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的曹操,由于資格老,本事大,文化高等緣故,總喜歡點評別人。哪怕是同級別的劉備和孫權(quán),也都被曹操點評過。其中最著名,最有味道的,便是點評孫權(quán):生子當如孫仲謀。
七個字,卻滿滿欲說還羞,欲罷不能的感覺。若從正面去理解,這是曹操認可和贊嘆孫權(quán)——沒辦法,誰讓孫權(quán)歲數(shù)小呢?所以曹操認為孫權(quán)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若是我兒子也這樣,那該多好。
若從反面理解,則是曹操損人不吐臟字。明明征討孫權(quán)來了,卻拿人家沒辦法,讓曹操顏面盡失。干脆來了這么一句,變相占孫權(quán)的便宜。而孫權(quán)也毫不示弱,回了曹操一個“老賊(足下)不死,孤心難安”。
同時更好玩的是,曹操的這句點評,還能讓曹丕產(chǎn)生聯(lián)想。畢竟曹丕和孫權(quán),才相差5歲。當孫權(quán)身為東吳總瓢把子,意氣風發(fā)跟曹操對峙在濡須口時,曹丕還為能否斗得過曹植,而擔驚受怕呢。
可老爸不夸自己娃,卻夸別人孩兒,你讓曹丕怎么想?自然對孫權(quán)的印象,遠比劉備要深刻和直接。
也許正是因如此,在劉備發(fā)起夷陵之戰(zhàn)時,孫權(quán)舔著臉來稱臣,許多人都看出來了,這是孫權(quán)的權(quán)宜之計,不可信,并要求去揍孫權(quán)??刹茇s非選擇相信,還來了套大道理:
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
(出自《三國志》)
并以此認為,老爸曹操沒完事的事,我曹丕完成了!看,孫權(quán)服了!
結(jié)果,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卻被孫權(quán)給耍了。故而曹操大怒,非要去揍孫權(quán)。賈詡連忙勸阻:打不得,東吳有陸遜等牛人,西蜀有諸葛亮等狠人,如今與其打不如安心發(fā)展,用實力碾壓。可曹丕就是不聽,最終無功而返,白忙活!
皆知,曹丕在位七年后就病死了??蛇@七年間,他卻搞出了三次伐吳!足見曹丕對孫權(quán),該有多上心了!若真追究起原因來,誰能否認曹操的這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沒有深深刺激到過曹丕?
所以,曹丕仿佛是把孫權(quán)當成了靶子,想用征服孫權(quán)來證明,老爸曹操的那句話說錯了,我曹丕比孫權(quán)更牛!
既然孫權(quán)和曹丕都是總瓢把子,歲數(shù)又相差不大,故而就存在著競爭、攀比和傷害的關(guān)系。那么曹丕有否啥事,也曾深深刺激到過孫權(quán)?別說,貌似還真有一件!
二、曹丕篡漢登基
學術(shù)界對三國的劃分,是以公元220為始,因為這一年曹丕篡漢稱帝!而咱民間卻根本不管這一套,大多習慣于以董卓之亂,也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為三國的開始。
但無論如何,公元220年是三國的風水嶺,這是沒跑的!大漢四百年天下,隨著曹丕登基時發(fā)出一句,“我終于知道古代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咋回事了”而結(jié)束!
同時這句話,也成了曹丕最毀“歷史三觀”的一句。一下子就否認了先賢的光輝,這句有否道理,是對是錯?咱不討論了!因為有更大的樂子,發(fā)生在后面。
登基后的曹丕,自然要分封手下,而最引人關(guān)注的,除了“大將軍”等實權(quán)人物外,還有三公。
王朗,也就是《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被封為司空!
華歆,也就是曾揪住漢獻帝的皇后,伏皇后的頭發(fā),把她揪出夾墻的那位,被封為司徒!
那么太尉是誰?最初曹丕找到了楊修的老爸楊彪,請他出任。但楊彪?yún)s說:我曾是漢朝的三公,遭遇亂世卻沒干出啥成績。如今歲數(shù)大了,就別厚著臉皮再擔任這個職位了。
真是楊修的老爸,這話說得不涼不酸。曹丕無可奈何,一轉(zhuǎn)頭看到了賈詡,于是任命賈詡為太尉!哪料賈詡當太尉這事,很快就傳到了東吳,孫權(quán)是哈哈大笑——滿滿的譏諷。
以至于后來西晉的重臣荀勖,都覺得這事實在丟人,說道:“
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quán)笑之。
”
顯然荀勖認為,曹丕封賈詡當太尉,實在錯得離譜,因為三公需是有德者而居之。
賈詡先是在李傕、郭汜手下,一個計謀,就出現(xiàn)了“李傕郭汜之亂”,讓剛剛擺脫了董卓專權(quán),開始向好的漢朝,徹底墜入深淵。
后來,賈詡又跑到張繡手下,在宛城他又一個計謀,導致曹丕的哥哥曹昂和大將典韋都死了,連曹操都差點掛掉!
總之吧,這么陰毒的賈詡,卻被曹丕封為三公之一,典型的德不配位。所以孫權(quán)才譏笑!那么,孫權(quán)果真是因賈詡不夠格才譏笑嗎?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三、孫權(quán)點評曹丕
賈詡再毒,再算無遺策,他終究是一個出色的臣子,連權(quán)臣都不是!孫權(quán)會盯著一個臣子嗎?就算盯著,也會是站在總瓢把子的角度去看待。
就如劉備,明明異常忌憚周瑜,卻利用自己是大哥的身份,跟另一位大哥孫權(quán)白話:我看著你家周郎,絕不會久居人下。潛臺詞就是,你孫權(quán)是大哥,要小心周瑜!明顯是挑撥君臣關(guān)系。這才是老大思維對不對?
孫權(quán)也一樣,故而明顯他是在譏笑曹丕這個老大,當?shù)貌缓细瘛?/p>
其一、曹丕能接曹操的班,賈詡出力巨大。曹操選世子時猶豫不決,就問賈詡該選誰?賈詡道: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為何會失敗。潛臺詞就是,袁紹和劉表,都是因廢長立幼,沒處理好接班人問題,導致最終失敗。你曹操比誰都清楚,還用問嗎?當然是曹丕。
故而曹操這才下了決心,舍曹植選曹丕。因此,曹丕封賈詡當太尉,明顯含有報恩的意思,不能服眾,做得太嫩!這點曹丕后來也意識到了。
賈詡?cè)ナ篮箸婔斫犹妫茇П愎_說道:王朗、華歆和鐘繇這三公,都是牛到爆的人,后代難有匹敵者(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后世殆難繼矣)???,曹丕就把賈詡剔除掉了!
其二、孫權(quán)曾這樣點評曹丕,說:“曹操這個老家伙壞得很了,可他兒子曹丕卻更壞,敢厚顏無恥地公開篡漢偷走皇位。(
及操子丕,桀逆遺丑,薦作奸回,偷取天位。
(出自《三國志》)
因此,曹丕在孫權(quán)眼中就猶如一個“小偷”,卻來任命三公!品德高尚的人,如楊彪等都避之不及,甚至出言諷刺。曹丕卻還不知羞,任命了一位無德有才的賈詡,用來表率天下,不可笑才怪!
筆者認為,這才是孫權(quán)譏笑曹丕任命賈詡當太尉的原因,是在譏笑曹丕。同時,也算是報了當年“生子當如孫仲謀”之仇。
三國不僅只有武斗、智斗,同時還有“德斗”,孫權(quán)別管怎樣,是最后一位稱帝的人,他有這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點天下事!
曹丕稱帝后,為何冊封賈詡為太尉?賈詡到底有多厲害呢?
展開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把賈詡稱為毒士,他的計謀變化莫測,一生四處顛簸,最終歸屬曹魏陣營,雖然出生于亂世,但是得到了善終,在曹丕稱帝后,被冊封為太尉,成為了人生大贏家,曹丕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賈詡到底有多厲害呢?
三國諸侯中,袁術(shù)和袁紹的家世是最好的,袁家四世三公,所謂的“三公”,在東漢指的是司徒、司空和司馬這三個職位,到了曹魏,指的則是太尉、司徒和司空,像是司馬懿、蔣濟、鄧艾等人都曾擔任過太尉這個職位,這是個十分顯赫的官職。公元220年,在曹丕的威逼利誘下,漢獻帝劉協(xié)退位,曹丕稱帝,他先拜賈詡為太尉,封為魏壽鄉(xiāng)侯,增加了300戶食邑,前后共食邑800戶,其幼子拜為列侯,長子被任命為駙馬都尉,可以看出,賈詡確實在曹丕那里被厚待著,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會這樣,一來是因為賈詡曾經(jīng)有恩于曹丕,二來是因為賈詡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217年,當時曹操還沒有確立繼承人,曹丕還只是一個五官將,而曹植已經(jīng)負有盛名,這使得曹丕背負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和自己的兄弟之間展開了長期的較量,曹植因為才高八斗,一度占據(jù)了上風,曹丕因此派人求救于賈詡,賈詡勸誡其要培養(yǎng)氣度,踐行士子該有的責任和義務(wù),同時勤勉誠懇,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就可以了。
曹丕聽了賈詡的建議,一步步的磨練提升自己,終于獲得了曹操的賞識,曹操曾經(jīng)詢問過賈詡關(guān)于繼承人的問題,賈詡沒有明確回答,只是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聽了以后立即心領(lǐng)神會,古人說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袁紹和劉表,就用自己的失敗證明了這一點,曹操自然是明白賈詡言下之意的,從這些事情來看,賈詡確實為曹丕繼承大位做出了一些貢獻,對曹丕有恩。
賈詡是漢末三國時期,超一流的智謀之士。陳壽對其評價是:算無遺策,經(jīng)達權(quán)變,其良、平之亞歟(張良、陳平之流的人才)。但是,以賈詡?cè)绱酥瞬?,被曹丕任命為太尉,卻為何會被孫權(quán)恥笑呢?據(jù)裴松之引《荀勖別傳》而注《三國志》記載:晉司徒闕(通“缺”),武帝(司馬炎)問其人於勖(荀彧侄孫)。答曰:"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孫權(quán)笑之。
至於孫權(quán)為何要笑之,先看一下裴松之的觀點。陳壽將賈詡與荀彧、荀攸合為一傳,并評論道: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jīng)達權(quán)變,其良、平之亞歟!而裴松之對陳壽將此三人合為一傳,卻頗有異議。
裴松之注解道:臣(裴)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張良)青云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馀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賈)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并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zhì)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qū)別之宜也。
裴松之的意思,張良、陳平雖并稱,但為人卻有霄壤之別,因漢初謀臣較少,故將二人并稱。但曹魏像賈詡之類的謀士卻很多,不將賈詡與程昱、郭嘉等合傳;而將賈詡與荀彧、荀攸合傳,是錯分其類了。而且荀攸與賈詡的為人,就如月光與燭光,雖都可以照明,但質(zhì)地卻大不同。
裴松之是將賈詡與郭嘉、程昱歸於陳平一類(智謀之士);而將荀彧、荀攸看成張良一類(王佐之才),而智謀之士不屬於正道,其社會地位也是較低的。據(jù)《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fù)起,以吾多陰禍也?!比黄溽嵩鴮O陳掌(衛(wèi)青之婿)以衛(wèi)氏親貴戚,原得續(xù)封陳氏,然終不得。
也就是說,陳平都認為自己因搞多了陰謀而積了陰禍,子孫也將因此而不昌。古人講究“治國以正”、甘棠遺愛,而三公為朝廷最尊顯之官職,其德行應(yīng)為天下表率。賈詡以奇謀之士,而被曹丕任命為太尉,故為孫權(quán)所笑(意指曹丕重詭詐之術(shù)而不重德行,偏離了治國之正道)。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6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