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山水之觀在蜀
01
趕場
,是四川的傳統(tǒng)生活習俗,四面八方的百姓們在趕場那天都集聚于趕場之地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或買或賣,而這趕場之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得是這一片區(qū)的大鎮(zhèn),經(jīng)濟交通都比較發(fā)達才行,例如蘇稽。蘇稽形成于隋朝
,當時叫“桂花場”,而后又一位名叫蘇稽的高士游歷至此,結廬隱居于桂花場邊,這位高士品行高潔,又教化眾人,頗受當?shù)匕傩兆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蘇稽古鎮(zhèn)
蘇稽鎮(zhèn)自形成以來
蘇稽自古以來就是扼守嘉定府通往峨眉、峨邊
、大小涼山等地的陸上交通要塞,早在秦朝,此處就設有五尺道,漢武帝時期又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整治,并更名為清溪道,明代又更名為建昌驛道,盡管驛道多次更名,蘇稽場始終是這條驛道上極為重要的驛站。抗戰(zhàn)時期
,為了運送戰(zhàn)略物資,軍民又用鮮血鑄就了樂西公路,從樂山縣城出發(fā),在明代建昌驛道的基礎上往峨眉方向修筑,修攏蘇稽場時,在蘇稽場口的峨眉河上修了一座混凝土橋,出樂山縣,過峨眉縣,經(jīng)峨邊縣,一路又穿過金口河、漢源、石棉、冕寧、瀘沽湖,一路崇山峻嶺,羊腸九曲,最后終至西昌。除了陸路外
,蘇稽場水上位置也極為優(yōu)越,扼守峨眉河要沖蘇稽古鎮(zhèn)儒公橋
鎮(zhèn)中一汪澄練的峨眉河水橫穿而過
峨眉河橫穿小鎮(zhèn)
因此,清朝咸豐六年
蘇稽古鎮(zhèn)全貌,以下圖片建議橫屏觀看
漫水石橋的修建極大地便利了河兩岸的行人往來
,當?shù)匕傩諡榱烁兄x縣太爺?shù)娜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02
說到蘇稽
古嘉州是“青衣蠶叢”故里
清代前期,樂山蘇稽絲綢業(yè)興起
而后鄧陽綢的制作工藝進一步發(fā)展,就成為著名的“嘉定大綢”
03
食在四川
紅糖鍋盔
蘇稽米花糖
由于蘇稽獨特的地理位置
到了清代,蘇稽人在谷花的基礎上
蘇稽米花糖
現(xiàn)代蘇稽米花糖的制作方法于光緒二十七年由張吉武首創(chuàng),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張記谷花糖因其“香、甜、酥、脆”的獨特風味而備受當?shù)厝饲嗖A除了準備干糧外,總得坐下吃點什么吧
蹺腳牛肉
相傳,在上世紀30年代初
由于當時人們習慣一只腳搭在桌底下的橫梁上
到了現(xiàn)在
甜花卷
,就著翹腳牛肉,別有一番滋味而豆腐腦更是當?shù)氐囊坏捞厣朗常瑯飞饺藢Χ垢X的熱愛
,從當?shù)匾痪滟嫡Z“今天天氣真的好,出接吃碗豆腐腦”中便可窺得一二。作為樂山眾多豆腐腦門派之一的蘇稽豆腐腦
,融入了峨眉豆腐腦和牛華豆腐腦兩種風味,除了沒加牛肉湯,酥肉、粉蒸肉、粉條什么的通通都有,配料豐富又扎實。鎮(zhèn)上的“雷老五豆腐腦”是本地名氣最大的一家
,由于顧客里一大半都是熟客,喊一聲“雷老板”,雷老板看一眼熟客就知道他們要吃什么口味的了。金烏西斜,河畔微風習習
,在河邊尋一茶館,再叫上一碗茶,或是坐在大樹下眺望河對岸的燈火,或是和三五好友要一副“二七十”長牌博弈一番,直待暮色降臨,各回家去,待明早蘇稽的夜
-The End-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2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