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開始將戰(zhàn)略重心轉向南方,為此曹操下令于鄴城開鑿玄武池訓練水軍,并調張遼、于禁、樂進等人率軍向南移動,同時又令馬騰及其家屬遷居鄴城,減輕西北方面的壓力。經(jīng)過一系列準備后,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率軍南下,荊州在劉表新逝的情況下不僅望風而降,而且還送給了曹操急需的水軍。
然而,志得意滿的曹操本欲更進一步,攻破江東孫策,從而邁出一統(tǒng)天下的重要一步,卻不想在赤壁遭遇大敗。關于“赤壁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大家想必已經(jīng)極為熟悉,在此就不贅述了。只是,占據(jù)極大優(yōu)勢的曹操,為何會落得戰(zhàn)敗下場?其實乃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原因之一:曹操兵力雖有優(yōu)勢,奈何戰(zhàn)力不如孫劉雖然《三國演義》中稱曹操南下統(tǒng)軍八十余萬,而且根據(jù)《江表傳》的記載,曹操在給孫權的信中也的確提到“今治水軍八十萬眾”,但實際上曹操哪有如此多的兵馬,其麾下兵馬與東吳差距其實并不算大。
周瑜曾對曹操的兵力進行過分析,言道,“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相較于曹操自稱的八十余萬,周瑜的分析無疑更為可信一些。
須知,“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搬空家底才湊出了三萬兵力,而根據(jù)《三國志》和《后漢紀》的記載,曹操擊敗袁紹之后,對于袁紹的七八萬降軍,非但沒有予以收編,反而全部坑殺。也就是說,“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雖然實力大漲,但軍隊顯然不至于擴充數(shù)十萬之眾。更何況,當時西北威脅仍在,曹操必然要留守兵力防御,再加上駐守各地的守軍,周瑜所言的“十五六萬”幾乎已是極限。
曹操南下之后,荊州劉琮雖然望風而降,但荊南四郡卻只是名義上歸屬曹操,在糧草兵力上對曹操的幫助并不大,荊州雖有軍隊七八萬之眾,但實際上投降曹操的,也就襄陽一代的兩三萬人馬而已。如此算來,劉琮投降之后,曹操手中頂多也就十七八萬的兵力罷了。
即便如此,曹操還令徐晃駐扎樊城,又令曹仁鎮(zhèn)守江陵,因此曹操實際上抵達赤壁前線的軍隊,滿打滿算也就十萬人左右,而這其中除了三分之一剛剛歸附的荊州水軍之外,其余七萬左右皆為北方士兵,根本不習水戰(zhàn),戰(zhàn)斗力大打折扣。
至于孫劉聯(lián)軍,史料明確記載孫權命周瑜統(tǒng)兵三萬對抗曹操,而劉備和劉琦雖然也擁兵兩萬,但《江表傳》有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也就是說劉備只出動了兩千余人。也就是說,孫劉聯(lián)盟共計出兵3.2萬人,雖在兵力方面處于劣勢,但卻多為熟悉南方水戰(zhàn)的南方士兵,如此算來,周瑜未必便沒有一戰(zhàn)之力。
原因之二:曹操水軍不敵東吳,瘟疫影響戰(zhàn)局不利正史之中,關于雙方初戰(zhàn)的記載極為簡短,《三國志·曹操傳》有載“公至赤壁,與備戰(zhàn),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而《三國志·孫權傳》同樣記載“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按照記載,當時曹操率軍順水而下,荊州水軍和新練水軍乘船居中,步騎分居兩岸一路東進。與此同時,孫劉聯(lián)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便與曹軍相遇。然而,由于當時曹操軍中已是瘟疫橫行,而新編的水軍和新附荊州水軍又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結果一戰(zhàn)而被東吳水軍擊潰。
如此,曹軍雖然在兵力上處于優(yōu)勢,但戰(zhàn)事卻極為不利,不僅出現(xiàn)了糧草不足,士兵忍饑挨餓的情況,而且還遭遇了水土不服和瘟疫襲擊,這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以說極為嚴重。此外,曹操主力多為北軍,根本不習水戰(zhàn),劉琮投降之后雖然曹操寄希望于以荊州水軍對抗東吳水軍,但兩軍在赤壁相遇后的初戰(zhàn)證明,荊州水軍根本不是東吳的對手,因而才有了之后曹操用鐵索連船的情況。
失了水軍的曹操,不得不“引次江北”,將軍隊集中于長江北岸,將剩余戰(zhàn)船集中于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為克服北軍不習水戰(zhàn)的難題,于是便有了鐵索連舟。周瑜則將軍隊集中于南岸赤壁一側,隔江與曹軍對峙。
原因之三:曹操急于求成,給了東吳可趁之機初戰(zhàn)失敗之后,曹操未必便沒有取勝的機會,畢竟他的主力陸軍并未遭受損失,然而其之所以最終戰(zhàn)敗,乃是其太過急于求成,結果給了黃蓋詐降的機會。
歷史上雖然沒有發(fā)生“周瑜打黃蓋”事件,但黃蓋的詐降和火攻卻是真實發(fā)生了。操練水軍畢竟不是一日之功,面對久經(jīng)水戰(zhàn)的東吳水軍,長江天塹儼然就成了曹操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這讓他如何能夠不急。
然而,就在曹操心急如焚之時,黃蓋卻派人送來了降書,按理來說曹操不該輕信,奈何曹操太過急于求成,結果偏偏就信了黃蓋,或許是由于北軍不習水戰(zhàn),并未考慮到火攻之計吧。交戰(zhàn)之日,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曹操對黃蓋船隊并無防備,結果被黃蓋引火燒船,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再度令曹操損失慘重。
此戰(zhàn)之后,曹操水軍幾乎損失殆盡,曹操再想要渡江作戰(zhàn),可謂難上加難,與其在前線空耗軍糧,倒不如就此退回北方,于是便有了曹操“燒其馀船引退”之事。雖說曹操戰(zhàn)敗有瘟疫影響,但戰(zhàn)局不利同樣也是重要原因。
不過,曹操為了將來再度南下,撤退的同時,他還是命令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駐守江夏,后又令樂進駐守襄陽,滿寵駐守當陽。與此同時,東吳孫權親自率軍北攻合肥,卻因中計退兵。周瑜則率兵攻打江陵,但卻久戰(zhàn)不下,終因周瑜中箭而不得不退兵。而劉備則趁機南下謀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反而成了“赤壁之戰(zhàn)”的最大贏家。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2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