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廣州市越秀區(qū)德政南路51-55號,是一座“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博物館就在路邊,仿漢闕裝飾的大門古雅大氣,讓人仿佛聽見大漢的風聲。
普公古陶瓷博物館曾經(jīng)改過一次名,最早開館時,它叫“廣州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是當時廣州唯一以漢代陶瓷為收藏主題的博物館。改名“古陶瓷博物館”之后,雖然收藏和展示范圍有所拓展,但仍以高古陶瓷為主要方向,在本地博物館中獨樹一幟。
普公古陶瓷博物館的面積并不大,但展品卻十分精彩,是眾多專業(yè)人士熱衷的“打卡點”,從史前的黑陶到漢代的原始青瓷鼎,從歡快的舞俑到馬背的騎士,展柜里密集排開的,是厚重的歷史,更是讓人嘆服的藝術。
博物館館長蒲重良是一位在行內享有盛譽的收藏家、鑒賞家。雖然坐擁可觀家藏,但他認為,好東西不該只存放在倉庫中,也應該讓社會大眾共享其樂,共賞其美。博物館因此而誕生。
在博物館三樓,一出電梯就看到一套漢代車馬俑。蒲重良介紹,這是類似器物中,公開展出的最大一套,是鎮(zhèn)館之寶。駕車的馬身高體壯,頗有漢代崇尚的“天馬”之風。
馬車在中國已經(jīng)有3000多年歷史,古代的馬車除了作為戰(zhàn)爭工具外,主要為皇室、貴族等出門時乘坐,是舊時權力與身份的象征。蒲重良介紹,御馬的陶俑是西漢時期的,人物的手部因是木頭制作已經(jīng)朽爛無存,但從其他部分可以看出,其工藝之復雜,制作之精巧,令人驚嘆,是漢陶中極為難得的文物精品。
實際上,在這座博物館中,這樣極富水準的展品還有很多。五一將至,不妨來這里品味一下高古陶瓷的古樸之美吧。
作者:卜松竹
[責任編輯: ]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4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