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莊子的養(yǎng)生哲學,如何養(yǎng)身又養(yǎng)心.png" />
莊子,名周,字子休,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學,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主張順應“天道”,放棄一切“妄為”。在《莊子.養(yǎng)生主》中,他將這種思想貫穿全文,為我們指點了養(yǎng)生的要領。
莊子指出,養(yǎng)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jīng)”,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fā)展,而刻意地追求長生,則是對生命的毀損。他用“庖丁解?!边@一著名的典故說明處世與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游刃有余”,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此外,莊子于文中還表達了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態(tài)度。
可以說,《莊子.養(yǎng)生主》既體現(xiàn)了莊子的人生哲學,又體現(xiàn)了莊子的養(yǎng)生智慧。在今天這樣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里,各種滋味值得每一個人細細品味。
一、“坐忘”養(yǎng)身又養(yǎng)心
“坐忘”,語出《莊子.大宗師》,是莊子借顏回之口說出的?!白钡淖藨B(tài),“忘”的狀態(tài),應該是一種用身心求證到的實有的生命狀態(tài),而并非一種自我陶醉或麻醉。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見其行,“心不動”故“形都泯故”。
這里的“坐”應該是一種由形式進入實質的途徑,就像過河之筏,到了彼岸就不可以留戀它了,而“忘”,則是一種超越了世俗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規(guī)則之后心無掛礙的狀態(tài)。所以,真正的“坐忘”是一種徹底的清靜。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靜坐養(yǎng)心可以使人體經(jīng)絡疏通,氣血暢順,陰陽平衡,真氣充盈,故曰“靜者能養(yǎng)心”,因為心為五臟之首,心主血脈、主神志,心正常無疾者,五臟六腑俱健。心弱者血必衰,則會致疾全身。
所以說,“坐忘”方法所能夠成就的是人的一種靜態(tài),并且讓人在這種特殊的靜態(tài)下恢復生理功能,使身心健康達到最佳平衡,甚至還能夠開發(fā)人體的潛能,在現(xiàn)代心理學與現(xiàn)代治療學中,也有很多的闡釋與運用。
二、莊子三法得長壽
莊子享年83歲羽化登真,而當時的人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這實在是高壽的奇跡。細究其故,其中長壽之道,如下三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一曰寡欲
莊子認為,欲不可絕,亦不可縱。只有知其榮,守其辱,安其分,圖其志的人,才會身心健康,安然處世。
2.二曰靜心
莊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終日思想不得止息,定會百病叢生。只有心平氣和,心靜身穩(wěn),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方能不受外界干擾,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體魄。
3.三曰超然
莊子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十分超然,一切順應自然。他的妻子亡故,惠子前去吊唁,見莊子非但不哭,反而在妻子遺體旁敲著瓦盆唱歌。
面對惠子的指責,莊子坦然地認為,人來自于自然,氣聚成形,氣散則死,現(xiàn)在人的形體已死,又將重歸自然,無疑不是樂事。雖然這個理論并非人人都可接受,但莊子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卻是值得提倡的。
從莊子的言論我們可以看出,要想長壽,就要情緒安定,無憂無慮,安逸自得,遵循自然的法則。正所謂:“人之養(yǎng)生亦當如是,游于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p>
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內心也越來越浮躁,甚至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問題。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保持一份內心的寧靜?學習中醫(yī)養(yǎng)心知識,可滋養(yǎng)心靈,養(yǎng)心則養(yǎng)生。
方法/步驟
1/5分步閱讀
以德養(yǎng)心
“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中醫(y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梢?,道德修養(yǎng)不僅是品質的要求,更是養(yǎng)生的手段??梢宰鲂┝λ芗暗暮檬?,如參加義務勞動等,雖是小事,但也就實現(xiàn)了助人為樂,自己快樂。
2/5
以仁養(yǎng)心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體可概括為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個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欣慰和寬松,而不是懊惱、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懼,因此,“仁者壽”。善良者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慮,故而少疾,惡意者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氣機逆亂,陰陽失衡,故而損害健康。所以應該做到心懷寬容,樂善好施。
3/5
易性養(yǎng)心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比松谑?,難保無憂,關鍵是毋使太過、勿令太久。中醫(yī)“易性”的養(yǎng)心一法恰是“對癥”良方??梢詭Ш⒆臃欧棚L箏,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天氣里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機。也可以通過學習、娛樂、交談等方式,來排除內心的悲憤、憂愁等不良情緒,達到內心平衡。
4/5
哲理養(yǎng)心
哲理養(yǎng)生,是要掌握對立統(tǒng)一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明末清初哲學家王夫之總結與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鑒?!白蕴幊弧保闯贿_觀;“處人藹然”,即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失意泰然”,即不灰心喪志;“處事斷然”,即不優(yōu)柔寡斷;“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八目础笔恰按笫码y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哲理養(yǎng)生與德、仁相輔相成,是道德品質、氣質修養(yǎng)、文化水平、經(jīng)驗閱歷的集中表現(xiàn)。正確待人待己,做好本職工作,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也是內心平和的前提。
5/5
素情養(yǎng)心
要保持一顆單純的心,想想看孩子們?yōu)槭裁慈菀椎玫娇鞓?,因為他們單純,能做到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就能擁有一份率真的快樂。凡事不要去想那么多,不要去計較那么多,把心沉下來,讓整日奔波的你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擁有一片益安寧靜的精神家園。
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是養(yǎng)心。下士養(yǎng)身,中士養(yǎng)氣,上士養(yǎng)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也。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yǎng)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很多重病或絕癥,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懂得大道的人,身體往往更健康,因為他們精通世界萬物的運轉邏輯,所以順勢而為。
任何事物都要經(jīng)過生、長、收、藏的過程。萬事萬物都有規(guī)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每個階段都各有重點。
該養(yǎng)精蓄銳時,別著急出人頭地,該持續(xù)努力時,也別企圖一鳴驚人。請相信,通往成功最快的路,不是找尋捷徑,而是腳踏實地。
懂得大道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有很多書本知識的人,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tǒng)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往往真正悟到真正的大道。
人一旦違背了大道和生命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guī)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guī)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jīng)常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huán)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癡”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
但空口言戒,無益于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現(xiàn)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zhí)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
靜養(yǎng)法:安坐(臥)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
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人在松靜的狀態(tài)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么補陰,吃什么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xiàn)。
現(xiàn)在的競爭,把所有傳統(tǒng)秩序都打亂了,甚至把人引入了魔道,所謂魔道就是造假/投機/互相坑騙,這些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人間疑難雜癥肯的會越來越多。
富人有保衛(wèi)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其實真正的成功者,都把生活當成一場修行,而一個真正的修煉者,都要有英雄般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所謂仁。就是大度/舍棄的格局;所謂智,就是要有看穿規(guī)律和本質的能力;所謂勇就是直面生死的勇氣!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6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