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方志四川)
歡迎關(guān)注“方志四川”!
蘇軾深愛的美女王弗
鄭光福
北宋至和元年(1054),蘇軾十九歲,與眉山青神鄉(xiāng)貢士王方之女王弗(時年十六歲)結(jié)婚?;楹笫荒辏纹蕉辏?065)蘇軾三十歲時,五月二十八日,王弗病卒于京師開封,時年二十七歲。蘇軾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亡妻王氏墓志銘》,墓志銘全文如下:
冶平二年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于京師,六月甲午殯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軾銘其墓曰:
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xiāng)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于軾。有子邁。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肅聞。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軾有所為于外,君未嘗不問知其詳。曰:“子去親遠,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軾與客言于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币讯弧⑺乐畾q,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其死也,蓋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軾曰:“婦從汝于艱難,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cè)?!?/p>
君得從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鳴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鳴呼哀哉!
眾周周知,蘇軾是眉山大戶人家之一,到蘇軾父親蘇洵時,家道已不是很好,其父長期游山玩水考學,考取功名都不順利,便把兒子蘇軾、蘇轍送至青神“中巖書院”,托付給王弗父親王方受教育讀書。王方在當時很有些名聲,中了進士,卻放棄入朝為官。王方在樂山九峰山授學,后回到青神家鄉(xiāng)瑞峰鎮(zhèn)設(shè)館教學。兩年后,經(jīng)與中巖寺主丈協(xié)商,在此開辦了蜀中有名的“中巖書院”,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照顧家小。蘇軾父親蘇洵很了解王方,也是好友,評價王方是|“述而不著”的大家。到中巖寺就讀,還有一個原因是,蘇軾的外婆家與王方同是程家嘴家鄉(xiāng)人,還有些沾親帶故。這年蘇軾十六歲,蘇轍十三歲。
在岷江上遠眺青神縣中巖書院(李貴平 攝,鄭光福 供圖)
一個月色溶溶的夜晚,眉州城東門碼頭悄悄地駛出了一條篷船,順江而下,來到屹立在江邊的中巖寺下。岷江至此處寬闊無比,對岸不遠處,便是程家嘴,一條西來的思蒙河在此與岷江交匯,至今這片水域,波光凌凌,日映陽,夜映月,傳說李白在此吟出了《峨眉山月歌》。站在中巖寺,向東望去,滿眼是山,其主峰稱慈老峰。唐代詩人稱此為“川南第一山”,宋代詩人陸游將其譽為“西川林泉最佳處”,明代史學家曹學佺在他的《蜀中名勝記》說:“縣之名勝,在乎三巖,三巖者,下巖、中巖、上巖也,今惟稱中巖焉”!
岷江青神縣中巖寺段風光(鄭光福 供圖)
這樣的環(huán)境教書育人當然是好地方、好風光,王方老先生在此大顯身手,什么《四書》《五經(jīng)》《岳陽樓記》《峨眉山月歌》,醉了自己,也醉了這群求學的后生。
眉山青神文化學者邵永義在《蘇軾鄉(xiāng)愁與愛情》中寫道:第一次集中講學下來,還有一位青神本地的學生叫朱清明的在臥室里發(fā)生了爭論。朱清明說:“老師講《岳陽樓記》應(yīng)該在江邊去講,才能近觀江水,遠眺田疇,體現(xiàn)情為景生、景為情發(fā)的意境”。蘇轍則小聲辯解道:“按你說的,那講邊塞詩人的詩,就要找打過仗的地方,黃沙漫漫,大漠孤煙?也不容易呀”!蘇軾聽他們辯解一陣都說服不了對方,于是參加了進去。蘇軾自有見解,他說:“當代詩文,易于找到場景,遠古或太古的,自然不易!聽課,我覺得首先是入耳,就是能聽得明白,懂得。其次入眼,能眼觀則物化,物化便于認知,但人的雙眼能看多少山川古跡,儲多少人間寒暑?最好的是入心,入心則銘骨于心,是眼不能見,但心能看到,能描繪,似曾相同的情景,也能再現(xiàn),再造?!贝藭r王方老師夜巡早已聽到這些學生的爭論,暗自喜歡這群學生,更喜歡天姿聰慧的蘇軾?;氐郊抑校[起他的學生之事。自此,王弗對蘇軾多少也有些了解。
青神縣中巖寺蘇東坡與王佛初戀塑像(李貴平 攝,鄭光福 供圖)?
孔子曰:“男子二十而冠有父之端,女子十五需嫁人,有適人之道,于此而往則自婚矣”。常言道二八佳女,二八指十六歲。蘇軾與王弗相識正是婚配最佳時期,即青春戀愛期。從王方在“中巖書院”興學任教以來,他女兒王弗經(jīng)常來往于此。據(jù)傳說,一天蘇軾和王弗姑娘在中巖水池邊相遇,王弗手摘黃花花,蘇軾手摘一朵白花花,相互贈予。蘇軾稱此花是“鳳花”,并言說王弗的是“凰花”,于是至今在中巖山上種花的當?shù)厝私羞@些花為“鳳凰花花”。原來蘇軾是想點出西漢年間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點出《鳳求凰》詩表示自己的愛意。
又有一天,兩人相遇水池邊,都說給水池取個名兒,并說都寫在手上,看誰的更切貼。男左女右出手時,寫下的竟都是“喚漁池”三字。后來蘇軾的手跡便刻在了水池的石巖上,至今那中巖寺石壁上,有斗大的“喚漁池”三字,且十分耀眼,成為這一地方地標的象征??傊K軾、王弗在此相識后成為心照不宣的意中人了,他們常在這一帶暗自相見。今人為他們相戀塑起的站立像栩栩如生。
中巖寺喚魚池,蘇軾與王弗雕像( 鄭光福 供圖)
王方家坐落在中巖寺對面的瑞峰鎮(zhèn)場口,這年王方四十九歲,按鄉(xiāng)俗男人做九不做十,家人為他做五十大壽,請了些街坊院鄰。這天,王方老師告別了教堂,回家去做壽。懂事的蘇軾應(yīng)王弗哥哥的邀請,做完作業(yè)便與同學乘船過河趕去為老師祝壽。蘇軾帶上自做的大根雕“壽”字,十分得體,王方老師高興地向鄉(xiāng)鄰一一介紹,并夸蘇軾這學生將是國家棟梁。王夫人見蘇軾談吐不凡,心中暗自高興,趁著酒性,留他住宿。蘇軾半夜醒來,酒性已過,他哪能入睡,天麻麻亮,便望見著對門王弗的窗戶推開,此時年輕的王弗起早后正推窗梳頭。這場景筆者在成都壩子聽過的傳聞是:“閉門推開窗前月,一石擊破井中天”。說蘇軾甩的一個石頭于天井水池中。蘇軾、王弗真是才子佳人的完配。這心跡不久便成現(xiàn)實,王父與蘇父一見面便訂下了這門兒女的婚事,不久便在眉山城舉行了隆重婚禮。
這些年,筆者應(yīng)邀成了《吾鄉(xiāng)》雜志的顧問與作者,也寫了些文字發(fā)表,《吾鄉(xiāng)》常開座談會,來到眉山市與青神縣,對蘇軾與王弗的情緣又有了更新的了解。是的,王弗隨夫到開封府趕考,蘇軾蘇轍兄弟不負重望,一舉考為進士,且都是前五名。蘇軾父親蘇洵,也被歐陽修舉薦接任秘書省校書郎。真是“一家三父子”成了北宋年間的大文人墨客,一下?lián)P名天下!
2020年7月14日,青神縣《吾鄉(xiāng)》雜志召開座談會,圖為參會人員在憶村合影(鄭光福 供圖)
按宋律,科考人需到基層歷練,于是蘇軾攜妻王弗來到陜西鳳翔任簽判。此時,王弗已為蘇軾生下了嬌兒,取名蘇邁,一家人一起來到鳳翔。自幼在家父教導(dǎo)下的王弗,讀書,寫詩,處事,都不是一般女人能趕得上的。蘇軾任鳳翔簽書判官后,每每處理事情都是直率,這時王弗都會及時提醒:“愛大眾,要防小人,要慎言”。這對直言的蘇試有很大幫助。蘇軾因“忠義直諫”,曾被皇上稱為“蘇賢良”。一天新任太守坐堂,一典吏見蘇軾直呼“蘇賢良早”,不料這位新太守卻大怒道:“小小一個簽判,稱什么賢良”?明罵典吏,實則嚴要求蘇軾,一點面子也沒給蘇軾。蘇軾回家悶悶不樂,王弗卻勸他“忍”,并說也許這不是壞事。對此,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說她“從軾官于鳳翔,軾有所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蘇軾真的是受到了“磨勘”。
2020年7月14日,《華西都市報》等媒體記者在青神縣中巖寺旁農(nóng)家樂敘說蘇東坡與王佛戀愛故事(藍星 攝)
1065年,蘇軾三年任滿,攜王弗及兒子回京城,宰相韓琦親自主持了對蘇軾的入閣考試,試題是《孔子從先進論》《春秋定天下之邪政論》。蘇軾等人一一過關(guān),并在史館上任做事。不幸的是,這年五月二十八日,王弗以二十七歲如花的年齡,生命連同他的美麗、睿智一起凋謝在北國開封府城的天空下。二十七歲的愛妻王弗英年早逝,留下她與蘇軾的兒子蘇邁活在人間。蘇軾有多少遺恨不難想象。公公也十分悲痛地對蘇軾道:“汝妻嫁后隨汝至今,未及見汝有成,共享安樂,汝當于汝母墳瑩葬之”。父王方要求蘇軾把美女佳妻王弗姑娘遺體安葬在其母墳旁。
仕途遇坎坷,一事又一事,一年后,蘇軾父親蘇洵在完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后,過度勞累也在開封城病故。苦難中的蘇軾與弟弟蘇轍告假歸蜀守孝,扶柩千里,將父親和愛妻運回眉山家鄉(xiāng)安葬在家鄉(xiāng)母親的墓旁。如今,位于東坡區(qū)富牛鎮(zhèn)永光村的蘇洵墓地,已擴成140畝的墓園,201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年后,盡管蘇軾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但在仕途上依久十分坎坷!是的,他反對王安石變法,提出己見,詩中流露出對上不滿、又被小人凌駕不實之詞,被皇上貶官“烏臺詩案”差點丟命。但是,他在詞壇和文學上的成就卻大放光芒,期間他先后寫了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他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寫透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充滿哲理,充滿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蘇軾詞的意境,在筆者看來至今無人能比。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詞:蘇軾 曲:陸在易 演唱:廖昌永
行文至此,再引邵永義先生《蘇軾鄉(xiāng)愁與愛情》中所記敘的一段: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蘇軾果真與王弗重逢了,仍是那小軒窗前,臨窗梳妝的半輪明月,一頭青絲;仍是喚魚池前的回眸一笑風花搖曳,讓蘇軾面對王弗,千言萬語欲訴。豈料生死相別、陰陽相隔,已是人神殊途,茫茫天地不得相聚!唯悲淚千行,感嘆明月下,短松崗。蘇軾從夢中哭醒,寫下了(蘇軾深愛美女王弗的)千古絕唱的一首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曲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020年7月14日,作者鄭光福在青神縣中巖寺蘇東坡與王佛初戀時取名的“喚雨池”考游(李貴平 攝)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鄭光福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常務(wù)理事,成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市廣播電視學會名譽會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方志四川” (ID:scsdfz)。
投稿郵箱:
1.方志四川微信:565066304@qq.com
2.《巴蜀史志》雜志:bsszbjb@163.com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197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