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阿西莫夫是一位極度勤奮的作家,據資料記載,他每天早上六點開始寫作,每天必須在打字機旁呆上10小時以上。他曾坦言,自己不為別的,只為寫作活著。身為生物化學博士,阿西莫夫有著驚人的想象力,他參與和創(chuàng)作的科幻作品高達五百余部,影響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某些學科的發(fā)展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多倫多星報》邀請他回答了這樣一個特別的問題:2019年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阿西莫夫預言分為了三個主題:核戰(zhàn)爭、計算機化與太空應用。雖然有一些預言并不十分準確,但是比如“移動計算機設備”將會走進尋常人家。而隨著社會發(fā)展得愈發(fā)復雜,人們的生活將無法離開它。如今這個預測確實已經實現。除此之外,我們熟悉的機器人、太陽能、太空移民、基因科技等名詞均源自阿西莫夫的科幻創(chuàng)意。正如書評家小約瑟夫·帕僑奇評價的那樣:“對許多人來說,艾薩克·阿西莫夫這個名字就是科幻小說的代名詞?!保ū疚呐鋱D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整理/袁立聰 審核/任慧
艾薩克阿西莫夫代表作品:《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等等。
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并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同時也是著名的門薩學會會員,并且后來擔任副會長。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圣經”。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文章共分為兩個小篇《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
課文所選兩篇就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fā)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有新的發(fā)現;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中文名:艾薩克·阿西莫夫
外文名:IsaacAsimov
別名:喬治·戴爾,保羅·弗蘭克西
國籍:美國
民族:猶太
出生地:俄羅斯
出生日期:1920年1月2日
逝世日期:1992年4月6日
職業(yè):作家,生物化學教授
畢業(yè)院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科幻大師,雨果獎
代表作品:《夜歸》_科學指南》_認識物理學》
主題思想
恐龍是古爬行動物,種類繁多,體型各異,小的體長不到一米,大的體長數十米,重達四五十噸。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它們在地球上的陸地或沼澤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稱霸一時。
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成為生物史上最大的謎案。這兩篇短文,一篇依據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一篇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
思路分析
《恐龍無處不在》開篇提出科學領域是緊密相連的,各自的發(fā)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啟發(fā),以引起讀者的興趣:“緊密相連”表現在哪里?有哪些事實能證明它們是互相“產生影響”的?然后舉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氣候不適應恐龍的生活,恐龍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去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引出板塊構造理論,說明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得出在南極發(fā)現恐龍化石這一事件,為板塊構造理論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證明的結論。
《被壓扁的沙子》起筆提出導致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原因的一個新觀點: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童星對地球的撞擊,引起人們對這一曾經主宰過地球的生靈突然滅絕的興趣、并且說明科學家們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因為當將來面臨這種事件時,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然后從地質學發(fā)現的證據上論證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應該是行星撞擊。
段落結構
《恐龍無處不在》的段落結構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個科學觀點——“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引出說明內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闡述說明內容——由恐龍化石在南極的發(fā)現說明“恐龍無處不在”,再由“恐龍無處不在”這一發(fā)現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極恐龍化石的發(fā)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總結說明內容,結束全文。
《被壓扁的沙子》的段落結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關于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問題,存在的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舉了兩個例子提出了關于“撞擊說”和“火山說”這兩種觀點。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支持“撞擊說”。這部分分四層。
第一層(第5、6自然段),說明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我們以后也許還會遇到這種情況,因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證據來驗證這兩種理論。
第二層(第7至第10自然段),說明1961年一位蘇聯(lián)科學家發(fā)現了“斯石英”,并且介紹了它的性質,為下文佐證“撞擊說”奠定了基礎。
第三層(第11至第13自然段),說明斯石英不僅可以在實驗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過它們只出現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由此推斷撞擊是可以產生斯石英的。事實也證明,火山噴發(fā)是不會產生斯石英的,從而進一步佐證了“撞擊說”。
第四層(第14自然段至全文完),通過亞里桑那大學的約翰·F·麥克霍恩和幾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的例子,進一步證明“在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活動。”從而得出“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的結論。
說明順序
作者采用的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內,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解釋清楚。
說明方法
要理解這兩篇短文,還要注意作者運用的引人入勝的說明方法。首先是舉例子。在文章中,作者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例如,《恐龍無處不在》為了證明不僅南極大陸有恐龍化石這一說法,列舉“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舉‘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的事實,說明南極不止只有恐龍化石,還有別的。說法嚴謹。
其次是作比較。例如《被壓扁的沙子》中,談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區(qū)別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較方法;在《恐龍無處不有》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與其他大陸的恐龍進行比較?!斑@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br>第三是打比方。短文還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語言既生動又明白如話,如《恐龍無處不有》中“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列數字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yōu)槠胀ㄉ匙印?br>舉例子在一些地方已經發(fā)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qū)曾經受到了巨大隕石的撞擊。
摹狀貌一些板塊被拉開,問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版塊也許會緩慢的像另一板塊下面俯視除上述的方法之外,還有“列數字”“作詮釋”等說明方法,這里不一一分述。
準確語言
“在一個科學領域作出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的“肯定”一詞,又如“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中的“最終也許”和“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有過一次‘大絕滅’”中的“毫無疑問”等都能體現語言的嚴密和準確。
教學建議
這兩篇科普文章所介紹的都是比較深奧的科學知識,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樸實、明白如話的語言,使原本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又《恐龍無處不在》是從恐龍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來談大陸板塊的移動;《被壓扁的沙子》是從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推斷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擊。通過這兩篇短文的比較閱讀,讓學生懂得寫作文章可以根據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下筆。重在通過閱讀,整體感知,進一步挖掘文章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對科學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究科學的精神。
原文欣賞
恐龍無處不在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fā)現了一些骨骼化石。該島是離南極海岸不遠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拷厦赖哪隙?。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這個發(fā)現與南極大陸聯(lián)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铸埲绾文茉谀蠘O地區(qū)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現代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更不適應南極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fā)現了這種古老的兩棲動物的化石。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fā)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鞍鍓K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xù)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fā)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huán)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qū)舒適地生活。
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里聚合并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
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0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
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
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被壓扁的沙子
在過去的9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1980年曾經有報道說,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fā)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的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的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次“大滅絕”,發(fā)生過一次“大劫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fā),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因此,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某一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因為當將來面臨這種事件時,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
為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努力尋找證據來驗證這兩種理論。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原蘇聯(lián)科學家發(fā)現,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tài),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穩(wěn)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yōu)槠胀ㄉ匙?。然而,由于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致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百萬年。
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并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百萬年。
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tài)。因此,如果在850C°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yōu)槠胀ǖ纳匙?。(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實驗室制造,但它們在自然界存在嗎?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們只出現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
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經發(fā)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qū)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fā)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在這種情況下,它可通過火山噴發(fā)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fā)溫度極高,巖石會被熔化,所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實上,在火山活動地區(qū)至今沒有發(fā)現過斯石英。
那么,你可能會說在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活動。
亞里桑那大學的J.F.麥克霍恩和幾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巖層的年齡為6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年代。
他們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測試固體物質中的原子排列的現代技術,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們確實檢測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這種情況顯示,在6500萬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擊并形成了數噸重的斯石英。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濺起到平流層中。那么,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字詞
褶皺(zhězhòu):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彎曲的過程。
劫難(jiénàn):災難,災禍。
致密(zhìmì):周密,細致。
追溯(zhuīsù):比喻回首往事、探尋淵源。
天衣無縫(tiānyīwúfèng):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沒有一點破綻。也比喻詩文渾然一體,沒有雕琢的痕跡。
不解之謎(bùjiězhīmí):解不開的謎團。
冰天雪地(bīngtiānxǔedì):形容冰雪漫天蓋地,非常寒冷。
趨勢:事物或局勢發(fā)展的動向。
攜帶(xiédài):隨身帶著。
舒適(shūshì):舒服安逸。
悲慘(bēicǎn):處境或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遺骸(yíhái):曾是有生命的軀體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體)。
恐龍
資料: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6億歲,而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跡象是在35億年前才出現的。在生命崛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無數物種悄悄誕生又寂然滅絕,迎來了地球生命歷程中最輝煌的一段,即恐龍時代??铸垥r代主要指地質史上的中生代時期,這一時期又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在這一時期,恐龍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存活了近1.6億年,最后由于白堊紀末期的物種大滅絕事件而滅亡,中生代亦隨即結束??铸埵窃浽诘厍蛏仙钸^的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恐龍是距今1億3千萬年前地球上爬行動物的總稱。它們的種類很多,身體大小、形狀、生活習性各不相同,陸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龍類爬行動物的活動場所。大的如中國四川省合川縣發(fā)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全身長22米,體高3.5米,體重40~50噸。平時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體,以水中的藻類為食物。小的鸚鵡龍整個身體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飛翔,像長尾的喙嘴龍,有尖利的牙齒和長長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塊像蒼蠅拍形狀的膜,飛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馬拉雅魚龍,食肉善游,上下頜特別長,形成長吻,口內有牙齒,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陸上的武士,如劍龍,身長6米,頭小,背部高拱,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豎立著,尾尖處有骨刺,是御敵的武器。到了1億3千萬年前左右,由于強烈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的地形、氣候的變化,稱霸一時的恐龍在地球上就完全滅絕了??铸垳缤龅脑蛑两駴]有定論,但應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是當時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與恐龍內在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
作者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出生于俄羅斯的美國猶太人作家是生物化學教授,門薩學會會員,他創(chuàng)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創(chuàng)作和編輯過的書籍超過500冊,據估計他至少寫過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阿西莫夫是公認的科幻大師,與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并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并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為人稱道,其它的主要著作還有「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歸一統(tǒng),被譽為“科幻圣經”。阿西莫夫筆下產出不少短篇小說,其中〈夜歸〉(Nightfall)曾獲美國科幻作家協(xié)會(ScienceFictionWritersofAmerica)票選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說。他也寫推理小說和奇幻小說,以及大量的非文學類作品,并曾用筆名保羅·法蘭西(PaulFrench)為青少年撰寫科幻小說「幸運之星系列」。阿西莫夫治學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學手法闡述科學概念,盡可能細數從頭,理性分析科學脈絡。提及某個科學家時,也會一并附上詳細的背景資料,諸如國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語源學和發(fā)音方式介紹科技名詞。這些特點在他的《科學指南》(GuidetoScience)、三大卷的《認識物理學》(Understanding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學探索史綱》(Asimov'sChronologyofScienceandDiscovery)里處處可見。阿西莫夫參與門薩學會多年,后來有點不甘愿的被任選為副會長,他說這個學會的會員都「好逞能斗智」,相較之下,他更樂意擔任美國人道協(xié)會(AmericanHumanistAssociation)的會長。小行星「5020Asimov」、《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艾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個人生平
青少年時期阿西莫夫約莫是1920年1月2日(出生日期僅供參考,實際的日期尚未確定)出生于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彼得羅維奇的猶太鄉(xiāng)鎮(zhèn),父親猶大·阿西莫夫(JudahAsimov),母親安娜·瑞秋·柏曼·阿西莫夫(AnnaRachelBermanAsimov),是以磨坊為業(yè)的猶太家庭。家族姓氏源于單字「Azimy」,俄語的意思是「冬天磨谷」,字尾飾以曾曾祖父的名字,紀念他的辛勞。阿西莫夫在第一本自傳《InMemoryYetGreen》里解釋過自己姓氏的念法:“有天我收到一張明信片,詢問我的姓氏到底該怎么念,據說事關一場豪賭。我常這么說:「把三個很簡單的英文單字『has』『him』『of』放在一起,就成了『has-him-of』,先用正常的速度念一遍,然后把兩個前綴『h』拿掉再念一次,不就是『Asimov』了嗎?!拐f真的,有那么困難嗎?!卑⑽髂?歲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紐約布魯克林長大,5歲自己學習認字,由于父母只使用意第緒語和英語溝通,所以他不會說俄語,但能講流利的意第緒語跟英語。他的父母承接了一家雜貨店,家里人都要在店里幫忙,他因此接觸到店里賣的廉價科幻雜志,一腳踏入科幻世界。阿西莫夫11歲下筆寫小說,19歲稿子就賣給了科幻雜志社。從教生涯阿西莫夫未滿16歲便完成高中學業(yè),1939年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1948年回校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離開校園的這段期間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他在費城海軍造船廠的大氣實驗室以平民身分工作三年。戰(zhàn)后加入美國陸軍,服役九個月就光榮退伍。從軍期間,他靠打字升到下士,僥幸躲過1946年在比基尼環(huán)礁的原子彈試爆。阿西莫夫完成博士學業(yè)后,成為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生化講師,從此跟波大建立起終生的關系。1955年升任副教授。1958年他全心投入寫作后,就不再教書(他寫作所得遠比任教來得多),但仍爭取到保留副教授的頭銜。1979年大學為表揚他的寫作,晉升他為生物化學教授。1965年,應大學莫加紀念圖書館(MugarMemorialLibrary)館長霍華·戈特利布(HowardGottlieb)之請,阿西莫夫捐贈出他的私人文件。一共464箱,放滿71格的收藏架。最后階段1942年7月26日,阿西莫夫與葛楚·布魯潔曼(GertrudeBlugerman)結婚,生有一子一女,1970年分居,1973年他和葛楚離婚,與珍妮特·杰普生(JanetO.Jeppson)結婚。1992年4月6日,阿西莫夫離開他的第二任妻子珍妮特和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子女,撒手人寰。他死后十年,珍·妮特版本的阿西莫夫自傳《It'sBeenaGoodLife》出版,揭露他死于艾滋病。1983年12月,在他進行一次心臟繞道手術時,輸血感染到艾滋病毒。明確的死因是艾滋病毒感染并發(fā)癥所引起的心腎衰竭。珍妮特·阿西莫夫在這本自傳的跋里寫道,阿西莫夫想要「公開」,醫(yī)生說服他保持沉默,警告大眾對艾滋病的偏見會傷害到他的家人。阿西莫夫的家人想在他死后公開,卻適逢阿瑟·阿什(ArthurAshe)公開得到艾滋病之后爆發(fā)爭論,于是就打消了念頭。十年之后,阿西莫夫的醫(yī)生過世,珍妮特和家人才同意公開他的死因。
課文介紹
《恐龍無處不在》“恐龍無處不在”,初看標題,我們可能以為這篇短文要向人們描繪恐龍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況,但讀了全文,我們才明白這是一篇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fā)現來證明“板塊構造”學說的科普論文。
文章開頭突發(fā)議論:“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兩句議論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南極和地球其他大陸上都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特別是南極洲發(fā)現恐龍化石,引起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qū)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作者并沒有把思維定格在恐龍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這個發(fā)現與南極大陸聯(lián)系起來考察,由此及彼步步追問:“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陸地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呢?”行文到第6、7段,對這一問題做出直截了當的回答:“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薄鞍鍓K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憋@然,一部分恐龍正是搭乘這一班“航船”來到南極的。
第8、9、10、11段簡明地介紹了“板塊”學說,并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地球在四十多億年的發(fā)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少次”,由于恐龍統(tǒng)治地球的時間太長,它們恰好經歷了一個泛大陸由合而分的過程,成了地質演變歷史的見證。泛大陸先是分成四塊,然后大部分繼續(xù)分裂(只有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后形成一體),于是,“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
本文可使讀者了解“板塊構造”“大滅絕”“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等科學概念。
南極大陸,這個也曾是生機勃勃的“生命之舟”,由于它駛向了地球的極地而“最后成了冰雪天地”,導致搭乘這班航船的大部分生物滅絕,恐龍不過是它們之中較為顯赫著名的。
課文理解
1、《被壓扁的沙子》是否離題太遠?換成《恐龍是怎樣滅絕的》不好嗎?
答:沒有離題;不好;本文的題目不但沒有離題,還能提示讀者,恐龍滅絕的“撞擊說”所以產生,與對被壓扁的沙子的科學發(fā)現和科學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題形象性強,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改成《恐龍是怎樣滅絕的》,文題對本文內容起不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主要作品:《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
1、《基地系列》
本書講述了在統(tǒng)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zhàn)爭的黑暗時期,于是集合帝國中最優(yōu)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共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
2、《機器人系列》
阿西莫夫利用自己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從而演繹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精彩故事。
3、《銀河帝國三部曲》
這是一部經典科幻小說,三部曲包括三部長篇小說與一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繁星若塵》、《星空暗流》、《蒼穹微石》和《Blind Alley》。
艾薩克·阿西莫夫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俄羅斯猶太裔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痘叵盗小贰躲y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圣經”。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并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同時也是著名的門薩學會會員,并且后來擔任副會長。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
1月2日 美國禁酒令生效。 8日 吳天禮先生在中國廣寧江屯鎮(zhèn)成立義和茶行(現:昊展茶業(yè)全國連鎖),經營茶葉及傳播中華茶文化。 10日 國際聯(lián)盟成立。日本與德國正式媾和。 11日 臺灣新民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19日 日本就山東問題向中國發(fā)出通牒。 24日 周恩來等天津學生領袖被捕。 26日 孫中山說:“二十一”條應作廢,日本通牒可置之不理。 年初 天津利生體育用品工廠開工。 本月 劉鴻生在蘇州創(chuàng)辦了華鴻生火柴無限公司。 本月 梅蘭芳自導自演的戲曲影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在京上演。 2月29日 總理靳云鵬以“病迫才拙”為由提出辭職。 本月 惲代英在武昌創(chuàng)辦利群書社。 本月 女子第一次正式進入北京大學讀書。 3月13日 中東鐵路工人全線大罷工??棺h霍爾瓦特拖欠工人工資。 14日 北京政府解除霍爾瓦特一切權力和白俄軍警武裝。 31日 由李大釗組織發(fā)起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正式成立。 4月 八省同盟決議搞垮安福系。 24日 譚人鳳去世。 本月 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華,幫助李大釗進行建黨準備工作。 5月 1日 上海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活動。 4日 胡適反對學生用罷課解決問題。 23日 近代教育家高陽毀家興學,創(chuàng)辦私立無錫中學。 本月 陳獨秀發(fā)起成立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會見了維經斯基一行。 6月10日 在唐繼堯的操縱下,川、滇、黔爆發(fā)戰(zhàn)爭。 28日 靳云鵬內閣解散。 29日 中國參加國際聯(lián)盟,該聯(lián)盟以凡爾賽和約簽字國為主體。 本月 張作霖赴京作調解人。 7月14日 直皖大戰(zhàn)爆發(fā),吳佩孚奔擒段祺瑞未果。 17日 浙江溫嶺等四縣洪潮泛濫,災情為60年所未有,災民總計達萬余人。 本月 皖系段祺瑞戰(zhàn)敗。 8月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在上海問世。 本月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創(chuàng)辦《共產黨》月刊和《勞動界》周刊。 本月 靳云鵬再組內閣。 本月 周佛海發(fā)起東京共產主義小組。 9月21日 中國革命理論家朱執(zhí)信遇難。 本月 英國哲學家羅素來到中國講學。 26日 毛澤東預言未來的政治屬于工農。 27日 蘇俄第二次對華宣言。 10月 2日 日本出兵占領吉林琿春。 14日 唐山煤礦瓦斯大爆炸,數百人死于地下。 17日 謝文達駕駛一架老式飛機,在臺北上空飛過,成為第一位駕機上青天的臺灣人。 29日 蔣介石得到孫中山器重。 本月 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在北京大學成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 本月 武漢、長沙、廣州組建共產主義小組。 11月11日 鄧小平、周恩來等人赴法國勤工儉學。 28日 孫中山逼迫廣州重組軍政府。 本月 西藏僧俗驅逐英國使團。 本月 陳獨秀主持起草《中國共產黨宣言》。 本月 蘇俄第三次聲明廢除帝俄時代對華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 12月14日 世界工人聯(lián)合會工人執(zhí)行部總干事致電上海機器工會,表示國際同情心。 16日 寧夏海源地區(qū)發(fā)生8.5級大地震,有4城市完全被毀,死亡23萬人。 本月 濟南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本年 故宮博物院成立。 本年 直、魯、豫、晉、陜各省旱情嚴重。 12月 陳獨秀、李 達、陳望道、邵力子等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批評張東蓀反對社會主義,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謬論,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編輯本段1月
1月4日,黎錦熙到北長街99號福佑寺,訪在這里主辦平民通訊社的毛澤東。 1月6日,天津國民大會通電全國聲討安福系。 1月10日,國際聯(lián)盟第一次開會,簽署凡爾賽條約,正式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月16日,美國開始執(zhí)行禁酒令。 1月16日,同盟國要求荷蘭驅逐逃亡的德國皇帝。 1月18日,毛澤東在陶然亭與鄧中夏等輔社在京友人聚會,并攝影留念。 1月19日,美國國會拒絕參加國際聯(lián)盟。 1月23日,荷蘭拒絕驅逐德皇。 1月29日,天津學生為檢查日貨被鎮(zhèn)壓事,向省長請愿,又遭軍警殘酷鎮(zhèn)壓。周恩來等4人被拘捕。31日以后,北京、上海、南京、唐山等地群眾團體紛紛通電和舉行游行示威,支持天津學生運動。 1月下旬,梁啟超自法歸國,抵上海。
編輯本段2月
2月2日,愛沙尼亞宣布獨立。陳獨秀
2月5日,陳獨秀在武漢講演,題為:《社會改造的方法與信仰》。7日晚,北上返京。旋即由李大釗護送出京轉上海。 2月9日,國際聯(lián)盟決定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歸瑞典。 2月17日,在柏林一個女子自殺未遂,她聲稱她是俄羅斯安娜塔西亞公主。 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組織納粹黨。
編輯本段3月
3月19日,美國國會拒絕簽署凡爾塞條約。 3月,李大釗、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等發(fā)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斯(思)學說研究會。
編輯本段4月
4月19日,德國和俄羅斯決定戰(zhàn)后交換戰(zhàn)俘。 4月23日,土耳其國會宣布廢黜蘇丹制。 4月24日,波俄戰(zhàn)爭:波蘭和烏克蘭軍隊進攻俄羅斯,占領烏克蘭。 4月,共產國際代表威金斯基在北京會見李大釗,旋經李大釗介紹至上海同陳獨秀會見。
編輯本段5月
5月7日,波俄戰(zhàn)爭:波蘭軍隊占領基輔。 5月16日,瑞士國民公投決定加入國際聯(lián)盟。 5月16日,教皇本篤十五世宣布圣女貞德為天主教圣人。 5月17日,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撤出它們占領的德國城市。 5月26日,湘南戰(zhàn)爭開始。 5月27日,托馬斯·馬薩利克當選捷克總統(tǒng)。 5月31日,吳佩孚部撤防,27日過長沙,今日抵武漢。
編輯本段6月
6月4日,匈牙利簽署特里阿農條約。 6月11日,張敬堯由長沙逃跑,次日湘軍占長沙。 6月12日,波俄戰(zhàn)爭:蘇聯(lián)紅軍重新占領基輔。 6月15日,德國與丹麥簽署邊境條約,北石勒蘇益格歸丹麥。 6月22日,希臘進攻土耳其。 6月29日,中國加入國際聯(lián)盟。
編輯本段7月
7月1日,北京政府停付俄國庚子賠款。 7月2日,波俄戰(zhàn)爭:蘇聯(lián)紅軍開入波蘭。 7月6日,馮玉祥率部由湖南常德等處退至湖北境。 7月12日,俄羅斯承認立陶宛獨立。 7月14日,中國爆發(fā)直皖戰(zhàn)爭。 7月22日,波俄戰(zhàn)爭:波蘭向俄羅斯求和。
編輯本段8月
8月3日,天主教徒在貝爾法斯特暴動。 8月9日,徐世昌再任靳云鵬為國務總理。 8月10日,土耳其簽署塞夫勒條約。 8月11日,第一次粵桂戰(zhàn)爭爆發(fā)。 8月11日,俄羅斯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 8月12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漳州誓師聲討桂系。10月29日,攻克廣州。 8月13日至21日,波俄戰(zhàn)爭:蘇聯(lián)紅軍在華沙戰(zhàn)役中失利。 8月14日,曹錕、張作霖由津入京 8月15日,《勞動界》周刊在上海創(chuàng)刊。 8月,在共產國際代表幫助下,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俞秀松、李達、施存統(tǒng)、楊明齋、邵力子在上海法租界漁陽里2號陳獨秀家中成立“中國共產黨”。 8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漁陽里2號成立。 8月22日,俄羅斯研究會在長沙成立。 8月23日,第七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開幕。 8月26日,美國婦女獲得選舉權。
編輯本段9月
9月1日,《新青年》雜志8卷1號發(fā)表陳獨秀的《談政治》。 9月5日,梁啟超等創(chuàng)設“講學社”,邀請各國學者來華講學。 9月11日,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 9月13日,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9月16日,在美國紐約華爾街發(fā)生炸彈爆炸事件,35人死亡。 9月21日,朱執(zhí)信因調解虎門駐軍與東莞民軍糾紛,遇難。 9月27日,蘇俄政府發(fā)表第二次對華宣言。
編輯本段10月
10月3日,《勞動者》周刊在廣州創(chuàng)刊。 10月4日,北京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李大釗為負責人。 10月12日,波俄戰(zhàn)爭:俄羅斯與波蘭停火。
編輯本段11月
11月2日,沃倫·G·哈定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獲勝。 11月7日,《共產黨》月刊在上海出版。 11月15日,國際聯(lián)盟第一次全體大會。 11月17日,國際聯(lián)盟指點但澤為自由城市。 11月20日,英、美、法、日4國政府發(fā)表聲明,宣告新銀行團成立。 11月21日,血腥星期天:英國軍隊在都柏林向一場足球賽觀眾開火。 11月21日,上海機器工會在上海開成立大會。 11月25日,孫中山偕伍廷芳、唐紹儀等離滬去粵。28日,經香港抵廣州。29日,重組軍政府。 11月29日,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顏惠慶接見蘇俄代表優(yōu)林。
編輯本段12月
12月5日,希臘國民公投決定重新設置國王。 12月15日,張東有在《改造》3卷4號發(fā)表《現在與將來》。 12月16日,芬蘭加入國際聯(lián)盟。 12月16日,寧夏海原地震。 12月23日,英國和法國簽署條約,英國占據巴勒斯坦,法國敘利亞。
編輯本段出生
1月2日,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科幻作家(逝世1992年) 1月20日,費德里科·費里尼,意大利電影導演(逝世1993年) 2月7日,王安,美國電腦先驅(逝世1990年) 2月11日,法魯克一世,埃及國王(逝世1965年) 2月23日,孔德成,孔子七十七代嫡長孫,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 3月7日,柏楊,臺灣作家、觀察家和文化思想家,被稱為“臺灣的魯迅”(逝世2008年) 4月15日,理查德·馮·魏茨澤克,德國政治家 5月18日,約翰·保羅二世,教皇(逝世2005年) 6月2日,馬塞爾·賴?!崞妫聡膶W評論家 6月17日,廖德政,臺灣畫家 7月17日,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國際奧委會前主席 7月25日,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英國生物化學家(逝世1958年) 8月20日,江姐,中國共產黨員、中共川東地委和川東臨委聯(lián)絡員(逝世于1949年) 9月30日,張愛玲,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逝世1995年) 10月24日,朱德群, 法籍抒情抽象派藝術家,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11月15日,偉恩·第伯,美國的普普藝術畫家 月日不詳,洪通,臺灣素人畫家(逝世1987年)
編輯本段逝世
5月21日,墨西哥首任總統(tǒng)貝努斯蒂亞諾·卡蘭薩(Venustiano Carranza) 9月,朱執(zhí)信,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
編輯本段諾貝爾獎
物理:沙勒·紀堯姆 化學:瓦爾特·能斯特 生理和醫(yī)學:奧古斯特·克勞 文學:克努特·漢姆生 和平:萊昂·布爾熱瓦
開放分類:
歷史事件,年份,年代,年度記事,時間段
我來完善 “1920年”相關詞條:
1919年1921年
1919年 1921年
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188本詞條對我有幫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更多
合作編輯者
____唐三藏____ ,世界級中國研究 ,24421008 ,汝民 ,百科ROBOT ,西羊圈 ,半月沙川更多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需進一步完善,百科歡迎您也來參與編輯詞條在開始編輯前,您還可以先學習如何編輯詞條
如想投訴,請到投訴中心;如想提出意見、建議,請到吧。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3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