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17年(643年)繪二十四功臣畫像于凌煙閣上,以此來紀念大唐開國功臣以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諸多功臣,這個二十四功臣榜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初唐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比如李靖、李勣、李孝恭等,也包括在后世知名度很高的程咬金、秦瓊、尉遲恭等人,不過有一人不在其中卻有點令人困惑,此人就是羅成的原型初唐猛將羅士信。
羅士信少年成名,作戰(zhàn)異常勇猛、每戰(zhàn)先登屢次大破敵軍;他的經(jīng)歷和秦瓊有點類似,兩人都是張須陀麾下猛將,又一起先后效力于瓦崗李密和洛陽王世充,又在同一年(唐武德二年也就是619年)投奔大唐,羅士信歸唐還帶來了一千多兵馬,這讓李淵喜出望外,一來就授予羅士信陜州道行軍總管,在他遇害的洺水之戰(zhàn)前一年(621年),年僅二十余歲的羅士信就因平定洛陽王世充有功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冷面寒槍俏羅成是隋唐系列小說中的人物,后世有很多人喜歡羅成,但他卻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羅成的原型正是羅士信,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小說中是在《大唐秦王詞話》,小說中明確提到:“吾乃姓羅名成,字士信,你通名來!”,而在隋末唐初的歷史上并無羅成此人,所以有理由相信羅士信就是羅成的原型。
羅士信在洺水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后寧死不降被劉黑闥所殺,李世民為之悲傷不已,不惜以重金贖回羅士信的遺體安葬,那么為何李世民卻未在貞觀年間將其畫像繪于凌煙閣,使得凌煙閣上沒有羅士信一席之地?原因有三,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羅士信去世太早,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人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前的武德年間去世的,他就是病逝于武德六年(622年)的勛國公殷開山,以開唐功績衡量的話,羅士信顯然無法同曾為大唐吏部尚書的殷開山相提并論。
正因為羅士信去世早,所以他雖然作戰(zhàn)勇猛,但是戰(zhàn)功卻比不上凌煙閣上的其他名將,而且眾所周知的是二十四功臣榜中有不少都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奪位立下大功之人比如屈突通、尉遲恭、侯君集、段志玄甚至包括程知節(jié)、秦叔寶等人莫不如此,所以去世太早沒趕上玄武門之變的羅士信未入凌煙閣并不令人意外。
第二,羅士信少年成名,年紀輕輕就上達天聽連隋煬帝都知道羅士信的勇猛,李世民干過的事情其實隋煬帝楊廣早就干過,《舊唐書·羅士信傳》記載:“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zhàn)陣之圖,上于內史”,也就是說楊廣先于李世民早已畫了羅士信的畫像掛于內廷之中,時不時欣賞一下,既然已經(jīng)亡國的自己的表叔楊廣已經(jīng)干過類似的事情,李世民犯不著拾人牙慧,這可能也是羅士信落選的原因之一。
第三,羅士信的死其實和李世民有點關系,當初洺水之戰(zhàn)時原本守城的是王君廓,李世民卻出了個昏招以羅士信替換下王君廓,結果眼睜睜的看著劉黑闥把洺水城團團圍住卻無法救援,只能任由劉黑闥攻破洺水城并殺了羅士信。
更讓李世民無法釋懷的是,大難不死的王君廓居然在貞觀初年叛逃突厥,這讓痛失麾下猛將羅士信的李世民情何以堪?試想一下掛著這樣一幅畫像在凌煙閣,李世民還要時不時來看一眼,觸景傷情倒還不如不掛,這可能也是羅士信榜上無名的原因之一吧。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4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