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
作者蘭臺
肯定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蔡鍔將軍四歲的時候就能得到當?shù)貏⑿沾蟮刂鞯馁Y助
;為什么清朝最后一個武狀元張三甲不滿十六歲也被當?shù)匾粋€土豪資助,還專門請了曾在皇宮當差的三等侍衛(wèi)教他武舉應試技巧。為什么明清地主這么愛資助窮小子
?這和傳統(tǒng)觀點里半夜雞叫高扒皮一樣的地主似乎不一樣。其實原因很簡單
,明清,乃至整個封建時代,朝廷對于普通人來說實在是過于苛刻了。陳寶良教授在《明代社會生活史》里曾經(jīng)說過
,在明代,一個家族不管有多么興盛,只要三代沒有出一個舉人,這個家族肯定會衰敗下去。其實明清朝廷并不僅僅對平民苛刻
,在法律條文里對退休官員都非常不友好。其實明清對于所謂“士大夫“的優(yōu)待并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樣
,完全不用交稅;應該說明清朝廷都很小氣,他們對“士大夫”的優(yōu)免僅僅限于賦役里的役,而且也不優(yōu)免所有的勞役,只是優(yōu)免雜役。勞役中的正役,也就是里甲之役從來都不在優(yōu)免的免除范圍之內(nèi)。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
,趨事執(zhí)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賢人君子,既貴其身而復役其家,則君子野人無所分別很多人看到這一條就認為朱元璋優(yōu)待讀書人
,其實朱元璋只是免除了這些官員的雜役,而且范圍也圈定了“百司見任官員之家”,也就是在當時京師南京的官員。朱元璋
事實上這些在南京的官員也不可能被自己老家的里正派里甲之役,比如抬轎子
、修橋、打更,所以朱元璋干脆給他們免了。而且也嚴格規(guī)定,有田地的官員還是要按章繳稅“有田土者
,輸租稅外”。類似的命令
,明宣宗時期也再次重申,減免的只是雜役。文武官年未及七十老疾不能任事者
,皆令冠帶致仕,免其雜泛差徭。 ——《大明會典》事實上清乾隆朝的廣東學政李調(diào)元在其著作《賣田說》里也談到
,他雖然貴為廣東學政,但是他在老家的田稅一樣也是要交的,而且這件事在老家人人皆知:租有家丁代完
,糧差不敢追也。又例免差徭里正不敢及門也當然
古代耕種圖
比如明朝江南巡檢徐民式因為蘇州“潛規(guī)則”減免官員以及家屬賦役太多,于是決定嚴格執(zhí)行優(yōu)免政策
是年有江南巡撫徐檢吾以蘇松縉紳田產(chǎn)過多
然而徐民式下定決心,嚴格按照優(yōu)免條例執(zhí)行優(yōu)免政策后
余以州官再謫
為什么說土豪資助窮小子,要先說這么多官員的事情
當然,王朝中后期一般來說不會對官員像對普通民眾那樣
比如明朝江南地區(qū)最令普通地主“膽寒”的雜役就是糧長
清代漕運
正如五品退休官員錢達道就抱怨“本年遂點北運
試想一下,這種雜役要是落在普通富戶身上會怎么樣?是不是動輒就會“破家”
所以
可不管是文科舉還是武科舉
俗話說得好
所以
那么
真的這么好使
古代金榜題名
根據(jù)廣西《西江都市報》報道
太叔公(指鄧卓藩)做了御前侍衛(wèi)以后
而越是文武科舉風氣興盛的地區(qū),這種資助窮小子的行為就越普遍
所以
,從這個角度說,有清一朝,河北武舉風氣比江蘇文科舉風氣還盛,資助窮小子考武舉的事跡200多年就沒有斷過,在這種情況下,楊露禪、孫祿堂、李書文等河北傳武大師們從沒有得到當?shù)卮髴敉梁蕾Y助,只能說明一件事:這些傳武大師在他們年輕的時候
,完全沒有展露出值得別人投資的過人天賦。END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6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