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方有一種比花還美的樹——欒樹,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公園、路旁、東長安街、頤和園、寺廟中等到處都可以看到欒樹的身影。欒樹是高大的喬木樹種,高10-25米,樹冠圓潤,是美麗的“花樹”。它從6月初開花一直可開到9月下旬,花期長達3個半月。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其他的花兒在春天爭奇斗艷后都悄無聲息不見了蹤影之時,美麗的欒樹花開始怒放了,填補了京城夏天無花的缺憾,扮靚了夏天,扮美了京城。那一簇簇嫩黃色的欒樹花像一朵朵金色的祥云飄落在翠綠的樹冠上,金光燦燦欒樹金黃色的花謝后迫不及待地就結(jié)果了
,有些花序甚至一邊開花一邊結(jié)果,展示其美麗和傳宗接代兩不誤。一般開花后半個月左右,就可見到滿樹嫩黃色的囊泡狀果實像小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又成了另外一道美麗的風景。欒樹不但花和果婀娜多姿
、美麗好看,而且有“高尚的品格”。雖然從6月初芒種節(jié)氣開始,溫度和光照等條件很適合它們開花,但這些“謙謙君子”卻禮禮相讓,風度翩翩,并不爭先恐后地爭著展示自己的美麗,而是互相謙讓。于是其實,這是欒樹特殊的生物學(xué)現(xiàn)象
,恐怕是北方樹木中唯一有此習性的樹種,很希望植物學(xué)家和生物學(xué)家探討、研究,解開這個謎底。由于欒樹不同植株間開花時間不同,因而有人誤認為欒樹一年開兩次花
。事實是欒樹一年只開一次花,只是各個植株之間開花時間不同,給人造成了欒樹一年能開兩次花的錯覺。欒樹被稱為“大夫樹”的由來
我國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欒樹很早就被國人發(fā)現(xiàn)和記載了。有關(guān)欒樹最早的記載見于22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中:“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清規(guī)戒律
美麗的欒樹風靡歐美、日本和韓國
根據(jù)美國哈佛大學(xué)植物學(xué)家道斯曼(Michael S. Dosmann)研究,欒樹很早就引起了西方植物學(xué)家和園藝學(xué)家的極大興趣和關(guān)注
經(jīng)考證
乾隆皇帝、傳教士和欒樹
說到這里
湯執(zhí)中除了盡職盡責地管理好乾隆的御花園外
欒樹屬名和種名的由來
欒樹的拉丁語學(xué)名是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ann
,是1772年由拉克斯曼(Laxmann)作為新種、新屬首次發(fā)表的。拉克斯曼(Erik Laxmann)(1737-1796)是芬蘭植物學(xué)家奇特的欒樹花、果和葉
欒樹屬于無患子科(Sapindaceae )欒樹屬(Koelreuteria),為雌雄同株同花序
,屬于蟲媒花樹種。花序大而擴展,為聚傘圓錐形,頂生于小枝頂端,長25-40厘米,每個花序上可有10-30多個分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小花分為雌蕊不育的“雄花”和雌蕊可育的“雌花”兩種花
“雌花”是雌蕊可育的花朵
欒樹的蒴果簇生,串狀
欒樹的葉片為羽狀復(fù)葉
我國欒樹的種類和名稱之我見
我國是欒樹的故鄉(xiāng)
那么,我國到底有多少種欒樹
1.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2.復(fù)羽葉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3.臺灣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formosana (Hayata) F.G. Meyer
4.斐濟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elegans (Seemann) F.G. Meyer
對上述“1.欒樹”的分類大家爭議不大
下面我提出對上述四種欒樹中文名稱的建議:
1. 由于“欒”字本身帶有“木”字旁
,表明它就是樹木,如我們常說的“楊”、“柳”指的就是楊樹和柳樹,而不需在其后再加上“樹”字,比較簡潔2. “欒樹”這個中文名易引起混淆,易被人認為是欒樹屬的所有種
3. “復(fù)羽葉欒樹”這個中文名稱是根據(jù)拉丁文種名“bipinnata” 的意思直譯而來
下面歸納一下我建議的我國和世界欒樹中文名稱及主要特征:
1.北京欒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在華北地區(qū)常見
2.黃山欒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主要分布在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
,故稱之為“南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3.臺灣欒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formosana (Hayata) F.G. Meyer 它是臺灣島特有的樹種
,福建福州市、廈門市和海南有引種,長勢良好。主要辨別特征為:葉大,二回奇數(shù)或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可長達5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葉緣呈鋸齒狀,葉片前端漸尖4.斐濟欒Koelreuteria elegans subsp. elegans (Seemann) F.G. Meyer 它是唯一沒有分布在我國的欒樹
,和臺灣欒同屬一種而為不同的亞種,產(chǎn)地在太平洋斐濟島。據(jù)美國植物學(xué)家推測,可能是在遠古時期,我國臺灣島上臺灣欒的泡囊狀果實隨海水飄逸到該島,其種子隨后落地生根,生長發(fā)育演化而來,該種的根其實還在中國。主要辨別特征為:葉大,二回羽狀復(fù)葉,小葉葉柄極短,長1-2.5毫米;花瓣4或5枚,偶6枚,花瓣端部圓鈍;蒴果苞片圓形,長約4厘米,可與臺灣欒相區(qū)別。欒樹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栽培
,分化產(chǎn)生了不少變種,如我國選育出的尖頭欒(paniculata ‘a(chǎn)piculata’),塔形欒 (paniculata ‘Fastigiata’) 和秋花欒(paniculata ‘September’)等等;美國選育出的玫瑰燈籠欒(paniculata ’Rose Lantern’), 它們在園林綠化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但種不外乎上述幾種,是上述4個種(亞種)的種下分類階元,不能單獨稱為一個種。欒樹價值高
欒樹樹冠大而圓潤
,葉片為植物中比較少見的二回羽狀復(fù)葉欒樹渾身都是寶:葉含鞣質(zhì),可提制拷膠
讓我們多種欒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