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CS的孩子們(下)

      永遠的華西 2023-09-21 12:54:55

      關(guān)注我吧

      作者:向素珍

      2020.9

      (四)在仁壽的日子里

      1937年 7月7日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隨著中央國民政府主要機構(gòu)內(nèi)遷西南
      ,四川省省會成都成為日軍轟炸的重要目標
      。為了躲避日機的轟炸
      ,從1939年秋天至1943年底
      ,華西加拿大學校搬遷至仁壽

      這期間

      ,除加拿大的孩子外
      ,學校還接納了來自日占區(qū)的美國和英國的孩子以及少量中國孩子

      據(jù)統(tǒng)計,從1938年11月8日至1944年12月18日長達6年零40天的日子里

      ,成都先后遭遇日本31次大轟炸
      ,出動飛機921架,投彈2455枚
      ,造成5337人員傷亡(其中死1762人
      ,傷3575人)
      。特別在1941年7月27日,日本對成都的轟炸達到抗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程度
      。當天
      ,日軍出動108架轟炸機,分成四批
      ,分別對成都鹽市口
      、春熙路、少城公園一帶進行慘烈轟炸
      ,史稱“7·27慘案”
      。(摘自2014年7月5日《成都日報》)

      戰(zhàn)爭的記憶:

      圖片說明:1938年11月8日這一天,CS孩子與成都百姓共同見證和經(jīng)歷了日軍對成都的第一次大轟炸

      。這是他們自出生以來首次親歷戰(zhàn)爭的殘酷
      。每次警報響起,CS孩子們就聚集在陽臺前長長的走廊上
      ,藏在新砍下的柳條做成的掩體后面
      ,躲避流彈和彈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吹饺紵械某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孩子們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下面是幾位CS孩子對當時場面的回憶:

      貝絲(Beth Leach): “當時我們就在校園里

      ,我清晰的記得第一聲爆炸聲
      。我記得我大概是六歲,站在母親的旁邊看著整個成都一直在火里燃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戴維(David Spooner): “我們跑出門去看飛機,有兩架中國的戰(zhàn)斗機飛上天空對抗日本的戰(zhàn)斗機

      。但是當時能用的最好的戰(zhàn)斗機是一戰(zhàn)留下來的
      ,當然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只是些雙翼飛機而已
      ,完全無法和日本人對抗
      。那兩位飛行員嘗試保護成都,但是都被打下來了
      。我還記得飛機掉落下來
      ,身后是一長串煙霧,那兩位飛行員可能當時就已經(jīng)犧牲了
      ,很勇敢的人
      。”

      云達樂(Don Willmott): “那天我吃完早飯之后

      ,正在洗澡
      。10點鐘的時候空襲警報響起了
      。我們打開了所有的窗戶以防被震碎。中國的飛機開始轟鳴
      ,一群美國制造的小型軍用飛機慢慢在空中盤旋
      ,然后緊急信號燈發(fā)出。不一會兒
      ,我看見了日本的飛機
      。我想大概有27架戰(zhàn)斗機,他們排成整齊的隊伍
      ,互相飛得很近
      。我聽說有炸彈,但是沒有聽見爆炸聲
      。銀色閃光出現(xiàn)在他們周圍
      ,我聽見了機槍的聲音。那天
      ,中國的戰(zhàn)斗機擊落了三四架日本飛機,包括消滅了一個領(lǐng)導和指揮空襲成都與重慶很重要的日本官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圖片說明:一次次的防空警報在摧殘著黃思禮和孩子們緊繃的神經(jīng)。1939年春天

      ,學校決定去峨眉山度假區(qū)上一段時間課再回成都
      。1939年6月11日傍晚,27架日本飛機對成都進行空襲
      ,其襲擊的目標也包括了華西協(xié)合大學
      。一顆日機的炸彈落在了離學校很近的地方,爆炸的沖擊波甚至炸碎了學校的窗戶
      。雖然并沒有人員傷亡
      ,但給孩子們找個更為安全的地方上課已勢在必行。圖為1939年被日機轟炸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

      1939年秋天

      ,學校最終決定遷至距成都80公里的仁壽。那里有空置的醫(yī)院和女子學校
      ,這一切都適合改作加拿大學校

      古城仁壽:

      (拍攝于1939-1943年)

      仁壽縣坐落在四川盆地南部,距離成都80公里

      。這里丘陵環(huán)繞
      ,山清水秀,相對炮火肆掠的成都
      ,無疑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更是CS孩子讀書學習的絕佳境地
      。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曾來到這里建醫(yī)院和學校。

      搬遷:(拍攝于1939年)

      圖片說明:在黃思禮的主持下

      ,學校所有教職員工趕在秋季開學前組織孩子們開始了緊張的搬遷

      仁壽CS學校:

      仁壽縣空置的教會醫(yī)院和學校正好適合改作加拿大學校,但要把一座空蕩蕩的醫(yī)院和一間間空房子改造成一所可以容納75名師生的寄宿學校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wù)

      。由于長期閑置
      ,院子里雜草叢生,蛛網(wǎng)密布
      ,儼然一座老鼠的樂園
      。75個人的生活、教學
      、物資供應(yīng)等等
      ,耗盡了黃思禮和教職工們的精力。學校請來當?shù)啬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鐵匠
      、泥瓦匠等手藝人,一個建設(shè)新學校
      、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工作在仁壽校園轟轟烈烈地展開
      。校長黃思禮親自動手做家具、縫制衣服
      、設(shè)計煤油燈具
      ;教職員工們頻繁往來縣城和附近小鎮(zhèn),就地取材
      、討價還價購買食物和燃料
      ;學校聘來華西教授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科學種植蔬菜,購買奶牛指導農(nóng)戶科學喂養(yǎng)
      ,親自檢測奶品質(zhì)量
      ;他們還搬來成都學校圖書館的大部分書籍物品和多架鋼琴。師生們同甘共苦
      ,共度難關(guān)
      。沒有床,CS孩子們就睡在地板或草墊上
      ;沒有被蓋
      ,就裹在厚毯子里;沒有桌椅
      ,就站著吃飯
      ,坐在地上上課學習。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奇跡般地迎來了一個自給自足
      、充滿生機的全新的“仁壽加拿大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

      圖片說明:全新的“仁壽加拿大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拍攝于1939年)

      文字說明:在仁壽的部分教職人員

      圖片說明:CS孩子云達樂(Don Willmott)于1942年畫的漫畫《加拿大學校的閣樓》

      文字說明:孩子們按12人或15人一組,分散組合在各個樓房里由學校舍監(jiān)與教師共同管理

      ,同吃同住
      。學生與管教、教師組成了一個成員眾多的溫暖的大家庭
      ,而擁有這段特殊經(jīng)歷的CS孩子們則成為親密的“兄弟姐妹”
      。他們愉快地享受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新生活。(拍攝于1939年)

      圖片說明:1940年仁壽學校部分師生

      圖片說明:沒有煤油和電燈

      ,黃思禮模仿希臘燈的樣式
      ,設(shè)計了一盞具有美感的桐油燈。他在仁壽街上找到一位錫匠
      ,親自指導他制作了100多盞這樣的燈
      ,學校里每人擁有一盞。燈座大概一英尺高
      ,有 3 根燈芯伸入油碗中
      。這盞燈伴隨CS孩子們度過了4年的學習時光。

      在仁壽的生活是艱苦的

      ,所有的人都必須全力以赴戰(zhàn)勝困難
      。當房子改造完畢
      ,生活基本走上正軌時
      ,學校開始上課。除正常的課程外
      ,黃思禮校長還親自教授科學和藝術(shù)課
      ,洛克伍德(Ms.Lockwood)夫人和 維爾斯(Ms.Veals)夫人教授藝術(shù)鑒賞,吉恩·米勒(Dr.Jean Millar)醫(yī)生教授衛(wèi)生課

      學校同時引導學生們發(fā)掘自己的智慧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
      。成都加拿大學校圖書館里的書和鋼琴也搬到了仁壽
      ,每個宿舍都有一架鋼琴供大家練習,學生們還常常舉辦鋼琴獨奏會
      。他們自己編排籃球
      、足球等體育賽程表,表演各種滑稽短劇和喜劇等
      ,甚至自己喂雞
      、喂豬

      圖片說明:圖為學校和網(wǎng)球場(拍攝于1930-1940年代)

      雖然條件艱苦,體育活動依然豐富多彩

      。學生們常常被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籃球比賽
      ;在圍墻外的一片寬闊的空地上玩棒球;在斜坡上玩彈珠;在人行道上跳房
      、跳繩
      、打排球、打羽毛球
      。還有跳高
      、跳遠、扔鉛球
      、賽跑等等
      。當?shù)乩习傩粘3?匆婞S思禮帶領(lǐng)一群孩子在田間小路上來回狂奔
      ,大汗淋漓
      ,在草坪上拍打網(wǎng)球,反復跳來跳去
      。他們很是納悶和不理解這位外國校長的奇怪行為
      ,認為這是讓小孩受罪,曾有人忍不住問他:“如果一定要把球從網(wǎng)的一邊打到另一邊去
      ,為何不雇苦力來拍打呢
      ?”

      圖片說明:籃球比賽(拍攝于1930-1940年代)

      圖片說明:夏天結(jié)伴溜到河里游泳是孩子們非常愜意的事情(拍攝于1940年夏)

      圖片說明:爬到農(nóng)民的守瓜棚里也很開心。(拍攝于1940年左右)

      在仁壽

      ,過節(jié)是CS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萬圣節(jié)
      、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
      、愚人節(jié)
      、五溯節(jié)以及中國的春節(jié)……總會讓孩子們歡欣鼓舞。

      圖片說明:5月1日是英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五溯節(jié)

      。這一天
      ,人們會在鄉(xiāng)村草地的中央用樹葉裝飾一根高柱,作為萬物生長的象征
      ,俗稱“五月柱”
      。柱頂系有許多彩帶,參加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顒拥娜藗兠咳耸治找桓c柱頂相連的彩帶
      ,圍繞5月柱載歌載舞,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jié)日
      ,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傳入英國。圖為CS孩子們在仁壽慶祝五溯節(jié)
      。(拍攝于1940年)

      圖片說明:五溯節(jié)還有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在游園活動中選出最佳美女

      ,稱為“五月王后”,作為春天的象征
      。圖為CS孩子們簇擁著頭戴花環(huán)的“五月王后”
      。(拍攝于1940年)

      圖片說明:在成都的父母們希望孩子每周給他們寫一封信,因此

      ,學校將這一要求作為學業(yè)的一部分布置給孩子們
      ,并要求周日的晚餐必須憑信進餐。這一封封信成為CS孩子們與遠在成都的父母進行心靈交流的載體
      ,真實記錄了CS學校在仁壽期間的點點滴滴
      ,也為研究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提供了最寶貴的素材。

      文字說明:學校常常舉行舞會

      。這是1940年的畢業(yè)舞會出席證和舞會節(jié)目單

      圖片說明:這是半枚銀元的正反兩面

      。在仁壽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CS孩子甚至自己喂豬
      、喂雞
      。尼爾(Neil Bell)和格倫(Glenn Walmsley) 喂養(yǎng)的豬長大后賣了一塊銀元,他們將這枚銀元一分為二
      ,一人半枚
      。這是Neil Bell分得的那半枚。

      圖片說明:93歲的尼爾(Neil Bell)將這半枚銀元珍藏至今

      。2016年當他再次回到成都時
      ,特地帶來了伴隨他一生的半枚勞動所得。

      圖片說明:1940 年的冬天

      ,仁壽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
      。美麗的雪景讓他們欣喜若狂
      。黃思禮校長宣布放一天假
      。他們每個人提個小桶,從竹葉上
      、樹葉上
      、田坎邊、莊稼地里去收集積雪
      ,然后把雪放進一個冷凍器里加上奶和糖攪拌
      ,做成“冰淇淋”。那是他們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吃到“冰淇淋”。(拍攝于1940年)

      由于交通不便

      ,一些高年級學生選擇騎自行車往返成都和仁壽
      。當時的道路基本是泥土路,在這種路上騎長途自行車無疑是對意志的特殊考驗
      ,也是近距離觀察
      、接觸中國社會最底層人民生活狀況的機會。在抗戰(zhàn)的艱苦歲月
      ,能與中國人民同甘共苦
      ,是他們一生難忘的經(jīng)歷。

      文字說明:云達樂在仁壽的鄉(xiāng)間土路上愉快地跨上自行車

      ,回成都的心情總是很好的
      。(拍攝于1939年秋)

      云達樂在給他父母的信中描述了他騎自行車回成都的一次經(jīng)歷(1939年9月) :

      “當我和比爾.菲爾普斯與其余那些乘坐轎子的伙伴分別時,天仍下著小雨

      ,我們走出小鎮(zhèn)
      ,向著泥濘公路前進。我們很冷
      ,但是我們沿著泥濘的公路前行一會兒后
      ,很快就暖和了。雨一直下
      ,當我們走了8英里的泥濘公路后
      ,到了一片小山丘處。我們身上沾滿了泥土
      。我們推著自行車走了長長三英里才到達山丘頂端
      。走到一半路時,泥土越來越厚
      ,糊滿了自行車的輪子
      ,我根本不能移動我的自行車。我們用凍成冰棍的手指把厚泥土清理掉
      。我穿著中國的草鞋
      ,很快草鞋沾著泥土變得又重又滑,我不得不把它們脫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他將這次經(jīng)歷畫了一組漫畫:《從仁壽騎自行車回成都》

      1、出發(fā)之前的幻想:當我們凱旋歸來時一定會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2

      、上路之后的感覺:“你不覺得我們最好還是步行嗎?”

      3

      、跌倒后的狼狽

      4

      、在夜路上的對話:

      A:“我以為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成都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B:“我感覺路滑

      ,但也不確定,因為我的草鞋里面很多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C:“我覺得我看見了一點光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5

      、“等一等,Joe的草鞋掉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6、到了jai dian poo

      ,渾身濕透了
      ,每個人都需要干衣服。

      A:“我咋沒在包包里頭多帶點衣服呢

      ??”

      B:“你可不可以借給我一雙襪子

      ?”

      C:“我需要一條褲子

      。”

      D:“你有沒有一件多余的毛衣

      ?”

      7

      、在疲憊不堪的路上:

      A:“我聽見汽車來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B:“不

      ,不是,是杰克的牙齒在打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C:“我認為這條路比那邊那條路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D:“我的鼻涕早就流到成都了

      。”

      文字說明:戰(zhàn)爭帶來的通貨膨脹

      ,嚴重影響了人生
      ,也嚴重影響了這些加拿大人的生活
      。他們的工資支付了孩子的生活和學費以后
      ,已所剩無幾
      。每年從4月至11月,男孩們幾乎都穿草鞋
      。左圖為云達樂(Don Willmott)1940年的草鞋漫畫
      ,右圖為老年的云達樂與他珍藏至今的草鞋。

      仁壽的4年

      ,是學校歷史上最美好
      、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也是CS孩子生命中最重要
      、最難忘的時期

      1943年,由于持續(xù)上升的生活費用以及失控的通貨膨脹,加拿大學校已無力在中國繼續(xù)運行。多數(shù)學生去往印度繼續(xù)學業(yè),一些學生則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

      。在學校的最后一天,學生們舉行了一個莊嚴而悲壯的儀式
      ,埋葬了課程表,生了一堆巨大的篝火, 燒掉了伴隨他們幾年、帶給他們知識和力量的書本
      。孩子們流下了難過和不舍的眼淚
      ,告別了由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帶給他們歡樂和智慧的仁壽加拿大學校
      ,告別了淳樸善良的仁壽鄉(xiāng)親……

      這年底一個寒冷的黃昏

      ,在仁壽加拿大學校的門口,黃思禮送走了最后一名學生
      。帶著悲傷之情
      ,他鎖上了學校大門,回到了成都

      在此后的時間里

      ,黃思禮一直待在成都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內(nèi)潛心研究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
      、宗教和文學
      。1945年,他回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讀教育學博士
      。他畢業(yè)論文的主題是——《論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

      (五)最后的歲月

      1946年至1947年期間,一些孩子跟隨著他們的父母又重新回到成都

      。但是
      ,因為加拿大學校早已關(guān)閉,這些孩子面臨著無處學習的窘境

      1947年秋天

      ,已經(jīng)拿到了多倫多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準備留校的黃思禮接到了教會的邀請信, 再次返回成都繼續(xù)擔任加拿大學校的校長
      。因為學生數(shù)量很少,黃思禮只有把幾個年級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集中授課
      。1948年,黃思禮接受多倫多大學東亞研究學會的邀請回到加拿大
      ,擔任該會主席。

      1948 年秋天,Rev. Ervin E. Newcombe 接任校長

      圖片說明:CS學生與新校長紐康比(Rev. Ervin E. Newcombe 后排右1)合影

      (拍攝于1948年秋)

      文字說明:1948 年春

      ,加拿大學校學生在成都的最后演出。

      文字說明:1949年5月24日,加拿大學校舉辦了最后一次運動會

      1949 年秋天

      ,學校學生的數(shù)量已減至10人,學生們搬到了新騰出來的
      、位于大學校園里的斯廷森(Stinson)的家里上課。

      1950 年7月

      ,華西加拿大學校永遠地關(guān)上了大門

      作者簡介

      向素珍,《老照片項目小組》重要成員

      。十多年來
      ,多次舉辦了反映中加友誼的展覽和老照片巡展。與大邑縣和華西公共衛(wèi)生學院合作
      ,分別組建了《百年歷史影像館》和《華西加拿大學校陳列館》
      。編輯出版了《成都,我的家》大型圖冊
      ,協(xié)助拍攝《相遇百年》大型歷史紀錄片
      。加拿大總督于2013年為項目組頒發(fā)了總督勛章。

      文字編輯:幽蘭

      責任編輯:在水一方

      預覽審閱:三江五湖

      投稿郵箱:yydhx@qq.com

      點點點

      ,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5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沒有在全國范圍內(nèi)普及滿語" rel="prev"> 清軍入關(guān)后強推剃發(fā)令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至于文武百官和天子親軍錦衣衛(wèi)等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
      ,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