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看到一個故事
董福祥奉命攻打使館數日不下(為什么攻打不下幾個使館
張懷志于是在城頭架好大炮瞄準使館區(qū)
他知道炮聲一響
他隨即下城直奔榮祿府,讓頂頭上司手寫一道發(fā)炮的命令為憑據
。榮祿可不是傻蛋
,張懷之干脆賴在榮府不走。最后榮祿被逼無奈,說出了近代史上一句不朽的名言。榮祿說: 橫豎炮聲一響,里面是聽得見的
。張懷之大悟
,出了榮祿府,匆匆趕往自己的炮兵陣地,重新測定了方位,目標定在使館后方空地,重炮齊發(fā),把那塊空地直轟了一天一夜。后來還是慈禧嫌太吵,下旨停止炮擊
,這場鬧劇才停止。董福祥重兵久攻使館不下,是狡猾
;張懷之不肯炮擊是狡猾;榮祿不肯寫手令是狡猾;張懷之炮擊空地是狡猾……舊中國的官員的這種智慧讓人嘆為觀止大家都怕承擔責任
他們不是生來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做官想的只是怎么保住性命
有慈禧這種反復無常
,奴顏婢膝,卸磨殺驢的上司,那么有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下屬也就不奇怪了!當官員都在研究這種為官之道
,不拿國家、人民利益當回事的時候,大清的滅亡也就不奇怪了!這故事顛覆已有知識
,到底有幾分真實?老夫又查了一下,得到另一種說法,一并分享如下:義和團打出了“協(xié)助清朝摧毀洋人”的口號,這讓在洋人的手下受過氣的慈禧非常的開心
,因為這樣的話慈禧就可以借他人之手 為自己出一口氣了,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慈禧的替死鬼來了。于是,義和團便在慈禧太后的指導下,開始接受整編,并成為清政府攻擊外國人的一支團隊。有了這支軍隊后
,慈禧太后就再也按耐不住了,她開始變得狂妄起來,覺得她現在人也有了,馬也有了,就想著為自己報仇,想把洋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她要求載漪帶領義和團襲擊東交民巷的使館區(qū)。事實上
,慈禧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和勇氣,竟然敢向11個國宣戰(zhàn)。然而
,幸運的是,其中一人扭轉了局面,挽救了慈禧太后的生命和清政府的統(tǒng)治當榮祿回想起這一事情的時候
榮祿知道慈禧太后特別的想發(fā)泄憤怒
,特別想恢復她的尊嚴。但是榮祿自己知道他如果把炮給借出去,所有大使館里外國士兵都會死。那么多的生命全部死光,他可承擔不起。于是他就想著不要借。后來,非常痛恨洋人的載漪看著那個使館久久不能攻下
,他非常不耐煩,就自己寫了一封假圣旨,讓張懷芝再從榮祿家借大炮。收到旨意后,張懷芝也很為難,他也不想滅掉洋人,但他也不敢違抗圣旨,所以就只能不情愿的來到榮祿家借大炮。榮祿答應借給他大炮,但給張懷芝說了句暗語,意思是只要讓皇宮中聽到大炮的聲音就可以了。張懷芝聽懂了。為什么張懷芝在收到圣旨后如此沮喪和尷尬呢
?事實上,張懷志出身于軍事專業(yè)張懷芝登上墻
張懷芝的一個小小的改變不僅僅完成了這項工作,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慈禧太后的生命和清政府的命運
但是如果但是張懷芝真的這樣做了,當其他列強進入北京時
,清政府就不僅會只要求賠償了,至少慈禧得親自付出代價。所以一些歷史學家說張懷志是慈禧的救世主。當然,榮祿在其中也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也算得上是慈禧太后的救命恩人以下是我自己感嘆一下
榮祿,歷史書上的反面人物
再看慈禧
上面提到的張懷芝
文章來源于網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2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任性”散盡億萬家財敗家子卻為何說“他比國寶還要珍貴”
下一篇:
,古人的買房智慧值得學習" rel="prev">
漫話五千年:鄭桓公安家記 ,也沒加入八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