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牛逼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管理者之一,這是毫無爭議的。在繼承人的安排上,他也表現(xiàn)出了老辣的眼光和高人一等的布局能力,唯一沒有計算到的,恐怕就是太子朱標的早逝。
1392年5月,歷史給朱元璋開了一個超級大玩笑,在他64歲的垂暮之年時,被他寄予厚望的繼位者、37歲的朱標病逝。對這位雄才大略、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偉大皇帝,這是造物主送給他和大明王朝的黑色幽默。
朱標的不幸早逝,讓朱元璋在晚年完全亂了方寸。因為這次意外,徹底打亂了他整個的“接班人計劃”和對于身后事的穩(wěn)健布局。
朱標畫像
史上最強大的太子班底
當朱標被確立為世子后,朱元璋就為他準備了一個史上最強大的太子班底。我們只要看看這個班底的部分成員就行:宋濂,當世大儒;李善長,樹大根深的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常遇春,軍功最高的勛貴。這些人都以不同的職位、掛銜成為了太子的老師,為他保駕護航。
朱標自己也很爭氣。他不但學習好,聰明,悟性高,而且也是一個成長于戰(zhàn)火中的接班人。他不是生于安樂,也不是長于深宮之中。在他出生的那一年,朱元璋還沒打下南京。一直到了他13歲,大明王朝才建立起來。
可以說,朱標的童年就是在明軍的征伐中度過的。我們知道古人是很早熟的,十五、六歲結婚生子的十分常見,明朝建立時朱標已經(jīng)13歲,他的童年成長見證了這個帝國的形成,給了他很多記憶的積淀,也是他人生閱歷的一部分。
你以為朱標很文弱,其實他是“扮豬吃老虎”
在各種影視劇和小說中,朱標都是以文弱、善良甚至懦弱的形象出現(xiàn)的,把他演得唯唯諾諾,像個不知世事險惡的讀書人。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朱元璋要清洗功臣,朱標去求情,明太祖拿出一根帶刺的棍子給他上了一課,然后告訴他:“我這是在給你削刺。”這些記載中,朱標一副扶不起墻的形象。實在是誤讀了這位朱家老大。
電視劇中的朱標是一副文弱的形象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朱標,老爸是一代雄主朱元璋,你有信心做幾年太子?要知道朱棣那種主,在朱元璋面前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不了幾個回合就得跪下來老實交待。以朱元璋的看人水平,自己的兒子是什么樣,心里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朱標如果水平不夠,在太子的位置上呆不了幾年就得下來,因為明太祖絕不會拿自己的天下開玩笑。
自古以來最難做的就是太子,漢武帝的兒子劉據(jù)當了三十多年繼承人,死在了親生父親的猜忌中;康熙朝的太子胤礽更慘,立了廢,廢了立,最后關進宗人府,活活關死。所以當太子遠比做皇帝難,尤其自己的父親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雄主。
可朱標不僅生下來就是世子,而且當了足足37年的太子,到死都是唯一的繼承人的人選。顯然,他“文弱”的形象是被人誤讀了。想想那時候的明朝是什么局面,開國功臣滿街走,軍隊都是驕兵悍將,文官也沒有一個吃素的,弟弟里面還有個陰謀家在北京窩著,時不時動點小心眼。
沒有幾下子,這個太子當?shù)孟氯??所以朱標的水平是很高的,能力也是很強的,才能受到明太祖如此的器重?/p>
首先,他極有威望,很得人心。
各種歷史記載都表明,朱標的脾氣特別好,但他不是那種“懦弱的好脾氣”,而是善于籠絡人心的溫和。他和朱元璋父子倆就是一對冰與火,朱元璋馭下十分冷酷,不怒自威,以至于很多大臣去上朝,先在家里備好棺材,生怕哪一天就進了詔獄,甚至去了皮場廟。朱標卻溫文爾雅,讓人愿意親近。他尊重大臣,愿意聽他們說話,卻又有很強的分辨力,手段柔和堅韌,給大臣的印象很好。
有明太祖做比較,朱標在朝中的受擁戴程度是可想而之的。人心所向,大家都想在這樣的皇帝手下辦事。更重要的是,朱標不是一味地好脾氣,他知道是非曲直。劉基、李善長等都對朱元璋表達過,說太子很善于收服人心,駕馭臣下,團結干吏,這是大明將興之兆。
對于皇室宗親,特別是自己的兄弟,朱標是一位友愛的大哥。明史中就說,老二、老五等藩王犯了錯誤,朱元璋要懲治他們,朱標就趕緊去求情,調(diào)和父子關系,極力維護自己的兄弟。曾經(jīng)有人告發(fā)老三朱棡想謀反,朱元璋要處理他,朱標跪在地上哭著求情,才讓朱棡躲過一劫。
不止親兄弟,明太祖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義子沐英,在犯下一些錯誤時,朱標也會趕緊把馬皇后請過來求情,化解這些問題。這不是做秀,是朱標的仁慈天性所致。但我們可以看到,朱標對于群臣、宗室的粘和力是非常強的,這些行為讓他擁有了極高的威望,是無法動搖的統(tǒng)治義理。相比自己的兒子朱允炆,強出了太多。
其次,他執(zhí)政經(jīng)驗豐富,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朱標的執(zhí)政經(jīng)驗,從成為世子就開始了,明朝還沒建立,李善長等人就加入了這個接班人團隊,開始了對他的培養(yǎng)。到了22歲時,朱元璋又下令說:“今后的一切政事,要同時給太子發(fā)一份,讓他給出處理意見,然后匯報給我?!边@是政務練習。
后來朱元璋又下令,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從這時起,朱標就開始接觸并且協(xié)助明太祖管理國家,處理日常的政務。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有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并受到朱元璋的贊同。朱元璋認為,自己治國剛猛,矯枉過正,日后太子繼位,正好可以用較為寬和的政策舒緩矛盾。就像漢武帝對劉據(jù)的寄托一樣。
直到他病逝,這是長達十幾年的執(zhí)政經(jīng)驗,既不是朱允玟能比,也不是朱棣可以一較高下的。即便朱棣在北方立下了傲人的軍功,和自己的大哥比,還是差了很多。
歷史沒有假設。不過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朱標沒有早逝,那么和他關系親密的藍玉及其背后的軍功集團就不會被清洗。他順利繼位,即便也會削藩,手段也會較為柔和。對自己的兄弟們,朱標能夠做出妥善的安置,而不是像朱允炆那樣動轍削為庶民。朱棣就沒有了造反的可能性,靖難之役就不會發(fā)生。即使造反,面對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人,朱棣也沒有任何贏的可能性。
朱標的死,瞬間便引發(fā)了歷史的蝴蝶效應,讓本已安定下來的朝局再次動蕩起來,并造成了一些惡劣的后果。它
拉開了明太祖清洗軍功集團的大幕,也給朱棣留下了奪位的良機,更讓中國歷史的走向拐了一個大大的彎。
藍玉為首的軍功勛貴,是朱標之死最大的“受害者”
為了給繼位的朱允炆創(chuàng)造一個易于把控的朝局,朱元璋只好又一次舉起屠刀。這次他要殺的是“朱標的太子班底”,要毀掉自己為長子一手建立的軍事團隊,可想而知老朱有多么的痛心。但他沒有絲毫猶豫,刀就揮了出去。
在朱標的接班人團隊中,藍玉是軍功集團的代表。朱標的岳父是常遇春,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這層親誼讓他們的關系非常親密,兩人也很談得來。所以藍玉本來是明太祖留下來輔佐朱標的。
現(xiàn)在,藍玉已經(jīng)沒有價值了。不但沒有價值,而且因為其居功自傲,作為非嫡生的皇太孫、和藍玉又無血緣聯(lián)系的朱允炆,是不可能鎮(zhèn)得住他的。而且藍玉并不是一個人,他背后是一個互為聯(lián)姻的軍功集團,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朱元璋的選擇是都殺了,誅連多達一萬五千人,只留下了善于防守的耿炳文及少數(shù)才能一般的將領。這直接導致靖難之役時,除了建文帝愚蠢的用人外,明軍也缺乏能夠掌控全局的軍事統(tǒng)帥,無法快速地在黃河以北用進攻解決問題。這就給了老四朱棣一個出奇制勝的天賜良機。
最后,當朱棣登上皇位后,朱元璋動議許久、朱標考察多次的遷都西安的計劃自然成了泡影。朱棣遷都自己的大本營北京——明朝的政治中心北移,永久性地改變了中國的地緣政治格局。因為這使得明朝首都直接暴露于關外敵人的威脅之下,一旦突破長城防線,就能迅速包圍北京。只要速度夠快,就可以在南方勤王軍到來之前對明朝進行斬首。
這對后來中國歷史走向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34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曹操殺孔融干什么殺得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