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隴南成縣發(fā)布”就可以訂閱哦!
長征時期的成徽兩康戰(zhàn)役
張忠
1936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在甘肅隴南地區(qū)組織了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zhàn)役。這一戰(zhàn)役以紅軍的勝利和敵軍的慘敗而告結束,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我廣大軍民的士氣,對紅二方面軍揮師北上和推動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成徽兩康地區(qū)位于甘肅南部,山川險阻,自為屏障,戰(zhàn)略地位相當重要。1935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通過的《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的戰(zhàn)略方針的決定》中,就提出了一、四方面軍會師后“集中力量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chuàng)建川陜甘蘇區(qū)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決策。后由于張國燾制造分裂,擅自率軍南下,使中央的這一戰(zhàn)略決策未能得以實現(xiàn)。1936年8月下旬,紅二方面軍經過10個多月的艱苦轉戰(zhàn),歷盡千辛萬苦,翻越岷山山脈,勝利通過臘子口,到達哈達鋪。當時,蔣介石極力調兵遣將,進行圍追堵截,妄圖阻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西北。根據(jù)這一情況,中央軍委部署,紅二方面軍下一步的行動是:“東出甘南和陜西省南部,占領成縣、徽縣、兩當、康縣、鳳縣和寶雞地區(qū),從右路拖住胡宗南的尾巴,配合一、四方面軍進行靜(寧)會(寧)戰(zhàn)役?!保ㄒ姉钚闵健峨y忘的二十天》)按照這一戰(zhàn)略部署,9月8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發(fā)布了《第二方面軍基本命令》,決定組織成徽兩康戰(zhàn)役,分三路向上述地區(qū)進軍,打擊成縣、徽縣、兩當、康縣、鳳縣、略陽之敵,并在這一地區(qū)建立臨時根據(jù)地。二軍團六師為右路縱隊,向康縣、略陽方面挺進;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和所屬二軍團四師及紅三十二軍為中路縱隊,向成縣方面挺進;六軍團軍直及所屬第十六師、第十七師、第十八師和模范師為左路縱隊,向兩當、徽縣方面挺進①,分別攻占成、徽、兩、康四座縣城,拉開了這次戰(zhàn)役的序幕。
9月17日,二軍團四師首先占領成縣,六師占領康縣。18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進駐成縣縣城,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總部首長住在北街天主教堂內,同日晨,六軍團前衛(wèi)師占領兩當縣,將敵保安團全部殲滅,繳槍二百多支,子彈四十箱,手榴彈三十多箱,繳獲軍衣百余套。隨后六軍團第十六師、第十七師兩個師和模范師乘勝追擊,向鳳縣方向挺進。至此,成徽兩康地區(qū)全部為紅軍所占領。
在占領上述四座縣城的過程中,最激烈的是攻打成縣縣城。9月16日傍晚,二軍團四師由小川鎮(zhèn)出發(fā),拂曉前直抵成縣縣城。守敵是國民黨中央陸軍第三軍王均部的一個裝備精良的輜重營和縣保安大隊,敵人依托城防工事頑強抵抗。紅軍先頭部隊四師十團在團長劉開緒、政委朱紹田的帶領下首先到達東南門,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云梯,順利突破城防工事,很快占領了縣城主要街道。敵人退到縣城西北角上,負隅頑抗。十團組織了幾次攻擊,均未奏效。敵人接連反沖鋒,由于部隊經過雪山草地的長途跋涉,十團減員很大,戰(zhàn)士體力尚未恢復,最后又退守到南門和東門。17日上午10時,二軍團四師十二團接到師部命令,迅速投入攻城戰(zhàn)斗,協(xié)同十團奪回失去的陣地。團長黃新廷、政委楊秀山實地觀察地形后,發(fā)現(xiàn)前面街道都是青石板鋪的路面,兩面的房屋墻垣參差不齊,敵人少數(shù)兵力向紅軍掃射,大部分都隱藏在街道兩側房墻背后,紅軍的機槍和步槍無法殺傷隱藏在房墻背后的敵人。指戰(zhàn)員們急中生智,用機槍對準石板逐段向前猛烈掃射。頓時,暴雨般的子彈射向石板路面,無數(shù)的小石片猶如“飛矢”向街道兩邊飛濺。隱藏在房墻后的敵人,被一陣“石頭子彈”,打得頭破血流,狼狽向后逃竄。敵保安分隊長王秉杰、陳尚賢先后被我紅軍擊斃。十二團、十團的指戰(zhàn)員們遂發(fā)起沖鋒,經過連續(xù)攻擊,18日凌晨,陳學乾領著縣保安隊和輜重營的殘兵敗卒偷偷從北門逃遁,敗退到成縣與西和縣接壤的二郎崖背,鉆進深山老林龜縮起來。18日凌晨,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進駐成縣縣城,攻打成、徽、兩、康四座縣城的戰(zhàn)斗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紅二方面軍占領成徽兩康地區(qū)后,按照總指揮部首長指示,由各級干部帶領工作隊(也叫突擊隊),分頭深入鄉(xiāng)村,進行宣傳,組織群眾。每到一地,就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召開群眾大會,利用各種形式,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壓迫人民的罪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喚醒貧苦農民組織起來打土豪,分浮財。在群眾覺悟普遍提高的基礎上,各部隊因勢利導,積極開展擴紅突擊運動,在各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組織游擊隊。成、徽、兩、康等縣均成立了縣工農蘇維埃政府,成、徽、兩當三縣并相應建立了游擊大隊。成縣的小川、豐泉、上索羅、西關、支旗、橫川;徽縣的伏家鎮(zhèn)、永寧、顯龍;兩當縣的西關、香泉、姚家坪、四壩子等地,也都建立了游擊隊和抗日義勇軍?;湛h的回民在紅軍工作隊的具體幫助下,成立了回民自治委員會,下設東河、東關、東關口、東柳溝四個反蔣抗日委員會,兩當縣還召開了全縣民眾抗日代表大會。短短十天左右時間,僅成、徽、兩、康四縣就有近三千余人要求參加紅軍,從而為壯大紅軍隊伍奠定了基礎。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紅軍經過休整,兵力和給養(yǎng)得到補充,戰(zhàn)士的體力也有所恢復,整個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成徽兩康地區(qū)的革命形勢越來越好。
9月27日,國民黨中央陸軍第三軍王均部依仗優(yōu)勢兵力,從康縣太石山一帶偷渡犀牛江,沿紅二方面軍的來路,經小川鎮(zhèn)向成縣方向進犯。二軍團四師奉方面軍總指揮部的命令,開往成縣和小川鎮(zhèn)之間,協(xié)同紅三十二軍殲滅進犯敵人。四師還未趕到預定地點,紅三十二軍同敵人的戰(zhàn)斗已打響,在孟家崖、紅嘴山、豐泉梁一帶發(fā)生了激戰(zhàn)。為了有效牽制敵人,方面軍首長確定二軍團四師和六師各一部,迅速開往城西北約十五華里的五龍山一帶設伏,阻擊敵人,以保證紅二方面軍北上。
五龍山位于拋沙河北岸,和東南側四座山頭呈弧形排列。四師十二團埋伏在五龍山上,六師十八團埋伏在五龍山右前側的新堡山上,敵中央陸軍第三軍王均部踞守在拋沙河西岸的牛埡斜山,形成東西對峙的局勢。9月28日午后,戰(zhàn)斗全面打響。起初,敵人只是在河對岸的山頭上向我紅軍陣地打炮。9月29日清晨,忽然下起了蒙蒙細雨,不一會,陣地對面的山巒漸漸被雨霧籠罩。狡猾的敵人在雨霧茫茫中趟過拋沙河,把攻擊目標集中到六師十八團的陣地,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十二團政委楊秀山帶領一個營的兵力,順著山溝悄悄迂回到敵人側后,一陣密集的子彈從敵人側后射擊過來,打得敵人死的死,傷的傷,亂擠亂竄,像群捅散的馬蜂。在十二團和十八團的夾擊下,敵人只好調轉過頭奪路逃跑,紅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把敵人趕到拋沙河西岸。就在我伏擊部隊返回五龍山、新堡山陣地時,增援的敵人和敗退的敵人合成一路,約一千人向紅軍反撲過來,英勇的紅軍指戰(zhàn)員發(fā)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反撲。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深夜。9月30日凌晨,總指揮部命令實行戰(zhàn)略轉移,向成縣東部重鎮(zhèn)橫川方向集中。10月2日,中央電示紅二方面軍放棄成徽兩康地區(qū)北進。10月3日至4日,二、六軍團所屬各部隊分別從成縣、徽縣、兩當?shù)鹊爻霭l(fā),10月5日,紅二方面軍全部離開成徽兩康地區(qū)。
注:見《第二方面軍基本命令》
(1936年9月8日于哈達鋪)
總監(jiān)制:高峰 監(jiān)制:劉敏
責任編輯:王向榮 本期制作:鐔震婭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5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