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視頻段子
,上面的配音都是沒有撤退可言
,然后就是一往無前的沖上去
,最終卻取得了成功
。李云龍打仗也信奉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也是一樣的沒有撤退可言
,即使前面是不可戰(zhàn)勝的敵人也不能后退
。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也是這樣的道理
,沒有撤退的路
,你的眼中只有把敵人打敗,然后活著走出去
。相信在大家的印象中只要是撤退就代表著打不過輸了
。但其實撤退不代表失敗
,不是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們今天就要說說歷史上的兩次偉大的撤退
,其中一次救了全世界,一次就了我們
。
說到大撤退
,大家應該就能想到長征,這是我們近代最大的一次軍事轉移
。為了保存實力
,紅軍決定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
。我們高中學過的律詩《長征》只有短短的56個字
,但卻把紅軍長征途中經(jīng)歷的艱險都給描述出來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上攵獞?zhàn)爭最后取得勝利是多么的困難
。好在紅軍戰(zhàn)士一個個都是好樣的,堅持了下來
。紅軍的長征拯救了中國
,讓我們過上了如今幸福安穩(wěn)的日子。
,一次救了世界.png" />
還有一次撤退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是英法聯(lián)軍最大的軍事撤退活動。二戰(zhàn)時期
,德國準備充分直接發(fā)動了閃電戰(zhàn)
,戰(zhàn)到白熱化階段時只有英國軍隊在堅持了,而他們抵抗的也很狼狽
,甚至被逼至敦刻爾克大峽谷
。最終為了保存實力,只能丟棄大量的武器
,快速的撤退
。也就是這次撤退保留了英國軍隊的有生力量
,才有了二戰(zhàn)戰(zhàn)場的勝利,從而拯救了全世界,二戰(zhàn)后
,世界得到了久違的和平
。
雖然聽到撤退會有些打擊士氣
,但有時候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站略
,是一種戰(zhàn)略轉移,所以撤退不代表失敗
,更不代表逃跑
。任何事情不管到多么艱難的地步
,只要不要放棄,陽光總是灑下來的
,哪怕是有狂風暴雨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主要事件
二戰(zhàn)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
。9月3日
,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zhàn)。9月5日
,美國發(fā)表《中立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式爆發(fā)。 1940年
,德國發(fā)動“閃電”攻勢
。(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占丹麥和挪威
,5月10日攻占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隨后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
,德軍決定采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
、挪威、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波蘭
、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lián),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國和法國宣戰(zhàn)
,戰(zhàn)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 1940年6月22日,德軍發(fā)起總攻
,法國投降
。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fā)出了關于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
。 1940年8月
,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lián)
,執(zhí)行巴巴羅薩計劃
,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1941年9月30日
,德軍進攻莫斯科
,即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德軍莫斯科戰(zhàn)役的失敗
,為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即二戰(zhàn)轉折奠定了基礎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
。次日下午,美國對日宣戰(zhàn)
,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zhà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1942年1月1日
,簽署了《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有美利堅合眾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
、中華民國
、澳大利亞、比利時
、加拿大
、哥斯達黎加、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
、希臘
、危地馬拉、海地
、洪都拉斯
、印度、盧森堡
、荷蘭
、新西蘭、尼加拉瓜、挪威
、巴拿馬
、波蘭、南非聯(lián)邦和南斯拉夫
,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形成
。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爆發(fā)
,成為二戰(zhàn)轉折點
。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
,德國全面潰敗
。 1945年2月,美國
、英國
、蘇聯(lián)三國首腦在蘇聯(lián)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
,要對德國進行軍事占領
,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
,還決定成立聯(lián)合國
。蘇聯(lián)承諾在德國投降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戰(zhàn)爭
。 1943年9月8日
,意大利無條件投降
。 1945年5月8日
,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
,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24.5萬人口中死亡和失蹤人數(shù)達71379人,受傷人數(shù)近10萬
。 1945年8月8日
,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 1945年8月9日
,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23萬人口中的約14萬8千人傷亡和失蹤。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zhàn)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
。
盱眙之戰(zhàn):三千對五十萬,拓跋燾不得不忍痛撤退,盱眙一戰(zhàn)成名
盱眙之戰(zhàn):三千對五十萬
,拓跋燾不得不忍痛撤退
,盱眙一戰(zhàn)成名! 作者:九魚亭
;書房記團隊作者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可謂少有的戰(zhàn)地皇帝
,率領虎狼之師統(tǒng)一北方各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傮w來說
,拓跋燾比南方的皇帝都強太多,所以北方一直占據(jù)優(yōu)勢
,南朝則越來越悲催
。 從劉裕稱帝之后,就開始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在劉裕手下北魏是占不到便宜的
。但到了劉裕兒孫之后,南朝逐漸式微
。對于宋文帝劉義隆來說
,統(tǒng)一北方是他一生的理想,只不過理想很豐富
,現(xiàn)實很骨感
,幾次北伐都相繼以失敗告終。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畢竟元嘉年間劉宋帝國的國力還是很強的
,在盱眙一戰(zhàn)中,太武帝就吃了大虧
,損兵折將狼狽不堪
。有時候螞蟻是可以戰(zhàn)勝大象的,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膽量
。 元嘉北伐 「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本褪菍⒘x隆北伐的概括
。北伐方針是正確的,而盲目發(fā)動戰(zhàn)爭則讓國力衰退
,百姓流離失所
,這個責任劉義隆肯定是要背的。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
,劉義隆發(fā)動二次北伐
,史料記載「 ”秋七月庚午,遣寧朔將軍王玄謨北伐
。太尉江夏王義恭出次彭城
,總統(tǒng)諸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北狈シ炙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王玄謨負責東路軍,江夏王劉義恭作為總指揮
。 此時天氣還比較熱
,太武帝拓跋燾再次使用欲擒故縱的招數(shù)。起初宋軍進攻很順利
,東路軍甚至收復了潼關等地
。隨著溫度降低,冬天的來臨
,宋軍到了滑臺這個地方
,碰到了敵軍主力。 王玄謨是個軟骨頭
,碰到魏軍一觸即潰
,東路軍全線潰敗。這回拓跋燾揚眉吐氣了
,率領幾十萬大軍追著 *** 一路打
。我們清楚北魏是鮮卑族,他們上戰(zhàn)場是不帶糧草的
,全靠一路打劫供需給養(yǎng)
。史料記載「 ”冬閏月癸亥
,玄謨攻滑臺
,不克,為虜所敗
,退還確磝
。” 這就苦了戰(zhàn)亂地區(qū)的百姓了
,魏軍是一路殺一路搶
,甚至都到了長江岸邊
。拓跋燾帶的軍隊雖多,但長途奔襲
,孤軍深入對他來說并不是上策
,且按照北魏當時的實力,是不可能滅亡南朝宋國的
,于是拓跋燾令軍隊回撤
。 在回去的路上,魏軍碰到了一幫不要命的宋國兵
,這就是江蘇盱(xū)眙(yí)的守軍
。 盱眙守備 盱眙位于長江以北,且位置險要
,城高坡陡
,易守而難攻。這座城池的守將名叫沈璞
,在戰(zhàn)爭之初
,此地根本就不屬于主要戰(zhàn)區(qū),安全系數(shù)很高
。沈璞則沒有這么認為
,為了以防萬一,沈璞修整城池
,在城外挖了很多戰(zhàn)壕
,積極準備糧草兵器。 正是沈璞的先見之明救了城中的軍兵和百姓
,城中守衛(wèi)的士兵大致有2000人
。在此之后還有700余人加入了這場戰(zhàn)役,那就是隨軍潰敗臧質的士兵
。臧質也是北伐的主要將領之一
,只因全線大潰敗,落得個狼狽逃竄
。 臧質到了盱眙這個城池
,看到城高池險,便想著進城據(jù)險而守
。所以盱眙城中的士兵增加到3000人
。臧質到了城中看到堆滿倉庫的糧食和兵器,大喜過望
,和沈璞同心合力共同守衛(wèi)盱眙
。 拓跋燾對盱眙這個小城不太在意,想來大軍一走一過就可以平掉這個地方
。只是沈璞的堅壁清野做得太徹底
,讓魏軍的糧食出現(xiàn)了危機
。借此機會拓跋燾給城中守將寫了封信:「 ”朕遠道而來,甚是疲勞口渴
,能否送幾壺水酒來解解渴
?” 拓跋燾口渴不一定是真的,而勸降才是其最終目的
,想來這位北魏皇帝也看到了盱眙的地形
,對于熟讀兵法的他,一定清楚強攻所來帶的后果
。我們再看看妙人臧質的答復
,臧質深知拓跋燾的詭計。 臧質命士兵在酒壇子里尿了幾壺「 ”酒”
,封好了給拓跋燾送了過去
。拓跋燾得知消息很是高興,在他剛剛扯掉酒封之后
,陣陣惡臭飄揚出來
,讓拓跋燾好一陣惡心。史料記載「 ”二十八年正月初
,燾自廣陵北返
,便悉力攻盱眙,就質求酒
,質封溲便與之
。” 堂堂北魏皇帝陛下
,豈容他人這般羞辱
,結果可想而知,北魏大軍開始對盱眙城發(fā)起瘋狂沖鋒
。 死亡一役 城中僅有3000人守軍
,城外則是50萬魏軍,這差距也是大得離譜
,明顯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zhàn)役
。士兵分批守衛(wèi)東南西北各門,面對如狼似虎的魏軍
,宋軍選擇以弓箭
、石頭迎戰(zhàn)。城下的魏軍成批倒下
,下一批如浪潮一般再次襲來
,偏偏宋軍不畏懼,源于充足的糧草和堆積如上的武器
。 別看攻城的人多
,城中士兵眾志成城,有序防守
,隨即城下的尸體越來越多
,拓跋燾也越來越焦躁。很快計上心頭
,拓跋燾命令士兵斷了盱眙城的水源
,而這對城中人來說根本不算什么,這里是沿海地區(qū)
,經(jīng)常下雨
,城中水源不是問題。 無奈之下
,拓跋燾再次想發(fā)揮他那不甚高明的攻心計
,他給臧質寫了一封信:「 ”吾今所遣斗兵,盡非我國人
,城東北是丁零與胡
,南是三秦氐、羌
。設使丁零死者
,正可減常山、趙郡賊
;胡死
,正減并州賊;氐
、羌死
,正減關中賊。卿若殺丁零
、胡
,無不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意思是我現(xiàn)在派的軍隊
,都不是我們鮮卑的族人,都是其他的種族的
,比如羌
、氐、丁零
、匈奴等等
,你把他們都殺了,我也不在乎
,而且還能省了我們的麻煩
。拓跋燾想瓦解宋軍的抵抗之心
,但他小瞧了臧質。 臧質命人把拓跋燾的書信抄了很多份
,再寫上書評:「 ”你們看看你們領導怎么對待你們這些外來戶
,你們都是炮灰,你們死了他拓跋燾根本不在乎
,你們還這么賣力攻城
,是不是傻?” 很快
,宣傳單傳到了魏軍
,異族部隊極為憤惱,對拓跋燾也不再言聽計從
。 于是乎魏軍軍心浮動
,拓跋燾被氣得火冒三丈,安排人做了個鐵床
,上面全是釘子
,命令等著抓住臧質,就讓他躺在這床上
。臧質打仗有一手
,玩離間計更是一頂一的高手,幾個回合下來
,拓跋燾竟被忽悠「 ”瘸”了
。 魏軍撤兵 惱怒的拓跋燾再次發(fā)動了進攻,各種攻城器械一應俱全
,沖車
、投石機,一起攻城
。面對如此局面
,盱眙城仍巋然不動,城中守軍秩序井然
。 至此
,拓跋燾猶豫了,一方面是糧草問題
,攻城戰(zhàn)已經(jīng)打了一個月了
,幾十萬人人吃馬喂,糧草早已不夠
。另一方面由于溫度回升
,軍營中開始傳染病流行,大批士兵死于疾病,在疫苗還沒有發(fā)明出來的南北朝
,這可是大麻煩
。 再加上前鋒的異族士兵,對拓跋燾意見很大
,出工不出力
,也可以說在磨洋工
。這么長久下去
,那不得搭上全部軍力。統(tǒng)計下傷亡數(shù)字
,戰(zhàn)死加上病死的20多萬人
,面對盱眙小城,拓跋燾選擇了撤退
,灰頭土臉
、焦頭爛額。 史料記載「 ”如此三旬
,死者過半
。燾聞彭城斷其歸路,京邑遣水軍自海入淮
,且疾疫死者甚眾
。二月二日,乃解圍遁走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面對兇惡如拓跋燾的強敵,臧質和沈璞沒有選擇退讓
,而是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智慧面對
,最終他們贏得了勝利。盱眙守衛(wèi)戰(zhàn)在南北朝大戰(zhàn)中不算什么
,卻消耗了大量魏軍有生力量
,使得南北對立從新獲得平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f
,拓跋燾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件事為后來的北魏內亂埋下了伏筆
。 盱眙之戰(zhàn)是小城盱眙第一次當網(wǎng)紅
,這場戰(zhàn)役讓它在中國戰(zhàn)爭史上結結實實的紅了一把,還讓歷史有了彎曲的走向
,甚至還可以說:挽救了南渡的漢室衣冠
,讓劉宋得以繼續(xù)存活,同時也讓北魏加快了漢化的腳步,漢文明統(tǒng)一的萌芽破土而出
,面對朝陽熠熠生輝
。 參考資料:《宋書·本紀第五》、《宋書·列傳第三十四》 延伸閱讀 王安石在事業(yè)鼎盛之時
,為何突然罷相
? 現(xiàn)代人以瘦為美,南北朝時期
,有一人卻因「 ”胖”而死 權傾天下的嚴嵩父子
,給內閣首輔夏言下跪求饒,此人結局慘敗 宋夏戰(zhàn)爭:20萬軍民喪身永樂城
,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
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 給我舉幾個歷史例子
失敗叫占領的例子太多了啊美軍被困伊拉克當初的越戰(zhàn)就是最好的證明
占領南越后 美軍在四個月內死傷率上升560% 近一萬人直接導致了約戰(zhàn)最后的失敗
勝利叫撤退也是啊比如延安撤退
戰(zhàn)略撤退讓出延安
,運動幾圈消滅胡宗南 解放軍堅壁清野
,找不到任何食物,也不能從老鄉(xiāng)嘴里得到關于解放軍的任何情報
;民兵太多
,部隊經(jīng)常受到襲擊,分不清哪是###主力
;遍地都是地雷
,部隊傷亡慘重,人心惶惶
,前進時個個膽戰(zhàn)心驚
;###擅長夜戰(zhàn)和近戰(zhàn),部隊重型武器優(yōu)勢無法發(fā)揮
;更要命的是解放軍占據(jù)有利地形
,抵抗異常堅決,他們采用“節(jié)節(jié)撤退
、節(jié)節(jié)抵抗”的戰(zhàn)術
,使部隊前進非常緩慢。
1947年3月起
,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
,指揮全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
《敦刻爾克》:這不是失敗 ,是一場大撤退。
文/清安依舊
19世紀中期的歐洲海域
,海風呼嘯
,大霧彌漫,洶涌的海浪拍打著礁石,有如猛獸般
,似乎下一秒就要將灘岸吞沒
。這段昏暗陰沉的時期里,近40萬英法遠征聯(lián)盟軍被德國軍隊困在法國東北部邊境的一個名叫Dunkirk的港口城市
。
陰沉的天空下
,即將進行二戰(zhàn)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失敗”——敦刻爾克大撤退。
影片以“空
、海
、陸”三個視角為主線,分別從“1 hour
、1 day
、1 weekdays”三條時間線上展開
。短短107分鐘
,卻讓我看清這段震撼十足的真實歷史。不知多少個時刻
,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滿絕望與死亡的城市中
,靜默地望著灰白色的泡沫沖刷著海灘,四周站立著上萬名身著深色軍裝的英法士兵
,這莊嚴
、肅靜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冰冷的死寂
。
這場史上著名的大撤退
,從陸地上開始……
電影開頭,從天空中漫地飄落的德軍勸降單中開始
,數(shù)名英國士兵在敵軍的轟炸中紛紛走散
,漫無目的地游走在幾乎空無一人的大街。其中陸地上
,一名英軍士兵湯米在敵軍的轟炸中幸存
,逃離到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而大海上
,民用船主道森正開著游艇離開自己的祖國
,打算盡自己之力拯救被困在敦刻爾克上的士兵;轉天空上
,戰(zhàn)斗機飛行員法瑞爾和柯林斯駕駛著噴火戰(zhàn)機努力擊落正轟炸著敦刻爾克的德軍戰(zhàn)機
,為大撤退爭取著時間。
地點:陸地時間:一周
陸地上一周的時間都是緊迫的
,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陰冷
、沉重的壓抑感,更多感受到的是人性的暴露,自私
,冷漠
,虛偽,卻都只是為了活下來
。
在德軍的轟炸下
,湯米有幸逃過一劫,躲到了敦刻爾克的沙灘
。但敦刻爾克三面全部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下
,在幾近絕望的境地下,當時的英國總統(tǒng)丘吉爾下令:從敦刻爾克海灘上近40萬士兵中撤離3萬英軍士兵
。然而
,許多船港及避難地均被淪為了平地,為了使即將前來營救的搜救船上岸
,數(shù)萬士兵們一起建起了小型碼頭
,在僅僅數(shù)千米的橋上,數(shù)萬人頭攢動
,場面十分震撼人心
。當英軍的一艘救援船抵達敦刻爾克后,所有人都想盡辦法蹭上救援船
,法國人是
,湯米也是,一切只是為了能夠活著回家
。
一周的時間
,不知道換過多少艘船只;不知道多少次跳海
;不知道多少次被敵軍轟炸
;不知道多少次為了活下來,只能夠選擇犧牲戰(zhàn)友的生命力
;不知道多少次畏懼死亡
,在冰冷的海底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不知道救援的船只何時到來
,卻無時不刻面臨著生命的威脅……
最終
,他們從甲板下走了出來,看到了海的前方數(shù)只飄著英國國旗的船艦
。這一刻
,如釋重負,心里所有的壓力全部如海水般傾瀉而出——他們得救了
!
在絕境之下看到了希望
,就仿佛在無盡的深淵中抓住一絲微弱的光線
。
地點:海上時間:一天
海上一天的事情似乎都十分平淡,但正是因為平淡
,才更顯示出了營救時
,老船長、他的兒子和他助手的偉大
。
民用船主——道森先生
,他是整部影片中我最敬佩的一個角色。因為盡管他已經(jīng)步入中年
,已經(jīng)不再是能夠戰(zhàn)斗的主力
,但他依舊毅然決然地選擇去敦刻爾克營救英軍士兵,因為他想把他們帶回祖國
。后來我才知道
,原來道森先生堅持去敦刻爾克的信念不動搖,是因為他的大兒子就是一名英國空軍
,可是他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
。為了完成他兒子未完成的使命,他
,替他繼續(xù)前行
。
期間,他救起了一名叫英軍士兵
,然而得救后的那名英軍士兵并不讓任何人靠近,只是顫抖著鎖在甲板的一個小角落
。當他知道道森先生是要開往敦刻爾克后
,暴怒般發(fā)起狂來,要道森掉頭
,說現(xiàn)在去敦刻爾克是去送死
,他已經(jīng)再也不想回去了。然而道森卻分外冷靜地對他說
,他必須要去敦刻爾克
。于是士兵憤怒了,與前來勸架的喬治產(chǎn)生肢體沖突
,不慎把他推倒在了船艙
,此時士兵才鎮(zhèn)定下來,但不幸地
,小幫工喬治腦袋嚴重受傷
,他失明了,他無法堅持很久了
。他原本不需要上船的
,但他總想幫上一些忙
,想著能為那些被困在敦刻爾克的士兵們做些什么。
最終道森和他的兒子彼得
,救下了在空中造擊落的飛行員
,以及許多落難的英軍士兵。道森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
,他把他們帶回了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祖國
。撤退過后,彼得為了完成喬治生前的夙愿
,找到報社
,將他的照片登上了報紙,讓他的老師看到——他
,喬治
,是個英雄。
這艘普通民船上發(fā)生的故事
,凸顯出了這場大撤退的奇跡背后
,每一個平凡人作出的努力,甚至是犧牲
。
地點:空中時間:一小時
空中的一小時無疑是影片當中最為緊張刺激的一個部分
,整個過程當中人物對白少之又少,我們只能從飛行員的眼神中
,從背景音樂的緊促聲中去感受故事的發(fā)展
。
這次戰(zhàn)爭中,德軍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
,就是炸毀敦刻爾克的每一個海港和碼頭
,最后摧毀所有被困在沙灘上的英法聯(lián)軍士兵。而僅有的三架英國空軍
,所能做的就只有盡量擊落敵軍戰(zhàn)機
,保護海灘上等待救援的40萬士兵。
整部影片里
,空軍飛行員的任務是最艱難而殘忍的
,因為他們要為整個“大撤退”爭取時間,為了讓更多的英軍士兵活下來
,他們一次次加速追擊德軍戰(zhàn)機
,一次次朝敵方發(fā)射導彈,卻最終燃油耗盡
,不得不迫降在已被德軍占領的區(qū)域
。偉大的皇家空軍飛行員——法瑞爾,被俘
。他拯救了世界
,卻拯救不了自己
。
一切都在最后一架德軍戰(zhàn)機被擊落時戛然而止,海灘上幸存的士兵們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勝利歡呼聲
,他們終于都能夠回到祖國了
。但對于飛行員來說,拯救世界還是拯救自己
,他們果斷地選擇了前者
。
影片末尾,在敦刻爾克最后一批英軍士兵撤離海灘時
,溫納德上校與波頓指揮官朝他們說:“這個時候就不要在意上下級了
!”意思是叫他們趕緊上船。緊接著溫納德上校也走上了船
,他若有所思地看著波頓指揮官
,波頓卻說:“我要留下來拯救更多的法國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趹?zhàn)爭的殘酷面前
,生命不分國籍,這正讓我看出了他的偉大
。
終于
,1940年5月31日,眾艘英軍戰(zhàn)艦
、民用船艇
,均載滿了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英國士兵抵達英國港。這歷時九天九夜的一場“逃離”
,最終成功撤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
!
后來,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紀念碑
,紀念了在這場史詩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獻身的英法聯(lián)軍陣亡士兵。我想
,這是后人們對于那些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將士最崇高的敬意
!
其實這部片子是具有十分大的爭議性的,最主要的一點就在于這是一場“戰(zhàn)爭的失敗”
,還是一場“勝利的撤退”
。很多人說,“敦刻爾克”這一次戰(zhàn)爭的大潰敗被生生美化成了勝利的撤退
,實數(shù)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