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1很多道友在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
是不是去道觀拜個師傅,領個皈依證就是了?
比如你去找個全真派的道觀拜師出家,那只能叫道童(哪怕你八十歲,看水滸里面李逵當?shù)劳?,跟佛教的沙彌是一個道理。
全真派只有在冠巾受戒儀式后,發(fā)給冠巾狀或戒牒,你才是一名全真道士。
而正一派與之對照的是傳度制度,只有當你接受傳度后發(fā)給度牒,你才是道士。
按照道教說法,傳度和冠巾都會向天庭上表,從此以后,你的命再也不歸地府陰司管轄,而是由道教神仙三官大帝來考察你的功過是非了。
2
有說法全真派是身、命都出家,而正一派是身不出家命出家。
也就是全真派必須冠巾受戒出家住觀才是道士,也不能結(jié)婚,平時必須吃素。
而正一派不要求必須出家,平時也不用穿道袍,可以結(jié)婚,平時可以吃葷(但是牛肉、狗肉、大雁、烏魚等四大葷不能吃),初一十五和一些重大節(jié)日時候必須吃素。
正一派在傳度后,還有一個關鍵的程序是授箓。正一派道士在傳度后,可以學習一些常見的道士技能,但是他不能請神、上表。按照道教說法,傳度后只能說明你是學道之人,只有傳度后若干年,被授箓了,你的名號被列入天庭名冊,你才能請神,否則你的請神等都是無效的。授箓也有不同級別可以晉升的。全真派與之對照的是不同的戒,你受戒越高,你的級別越高。
皈依是任何道觀都可以頒發(fā)的,而傳度和冠巾,只能是少數(shù)比較大的道觀才能受理,而正一的授箓和高階的全真受戒,目前主要分別由江西天師府和北京白云觀受理。
3
如果一個人聲稱他是道士,卻拿不出度牒,顯然他不是真道士,如果他有師承,也在道觀出家,那只能叫道童。
現(xiàn)在有一些地方,一些人因為某些事比如武術、醫(yī)學等拜了一些道長為師,也被賜了法名,有些人就以此到處招搖,甚至聲稱他比某某道長輩份還高,這個就是妄言,你不是道教中人,雖然你也有個所謂排輩的法名,但是你那名字只是個稱號而已,是你師父等私自賜予的,跟道教中的上表天庭、頒發(fā)度牒是不同概念的,你這個名字根本就不會被列入,你所在道教派別的輩份檔案的。
附言下,所謂的皈依只是表示你信奉道教了,然后期望道教神靈給一些保護而已,對于道教內(nèi)部體系而言,是沒有什么意義的,皈依只能說明你是居士。
全真道士沒有經(jīng)過冠巾受戒,正一道士沒有傳度授箓是不能稱為道士,更不能收徒的,這是道教的千年規(guī)矩。
先看入道教的基礎知識,在家不在家都可以。
《太上感應》
里面教要出世的人一個基礎道理,所有以后要成道的人都必須遵循的道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就是說,不要做壞事,地獄不是哪個神仙、佛祖制的,它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神仙、佛祖,只會救你,不會把你打下地獄。
它的存在,沒有犯錯誤的人們看不見,但是你一犯很嚴重的錯誤,地獄的門就已經(jīng)為你打開了。
雖然你可以逃的了一時,逃不了永遠。
即使是當了神仙,神仙的壽命結(jié)束后,依然會很有可能進去。
這就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
只有這本書應用到生活中都可以做到,一絲不差的時候,就可以去深山老林,找那些道行很高的師傅收你為徒了。
注意:如果不能做到一絲不差,就不用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找?guī)煾盗?,那樣的時候,躲一個凡人是很容易的。之所以見你,是因為你的言行已經(jīng)符合他收徒弟的標準,他才會主動見你。即使不收你為徒,也絕對會有對你有利的事情發(fā)生的!
白云觀屬于十方叢林,先找個子孫廟,出家做道士,然后修到一定程度可以四處云游后,就可以去大的道觀去掛單了,然后就可以在白云觀掛單了,
白云觀屬于十方叢林,你可以多了解些道教的資料,包括,十方叢林的.和出家要求,等很多方面的
一、須有當?shù)刈C明信;
二、有虔誠的道教信仰;
三、身體健康;
四、父母同意;
五、年齡在十八周歲以上;
六、有一定文化基礎和道德素質(zhì);
七、須到小廟出家拜師,皈依三寶(即道、經(jīng)、師)。
其實現(xiàn)在條件很寬松,只要有意愿,符合上面的要求,就可以成為道士了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思想《易經(jīng)》為伏羲、周公、孔子三圣創(chuàng)立,伏羲創(chuàng)造了八卦,周文王創(chuàng)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則為易經(jīng)作《易傳》,由此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東漢時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chuàng)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后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jīng)》(即《老子》)、《正一經(jīng)》和《太平洞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xiàn)實,煉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于洛陽上清宮。 道教內(nèi)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準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jù)學理分有積善派、經(jīng)典派(妙真道)、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 按地區(qū)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崳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鐘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zhí)撿o)、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云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云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規(guī)范。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guī)范,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 屬于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nèi)容很復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范也是其道德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中國的道教名山主要有武當山、青城山、齊云山、龍虎山、玉屏山、崆峒山、鶴鳴山。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