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王政統(tǒng)一天下,稱皇帝開始,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百多位開國皇帝。反之,亡國皇帝也有上百人,在人們的印象中亡國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人。不是暴虐、魚肉百姓,就是貪圖享樂,但有一個人是例外??偟膩碚f他也有缺點,只是相較這些只會放縱的皇帝,他實在算得上明君了。這個人便是崇禎,大明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很得百姓同情的亡國之君。
為什么很得同情?客觀的來講,崇禎是有些倒霉的,他接手的天下已經(jīng)是被哥哥祖父禍害過的爛攤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十來歲的崇禎也只能用自己并不寬厚的肩膀硬抗,二十多歲頭發(fā)就白了。假若說評選明朝最勤奮的皇帝,老祖宗朱元璋排第一,他可以排第二。崇禎執(zhí)政 的年間,從來沒有宴樂,雞鳴而起,夜分不寐。
但正是這樣一個人成了亡國之君,其實這一切,源于魏忠賢。明熹宗朱由校登基的時候,魏忠賢和客氏開始專權,那個時候崇禎才十歲。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活,導致了他的畸形性格,上位之后對大臣一點也不信任。17年的時間,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nèi)閣大學士,令人才想報國卻有心無力。
這也是崇禎勵精圖治,卻始終沒啥效果的原因,而一切是他的性格所造成的。第二點是魏忠賢,從來都不會把手伸向這些人。提起魏忠賢,人們大多是厭惡、痛恨,他委實是一個把朝政攪得不得安寧的一個奸臣。引導朱由校沉溺在倡優(yōu)聲伎、狗馬射獵中,處處排除異己,民間偶有言語議論都要被殺戮。
但他有時還是有點用的,比如說從不對這種人下手。也就是農(nóng)民,魏忠賢不是好人,卻不會針對農(nóng)民。一個是明朝的太監(jiān)本身就不少出身農(nóng)民的,魏忠賢自己從小家境貧窮,也在街頭混跡過一段時間。大抵是懂得這種苦,所以他反而對官員不留什么情面,不是撤官職就是打板子。加上他也明白,天底下農(nóng)民是最窮的,使勁壓榨也得不到什么。
商人這一類階級就不一樣了,隨便一撈就是滿滿的油水,給自己的同時還可以給皇帝用用。然而魏忠賢死了,這種平衡被打破,朝廷不斷向農(nóng)民增稅。又遇上了連連的災荒,農(nóng)民造反便野火般的焚燒整個華夏大地,后金的侵擾又導致軍費激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部攻克北京,崇禎選擇了自殺。
只是以上還要注意兩點,魏忠賢雖然不對這些人下手,可明朝的滅亡他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倘若不是因為他長期為非作歹,崇禎何至于養(yǎng)成這樣的性格,對文武百官沒有絲毫的信任。他確實沒有壓迫農(nóng)民,可他壓迫官員、工商,這些人便會欺壓百姓。他的罪惡是天下人皆知的,將大明存活的希望放在這樣一個人身上,又能有多長久?
總結(jié):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因素,但魏忠賢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絕不小,他所干的大多事都在不斷將明朝推向深淵。當然,崇禎若不那么多疑,或許大明還能多活幾年。但也只是或許,歷史的車輪無法扭轉(zhuǎn)也無法停下,已經(jīng)走到盡頭是挽回不了的。
參考資料:《明史》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