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播放鍵收聽本文語音版
1
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并不能做到時時研習(xí)我們道家的經(jīng)典,但我非常感恩,因為我在偶然的緣分下,接觸并學(xué)習(xí)到了《文昌帝君陰騭文》。那簡潔膾炙人口的文字,直接了當(dāng)?shù)年U明了我們道家“正直行化,禮物利人”這樣一種勸善的思想。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自己內(nèi)心空明寂靜,能夠讓人真正懂得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道理。作為在社會中的一份子,僅僅明悟了道理,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這種道理實踐到生活之中,因此我想到了要學(xué)會舍棄。只有懂得舍棄,能犧牲自我利益的人,才能夠正直無私的行善,幫助別人,從而達到“利物利人”的狀態(tài)。而且這不光是我們修行積善的一種方式,還能使我們磨煉心性,明悟人生。
“舍棄”是付出、是謙讓、是投入,也是放棄。道家行于世,就是為了把好的為人處事,甚至是治國安邦的道理,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去教化給世人。
千百年來,玄門弟子一直默默弘揚著道祖所創(chuàng)的種種理論,踐行著理論中所提倡的種種精神,以自身的行動教化著諸多信眾,這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但我們對此卻樂此不疲,因為正是這樣的奉獻精神,使得玄門弟子能夠受人信任與尊重,也使得我們道家能夠發(fā)展至今。
而我們也很樂意在我們的努力下,能夠看到人們越來越善良,社會越來越和諧。我所在的“悟真道院”位于蘇州市相城區(qū),主殿供奉的是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他曾任參軍,散騎常侍等職。
相傳東晉義熙年間,吳中大地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領(lǐng)兵路過的顧愷之心生惻隱,便以軍糧救助饑民,結(jié)果給奸佞讒言所害,官職被貶。四鄉(xiāng)八鄰的老百姓在得知消息后,為了感謝并紀念他,用茅草搭建了一座“將軍廟”,這就是我們“悟真道院”的前身。
或許顧愷之先生想過自己的畫能存世多久這樣的問題,但絕對想不到正因為當(dāng)年他“舍”自己安危于不顧,救百姓于水火的這件事情,會讓他在蘇州受人供奉至今乃至將來更久遠的年代。而他這種舍己為人的事跡,也將隨著我們道觀的存在而受香客信眾的銘記。
2我們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以無為的方式得到有為的結(jié)果。《道德經(jīng)》講:“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為不去?!卑咽虑樽龊煤螅辉溉フ加羞@份榮譽,而這份榮譽卻始終是他的。我們唯善也一樣,不能夠以“得”為目的,要真心實意的,順應(yīng)自然之道的去為善,而人家回饋給你的,那才是“恒得”。
大家都知道,呂祖純陽子是受漢鐘離祖師點化而得道成仙的,遙想當(dāng)年,鐘離祖師傳授仙法給純陽子,這仙法能點鐵成金,可以濟世。呂純陽卻問道:“以后還會還原變成鐵嗎?”鐘離祖師說:“五百年后,當(dāng)恢復(fù)本質(zhì)。”
呂純陽說:“那就害了五百年以后的那個人了,我不愿學(xué)這樣的法術(shù)?!辩婋x祖師心中暗喜,說:“修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句話,三千的功行已經(jīng)完成了?!眳巫?zhèn)淙f世之患而止一世之寶,本來是可以學(xué)得仙法,卻為了不遺害后人而舍棄了這個機會。
這看似無為的善舉,卻使得呂祖功德加身,自然升仙。我們修善積福也是這樣,功德加身,誰也搶不走,神明護佑,福及子孫。當(dāng)然這前提是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為善,不因為“得”而去行偽善。
在社會中,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遵循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人生哲學(xué),人生總是向上的,這是人們的認識,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眾生的普遍心理。其實這句話不光是說“人要往高處走”,它還提醒了人們,做人也要學(xué)水的處世哲學(xué)。
道祖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本褪钦f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甘于將自己放于低洼之地,這是最接近于“大道”的德行。
3正因為水總是順勢而下,棄自己的利益,不與萬物爭一時一地的高低,面對一切阻擋,水,或包容你,或舍棄前行而改道,所以它得到了成功,會成了洶涌的大海,成為了這世上最廣闊的存在。
真正聰明的人放低自己的地位,舍棄自己的高傲。處事中,占理的時候都會很謙虛的低下頭,彎下腰,不好意思的笑一笑,這是人生立身世不可缺少的風(fēng)度和修養(yǎng)。能善用“舍棄”,才能成就人生更遠大的目標(biāo)。
日月交替,寒暑變遷。從古至今,“舍”這種精神卻從未消失,因為它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時候,“舍棄”是種美德,就像年輕人給老人讓座;有時候,“舍棄”是種愛,如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而不是自己喜歡;其實“舍棄”更是一種人生智慧。有一位老道長,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有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些柴回來。
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的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道士能與師傅坦然相對。
師傅問其何故,小道士從懷中掏出一個小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了來。
后來,這個小道士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很多人只盯著奔騰的河水發(fā)愁,卻看不到河邊的蘋果樹,而小道士卻在明知達不到目的的時能夠依舊保持清醒,舍而求其次,得到了一個結(jié)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放飛思想的風(fēng)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xiàn)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4舍棄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是一種成長方式,能讓我們正確地審視自己;舍棄,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升華;舍棄是一種選擇,不是所有舍棄都會讓你成功,舍棄該舍去的,你就是智者,舍棄不該舍去的,你就是愚夫。
有人舍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了那些啟迪心智,凈化心靈的永恒財富。也有人則抱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信條,拋棄人性的真善美,奸詐一生換來千夫所指。
我們就是要學(xué)會正確的舍棄,它應(yīng)該有“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的慈悲之心,有道祖所說的“少私寡欲”,“無為不爭”之品格,還應(yīng)該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博大胸懷。
我們學(xué)會舍棄,不要僅僅拘泥于自己,還要正直行化,教導(dǎo),感化他人,使人們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周而復(fù)始的和諧社會。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很多人在人生的迷城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甚至疲憊至死。學(xué)會“舍棄”,往往能驅(qū)走人生地圖上的迷霧。也只有像《陰騭文》中所說:“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從而拋棄種種包袱,找到真正的快樂。
希望我這樣淺顯的訴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你能夠體悟“舍棄”的真諦,也愿你能夠“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4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提高自己修為的九大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