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偉大是無需多言的。你把你所知道的所有相應的褒義詞用來夸贊它,也只會顯得語言是多么的匱乏,而不是讓人覺得吹捧過分了。
一說起李唐的由盛轉衰,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把罪責歸咎于李隆基的不思進取、楊玉環(huán)的紅顏禍水以及安祿山的狼子野心等等這些“人禍”之上,卻很難將大唐的衰落與“天災”聯系在一起。
每每讀史,幾乎所有的華人都會情不自禁地為巨唐急轉而下的國運扼腕嘆息,但誰又會預想到一場提前而至的大雪,引發(fā)的“蝴蝶效應”竟然會讓這個舉世無雙的大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呢?
忽如一夜春風來,長安盡戴銀光甲
公元741年10月,當長安從夢中醒來,大雪已遮蓋了整座都城。今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瑞雪兆豐年”,承平日久的唐國百姓一如既往地平靜,除了正推敲著該用什么樣的詩句來描繪這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美景之外,心里滿滿裝的都是有幸能做大唐人的安逸和驕傲。
天氣的的確確比往年冷了許多。大明宮里的唐玄宗還沉浸在前半生的豐功偉業(yè)之中。
想到史書上將向后人描繪“開元盛世”的輝煌,他就情不自禁讓楊貴妃溫了杯美酒,借著宮外鵝毛大雪一飲而盡,犒勞自己。他不知道這場提前而至的大雪意味著,大唐的凜冬也將不久降臨。
逃不脫的歷史周期律
雪期提前是暖濕氣候變冷干氣候的顯著特征。中國最亂最民不聊生最暗無天日的幾個時期發(fā)生時,與之相對應的都是冷干氣候。遠一點的有春秋戰(zhàn)國、魏晉南北朝。
離唐最近的則是隋末,楊廣擊匈奴、征高麗,成千上萬的士兵死于凍傷。哪怕是紡織制造業(yè)發(fā)達的近現代,法國的拿破侖、德國的希特勒還是在俄羅斯敗給了冬天。又何況是千年前的隋煬帝呢?
中原一直飽受著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之苦。冷干氣候,氣溫下降,隨草而生的游牧民族再也找不到牧草,草原養(yǎng)不活人了,游牧民族也只好騎上馬匹,背弓持劍做起了強盜。
曾經的副業(yè)成為了馬背上的民族唯一的求生之道。出征的失利、蠻夷的侵擾再加上隋煬帝在國內一系列大失民心的錯舉,讓李淵最終奪得了楊家的天下。
大唐建立不久,氣溫回暖。暖濕氣候讓游牧民族回到了草原。也因為暖濕氣候,農民有了更好的收成。因為氣溫線北進,當時梅竹這樣畏寒喜暖的植物在緯度較高氣候偏冷的長安隨處可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甚至可以吃到從不遠的四川剛剛運來的新鮮荔枝。而無需把食欲寄托于交通不便兩廣嶺南。
可惜開元二十九年九月丁卯日這場大雪,標志著為大唐帶來百年強盛的暖濕氣候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亂世夢魘冷干氣候。
天災必出人禍,凡人終難勝天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這條孕育中華文明的大江,在泛濫時就會變作一頭吞咽王朝的饕餮。
干冷氣溫降水量更多,于是黃河的泛濫頻率倍增。洪水讓集中在黃河中下游的大唐子民無家可歸,洪水淹沒了莊稼,那可是農民們來年的盼頭。
最可怕的是洪水退去的瘟疫,瘟疫肆虐,前來索命的黑白無常挨家挨戶地敲門。接踵而來的還有饑荒,易子相食讓人間淪為地獄。
按照以往,大唐完全有能力通過封建王朝所擁有的專制能力應對災情。然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馬匹已經踏過了長城。
他們本來也是不足為懼的,因為大唐軍威震天下,威四海,把他們無數次打得滿地找牙。但他們現在有了主心骨安祿山。
葛全勝等氣候學家則認為,安祿山所轄三鎮(zhèn)(平盧、范陽、河東)由于地處中國農牧交錯帶,其農牧業(yè)生產對氣候變化極端敏感。
天寶年間,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干濕變率明顯偏高,旱災頻發(fā),導致民眾生存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這可能使得安祿山得以借口中央政府賑災不力而公開反叛朝廷。由此可見,自古亂世美人多誤解,楊貴妃因此背了千年的黑鍋。
內憂外患擊垮了大唐。為了平亂,中央朝廷不得不求助于各地的節(jié)度使。為了能讓他們出兵抵抗叛軍,皇帝妥協(xié)了,這次不得已而為之的放權壯大了分守各地的將領,權力的膨脹為晚唐軍閥割據埋下了禍根
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難消度
安史之亂終究還是被平定了下來。郭子儀收回了已然“城春草木深”的長安城。然而氣溫依然在下降,雪線像南下的游牧民族一般得寸進尺,一進再進。
根據史書記載,從765年到769年,長安城一入冬都是白雪皚皚,天寒地凍。當時流落到長沙的杜甫還高興地認為今年不會下雪,不曾想北風一來就是“朔風吹桂水,大雪夜紛紛”。
災情四起,流離失所的無業(yè)游民為了一口飯吃,紛紛加入軍隊。然而“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干癟的國庫實面對突然臃腫的軍隊,實在是掏不出足夠的軍餉了。
士兵開始造反,每一次造反都驚動著脆弱不堪的唐朝廷。國家滿目瘡痍,處處都需要錢,然而商業(yè)停滯,土地荒廢,又去哪里弄錢呢?
各地的官吏為了應付上頭的壓力只能到處收刮民脂民膏,然而等到錢收了上來,十有八九進了貪官污吏的腰包。
最苦的是農民,本來就揭不開鍋了,還要上繳重稅,這簡直是不讓人活了!于是各地相繼爆發(fā)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
冷濕氣候與冷干氣候的交互影響,除洪澇頻發(fā)外,旱情和蝗災也應劫而生。國庫空虛,地方官又瞞報災情,人民陷入了絕境。
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不如反了它。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讓大唐在風中搖曳,岌岌可危。
906年閏十二月乙亥日,洛陽城“震電”之后“雨雪”。此乃大兇之兆。907年,原為黃巢部將、后降唐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自安史之亂以來靠縫縫補補而茍延殘喘的唐王朝還是畫上了句號。
沒有人會想起開元進入最后一年時的那場雪。但冥冥之中,一切已有安排,天命難違。摧毀李氏江山的幕后黑手—氣候變化又潛伏了起來,耐心地等著下一個受害者的出現。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8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