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1人不論想學(xué)任何一件事
,都必須先明白它的道理
,看準它
,然后扎扎實實
、毫不動搖地去做
,不達到目的
,絕不罷休。有這樣的精神力量
,才能夠做成一件事
。即使做成的這件事沒有達到最高標準,也不至于半途而廢
,而成為凡事無成
、無足輕重的人。
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和因果關(guān)系
,又何況大道修煉上的性命之學(xué)呢
?說起神仙,恐怕世人個個都想當
。然而
,要教他學(xué)習此道,一百人中難有一兩個愿意的,真是可悲可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人欲紛呈的紅塵是那樣煙瘴升騰,邪惡相殘的孽海又是那樣茫茫無邊
。歡樂在哪里呢?善美在何方呢
?

,只怕向道不心誠.png" />
為什么世人處在這可憎惡的紅塵孽海之中獨獨不去發(fā)現(xiàn),反而更加蒙蔽真知
。喪盡良心
?這不僅不能超凡入圣,而且會使生命更新的質(zhì)量越來越下降
,會使經(jīng)歷的苦難不斷增加
。
細論起來,自古以來的神仙
,沒有一個是天生造就的
!都是由他們一朝一夕、由少而多
、由小到大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從而最終獲得鋪天繞長地、亙古及今的大道
。
這就是說
,宇宙自然間的真正主宰萬物的大道
,無一不是幾經(jīng)折磨,遭受多次屈辱
,而后才修成正等正覺、身心如同金剛的道者
。這還是就人的上等根器而言
,何況你們尚屬中等根器,還莫說你們大多年華已邁
,生命的歲月并不很多
,就是有學(xué)道之心,恐也不能保證如期得道
。不如順其自然
,一任自然造化為之轉(zhuǎn)移。
2但如果隨著后天的人意
,想到那些就隨意去做
,全然不按
丹道來收拾精神、整頓心力,那就像脫了韁繩的野馬
、解開了鎖鏈的猴子
,勢必沒有正確目標地狂奔亂跑,從而不可收拾
。這無疑是把前生帶來的福分自我消磨掉
,而又遺留下后來的禍殃,這怎么可以呢
?
依我的看法
,大自然中人是不容易的,如果我們失去自己的人身
,不知大自然要經(jīng)過多少次演化劫難
,才能再造就出來。何況你們出生在這片土地上
,有著禮義文教之傳統(tǒng)光華
;又逢能參加這樣的法會,有機會聽聞關(guān)于道德性命真諦的講述
,這種因緣
,即使是歷代仙師也少有如此的便宜。
為什么
?你們只不過是在修道上具有誠心而已
,卻能夠足不出戶就獲得真?zhèn)鳌?/p>
試想古來的得道者,雖然今天已成其大道
,作為神靈處于高層次時空之中
,但當日訪師尋道走遍五湖四海,受盡多般苦惱
,歷盡無數(shù)風霜
,至于經(jīng)濟財產(chǎn)的耗費更不用說,受到左道旁門的蒙騙也更不消提“只有等到他們誠心堅久不變
、宏愿深遠不移
、居心勞苦、行道十分艱難時
,那些早先成道的真仙
,念起他們向道的真誠和勞苦,因受感動而下降人間
,才將大道玄機一步一步地傳出
。等到他們功行圓滿,才于一個修煉處所成為真仙
。
你們這些學(xué)生與前代圣賢訪師問道相比較
,其艱難和容易的差別懸殊多大呀
!說你們幸運,不是確實如此么
!況且
,自古以來的仙師,多有因機遇不巧
、天時不合
、身處艱難之境、無可奈何
、看破紅塵而出家訪道的人
。
如呂洞賓祖師,40歲才隨鐘離權(quán)祖師
,50歲才得聞大道。
張三豐祖師60歲開始拋家訪道
,70歲才得火龍先生傳授真訣(按:此說與《三豐全書》記載不符
,后者言三豐祖師早年出家云游,歷30余年
,至67歲于終南山得火龍真人正傳
。黃元吉之言,或為三豐祖師60歲前曾返歸過家鄉(xiāng)
,也未可知)
。
以這些實例來看,怕就怕人不肯一心向道
,只要肯一心向道
,即使年齡老邁也沒多大關(guān)系。
3我們這個道派有一句話
,叫做:“凡人不怕不年輕
,只怕向道不心誠”。
即使人到90歲
、100歲
,如果能遵照方法去修煉,無論男女都有扭轉(zhuǎn)乾坤
、脫胎換骨
、起死回生的神妙結(jié)果。
自古以來
,學(xué)道最年輕的
,除祖師大德之外,并不多見
,這不是說少年入道就一定難
,原因在于少年學(xué)道精力往往不能集中,多陷入游移不定、三心二意
。更有年輕人
,他們自恃年少,認為未來的時間還長
,在學(xué)道中往往貪懶
,沒有緊迫感,不能下苦功夫
,所以從事者多而成功者極少
。
只有像這些中老年人,對于世上的金錢
、名利
、酒色都已經(jīng)受過酸甜苦辣,歷經(jīng)過千百的磨難
,現(xiàn)在看待社會人生已味同嚼蠟
,沒有一點意思,而且知道任何苦處
,都潛藏在這乏味的社會人生之中
。(按:這是揭示社會丑惡的一面來教化人,非是教人持消極人生觀
,須從黃元古語錄的全篇來領(lǐng)略他的思想)所以說
,要生道心就要死去人心,人心消除后道心才能彰顯
,這才可能徹底領(lǐng)悟生命的因果關(guān)系
。
修真雖說只有吃盡苦頭才能換來幸福,但當你立誓發(fā)愿別無他想時
,卻從來不會感到修煉是個苦差事
,這就能夠在此生此世一次修成,不需要等到來世再另起爐灶
。你們?nèi)绻婺芷返贸鍪牢兜目酀偷牢兜母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就會不斷在道心上重一分,在人心上輕一分
。
以“道”相通
,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綱要性探析
首先闡明,人類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為設(shè)定一個概念
,就概念而概念
,限于概念之中,錯失對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認識與實踐
,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
以此
,對待“概念” 應(yīng)當遵循“立足本原,著重內(nèi)涵
,與時俱進
,動態(tài)變化,解決問題
,實事求是”原則
。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為基——大道相通
,就未來世界宗教革新(人類和諧共存)進行綱要性初步探析
,體現(xiàn)出“道”本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
、無所不在”的內(nèi)涵特征以及宗教“繼承傳統(tǒng)
、與時俱進、生存為本”的革新觀
,簡述如下:
1
、科學(xué)、民主是歷史進步的產(chǎn)物
,和諧、自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但是
,歷史今天,人類生存面臨重要問題:人本侵犯自然
,物欲腐蝕心靈
,多元各自政,信仰錯亂方向……使得科學(xué)脫離人文
,民主徒有虛名
,和諧無從奠基,自由異化泛濫……人類生存所有問題歸結(jié)起來表面看已經(jīng)造成“天怒人怨”
,實質(zhì)則為“心靈劫難”
。
2、宗教以探尋宇宙
、生命
、社會真相為本——唯有發(fā)揮宗教心靈導(dǎo)向、化解及撫慰作用——教化心靈
,啟發(fā)智慧
,鼓勵自由,約束放縱
,消除愚昧
,拯救狂妄
,與政治、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促進構(gòu)建人神共治
,才是人類社會最終出路。但是
,宗教內(nèi)涵與形式兩方面同時需要傳承革新
,與時俱進,以體現(xiàn)人文與科學(xué)
、精神與物質(zhì)
、信仰與修煉、智慧與道德
、治國與平天下相統(tǒng)一
,而辯證處理宗教“教化”、“教會”及其與社會
、國家
、民族對應(yīng)關(guān)系,探求并致力于實現(xiàn)人類生存之身心自由
。
3
、“人神共治”不同于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據(jù)信仰
、修煉與秩序管理的統(tǒng)一進行設(shè)定——立足自然整體觀
,既是原則,又是方法
,還是目標
,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實現(xiàn)人自身
、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是說
,以人
、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
,實現(xiàn)信仰
、修煉、道德
、良心
、法律、秩序
、民主
、制衡等一系列社會目標的完善管理
。
4、無論個體的人
,還是社會群體
,唯以“天、地
、人”三道(規(guī)律
、原則、方法)制衡才能夠?qū)崿F(xiàn)“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靈(心性)修煉
,符合自然大道
,“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
、國家歷史傳統(tǒng)
,“人道”代表當前社會世俗需求。遵從三道統(tǒng)一
,使得人類在滿足世俗需求和拯救靈魂之間建立平衡能夠?qū)崿F(xiàn)
。
5、面對人性“概念固化
、執(zhí)偏概全
、欲望過度、元氣損耗
、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
,人類遵從三道統(tǒng)一即在真理與邪說、正義與邪惡之間做出選擇和平衡——培本固元
,扶正祛邪,造福人間
,減少災(zāi)難
,體現(xiàn)出天有好生之德。
6
、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xiàn)問題積弊已深
,非“多元一統(tǒng)”不能解決問題。多元化的思想混亂——“百家爭鳴”時代如何實現(xiàn)“一統(tǒng)”
?唯有宇宙之“道”貫通天地
,貫通萬物,貫通多元化思想
,沖破概念固化
,萃取內(nèi)涵實質(zhì)——實施革新,才能夠在人類文明的繼承中糅合當今成就得以實現(xiàn)——既尊重生命個體
、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
,又使生命個體
、各文明及宗教回歸(遵從)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實現(xiàn)民族
、國家或共同體的“一統(tǒng)”
。否則,各自站在自我立場
,各自服務(wù)自我利益
,只能導(dǎo)致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秩序的混亂。
7
、革新在于應(yīng)用
。應(yīng)用在于適宜。適宜在于立足現(xiàn)實
,體悟大道
,傳承歷史,糅合文明
,開拓進取
,不拘一格,相對圓滿有效解決人類當前及未來存在問題
。
8
、道教以宇宙之“道”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據(j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暗馈弊鰹槿f物誕生的本原
,不僅是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客觀獨立存在——其前者存在遠遠不能夠真實反映后者
,決定人類現(xiàn)實問題永遠需要不斷調(diào)整
、補充和完善。所以
,“道教”做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種客觀獨立存在
,遠大于概念存在,不應(yīng)被概念束縛和局限
,而立足真實體驗及當前狀況
,并以歷史傳統(tǒng)為依據(jù),做以調(diào)整
、補充和完善
。
9、道教即中華祖先以“道”的理念賦予子孫后人(龍的傳人)之教化
,包括狹義道教——具有特定教義
、教規(guī)、儀程、團體性質(zhì)與廣義道教——具有民族
、國家意識形態(tài)實施全民教化性質(zhì)的統(tǒng)一
。史實證明,道教源自中國遠古文明
,自
盤古開天至三皇五帝以來形成整個中華文明史“道統(tǒng)”傳承——正是中華民族早期祖先對“道”的天人合一的實踐
、認識與教化,才形成并維系中華博大文明
。如果脫離狹義與廣義道教的存在
,中華民族及文明將不復(fù)存在。以此
,完整
、真實的道教概念與“無神論”及社會學(xué)者通常所謂“道教”概念有本質(zhì)差異,前者認為道教由中華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溝通直接創(chuàng)立并演變
,后者則狹義認為由張道陵創(chuàng)立
,并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產(chǎn)物,形成對道教的割裂認識
。
10
、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
、宇宙各萬物以“道”為存在根本和演化
,順則生,逆則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暗馈钡膶嵸|(zhì)即具有“陰、陽”兩種相對屬性平衡一體的混元真炁(氣)——同時具有物質(zhì)
、能量
、信息(靈性)的統(tǒng)一,造化生成萬物
,化身宇宙至尊
,世界各宗教、人類各族群
、宇宙各萬物依據(jù)不同體悟?qū)ζ浞Q謂不同
,如“盤古
、盤古老祖
、鴻君老祖、玄天老祖
、皇天老祖
、元天真人、天真皇人
、無極老祖
、無極老母
、無量天尊、祖始爺
、老天爺
、天帝、上帝
、真主”等
,凡蘊含“開天辟地創(chuàng)世紀、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稱謂
,概指其也——智慈兼?zhè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威儀大方,法力無上
,人神共仰
。人類信仰其,與其能量和智慧溝通
,既祈保平安
,又實現(xiàn)心靈回歸終極價值,等同追求與遵循自然大道——高揚真知與慈善(順從自然規(guī)律)
,力挽無知與卑劣(違背自然規(guī)律)
,體現(xiàn)出信仰與修煉、科學(xué)與人文的統(tǒng)一
,具有教化及拯救人類普世價值
。
11、道教對混元真炁具有獨到而系統(tǒng)認識
,認為混元真炁不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盤古
,而且對于“開天辟地”起主導(dǎo)作用,稱謂“先天元炁”
,《
道德經(jīng)》描述為“一”: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陰、陽二氣交合形成“后天元炁”
,《道德經(jīng)》描述為“三”
,具有誕生生命萬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稱謂“靈魂”——靈魂元炁相對宇宙而言屬于“后天”
,但相對生命肉體而言又屬“先天”
。同時,生命肉體由父母陰、陽精氣物質(zhì)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兩者“元炁”對于生命體而言同屬“先天”
,共同構(gòu)成生命體具有能量與智慧的本質(zhì)存在和有機運轉(zhuǎn)
。但是,大多生命體失卻清靜心
,不認識生命本質(zhì)與修行
,對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節(jié),更不知養(yǎng)
,造成身心疲憊
,愚昧昏沉,害己害人
,苦不堪言
。另一部分生命體心態(tài)清靜,靜則陰陽平衡合于元炁特征
,元炁得以節(jié)
、養(yǎng),生命體獲得運轉(zhuǎn)必須的能量與信息(靈性
、智慧)
。以此,以提升靈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煉稱謂“修真”
,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謂“明道”或“得道”
,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
、人類戰(zhàn)爭
、沖突不僅發(fā)生在同一宗教與文明之內(nèi),而且發(fā)生在不同宗教與文明之間
,反映出人類本身對絕對永恒“大道”真理認識及實踐的局限性與悲哀性
,同時反映出人類所認識及實踐的永遠只能是相對真理,即世界各宗教
、人類各族群
、宇宙各萬物永遠不能代表絕對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夠代表
,但其隱于無形
,從來不曾直接臨世,僅以派遣使者方式傳播文明
,形成相對真理
。以此,對“道”的虔誠
、虛心信仰和修煉必將成為全人類共有課題(任務(wù))
,而使得人類有神論、無神論以及各宗教信仰
、修煉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
,道炁相連,感應(yīng)無形(大道)
,實踐有形
,克服小我,存異求同
,共同謀取和諧生存最大福祉
。
13、宗教以“人
、神”共同存在為存在——依據(jù)“陰陽互根
、對應(yīng)并存”原則,人的靈感反映來源于神
,有什么樣人就有什么樣神
。反之亦然。人
、神表現(xiàn)為同一生命本體的“陰”
、“陽”形態(tài)。由于“陰”
、“陽”形態(tài)不同
,人、神以“靈魂感應(yīng)”
、簡稱“靈感”溝通
。“靈感”來自于個體的人的靈魂反映
,與個體的人“道行”——真實反映“道”的能力有關(guān)
,僅代表個體的人的認識。以此
,神既是客觀獨立存在
,又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
,人
、神既獨立又統(tǒng)一,辯證表現(xiàn)為神支配人
,人體現(xiàn)神
。而可以說,一個人
、一個民族的文明與智慧代表其人
、其民族之神的法力與智慧——在世界范圍
,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
、宗教性
、歷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
,與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淵源
,或有一定血統(tǒng)淵源。同時反映出
,人類文明復(fù)雜歷程代表神界復(fù)雜歷程——神界與人間大致對應(yīng)
。也就是說,人
、神雖然“意識形態(tài)”和“生存方式”不同
,但是共同遵從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
、神以“道”相通
,共同遵從。
14
、在世界范圍內(nèi)
,一定意義可以說,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xué)誕生一個民族
,或者說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xué),就沒有傳承生命力
!而值得自豪的是
,唯一僅有中國“盤古開天地”神話傳說或道教神學(xué)具有思想性、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的完整統(tǒng)一
,反映中華文明對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認識
,成為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線的文明。因此
,中華民族無論將盤古做為“中華根祖”景仰
,還是做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無邊
,智慧無上”史實依據(jù)
,使中華民族自尊、自強
、自信
、自豪、自責
、自勵
,屹立世界東方
。以此,道教“培本固元
、扶正祛邪
、獨立自主、和平共處
、以己為本、以外為用
、本用結(jié)合
、和諧共存” 思想,稱謂“道德文明”——不僅以“道”的真理認識直接轉(zhuǎn)化為科技與文化藝術(shù)生產(chǎn)力
,而且以“德”的人文實踐直接決定社會和諧與進步發(fā)展
,謀取實現(xiàn)人類生存身心自由,樹立人類文明典范
。
15
、客觀而言,地球生命
、包括人類如何誕生及確切誕生時期
,今人難以考證。也就是說
,沒有充足理由斷定人類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萬物之靈
。但是,可以斷定
,人類是自然界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優(yōu)勝劣汰——“合道則生
,背道則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萬物,并選擇遵從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
。以此
,可以說,只有人類誕生之后
,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
。如果人類違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則和方法取代人類主宰地球
,人類或者不能夠存活
,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選擇
。
16
、依據(jù)能量不滅定律,如果人類不能夠存活地球
,則靈魂必然向其他時空轉(zhuǎn)化
。如何轉(zhuǎn)化
?能量及智慧低者,轉(zhuǎn)化地球
,為其他生命(邪靈動物)所主宰
。絕非虛言,現(xiàn)實生活“邪靈”附體禍害人類事例——各類精神病
、頑固絕癥
、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過人類主宰地球
,這種事例還相對屬少數(shù)
。另如人類歷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
,受“邪靈”支配造成人類大范圍劫難
。只有提升靈魂(元氣)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適宜生存的時空轉(zhuǎn)移才是出路
。以此
,人類有生必然有滅,沒有絕對永恒
,人類生存唯一重要意義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實現(xiàn)靈魂升華
,相對實現(xiàn)身心自由。
17
、本質(zhì)而言
,人類劫難唯一歸結(jié)為心靈(靈魂)劫難,元氣耗散
,不知亦不能回歸
,墜入“邪氣”侵襲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與自我修煉不能免除
。所以
,人類虔誠信仰天帝(及神界)價值和意義在于人類以“心靈回歸——清靜”方式獲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氣(混元真炁)
,以修持生命必須的能量及智慧
。接下來,人類又持續(xù)以“陰陽平衡”為特征的元氣相對持久維持心靈清靜
,提升道德素養(yǎng)
。所謂“人不遠道,道不遠人”
,以實現(xiàn)“我生存
,眾生亦生存;我自由
,眾生亦自由”
,而實現(xiàn)人類生存(和諧秩序)良性循環(huán)
。以此,體現(xiàn)出(宗教)信仰與(元氣)修煉的統(tǒng)一
,具體表現(xiàn)為天帝教化
,啟發(fā)智慧,清靜自然
,節(jié)制欲望
,化解仇恨,寬恕博愛……
18
、關(guān)于正
、邪——天道循環(huán),宇內(nèi)沒有絕對存在——“正
、邪”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和相對存在
,正中有邪
,邪中有正
,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長
、化育及衰敗
、消亡自然規(guī)律的內(nèi)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轉(zhuǎn)化
,對生命存在或事物運轉(zhuǎn)發(fā)揮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現(xiàn)代科學(xué)證明有“正
、反”物質(zhì)同時存在。對生命體而言
,正
、邪有內(nèi)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誕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規(guī)律
,邪氣通常不同程度勝過正氣
,以邪氣占主導(dǎo),所謂“十人九邪”
。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
、神不可完全扭轉(zhuǎn)的。只有發(fā)揮人
、神做為主觀能動性
,修養(yǎng)補充先天元氣,才有可能相對改觀——人
、神元氣充足
,代表其“道行”或者說“功力”高深,也就是說元氣造化萬物
、所固有陰陽平衡“清靜”的能量和靈性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