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一往無前,不少人壯烈犧牲。英烈們留下了許多遺物,這些遺物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它們從不同側面見證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歷史,折射出英烈們偉大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英烈篇
志愿軍一級英雄邱少云犧牲后榮獲的錦旗
這是原四川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獻給邱少云家鄉(xiāng)的一面錦旗,上書“偉大人民的戰(zhàn)士 英雄不朽的功績”,以示對烈士家鄉(xiāng)的感激之情。
?
?
原四川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獻給邱少云家鄉(xiāng)的錦旗
1952年10月12日,志愿軍第15軍在鐵原東北391高地反擊戰(zhàn)打響了。391高地位于鐵原東北10公里處,山勢險要,南朝鮮軍有1個加強連駐守,是其安在志愿軍前沿陣地的一個“釘子”。拔掉這個“釘子”不僅可以改善志愿軍第15軍的防御態(tài)勢,而且可以對敵軍前沿構成威脅。從志愿軍前沿陣地到391高地,地勢較平緩,中間有3000米的開闊地,難以構筑坑道。 為了縮短部隊沖擊距離,使戰(zhàn)斗發(fā)起具有突然性,第29師第87團組織500名戰(zhàn)士,在11日夜間隱蔽潛伏在距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戰(zhàn)士。
?
邱少云 ?
12日中午12時,突然飛來4架敵機,在潛伏區(qū)投下幾顆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云2米遠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燃燒液濺到他的腿上,偽裝燒著了,火苗往上冒,頓時火團把他包圍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條水溝,只要后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熄滅。但他深知,這樣會被山頂上的敵軍發(fā)現,暴露目標。 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500名戰(zhàn)友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不撲火,不呼救,堅定地趴在地下,忍著劇痛,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巋然不動。至下午17時,已經潛伏了19個小時的第3營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敵軍發(fā)起沖擊。經40多分鐘戰(zhàn)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殲敵軍 1個加強連。邱少云為這次反擊戰(zhàn)的最后勝利,在烈火持續(xù)的燃燒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烈火燃燒中的邱少云(油畫)
為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 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在391高地主峰石壁上刻有 “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zhàn)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碑文。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的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zhàn)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zhàn)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這些錦旗連同原四川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家鄉(xiāng)敬獻的錦旗,全都作為文物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來源:央廣軍事
作者:姜廷玉 (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編輯:生生
編審:劉鵬
主編:朱西迪
監(jiān)制:呂錫成 孫利 譚淑惠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79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