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將江山社稷當成一塊大蛋糕,按照自己的意愿將它分給宗室子孫,還賦予了藩王們兵權(quán)。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借鑒歷代分封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先后將其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封于邊疆及內(nèi)地的主要城市。老朱的做法,自然有親情因素夾雜其中,但里面同樣存在著權(quán)謀之術(shù)。
那么,藩王并立,會不會對中央集權(quán)造成影響?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朱元璋考慮的卻更加長遠,他看到了藩王勢力犬牙參互背后所構(gòu)建的微妙平衡。
藩王各個虎視眈眈,每個王爺都在惦記京中圣位,可他們卻不會冒然起兵,為何?還不是忌憚其它強藩,不敢輕舉妄動。所以,強藩們相互制約,達成平衡,正是朱元璋喜聞樂見的情況。
或許有人會說,倘若中央式微,無法維持這份平衡,又該如何是好?
這個假設,是建立在中央式微的前提下的,相信在這種條件下,就算沒有藩王,也會有外戚、權(quán)臣、宦官橫空出世,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其如此,倒不如滿足藩王的野心,畢竟,相比于外姓,藩王終究是本家子弟。
朱元璋,出身草根,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比他的出身更“土”,起碼沒有開國皇帝當過乞丐。巨大的貧富落差,讓朱元璋開始珍惜眼前的生活。
他沒法像傳說中的彭祖一樣活個八百歲,所以他的江山社稷終究要傳給子孫。因此,他希望朱家的兒郎能世世代代地保有這份榮耀和富貴。
朱元璋對外人,堪稱絕對的嚴苛。這份嚴苛是無差別的,哪怕是早年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好兄弟,也逃不過明初四大案的大洗牌。但朱元璋對子孫的態(tài)度,相當仁慈。
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的所有兒子均被封為藩王。朱標是太子,老朱想讓他繼承大統(tǒng),所以自不可能把他也分出去。
每個藩王享受到的待遇都令人眼紅,至少令朝中的大臣們十分嫉妒。老朱是個摳門皇帝,他給官員開出的待遇創(chuàng)了史上新低。
可對于自己的兒子,朱元璋相當大方。每個藩王的祿米,都比正一品官多得多。高官能拿到一份,藩王就能領(lǐng)到五十份。
但若就此說朱元璋是出于親情考慮才分封藩王,也不盡然。朱元璋將兒子全都分封出去,除了要表達父愛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他們成為拱衛(wèi)朱明江山的屏障。
元朝的覆滅,是朱元璋等人一手造就的,所以元末的弊病老朱心知肚明。倘若,元廷在中原設置了藩國,那么,起碼有一半的農(nóng)民起義勢力會在舉事之初遭到彈壓。正因為沒有藩王坐鎮(zhèn),所以元朝統(tǒng)治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義軍逐步蠶食江山。
除此之外,歷朝歷代的權(quán)臣、外戚、宦官之禍,都為朱元璋敲響了警鐘,讓他意識到“勤王”的重要性。當國家面臨內(nèi)憂時,皇帝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親族。即便藩王不懷好意,也總好過大好河山改名換姓。
在朱元璋的構(gòu)想中,只要能讓朱家子孫遍及天下,讓朝中的居心叵測之徒有所顧慮,那么,他的目的就達成了。一般來說,權(quán)臣在中央有一定力量,他們亦會制約藩王。這樣,就能讓權(quán)臣、藩王的勢力達到平衡。
類比宋朝,朱元璋的做法何不是一種變相的分權(quán)呢?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做法似乎更加穩(wěn)妥,因為他所扶持的兩相傾軋的勢力之中,有一支正是朱家“自己人”。
或許有人會問,既是如此,為何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就發(fā)生了靖難之亂呢?
這仍是朱元璋的錯,卻不是分封藩王的錯。
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越來越嚴重,他總是擔心權(quán)臣會影響到允炆將來的統(tǒng)治,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將那些腦袋后面可能長了反骨的大臣屠殺殆盡。
宋國公和五皇子喝了頓酒,兩人似乎聊了些什么,斬!涼國公居功自傲,目無法紀,斬!胡宰相疑似謀反,斬!傅友德什么都沒做錯,照殺不誤!朱元璋殺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每次殺人都要牽連甚廣,不殺到萬人絕不善罷甘休。
到了朱元璋死的時候,朝中的權(quán)臣已經(jīng)死干凈了,這下他終于能安詳?shù)亻]上眼睛了。可這時的朱元璋已經(jīng)老糊涂了,他沒有意識到早年苦心營造的格局,已被自己破壞殆盡。沒有了權(quán)臣的輔佐,明室式微。沒有了權(quán)臣的制衡,藩王崛起。
皇權(quán)與藩權(quán)的矛盾與日俱增,最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終于成了靖難之役的導火索。好在,九泉之下的朱元璋并不會心痛,靖難結(jié)束,天下仍是他老朱家的。
參考資料:
【《歷朝藩王統(tǒng)計表》、《明史》】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7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阿富汗為什么叫做“帝國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