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類曾遭遇過無數(shù)的瘟疫,尤其是古代時期,由于醫(yī)療水平和衛(wèi)生情況相對較差,不僅導致大量人口死于瘟疫,更對世界各地的文化、經濟等產生了極大影響。那么,歷史上都爆發(fā)過哪些死亡人數(shù)較多的瘟疫呢?簡單介紹五例。
查士丁尼瘟疫:死亡人數(shù)近一億這次瘟疫很可能起源于公元六世紀的中東,并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得以迅速流行,由于時代久遠,再加上相關的記載并不多,我們只能從少量歷史記載中去找一些關于這次瘟疫的蛛絲馬跡,而從現(xiàn)有記載來看,這次瘟疫應該是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
根據(jù)目前有限的記載來看,這次瘟疫很可能起源于中東,后經埃及南部的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并很快便攻陷了幾乎當時所有的著名國家。而這次瘟疫的肆虐時間更是長達五六十年,其中尤以東羅馬帝國損失最為慘重。
根據(jù)歷史學家普羅柯比在《戰(zhàn)記》中的記載,君士坦丁堡遭受瘟疫襲擊是在542年的春季,由于最初死者只是比平常多些,因此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結果導致瘟疫迅速傳播,很快單日死亡人數(shù)便增長到了萬人以上。君士坦丁堡的瘟疫持續(xù)肆虐了四個月,最終導致城中一片死寂,僅君士坦丁堡的死亡人數(shù)便多達20萬以上。
根據(jù)推測,因這次瘟疫而死亡的總人數(shù)多達一億左右,不僅重創(chuàng)了當時的社會和經濟,更是直接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東漢末年大瘟疫:死亡人數(shù)兩千萬以上翻開史料,東漢末年的災難簡直如同流水賬一般,其中尤以漢桓帝劉志和漢靈帝劉宏在位期間最為嚴重。正所謂“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在東漢末年遭受各種天災的同時,瘟疫也緊隨而至,漢桓帝時便先后爆發(fā)三次瘟疫,而漢靈帝時又先后遭受五次瘟疫。
持續(xù)的天災人禍,最終將老百姓逼到了絕境,于是在張角的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之下,老百姓揭竿而起,就此拉開了黃巾起義的巨幕。好不容易平定了黃巾之亂,結果還不等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從建安九年(204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次規(guī)模更大的瘟疫,再度來襲。
關于這場瘟疫的慘狀,曹植在《說疫氣》中寫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就連當時著名的“建安七子”,也有徐干、陳琳、應玚、劉楨最終也死于這場瘟疫。此外,醫(yī)圣張仲景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他在《傷寒卒病論》中悲痛的回憶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而東漢的都城洛陽,更是有一大半人因瘟疫而死。
根據(jù)史料記載,瘟疫爆發(fā)之前的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東漢人口約為5650萬,而在這次瘟疫之后,到三國末年時,全國人口已經下降至不足十分之一。人口斷崖式的下降,固然有戰(zhàn)爭和災荒的影響,但根據(jù)保守推測,因這次瘟疫而損失的人口也在2000萬以上。
歐洲黑死?。核劳鋈藬?shù)約兩千萬十四世紀中葉,金帳汗國進攻卡法,由于久攻不下,最終于1347年從遠東地區(qū)抽調數(shù)萬大軍增援,然而援軍卻帶來了鼠疫,每天都有上千士兵無故死亡,以致大軍陷入混亂。然而,蒙古將領竟然選擇了將死亡將士的尸體拋入城中,結果導致城內遭受瘟疫感染,而蒙古人則最終黯然撤軍。
戰(zhàn)爭雖然結束,但這場災難卻才剛剛拉開序幕,由于卡法城的難民和來往歐亞之間的熱那亞商人,“鼠疫”最終流向了西方,因鼠疫發(fā)病時會導致皮下出血,從而導致渾身發(fā)黑,因而被稱為“黑死病”。這次鼠疫于1347年9月抵達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港口城市墨西拿,后于11月經水路流傳至熱那亞和法國馬賽,又于1348年1月蔓延至威尼斯和比薩,3月又經佛羅倫薩經水路和陸路開始向歐洲四面八方傳播。
1948年夏,黑死病在整個歐洲大陸迅速蔓延的同時,又經多塞特郡的港口流向英國,次年便征服了整個不列顛。1349年初,黑死病又從法國的東北部越過萊茵河,經巴塞爾、法蘭克福、科隆、漢堡、不萊梅等地開始向北歐流傳,接著是東歐,直到1353年前后流傳至俄羅斯。
在這場幾乎席卷整個歐洲的大瘟疫中,除了少數(shù)幸運的國家和城市幸免于難,大部分歐洲城市都損失慘重。與此同時,疾病的肆虐又掀起了迫害猶太人的浪潮,他們認為是猶太人的到處流動導致了疾病的感染,從而導致大量猶太人慘遭毒手。然而,這次鼠疫最終還是毀在了自己手中,最終由于致死性太強而自行消亡。
明末崇禎年間鼠疫:死亡人數(shù)約一千萬從嘉靖年間開始,由于明朝和蒙古之間戰(zhàn)爭頻繁,大量漢人被俘或逃往草原,于是大量牧場被開墾為農田,這使得原本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間被壓縮,再加上明末以來旱災頻發(fā),在百姓流離失所的同時,老鼠為求生存也開始大量涌入人類聚集地,最終釀成了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鼠疫。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次瘟疫最早爆發(fā)于崇禎六年(1633年)的山西興縣,后因百姓逃亡而于次年傳入陜西榆林府和延安府,此后瘟疫開始持續(xù)在兩地肆虐,并最終于崇禎十三年(1640年)蔓延至河北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導致“瘟疫傳染,人死八九”,后又于次年蔓延至廣平府、順德府、真定府,“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京師開始爆發(fā)瘟疫,次年又蔓延至天津,并最終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由腺鼠疫開始轉化為肺鼠疫。夏燮的《明通鑒》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崇禎實錄》則記載“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京師尚且如此,可見當時的慘狀。
根據(jù)史學家推測,明朝崇禎年間的這次大瘟疫,直接導致陜、晉、冀三省損失人口千萬左右,最終成為了壓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僅孫傳庭因這次瘟疫戰(zhàn)敗身死,明朝九邊重鎮(zhèn)中的大同、山西、薊州、宣府等鎮(zhèn)更是直接被瘟疫摧毀,就連京城都湊不夠守軍守城,最終導致李自成一路幾乎暢通無阻的攻破了北京城。
西班牙大流感:死亡人數(shù)至少五千萬1918年至1920年初爆發(fā)的這場大流感,雖然最終被命名為了“西班牙大流感”,但實際上有記錄的最早爆發(fā)地,卻并非“西班牙”,而是出現(xiàn)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
“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f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fā)生于1918年3月4日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但當時的癥狀只有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同年,該流感3月份在中國、4月份在法國、5月份在西班牙、6月份在英國開始相繼爆發(fā),但始終沒有呈現(xiàn)出致命性,因此并未被人所重視。
到了1918年8月,第二波流感開始爆發(fā),最初爆發(fā)于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共和國的英國船上,當該船抵達英國之前,便已經有多達75%的船員被感染,并造成了7%的船員死亡,此外多艘船只也相繼爆發(fā)了這種疫情。同月下旬,美國和法國開始相繼爆發(fā),并在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之后數(shù)個星期迅速傳至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便已經具備了相當?shù)臍Γ绕涫窃?0歲至35歲的青壯年人群中致死率極高,其癥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fā)青和咳血等。與此同時,這種流感往往會引發(fā)包括肺炎在內的諸多并發(fā)癥,并最終導致感染者死亡。僅僅在同年10月,美國便有多達20萬人因此死亡。
時間來到1919年冬,第三波流感再次來襲,并迅速在全球多個地方爆發(fā)。但到了1920年的春季,這種恐怖的流感便又神秘的開始消失了。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xù)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則是延續(xù)到了1920年3月。
“西班牙大流感”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致命的傳染病,短短兩年時間,便造成了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更造成了至少5000萬人的死亡。要知道,當時全球人口不過約17億,感染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9%,而全球平均致死率同樣達到了2.9%以上,與一般的傳染性相比,無疑具有極強的殺傷力。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2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