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總共12個皇帝,入關后十個皇帝。下面列出十二個皇帝在位期間的年號、時間、死后廟號、陵號。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年~1626年 年號,天命 在萬歷時期以十三副鎧甲起事,隨后逐漸發(fā)展,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汗國,死后葬福陵,廟號太祖。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年~1643年 努爾哈赤死后繼承汗位年號天聰。1636年改國號清,年號崇德 ,在位八年。死后葬昭陵。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1661年 皇太極死后,在多爾袞等人的斡旋之下繼位,趕上了好機會,當時李自成攻陷北京,多爾袞福臨入京,年號順治 ,在位期間完成大一統(tǒng),死后葬孝陵。在位18年,廟號世祖。
圣祖;愛新覺羅玄燁 1662年~1722年 順治死后,玄燁繼位,年號康熙,在位期間削藩,興文字獄,禁海,從他開始和歐洲的差距逐漸拉開。在位61年,死后葬于景陵。為歷來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1723年~1735年 康熙死后,在隆科多等人的協(xié)助之下登基,成為九龍奪嫡的勝利者,在位期間推行改土歸流,大力整頓吏治,年號雍正 ,死后葬泰陵,在位十三年。
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1736年~1795年 雍正死后,弘歷繼位,年號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在位期間文字獄達到巔峰,徹底和世界失之交臂,在位60年,做了4年有實權的太上皇,死后葬裕陵。大清的巔峰和他一起落幕,在他在位晚期,美國完成獨立戰(zhàn)爭,華盛頓當了兩任總統(tǒng),他們死于同一年。
仁宗:愛新覺羅颙琰 1796年~1820年 乾隆十五子,生母漢人,繼位的時候清朝已經(jīng)成強弩之末,法國拿破侖縱橫歐洲,算是守成之君,年號嘉慶,死后葬于昌陵,在位期間發(fā)生天理教攻入皇宮的奇聞。在位25年,但是前四年受太上皇乾隆的牽制。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1821年~1850年 嘉慶死后,旻寧繼位,年號道光 ,在位期間見證了和歐洲的差距,歐洲的堅船利炮曾經(jīng)讓他夜不能寐,但是有心自強,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勢衰落,幸運的是他死的時候太平天國還沒有壯大。在位三十年,死后葬于慕陵。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851年~1861年 道光死后,奕詝繼位,年號咸豐。他運氣不太好,繼位后就要應對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加上列強也虎視眈眈,七千發(fā)生英法聯(lián)軍攻入京師,自己北狩承德的事情,之后死在承德,算是個悲劇人物,在位11年,死后葬于定陵。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862年~1874年 奕詝死后,其獨子載淳繼位,咸豐給留下了八大臣輔政定年號為祺祥,但是隨后慈禧和恭親王聯(lián)合廢黜顧命大臣,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毫無實權,在位前期主要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后期洋務運動開始,在位十三年,死后葬于惠陵。同治也是成為明清以來繼皇太極之后第二個有兩個年號的皇帝。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875年~1908年 慈禧妹妹的兒子,同治死后,載湉被選為繼承人,年號光緒。但是一生受制于慈禧,雖然想努力地做個好皇帝,但是實力不容許,長在深宮之中的他無法出來帝后之間的關系又急于求成,最后被毒死,在位三十四年,死后葬于崇陵。
愛新覺羅溥儀 1909年~1911年 載湉死后,慈禧遺命選溥儀為同治的繼子入承大統(tǒng),年號宣統(tǒng),由其父攝政,已經(jīng)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清無法繼續(xù)遠行,隨后在革命軍和袁世凱的威逼之下宣布遜位,在位四年,是最后一位有名有室的皇帝,死后無廟號,無陵號。
溥儀之后,在沒有正統(tǒng)皇帝,配圖來自網(wǎng)絡,如有冒犯,請告知刪除!
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
1、努爾哈赤(天命);2、皇太極(天聰);3、福臨(順治);4、玄燁(康熙);5、胤禛(雍正);6、弘歷(乾?。?;7、永琰,后改顒琰(嘉慶); 8、綿寧,后改旻寧(道光);9、奕詝(咸豐);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12、溥儀(宣統(tǒng))。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tǒng)治的君主。
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碩睿親王,死后順治帝追尊其為皇帝,旋因罪追奪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義皇后、生母孝烈武皇后的尊號,開除宗籍,開棺戮尸,搗毀陵墓。后,乾隆皇帝為其平反,追復為睿忠親王,恢復宗籍,修繕陵墓,封其后人為王,世襲罔替。
擴展資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占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tǒng)治者。軍事上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后又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清朝滅亡后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zhàn)末期蘇聯(lián)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清朝-
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chuàng),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
廟號: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則稱太宗、世宗等。
謚號:所謂謚號,又稱謚,乃帝王、大臣、士大夫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跡予以之稱號?;实壑u號(包括廟號),多是由后一代皇帝追加。然亦有由隔代或后數(shù)代而追贈者。
三者的主要區(qū)別為:年號是帝王登基時的名號,而廟號與謚號均為其死后的名號,其中,廟號只針對帝王,而謚號除帝王外百姓也可有。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如漢武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
擴展資料:
帝王身后的三號:除廟號與謚號外,還有陵號
通常說來,謚號并非君王獨有,上了秩品的公卿及入品的夫人都有,但皇帝的謚號里一定有“皇帝”二字。廟號、陵號則為皇帝專有,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儀。
亡國之君,在新朝已成為臣子,所以廟號、陵號皆無。即使有謚號,也只是臣子的謚號。公卿大臣也有入太廟祭祀,陪葬皇陵的,但都是陪祀、陪葬,沒有獨立的廟號和陵號。
著名的陵號,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則天也葬在乾陵,但因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沒有自己的陵號,照皇后葬儀),明十三陵,還有清東西陵。
習慣稱呼中,唐代以前對歿世的帝王簡稱謚號,不稱廟號;唐代以后由于尊號的出現(xiàn),尊號、謚號加在一起很長,不便稱呼,所以又改稱廟號。到了明清兩代,因為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除外),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帝習慣上常稱他們的年號。
稱年號的皇帝生前也可以稱呼,故而若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時,稱他們?yōu)椤翱滴醯邸?、“乾隆爺”,那就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如稱他們?yōu)椤笆プ妗?康熙廟號)和“高宗”(乾隆廟號),就不對了。
中國網(wǎng)-號與帝王
中國網(wǎng)-謚號漫談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81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