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河南省鶴壁市??h古城西門外衛(wèi)河(永濟渠)的云溪橋。(王建安 攝影)
橫跨河南省鶴壁市??h古城西門外衛(wèi)河(永濟渠)的云溪橋。(王建安 攝影)
橫跨河南省鶴壁市??h古城西門外衛(wèi)河(永濟渠)的云溪橋。(王建安 攝影)
隋朝在曹操所開白溝的古道上開挖的衛(wèi)河(永濟渠)河道。(王建安 攝影)
隋朝在曹操所開白溝的古道上開挖的衛(wèi)河(永濟渠)河道。(王建安 攝影)
橫跨河南省鶴壁市??h古城西門外衛(wèi)河(永濟渠)的云溪橋始建于明代,是衛(wèi)河(永濟渠)上僅存的兩座古橋梁之一(另一座是新鄉(xiāng)市的合河橋)。云溪橋所橫跨的衛(wèi)河(永濟渠)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大運河極其重要的一段,云溪橋作為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附屬遺存,為研究大運河的歷史、發(fā)展和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始創(chuàng)于春秋時期,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并成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中國大運河由隋唐大運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段)、京杭大運河(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段)、浙東大運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組成。河南境內分布的大運河遺產主要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北段和永濟渠南段,涉及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xiāng)、鶴壁、安陽等8個省轄市。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今揚州與淮安之間開鑿的邗溝是中國大運河最早的一段。隋煬帝大業(yè)四年(公元608年),楊廣征調民工百萬,在曹操所開白溝的基礎上開挖永濟渠,南達黃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市),全長二千余里,藉以用兵遼東。唐代經永濟渠漕運河北儲糧,以炯京師。宋代以后通稱御河,明代稱衛(wèi)河,沿用至今。
云溪橋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為木石結構,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建,改為石橋。云溪橋為五孔連拱式石橋,橋長60米,寬10米,橋面上錯縫橫鋪褐色石板一層。橋體用青石砌成,橋下五個半圓形拱券立于橋墩之上,橋墩兩端砌作分水尖。主券高大,下可行舟,經跨8.6米,矢高4.3米。云溪橋橫跨衛(wèi)河(永濟渠)。明、清兩代,衛(wèi)河航運盛時河中不下數(shù)千艘木船,??h城和安陽市滑縣的道口古鎮(zhèn)一樣,皆有“小天津”之譽。
1958 年,在修繕云溪橋時,橋面兩邊青石望柱欄板被換為鋼筋混凝土欄桿,橋面鋪石揭開重鋪,后改鋪柏油路面,橋頭四角原有華表已不存在。2012年,文物部門重新修繕,將水泥欄桿換成了原有的石雕欄桿,重整了青石橋面,將外傾的拱券歸位,恢復了西側12米引橋。經文物部門對云溪橋極限承載力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云溪橋的極限承載力為12 噸。為保護文物,在云溪橋兩側設置了障礙物,對橋上通行車輛進行管控制,禁止大型車輛通行。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9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