)在《金剛經》里還沒有講“定”
      ,先講“住”


      4、止
      、定
      、住

      “住”這個字
      ,與“止”,與“定”是不一樣的
      ,而且很不一樣


      先說這個“止”。止可以說是心理的修持
      ,把思想
      、知覺、感覺停止
      ,用力把它止在一處
      。等于我們拿一顆釘子,把它釘在一個地方
      ,那就是止的境界


      所謂“定”,等于小孩子玩的轉陀螺
      ,最后不轉了
      ,它站在那里不動了,這只是個定的比方


      這個“住”呢
      !跟“止”、“定”又不一樣
      。住是很安詳?shù)財[在那里
      。這些不是依照佛學的道理來說,只是依照中文止
      、定
      、住的文字意義來配合佛學的道理加以說明。

      5
      、隨遇而安

      不管學佛不學佛
      ,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中文有一句俗語:“隨遇而安”
      ,安與住一樣
      ,但人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因為人不滿足自己
      、不滿足現(xiàn)實,永遠不滿足
      ,永遠在追求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


      6、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須菩提提出的這個問題
      ,是開始學佛遭遇到最困難的問題
      ,也就是心不能安。現(xiàn)在佛告訴他
      ,就是你問的時候
      ,已經住了;就是你問的時候
      ,已經沒有妄想煩惱了
      。這個意思也有一個比方,當我們走在街上看到稀奇事物的時候
      ,就在這個時候
      ,我們的心是住的喔!像普通講的愣住了
      。這一段的住
      ,雖不是真正佛法的住,但當這個心理現(xiàn)象
      ,受到突然刺激的時候
      ,好像凝定住了,這是假的心住
      ,不是心安的住
      ,可是從這個現(xiàn)象可以了解,心的住確實有“定”的道理


      如何把煩惱降伏下去
      ,佛答復得那么輕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就是這樣住
      ,就是這樣降伏你的心。換言之
      ,你問問題的時候
      ,你的心已經沒有煩惱了,就在這個時候
      ,就是禪宗所謂當下即是
      ,當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個方法


      譬如我們信佛的
      ,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間要懺悔
      ,這么一寧靜的時候
      ,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煩惱已經沒有了
      ,再沒有第二個方法
      。如果你硬要想辦法把這個煩惱怎么降伏下去
      ,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擾亂,并不能夠使你安住
      ,這是又進一步的道理


      再進一步的道理,《金剛經》的內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
      ,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處
      ,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
      ;這個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
      ,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7
      、無所住即是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無所住即是住。拿禪宗來講
      ,住即不住
      ,不住即住。無所住
      ,即是住
      。所以人生修養(yǎng)到這個境界,就是所謂如來
      ,心如明鏡
      ,此心打掃得干干凈凈,沒有主觀
      ,沒有成見
      ,物來則應。事情一來
      ,這個鏡子就反應出來
      ,今天喜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
      ,過去不留
      ,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詩人蘇東坡
      ,他是學禪的
      ,他的詩文境界高,與佛法
      、禪的境界相合
      。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這是千古的名句,因為他學佛
      ,懂了這個道理
      。人似秋鴻來有信,蘇東坡要到鄉(xiāng)下去喝酒
      ,去年去了一個地方
      ,答應了今年再來,果然來了
      。事如春夢了無痕
      ,一切的事情過了,像春天的夢一樣
      ,人到了春天愛睡覺
      ,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
      ,夢留不住
      ,無痕跡。人生本來如大夢
      ,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的
      。老年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貞洠氘斈晡胰绾稳绾巍钦媸亲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的
      ,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
      ,就不需要再研究《金剛經》了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這個心無所謂降
      ,不需要降。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
      ,所有的喜怒哀樂
      ,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候
      ,一切都沒有了
      ,永遠拉不回來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1、如何修道


      后來因為人家問他(譚峭)
      ,道是怎么樣修?他就寫了一首詩
      ,也像是金剛經的偈子一樣
      ,很簡單的,有禪宗的境界:

      線作長江扇作天 靸鞋拋向海東邊

      蓬萊此去無多路 只在譚生拄杖前

      他說
      ,整個的宇宙是這么渺小
      ,線就像長江,扇就像天
      。靸鞋就是古代的拖鞋
      ,鞋子后跟不拉起來,踢哩蹋拉拖起來走。靸鞋拋向海東邊不要了
      ,蓬萊是代表道家的神仙境界
      ,蓬萊此去無多路,他說那個神仙的境界不遠
      ,就在這里
      。在哪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說,只在譚生
      ,就在我的手指
      ,拿手杖這里。這個道理也就等于佛告訴須菩提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就在這里
      ,佛不在西天
      ,就在你這里。

      2
      、發(fā)愿:度眾生

      一個學佛的人
      ,首先要發(fā)愿,立一個志愿
      ,救世界上一切眾生
      。因為眾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煩惱中
      。有富貴功名的人
      ,有富貴功名的痛苦與煩惱;貧窮及生老病死等
      ,也都是煩惱
      。講戀愛有講戀愛的煩惱,結婚有結婚的煩惱
      ,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煩惱
      ,總之,人生隨時都在痛苦與煩惱中
      。所謂煩惱
      ,比痛苦的狀況輕一點,兩個名稱不同
      。一個學大乘佛法的人
      ,沒有先考慮自己,學佛是要成就,好去幫助眾生
      ,救度他們
      ,使他們進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
      ,絕對快樂清凈的境界
      。這個境界叫什么?就是“無余涅槃”


      3
      、涅槃

      有余依涅槃是羅漢境界,不徹底
      ;無余依涅槃是佛境界
      ,是非常徹底的。佛說學佛的人第一個發(fā)愿使一切眾生都成佛
      ,都能夠達到“我”的成就一樣
      ,“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所以
      ,學佛第一要發(fā)愿
      ,大乘佛法如果沒有這個愿力,學佛是不會成就的
      。如果覺得自己很痛苦
      ,又煩惱,沒有大乘的愿力
      ,那不是佛法真正的精神
      ;因為這是消極的,逃避的
      ,連羅漢境界都談不上
      。佛的愿力,學佛不是為自己
      ,是為一切眾生


      4、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他說
      ,學佛要這樣大的愿力
      ,要度盡一切眾生,使他們解脫痛苦與煩惱
      。痛苦與煩惱是很難解脫的
      ,佛也只告訴我們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方法。解脫是靠自己
      ,不是靠他力
      。佛不過把他成就的方法告訴我們
      ,你要自己修持才行。

      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
      ,心里并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
      ,絕沒有這個觀念。這是佛的愿力和胸襟
      ,學佛先要學這個胸襟
      ,就是說雖幫助了千千萬萬人,心中沒有一念認為是自己的功勞
      。佛的境界謙退到極點
      ,他要度盡了一切的眾生,而心胸中沒有絲毫教化人
      、度人之念
      。所以
      ,佛同其他宗教解釋的教主是不同的
      ,佛沒有權威性,非常平凡
      ,很平實
      ,只說你的成就是你自己的努力。

      5
      、布施:三輪體空

      這一段
      ,佛學有一個名稱,叫做“三輪體空”
      。輪者不是車子的輪子
      。輪是形容詞,指三個部分
      ,就是施者
      ,受者,施事
      ,這就是講布施的重要
      。《金剛經》現(xiàn)在開始講般若了
      ,般若的第一個眷屬
      ,就是布施。剛才這一段已經開始要講布施
      ,先說明三輪體空的道理


      布施有三種,第一種財施是外物的
      ,像金錢財物等布施
      ,這叫外布施
      。第二種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識傳授
      ,智慧的啟發(fā)
      ,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獻等,都是精神的布施
      ,這種屬于內布施
      。第三種是無畏布施,如救苦救難等
      。不管是哪一種布施
      ,施者應該抱持無施的心態(tài),用一種希望他人能夠得到益處的心情來貢獻
      ,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
      。必須做到施者無此念,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受者也空
      ,施事也空
      。看到人家可憐應該同情
      ,但是同情就是同情
      ,布施了就沒有事了,忘記了誰接受我的布施
      。做完了以后
      ,“事如春夢了無痕”,無施者
      ,無受者
      ,也無施事,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6
      、放下

      這里著重的是剛才提到的法布施,因為須菩提問到如何使心
      、妄想煩惱降伏下去
      !怎么樣使自己的心寧靜,能夠永遠安詳停留地保持住
      。佛先答復他:就是這樣
      。因為須菩提不懂,所以佛接著在下章就說了一段理由
      ,說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方法
      ,也包括精神的生命
      ,應無所住行于布施,任何事情一做便休
      ,無所住
      。應該無所住行于布施,這個叫修行
      。你心理的行為隨時做到無所住
      ,一切都布施,都丟開了
      ,這是我們普通的話
      ,都丟掉了。禪宗經常用一句話
      ,放下
      ,就是丟掉了。做了好事馬上丟掉
      ,這是菩薩道
      ;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
      ,也是要丟掉
      。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得
      ,就是痛苦丟不掉啊


      實際上
      ,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
      ,一個是手心
      。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開的話
      ,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
      ,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
      、痛苦
      、逆境的時候丟不開
      ,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
      ,那是不可能的


      7
      、失意忘形

      儒家經常告誡人
      ,不要得意忘形
      ,這是很難做到的
      。一個人發(fā)了財
      ,有了地位,有了年齡
      ,或者有了學問
      ,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
      ;所以
      ,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fā)現(xiàn)另一面
      ,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
      ,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候,修養(yǎng)蠻好
      ,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候
      ,就都完了,都變了
      ,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
      ,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
      ,同樣都是沒有修養(yǎng),都是不夠的
      ;換句話說
      ,是心有所住,有所住
      ,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
      ,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
      ,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
      ,并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是解脫
      ,是大解脫,一切事情
      ,物來則應
      ,過去不留。等于現(xiàn)在引磬一敲
      ,下樓就是下樓
      ,《金剛經》還是歸《金剛經》,你還是你
      ,如此應無所住


      8
      、著相

      這個境界就是有愿力,一個大乘菩薩發(fā)愿及菩薩行
      ,應該是救盡天下蒼生
      ,而自覺沒有做什么救蒼生的事情。一個人救人
      、利人是應該的
      ,假使心中還有利人、救世
      、度人之念
      ,已經不是菩薩道了。這是指外在行愿方面
      ,內心修持更須這樣
      。我們自己學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持方面
      ,或者在靜坐方面
      ,都是在著相。

      譬如許多人為了身體的健康
      ,學各種的方法
      ,打坐、守竅
      、修氣脈轉動
      ,實際上,已經都落入壽者相了
      。接著我相
      、人相、眾生相也都跟著而來
      ,學佛的成就當然不會大了。又如修凈土念佛的朋友們
      ,假使念一句佛號
      ,觀念里頭或下意識中,附帶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的情況
      ,那也不能得到究竟的成就
      。舉凡這些,都是要修行人自己細心檢查心念才會發(fā)現(xiàn)


      9
      、定境

      真正的修持
      ,得定者初禪念住,雜念妄想沒有了
      。二禪氣住
      ,所謂打通氣脈,外表呼吸停掉了
      。三禪脈住
      ,脈搏不跳動了,連心臟跳動都非常緩慢
      。四禪才是舍念清凈
      ,整個的身心丟開了,沒有感受
      。但是要想達到氣住脈停的定境
      ,必須先把自己身體上卵生、濕生
      、胎生
      、化生等十二種類,整個變化了才行
      ,就是儒家所講的變化氣質
      。假使我們這個色身沒有轉化而想修持得定是絕不可能的。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復次
      ,須菩提
      ,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
      ,于意云何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
      ,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
      ,世尊。

      須菩提
      ,菩薩無住相布施
      ,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1
      、放下:內布施

      我們中國禪宗后來流行一句話——放下
      ,這個話就是布施,一切丟開
      。人生最難的就是丟開
      ,真丟開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內布施
      。做到了內布施就可以成就
      ,就可以成道。這里佛告訴須菩提內布施的法門
      ,復次
      ,白話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訴你
      。第一等的
      ,佛怎么說我們還記得吧?須菩提問如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如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訴他
      ,就是這樣住
      ,就是這樣降伏其心。等于沒有說
      ,這是第一義


      2、無所住

      佛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
      ,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薩于法
      ,應無所住”
      ,就是這一句話。

      此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
      ,如果你此心隨時在空的境界上
      ,那已經錯了
      ,因為你住在空上;如說此心住在光明上
      ,或住在氣脈上
      ,都錯了,因為那不是無所住


      3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應無所住
      ,行于布施”
      ,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
      ,隨時丟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就算做了一件好事
      ,做完了就沒有了,心中不存
      。連好事都不存在心中
      ,壞事當然不會去做了,處處行于布施
      ,隨時隨地無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評你
      ,罵你兩句
      ,你氣得三天都睡不著覺,那你早住在那個氣上
      。今天有一個人瞪你一眼
      ,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個眼睛上了
      。任何境界都無所住
      ,我們看這一邊,那一邊就如夢一樣過去了
      ,沒有了
      ;回頭看另一邊,這一邊做夢一樣就過去了
      。但是我們做不到無所住
      ,我們永遠放不下,小狗沒有喂啦!老爺沒有回來啦……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
      ,“無所住
      ,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統(tǒng)統(tǒng)放下
      。下面告訴我們所謂不住色的布施


      4、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布施善行的福德
      ,叫做人天福德
      ,是小果報,并不是學佛的大福報
      。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別
      ,《金剛經》專講福德,重點在福德
      ,不在功德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
      ,成道
      。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所謂智慧的成就
      ,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識


      5、放下

      再說我們在身上做工夫
      ,閉著眼睛坐在那里
      ,心里念佛也好、參禪也好
      、念咒子也好
      ,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說要放下
      ,放下
      ,結果什么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里發(fā)麻
      ,受不了
      。為什么兩腿發(fā)麻受不了?因為他住在色法上
      ,念頭住在色身上
      。如果念頭不住在色身上,感覺就可以空掉
      ,感覺空了
      ,兩腿兩腳發(fā)麻你也不會感覺了
      。所以一切眾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薩所謂“不住色布施”
      ,是不住于這個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
      ,身體也放下


      “法”是意識境界,是屬于觀念
      、思想
      、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還有個空空洞洞清清凈凈
      ,就已經落在法上
      。所以說,把身體外面的一切丟完空完了
      ,再把意識方面的也丟下了
      ,這才叫做學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佛說要這個樣子才對。

      6
      、無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猴L來竹面,雁過長空

      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
      ,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
      ,應該不住相,一切現(xiàn)象不留
      ,心中若留一點現(xiàn)象
      ,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我們拿中國的文學形容它
      ,就是:“風來竹面
      ,雁過長空”。等于風吹過竹林子
      ,竹林子颯……一陣響風過了
      ,風絕對不停留在那個樹葉子上,風早過去了
      ;修行人的胸襟應該也是這樣
      。又像天上的飛鳥,鳥在空中飛
      ,是絕對不留一點痕跡的
      ,雁過長空
      ,飛過去了就飛過去了。修行要有胸襟
      ,要有這個境界
      ,這叫做內布施,蘇東坡有一首名詩
      ,也是由佛學里頭來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他說人生一輩子像什么
      ?像下雪天那個鳥,在雪地上站了一下
      ,留一個爪印
      ,飛走了以后,雪又下來
      ,把那個印子又蓋住了
      。雪上偶然留一個爪印,那個鳥一飛了以后
      ,早把東南西北也一起跑掉了
      ,那個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人生一輩子說要成家立業(yè)
      ,子子孫孫
      ,等到你兩眼一閉,兩手一張
      ,鴻飛那復計東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渴裁炊紱]有了
      。這是蘇東坡的名句
      ,也就是風來竹面,雁過長空的道理
      ,就是說菩薩應不住于相


      7、福德

      剛才講到不住于相這個重點
      ,下面佛又說了:“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里突然冒出福德二字,他說假使一個修大乘菩薩的人
      ,能夠不住相布施
      ,那么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功德是積功累德
      ,是工夫時間慢慢一點一點地累積起來的。就像我們一件工程
      ,一天一點累積起來就是功
      ,功力到了所得的結果,就是德


      福德是不同的
      ,上次也講過。福德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人世間的福德
      ,文學上稱洪福,是世間法
      ;另一種是所謂清福
      ,出世間法。清福比洪福還難
      ,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難
      。可是一般世間上的人
      ,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時
      ,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謂蠻可憐的
      !這是著相的關系
      ,因為有人相我相的緣故。

      8
      、智慧的成就

      如果問人世間什么福最大
      ?答案當然是成佛啦!超凡入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渴裁床拍苓_到超凡入圣呢?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
      ;更不是迷信
      ,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夠達到智慧的成就
      。所以佛告訴須菩提
      ,假使能夠不住相布施,這個人的福德不可思量
      ,這個福報太大了
      ,大到想象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
      ,不可以思想它
      ;不可量
      ,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兩次
      ,一丈兩丈
      ,一斗兩斗,所以叫做不可思量


      9
      、義所當為

      這是佛嚴重的吩咐,他又告訴須菩提
      ,一個學佛的人
      ,要能夠做到無相布施,一切相不住
      。為什么人要布施
      ,要慈悲呢?拿中國古文來講
      ,就是“義所當為”四個字
      ,人生就應該這樣做。利人
      、助人
      、慈悲,這樣不住相的布施
      ,他所得的福德果報
      ,大得像虛空一樣不可思量。須菩提啊
      ,你要記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
      ,應該如我所教你的
      ,無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
      。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
      ,住在愁眉苦臉的當然不對,一天到晚住在散漫無所歸的也不對
      ,不空也不對
      ,要一切無所住,物來則應
      ,過去不留
      ,這是大乘菩薩般若道的修法。

      10
      、無所住不是空

      所以禪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剛經》
      ,就是走的這個法門
      ,一切無所住,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礎的修法
      ,也是最究竟的
      。可是有一點
      ,大家要注意
      ,我們看《金剛經》講般若,常常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就是認為《金剛經》是談空
      。《金剛經》沒有一句談到空
      ,他只拿虛空來作比方
      ,大家認為《金剛經》講空法是一個錯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督饎偨洝分桓嬖V你無所住
      !無所住并不是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o所住
      ,如行云流水
      ,你看那個流水在流,永遠不停留地過去了
      ,但是又有來的
      ,而一切是無所住,并沒有叫你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這一點青年同學要特別注意。

      11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垭p修

      在第四品中,佛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
      ,認識真正佛法
      ,無所住并不是放下,“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就是這樣去修
      。第二個要點告訴我們,真修到無所住
      ,就是福德成就


      我們曉得做生意要有三種資本
      ,一種是開設的資金,二是貨賣出去貨款未收回時
      ,還要占一筆資金
      ,第三筆是周轉金。學佛只要兩筆資本就夠了
      ,比做生意劃得來
      。哪兩筆資本呢?就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
      。資糧就是資本
      ,所以我們中國傳統(tǒng)給朋友寫匾額,寫一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垭p修
      。慧就是智慧
      ,所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垭p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
      ,又有錢又有富貴功名
      ,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
      ,窮得要死
      ,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法
      。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
      ,這叫做福慧雙修
      ,智慧資糧圓滿了
      ,福德資糧圓滿了,就成佛
      。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
      ,念到皈依佛兩足尊,就是這個兩足——智慧具足
      ,福德具足
      。《金剛經》告訴你
      ,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
      ?就是不住相布施。

      12、不住相而住

      修行就像掃帚一樣
      ,心里頭雜念都要掃掉
      ,無住相布施,所以無住相這一句話就是掃帚
      ,你心里頭什么妄念都要掃掉
      。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
      ,心中隨時隨地都達到空其念
      ,不住相而住,這才是真學佛

      十多年的老裝修,不想花太多錢
      ,想重新裝修一下
      ,哪些必須動?

      如果您希望在有限預算下進行重新裝修

      ,以下是一些建議
      ,讓您合理利用資金,重點改造
      ,為您的家煥然一新:

      1. 墻面裝修:墻面是房間的主要視覺元素之一。如果預算緊張
      ,您可以考慮使用環(huán)保涂料進行重新涂料
      ,或選擇經濟實惠的壁紙進行覆蓋。這樣可以改變房間的整體色調和氛圍
      ,令人耳目一新


      裝修小白必備裝修指南,請關注公眾號?【新房裝修流程步驟】
      想知道更多裝修知識干貨
      ,請關注公眾號?【兔廠裝修顧問】擁有專屬顧問
      想獲取不同裝修風格設計的預算
      ,請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
      更多裝修經驗分享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土巴兔分享家】

      2. 地面裝修:地面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受損的部分之一。如果舊的地板狀況較好
      ,您可以選擇打磨
      、拋光來恢復光澤,避免更換地板的費用
      。如果地板狀況較差
      ,您可以考慮使用經濟實用的地板材料,如復合地板或PVC地板,這些材料價格相對較低
      ,同時具備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水性


      3. 家具更新:如果預算緊張,可以將重點放在更換一些主要的家具上
      ,如床
      、沙發(fā)等。這將帶來明顯的改變
      ,使整個空間煥然一新
      ,而無需花費太多。

      4. 燈具和裝飾品:燈具和裝飾品可以提升房間的整體氛圍
      。您可以選擇美觀實用且價格適中的燈具
      ,如LED吸頂燈或壁燈。此外
      ,增加一些裝飾品
      ,如掛畫、植物等
      ,可以為房間增添生機和個性


      5. 廚衛(wèi)改造:廚房和衛(wèi)生間是居住空間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區(qū)域。如果預算緊張
      ,可以通過刷漆或貼瓷磚來更新墻面
      ,更換一些基本的衛(wèi)浴設備,如淋浴花灑或洗手盆
      ,而避免大規(guī)模的管道改動和墻體拆改


      6. 水電線路:檢查和維修現(xiàn)有的水電線路是必不可少的,確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如果發(fā)現(xiàn)線路老化或有安全隱患
      ,及時修復或更換。

      7. 窗戶門窗:如無必要
      ,通常不需要更換現(xiàn)有的窗戶和門窗
      。您可以考慮打磨并涂漆以煥然一新,或通過更換窗簾和紗窗來改變整體效果


      請記住
      ,盡管在有限預算下進行裝修,您仍需注意以下事項:確保材料的質量和環(huán)保性
      ,找到可靠的裝修隊伍
      ,遵循安全和法律要求。

      這里推薦一個裝修神器
      ,提前知道詳細的預算清單和注意事項
      ,輕松拿捏裝修公司
      。“裝修報價器”
      ,結合最實惠的真實市場建材價格
      ,給出預算:【輸入面積,3秒免費算出報價】

      希望以上建議對您有所幫助


      除此之外
      ,還有不同【城市】裝修攻略,關注下列?公眾號直接幫您一步到位

      昆明——【昆明裝修攻略寶典】
      蘇州——【蘇州裝修攻略寶典】
      合肥——【合肥裝修攻略寶典】
      福州——【福州裝修攻略寶典】
      北京——【北京裝修攻略寶典】
      大連——【大連裝修攻略寶典】
      杭州——【杭州裝修攻略寶典】
      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旧虾Qb修攻略寶典】
      天津——【天津裝修攻略寶典】
      更多【其他城市】的裝修攻略可以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直接回復【城市名】即可快速獲取

      100平米左右的房子
      ,裝修大概要多少錢

      裝修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根據裝修的檔次和地區(qū)的不同

      ,費用也會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如果是在一線城市
      ,按照中等裝修標準計算
      ,大約需要20萬-30萬元。如果在二線
      、三線城市
      ,這個價格可能會降低一些,大約在15萬-25萬元之間


      想知道具體裝修價格
      ,可以用“裝修神器”報價器來算,只需輸入面積+城市
      ,立即算出本地裝修報價,列出102項裝修的明細表
      ,讓你對著裝修
      ,就不擔心超支了,點擊這里開始計算:【3秒獲取本地裝修報價】

      裝修小白必備裝修指南
      ,請關注公眾號?【新房裝修流程步驟】
      想知道更多裝修知識干貨
      ,請關注公眾號?【兔廠裝修顧問】擁有專屬顧問
      想獲取不同裝修風格設計的預算,請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
      更多裝修經驗分享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土巴兔分享家】

      裝修費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設計費:如果你選擇找專業(yè)的設計師進行設計
      ,那么設計費用大約在1萬-3萬元之間
      ,具體取決于設計師的收費標準和設計的復雜程度。

      2. 施工費:這部分費用主要包括人工費和管理費,一般來說
      ,施工費用會占到總裝修費用的30%-50%


      3. 材料費:這部分費用根據你選擇的裝修材料的檔次和數(shù)量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
      ,材料費用會占到總裝修費用的40%-60%


      4. 家具和家電費用:這部分費用根據你的需求和選擇的產品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
      ,家具和家電費用會占到總裝修費用的10%-20%


      5. 其他費用:包括裝修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額外費用,比如垃圾清理費
      、臨時用電費等


      以上費用只是一個大概的估計,具體的裝修費用還需要根據你的具體需求和選擇的裝修公司進行詳細的計算


      土巴兔是國內最大的裝修平臺之一
      ,累計業(yè)主4100多萬,做11萬家裝修公司
      ,覆蓋全國300多座城市
      ,用戶口碑非常好,不僅能滿足你的裝修需求
      ,更可以根據你的預算提供專業(yè)的裝修公司和報價
      ,想要找好公司,了解更多的裝修知識就上土巴兔
      ,點擊這里
      ,免費1對1為您家裝修服務:【土巴兔在線官網】

      除此之外,還有不同【城市】裝修攻略
      ,關注下列?公眾號直接幫您一步到位

      昆明——【昆明裝修攻略寶典】
      蘇州——【蘇州裝修攻略寶典】
      合肥——【合肥裝修攻略寶典】
      福州——【福州裝修攻略寶典】
      北京——【北京裝修攻略寶典】
      大連——【大連裝修攻略寶典】
      杭州——【杭州裝修攻略寶典】
      上海——【上海裝修攻略寶典】
      天津——【天津裝修攻略寶典】
      更多【其他城市】的裝修攻略可以關注?公眾號【裝修就上土巴兔】
      ,直接回復【城市名】即可快速獲取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1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擁有靈異感應和特殊能力!" rel="prev"> 這幾種八字類型的人
      ,擁有靈異感應和特···

      相關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軍銜最高的將領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咸豐
      、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