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為大明奮斗半生的人走了。他為大明留下的,不僅是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不僅是支撐遼東戰(zhàn)局的袁崇煥,也不僅是幾本匯聚心血的兵法。他為大明留下的是一種精神。
大明皇帝自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所有的問題看起來簡單,明明白白就擺在那里,處理起來卻并不容易,這么一個龐大的帝國,稍微動一根小指頭都會掀起狂風巨浪,早已經(jīng)風雨飄搖的明朝再也經(jīng)不起折騰了。
當時的明朝中有一位才華蓋世的大將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試圖解救明朝于危難之中。他就是孫承宗,最后兵敗被殺,他說道: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必滅清。三百年后,被一個個應驗!
孫承宗
與人為善,賢名遠揚
孫承宗是明朝有名的軍事戰(zhàn)略家,教育家等,頭銜一大串,可見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他是通過正規(guī)的科舉道路逐漸進入朝廷核心位置,還擔任過皇帝的老師,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朝中頗具威望。
可是,孫承宗從來沒有對武官低看一眼,他跟火爆性格的祖大壽、血氣方剛的吳三桂、世故圓滑的毛文龍等武將都能做到和睦共處,口碑極好。武官喜歡爆粗口,喝酒啖肉,行事粗魯,孫承宗毫不介意,視他們?yōu)橹骸?/p>
臨危受命,御敵千里
當時,早已經(jīng)在關外蠢蠢欲動許久的后金終于安耐不住心中的野心,開始舉兵進犯遼東等地,這些草原上的精兵鐵騎驍勇善戰(zhàn),行動快如閃電,攻時氣勢如虹,排山倒海,撤時無影無蹤。
不肯結(jié)黨營私,埋下禍端
孫承宗守衛(wèi)邊土,擴充軍隊,嚴明紀律,操練有素,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清軍在塞外恨得咬牙切齒,卻是半步不能進攻。
崇禎四年,孫承宗巡視邊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奏折上報朝廷,對如何防御后金入侵的問題提出了多種不同的看法和對策,皇帝讀后大為贊賞,全部恩準,還撥發(fā)了好多的銀兩。
明朝彼時國庫空虛,連官員正常的俸祿下發(fā)都困難重重,一下子撥了那么多錢給孫承宗,可見對他是特別的信任。可是這一番舉動卻遭來了朝中很多人的不滿,只是如今孫承宗守土有功,旁人自然不好多說,這也為孫承宗后來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孫承宗大修邊城,想要加牢鞏固城墻,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不料清軍卻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殺個孫承宗一個措手不及。
孫承宗帶著部下趕緊去救援,同時要求遼東巡撫馬上發(fā)兵援助。哪里知道遼東巡撫卻舉棋不定,瞻前顧后,一再改變出師的日期。沖鋒陷陣的明軍因為缺少后援而被清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涂地,新建的城墻也被清軍全部搗毀,可謂功虧一簣,損失不計其數(shù)。
這一下,孫承宗成了眾矢之的,當初本來就對懷恨在心的閹黨宦官一流總算是抓住了把柄,動員朝中其他大臣,向皇帝彈劾孫承宗,言辭激烈,慷慨陳詞,把孫承宗說得十惡不赦,萬死難辭其咎。孫承宗一怒之下,請辭回家。
1638年,清軍再次攻打高陽城,彼時已是76歲高齡的孫承宗仍是斗志昂揚,帶領全城老弱婦孺一起抗清。可惜最后兵敗被俘虜。清軍要求孫承宗投降,許以高官厚祿,不料遭來孫承宗的一頓唾罵。
清軍殺了孫家老老少少上百人,孫承宗五個兒子,六個孫子等親族全部罹難,還把孫承宗系在馬尾巴上,駿馬奔騰,孫承宗被活活拖死,臨終前他說了一句話:只要我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
三百年后,他的這句話果然應驗了,他的后人孫中山推翻了大清王朝,結(jié)束了清朝長達數(shù)百年的統(tǒng)治。后來的東陵大盜孫殿英挖了慈禧太后的墳墓。
▲關注我不迷路,帶你遨游歷史長河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83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重溫百年征程改進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