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可能是最古老的熱兵器之一。早在1044年出版的宋代兵書《武經(jīng)總要》中,就記載著最早的手榴彈雛形。而現(xiàn)在的手榴彈更是花樣翻新,性能先進。日前,媒體報道解放軍某旅在實兵實彈訓(xùn)練中首次使用了一種新型手榴彈,這枚手榴彈沒有86式卵形全塑手榴彈的圓潤外型,而是一個圓柱形的彈體。手榴彈為全塑料彈體,外觀漂亮,結(jié)構(gòu)與美軍在2015年最新研制的“可擴展進攻型手榴彈(SOHG)”極為相似,爆炸威力遠高于傳統(tǒng)手榴彈。
美制SOHG手榴彈的設(shè)計比較新穎,由基礎(chǔ)模塊和拓展模塊組成?;A(chǔ)模塊包括一個3.5秒延遲引信,110克裝藥和底部一個螺紋接口。美國的SOHG手榴彈全重與中國86式相同,但裝填炸藥高達110克,幾乎是86式的四倍,而且炸藥添加了溫壓劑,爆炸威力相當于TNT炸藥的1.5倍,也就是說,一枚SOHG手榴彈的爆炸威力頂六枚86式手榴彈。
SOHG屬于進攻型手榴彈,沒有破片,完全依靠純粹的爆炸沖擊波作為殺傷方式。手榴彈的裝藥為溫壓云爆炸藥。一個3模塊的爆炸威力足以輕松摧毀一棟小型平房。那么,為何能夠產(chǎn)生大量高速破片的鋼珠手榴彈不吃香了,幾十年前的爆破型的無破片手榴彈有卷土重來了呢?
在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時期,手榴彈分為進攻型和防御型兩種。例如上圖,這是兩種不同的手榴彈,左邊是啥呢,曾經(jīng)有人猜過,說是反坦克手榴彈,也有人說是煙霧彈,很快都被否決了。有人說這枚手榴彈很重很大,應(yīng)該防御手榴彈,其實不對。
圖片左邊這枚手榴彈,是蘇制的RG-42進攻型手榴彈,后來我國在1953年仿制為攻-42型進攻手榴彈,該彈的彈重436克,不使用鑄鐵材料,彈體用薄鐵板沖壓而成,上蓋、下蓋翻邊咬合,彈體像一個鐵皮罐頭。內(nèi)裝118克的TNT炸藥,這個裝藥量相當于3枚國產(chǎn)67式木柄手榴彈。
進攻手榴彈的特點是裝藥較多,破片較少或者沒有。主要依靠炸藥的爆炸來殺傷敵人,轟爆威力大,但殺傷半徑較小。為了盡量提高轟爆威力,早期的進攻手榴彈通常很重很大。直到破片套發(fā)明以后,才出現(xiàn)了進攻防御兩用手榴彈。圖片右側(cè)這枚外表有刻槽的才是防御型手榴彈,是蘇聯(lián)F-1防御手榴彈,彈重高達600克,裝藥只有少的可憐的60克。防御手榴彈通常裝藥比較少,主要依靠高速破片來殺傷敵人,殺傷半徑較大,但轟爆威力小,所以防御手榴彈并不一定很重很大。
進攻手榴彈和防御手榴彈的區(qū)別,在于防御手榴彈是在有掩體的情況下使用的,依靠爆炸產(chǎn)生的高速破片殺傷敵人,所以殺傷力強,殺傷半徑大,但不需要太多炸藥,手榴彈的裝藥威力只需要把彈體炸碎就夠了。這種情況下對付沒有掩體的敵人用預(yù)制破片、鋼珠殺傷型最為合適,這些破片在炸藥的推動下到處亂飛,沒有掩體就是噩夢。
所以,防御手榴彈那么重,幾乎都是鑄鐵彈體或預(yù)制鋼珠的重量,炸藥少的可憐。例如瑞典的AB HGr 空炸手榴彈,重量高達600克,比中國的67式手榴彈還要重,其采用的預(yù)制破片技術(shù),使得空爆破片的殺傷危險半徑超過20米,可能對投擲手榴彈的士兵都會造成危險,所以這手榴彈只適合在有掩體掩護的情況下投擲。再例如中國86式全塑無柄手榴彈,實彈全重260克,裝填TNT炸藥只有40克,殺傷半徑大于6米,破片襯套是1600顆鋼珠,塑料注塑成型,每顆鋼珠直徑約3毫米。
而進攻手榴彈的彈體只是一層和罐頭差不多的薄鐵皮,它的威力完全來自于炸藥的爆轟波,所以才能夠做到殺傷半徑小,能保證投手的安全,因此才要拼命裝炸藥。沒有太多亂飛的碎片,只要在安全距離外相對安全,而沖擊波對于建筑物、掩體任然有效殺傷敵人(密閉的、小空間內(nèi)更有效),劇烈的震蕩會讓敵人產(chǎn)生嚴重的內(nèi)傷、失聰、昏迷。蘇聯(lián)這還算少的,德國一種木柄手榴彈裝藥高達140克,幾乎沒有破片。美國還有裝藥高達200克的重型進攻手榴彈,也幾乎沒有破片。
二戰(zhàn)以后,預(yù)制破片/鋼珠的防御手榴彈大行其道,進攻手榴彈幾乎滅絕了。直到近十幾年,由于重型防彈衣的普及,手榴彈的破片殺傷受到很大的削弱。例如三年前我國維和士兵受到武裝分子炮擊,炮彈直接擊穿92式步兵戰(zhàn)車的頂裝甲,在車內(nèi)爆炸,由于穿戴了重型防彈衣,兩名戰(zhàn)士不幸犧牲,而車內(nèi)其他人都得以幸存。這說明先進的重型防彈衣可以有效的防護炮彈爆炸的破片,挽救了大部分官兵的生命。
于是,現(xiàn)在各國陸軍開始重視純沖擊波手榴彈,因為防彈衣對沖擊波基本沒有作用,真正有效的殺傷手段是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而沖擊波的強弱直接與手榴彈炸藥的多少有關(guān)。目前新型手榴彈都開始注重增加炸藥量,例如添加當量更大的溫壓炸藥,盡量提高爆破威力。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31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詩鑒賞-晚泊長臺驛(張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