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6年,是歷史上異常混亂的一年,明朝的崇禎帝憂心忡忡地注視著千瘡百孔的大明。
向北看,這一年皇太極稱帝,把國號“大金”改為“大清”,定都沈陽,跟著就親統(tǒng)10萬大軍,兵進朝鮮,掃除后顧之憂。同年八月,清兵揮師南下,一路搶關(guān)奪城,一時間京都震動,是人心惶惶。
向南看,雖高迎祥戰(zhàn)死,但李自成卻扛起了“闖王”大旗,率領(lǐng)義軍繼續(xù)跟明軍纏斗不休,越戰(zhàn)越勇。
所謂國難是忠臣,誰來替朕分憂?別說,還真是想啥來啥,正當崇禎正焦頭爛額間,有人上書表示:要領(lǐng)兵去迎戰(zhàn)清兵,前來勤王。哪料崇禎卻立刻沉了臉,原來上書人正是唐王:朱聿鍵。大明一朝,自朱棣以藩王之身奪了天下后,就定了條鐵律:藩王不得掌兵。
崇禎對這條記得非常牢靠,當即駁回。可朱聿鍵卻更倔強,他認為:此刻是非常時期,不能再沿用祖宗規(guī)矩了,應(yīng)非常對待。于是不顧崇禎的禁令,私自招募數(shù)千兵士后,自南陽起兵,向北方開進。
哪料,卻正遇到李自成的義軍,朱聿鍵手下是一群新兵,怎么可能是對手?自然慘敗,就這樣朱聿鍵不得不又退回南陽。但這件事,很快就被崇禎得知了,立刻大怒,一道圣旨下來,廢朱聿鍵為庶人,由錦衣衛(wèi)押送,囚禁至鳳陽皇室大牢內(nèi)。
如此一囚禁,就是七年,隨著崇禎帝吊死煤山。被囚禁的朱聿鍵,終于恢復(fù)了自由之身。但眼前卻再也不是昔日的大明天下——清軍、闖王義軍、張獻忠軍、南明軍等,逐鹿中原,只不過這次,明朝成了失“鹿”者。
兩年后,隨著清兵攻破南京,南明的弘光帝被俘。這一下南明帝王就空缺出來了,在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的擁立下,朱聿鍵繼承了南明帝位,史稱:隆武帝。
當上皇帝后的朱聿鍵,立刻就發(fā)下了復(fù)國誓言。在詔書中坦然承認,“三十年來,久不見恤民之實政矣……致我百姓,苦極無告”,這既是一份罪己詔,同時也代表了朱聿鍵對大明之所以失敗的反省。
果然,朱聿鍵說到做到,不但生活簡樸,把錢都用在兵士身上,且還一改之前的策略,跟李自成的余部取得聯(lián)絡(luò)。不久后,他重用李自成的侄子李過等人,將李自成余部改編為忠貞營。此舉奠定了此后,南明二十多年的抗清根基。從此當年的反明義軍,成了抗清的主力。
這個政策,是相當有遠見的。比如張獻忠死前,就命自己的養(yǎng)子李定國等人,突圍出去后,去輔佐南明政權(quán),繼續(xù)對抗清兵。
所以,在朱聿鍵的整頓下,南明軍隊終于出現(xiàn)了少有的攻勢,一度曾收復(fù)了旌德、寧國等失地??上?,就在此刻,鄭芝龍卻產(chǎn)生了搖擺之心,想投降清兵,因此拒不出兵支援和提供軍糧等,使得這次攻勢,最終無功而返。
如此,便是一年后,清兵攻擊福建,朱聿鍵已是束手無策了,因為他手中無兵。黃道周臨危受命,出外募兵,被清兵俘獲最終被殺。朱聿鍵眼見事態(tài)危機,再也不顧?quán)嵵埖淖钃?,親率數(shù)千明軍,準備打向湖南。哪料鄭芝龍卻在此刻,投降清兵,出賣了朱聿鍵,使其在汀州被清兵俘獲。
被俘獲后的朱聿鍵依然保持著,大明天子的剛硬,誓死不屈。至于最終是如何死去的,出現(xiàn)了兩種說法,一種是朱聿鍵,絕食死于福州的大牢內(nèi)。
另一種說法則是在清兵攻克汀州后,朱聿鍵戰(zhàn)至最后,退守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中,最終被清兵亂箭射死,同時被射殺的還有,他的皇后曾氏、沈嬪、陳嬪及不滿月的皇子。
但無論怎樣,顯然朱聿鍵雖只做了一年帝王,卻堪稱是大明最后脊梁——可以赴死,卻絕不下跪;可以失敗,卻拒不認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9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