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修行,寬泛地說,人身立于世就應(yīng)該要修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多少圣賢、祖師爺們?yōu)榱藥椭俗鲆粋€有修行的人,他們撰著了大量的經(jīng)籍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提升人的精神品質(zhì)與內(nèi)在的修養(yǎng)。修行人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身的品德與行為。修之于內(nèi)、行之于外,行是修的實踐與證實。而今天要談的修行,主要還是我們道門的修行。
在修行的漫漫路上追求與探索道的真諦,求證大道的門徑,這可不是容易的事呀!雖然事情難做,可要看到這事是能做的呀,當(dāng)今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家國穩(wěn)定,社會繁榮,中國已崛起于世界東方之林,復(fù)興中國夢也正在實現(xiàn)。真正是國強教盛民受益,普世大眾樂太平。
所以,貴為人身的大眾,才能安心、安身地求道、修道。要做好修行是不容易的事,前面我就講了要修行、要信仰,找門徑,要入門,要皈依“道、經(jīng)、師”三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經(jīng)、皈依玄中大法師。
如何是真皈依、心皈依、神皈依?
實質(zhì)上也是修道之人,應(yīng)如何去修,如何去證呢?《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中說常清靜的核心是“清靜”二字,“清靜”二字直指人心。人心不死,道心不活。人心被后天的貪、嗔、癡等障迷,使心生煩惱,情隨事遷。所以我們要好好體悟清靜二字的深刻涵義。
修道之人,以清靜為妙,以無心為要。要常清常靜,常清者,萬念頓息也,心念安穩(wěn)如泰山崩于前而不懼驚;常靜者,是諸念不起,如水入大海,水乳交融,不起波瀾。
正陽帝君詩曰:“可嘆蒼生錯認(rèn)心,常將血肉當(dāng)黃庭。三途墮落無春夏,九界升遷少信音。便向仙街萬罪籍,遂從道路脫寒陰。吉兇兩岸無差錯,善士高升惡士沉?!闭歉嬲]后人去人心、守道心的名言至理。
什么又是道心呢?
道心亦無情無欲,無形無象,只要除凡心,存道心,自然七情摒除,六欲不生。凡心即貪欲妄念之心,但人為萬物之靈,道心是生來就在的,所以凡心與道心是同時存在的,就看修行人如何用智慧除貪、嗔、癡等貪欲的心魔,《晚課經(jīng)》中大啟請曰:“種種無名是苦根,苦根除盡善根存,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边@就是告誡我們慧劍常佩,除去心魔。這樣才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深更遠(yuǎn),故曰:人心不死,道心不活。
太上《清靜經(jīng)》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人心本靜,然時常被外物干擾牽纏,心猿意馬。心像頑劣的猿猴一樣,一下飛出十萬八千里,無邊無際;意又像脫韁的野馬,奔騰馳騁不受控制。凡心紊亂,干擾人的元神,使得元神、元氣、元精相游離,人如行尸走肉,六根、六賊、六塵、六識更害于六神,心神不寧而常墮于輪回輾轉(zhuǎn)之中。若人元神合于元氣,元氣存于元精,自然與道合真,與德合其行。
《功課經(jīng)》中有懺悔文說:“遂至報對升沉,輪回輾轉(zhuǎn),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rèn)六塵之幻,沉溺愛河?!边@就是說明萬罪根源,由人心所為,一念善惡也在人心所定。祖師慈悲垂憫后輩我等,早時醒悟,早覺人生,早活道心,免遭三涂五苦之罪,跳出輪回五苦之門。修行到一定層次,要再提升境界,要持之以恒,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在心地上下非常之大功夫,放下心中執(zhí)念,舍棄假我,煉就真我,使真我不生不滅,不去不來。如此要借假修真,萬不可認(rèn)假為真,而把真我丟失。
如何修得真我呢?
真我即是人的真性。真性是自然清靜無為的,是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本來就有的。心靈是在心地之中。心地猶如倉庫,可以積德,可以藏污納穢。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習(xí)慣以及后天各種執(zhí)障等會污染心地,蒙蔽心靈。在人心靈被蒙蔽之時,真性就會找不見的。
正如一面鏡子做比如人生:人初生光靈靈無相,混沌沌無識,隨著后天進(jìn)展,開始在鏡中添加了花草魚蟲、各色人等、諸多技巧詭術(shù)……只有消除心靈的這些蒙蔽物,讓人洗滌心地,煥發(fā)心靈,回歸光明,才能憑著心地之中本來就有的道心靈光照見真性。
作為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覺悟,在家修行人要有在家修行人的本分。雖然修行方式、環(huán)境等各有不同,但總要依照本分,清心寡欲,覺悟人生,尊道貴德,以齋戒為津梁,以善德為舟車。端正地收斂心地,才會挽回心靈,引發(fā)自性的“清凈光明,虛白朗曜,杳杳冥冥,內(nèi)外無事,昏昏默默,正達(dá)無為……”。元始天尊在大羅天宮說《生天得道真經(jīng)》中“外想不入,內(nèi)想不出,于正念中”等,這些都是在教我們修行人要如何去修。
齋戒還是要結(jié)合起來說,不單個字來說了。兩字中重在戒字上。近年來道協(xié)積極地推動了冠巾、傳度、授箓、傳戒、講經(jīng)說法等等一系列的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弘揚道教優(yōu)秀思想,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這些活動不是浮于形式的。
戒律即是道,戒心即道心,這是為找回真性,使心地湛然,外相不入,內(nèi)相不出。守住心地,護(hù)持真性,才使明心見性,性空道明,真性常在,真我常存。
說完修,再談一點行
行指實證實修,也是指行為、行動、德行操守等等。知行合一。行不僅僅體現(xiàn)在口頭上。學(xué)修并進(jìn),方能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方能無形中感動教化他人,指點開示他人。這樣弘道的實質(zhì)效果是不可限量的。說起丹法理論、教理教義,過去的祖師已經(jīng)給大眾總結(jié)得很精辟很全面了,給后輩我等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和道路。有著這么好的經(jīng)驗,如何不去踐行,不去求證呢?當(dāng)下有了信仰,積累了功德基礎(chǔ),就要大起塵勞有行動,把信仰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
生活中無處不是道,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修行人要身體力行,做好當(dāng)下,做好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常言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弊鎺熃逃覀円庑薰Φ拢瑑?nèi)煉性命,做到方方闡教,處處開壇。功德是廣義的,涵蓋面廣泛。
修行之人要自覺自悟,自度度他,講經(jīng)說法,修橋補路,治病救人,送診施藥,立觀度人,弘法印經(jīng),等等。功德無大小,起心動念,皆由心造。修行之人要以歷代祖師為榜樣,以戒為師,以律為范。多言無益,關(guān)鍵在于行,我們奉之、敬之、效之、學(xué)之、修之、行之、持之、恒之。天道無親,天道酬勤!
大道無為心亦空,不著執(zhí)念氣相融。
清靜忘我得自在,逍遙脫俗妙無窮。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5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修得從容心,笑看浮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