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文武雙全的明初兵部尚書樂韶鳳 | 秦德著》
明代全椒載入《明史》中的人物,首推文武雙全的兵部尚書樂韶鳳。
樂韶鳳,字致和,一字來儀(《明史》為“舜儀”),安徽全椒人。元末與同鄉(xiāng)趙奎、王才、魯文質、陳旭、陳友等人相處友好,同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今和縣)軍門拜見朱元璋。
這年秋天,起義軍從采石渡江,樂韶鳳協(xié)助朱元璋處理軍務;后又跟從太祖攻下金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樂韶鳳掌起居注。是年秋,朝廷首開科舉,太祖又命他與詹同、宋濂等五人共同擔任京畿地區(qū)鄉(xiāng)試考官,協(xié)助劉基、秦裕伯推行以“四書”文句為題的新科舉。
洪武四年,改任給事中、中書省員外郎。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晉升為兵部尚書,與中書省、御史臺共同制定“教練軍士法”。
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學士,由武轉文,與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釋“先師樂章”。同年九月,任歷書推纂官,后又作“回鑾樂歌”。洪武八年三月,因當時語言過雜,舊韻多起于江南,朱元璋命令樂韶鳳制定全國性的統(tǒng)一聲韻,樂韶鳳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韻》,成為中國音韻學史上的巔峰巨制。大明開國之初,禮制久荒。因前朝為元,為游牧民族,所以儒家禮制亟待恢復,任務艱巨而重大。朱元璋悉委托樂韶鳳制定。洪武十二年樂韶鳳因病去職。不久,又和宋濂同被征復啟用,拜國子監(jiān)司業(yè),旋升祭酒。第二年再次辭官,獲準回椒,不久病逝。葬在今六鎮(zhèn)鎮(zhèn)鄭橋附近,與北宋參知政事(副相)、邑人張洎、張環(huán)祖孫為鄰。
樂韶鳳是大明開國功臣中全身而退、得以善終的為數不多者。民國9年《全椒縣志·摭拾》載蒲圻廖道南云:樂尚書韶鳳嘗從太祖御河游。上曰:“攜手上金橋,有事不相饒”。 韶鳳跪對曰:“平生仗忠義,不畏帝王刀”。君臣相得之盛,罕見其比。
從當年樂韶鳳帶人赴和州投奔朱元璋,到洪武十三年因病辭官,前后整整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來,樂韶鳳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并恩準回鄉(xiāng),全憑他的忠勤戀主、赤心報國。他的兩首題為《辭朝》的七律詩可資佐證:
一
壯年扈蹕侍龍顏,幾度承恩虎豹關環(huán)佩陛辭人似玉,旌旗階引象如山。忠勤戀主心猶赤,潦倒還鄉(xiāng)鬃已斑。明日淮西瞻望處,九重宮闕五云間。 二
五云深處憶鄉(xiāng)關,江北淮南咫尺間。兩地家聲垂故里,一門和氣統(tǒng)朝班。赤心報國清如水,白發(fā)從官重若山。料得晚年風力壯,圣恩恩宥不容閑。 古時全椒學宮編載其履歷。樂韶鳳有弟四人,俱應辟舉。
樂呤鳳,原名暉,官授開封府知府;樂梧鳳,原名毅,官諸暨州同知;樂止鳳,原名禧,官禮部侍郎;樂文鳳,原名禮,官太常寺卿?!睹魇贰费云湫值堋熬阒薄?/p>
一門五鳳,實則恩榮無比,顯赫無比。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樂韶鳳還是全椒酥笏牌的創(chuàng)始人。 明初,朱元璋大釋開國武將兵權,時任兵部尚書的樂韶鳳,為保平安,創(chuàng)出酥笏牌,一來向朱元璋表忠心,二來希望能夠全身而退,后朱元璋允其回鄉(xiāng)養(yǎng)老,得以善終。其后,酥笏牌制作工藝也從樂府流傳全椒,并以馬廠鎮(zhèn)得以保持當年秘傳。酥笏牌終成全椒著名點心之一,一直經久不衰。
作者簡介
秦德著,男,漢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文學學士學位。高中語文教師資格,名入安徽省人才資源庫(1993年8月由安徽省人事局發(fā)證)。因在國家級書刊上發(fā)表過幾篇教學論文,1994年3月調入縣委宣傳部工作?,F(xiàn)任縣文化和旅游局主任科員、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化藝術協(xié)會副會長、安徽省詩詞學會會員,系《西北作家》雜志簽約作家,《旅游作家》專欄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讀書與工作期間,曾在《新滁周報》《滁州日報》《安徽日報》《黨員生活》《江淮風紀》《安徽宣傳》《后勤導刊》《安徽吟壇》《江淮文藝》《東南文藝》《天府散文》《旅游作家》《深圳文學》《華東旅游報》《中國水利報》《底線文學》《西北作家》《中國鄉(xiāng)村》《今日頭條》《百度》《鳳凰網》《世界作家導刊》《半月談》《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等省內外知名報刊和出版物發(fā)表詩文300余篇(首),并主編《行走全椒》一書(該書于2019年3月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作品曾多次獲獎: 1987年10月,詩作《荷塘》在安徽教育學院大學生“收獲的季節(jié)”文學大獎賽中榮獲二等獎;1997年9月應中華全國農民報協(xié)會和改革出版社邀請,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典禮,榮獲 “一級撰稿人”獎牌;2018年榮獲“2017安徽旅游故事創(chuàng)作大賽”二等獎;2019年8月在安徽省全椒縣城市形象宣傳語和形象標識征集活動(面向省內外)中,其創(chuàng)作的宣傳語“儒鄉(xiāng)全椒,樂享太平”一舉奪魁,榮獲城市形象宣傳語一等獎(第一名)。
1、花木蘭
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guī)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zhàn)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于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后凱旋回家?;实垡驗樗墓谥螅饷馄淦劬?,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xiāng),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2、穆桂英
生長于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于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zhàn)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zhàn)爭中死去后,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zhàn)番將。
3、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后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于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4、梁紅玉
梁紅玉生于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zhàn)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后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5、呂母
呂母(?~公元18),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tǒng)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她是瑯琊海曲(現(xiàn)屬日照東港區(qū))人。子呂育,任縣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緝捕。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呂育因沒有按縣宰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以至于被縣宰所殺。呂母滿懷悲憤,發(fā)誓為兒子報仇。
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演練兵馬,等待時機。天鳳四年(公元l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率領起義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海曲城。經過一番激戰(zhàn),活捉縣宰,將其處死。
從此,呂母聲名大振,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于她。不久,起義軍發(fā)展到上萬人。呂母起義,點燃了反抗王莽統(tǒng)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國的燎原之勢。天鳳五年 (公元l8年),呂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參加了赤眉軍,其余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擴展資料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jié)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于《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并無確載。
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xiàn),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wèi)國家,可歌可泣。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后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yè)的孫媳婦。
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zhàn)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注:北宋由于金朝的侵略而滅亡,楊門女將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與南宋,合稱“宋朝”,也就是大宋)。
參考資料:花木蘭-參考資料:穆桂英-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2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