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封建社會中首個名副其實的皇帝,如今更是深入民心,總算甩掉千年暴君的稱號在更多的歷史資料佐證下成了華夏兒女心中公認的“千古一帝”。他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也時常讓人們津津樂道,生在異國他鄉(xiāng),在他人屋檐下委屈求全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幸而上天眷顧,在呂不韋的謀劃之下總算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秦國。
隨后奮六世之余烈橫掃八荒,不僅統(tǒng)一了天下還開創(chuàng)了沿用千年的政治體制。隨后為了能夠在方方面面彰顯自己唯我獨尊的身份,將日常用語也納入了秦法之中。然而智者千慮卻對身后事大意至極,終至于二世而亡,四海八荒盡為他人嫁衣。落得個“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的結(jié)局,讓人唏噓不已。不僅江山易主,后代更是手足相殘血流成河。人們不免要問,千古一帝難道真的就此絕后嗎?
值得慶幸的是,訓(xùn)詁專家在翻閱大量的史料后證實秦始皇一脈仍在繁衍,大致是源于子高和子嬰兩位始皇公子的血脈。而公子高便是胡亥的兄長,眾所周知秦始皇病逝之后,趙高一手遮天,為了便于自己專權(quán),便伙同李斯擅立始皇弱子胡亥為帝。胡亥因為心虛,便將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律處死。其中公子高預(yù)料到大禍將至,但卻放棄了逃跑的機會,為了保全自己的族人而親自面見胡亥請死為始皇殉葬,胡亥見危險已出也就沒再為難他的家人。不過后來的史料卻少有記載他們最后的歸宿,但在農(nóng)民起義席卷全國之前,他們也乘亂遷往他鄉(xiāng)改名避禍。
而子嬰則因為身份的特殊而幸免于政治風(fēng)波,并且一直都生活在宮中。民間有兩種傳說,一說他是胡亥的叔叔,從不涉足朝政。不過這種說法很快便被另一種說法所替代,因為既然稱為公子,只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兒子,之所以能幸免于難,是因為他的身份對胡亥的帝位并不存在威脅,傳言他是始皇的庶子。直到趙高一手遮天殺掉胡亥后再被趙高扶為傀儡而登基稱秦王,史稱秦三世。史料中對子嬰的評價還算中肯,總共做了也僅能做的四件大事,殺趙高,正朝綱,御義軍,投降。46天的在位時間如曇花一現(xiàn),但卻得了仁儉的肯定也算有始皇遺風(fēng)了。投降后劉邦也并沒有加害,但項羽卻毫不留情,大軍入咸陽后先屠秦氏族人后焚秦氏宮殿。不過他的兩個兒子去向成謎,所以很多人推測可能逃出秦宮隱姓埋名了。
而這些秦氏后人在那樣的亂世中想要保全,改名換姓在所難免,除了常用的嬴姓和趙姓外,秦姓和奉姓是相對較多的。其中奉姓最為稀有,早在秦始皇以前便有秦氏族人改此姓避禍,據(jù)說現(xiàn)在的湖南新化奉家山村里的奉姓村民秦獻公次子季昌的后代,因為反對孝公重用商鞅而受到打擊,為了避禍而隱姓埋名于此,綿延至今。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