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很相似的皇帝,他們就是秦始皇與漢武帝。不僅是現(xiàn)代人喜歡將他們放在一起討論,古人也常常一起提到他們,比如南北朝的劉勰就在《文心雕龍》里寫道:“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鑒同時之賤哉!”
秦始皇與漢武帝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不僅都對華夏民族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就連執(zhí)政期間犯下的錯誤都幾乎一樣。我們常說秦朝亡于暴政,秦始皇嬴政窮兵黷武,窮奢極欲,修筑長城、修建陵墓,勞民傷財,可其實,在這些方面,漢武帝一點都不比秦始皇“遜色”。漢武帝在位54年,有四十多年都在對外征戰(zhàn),光是對匈奴的大規(guī)模遠征就超過十次,期間的軍費開支不計其數(shù)。而且,在晚年時,漢武帝奢侈無度,他侵占良田,修建上林苑,用于享樂,他還遍尋方士,修煉仙丹,追求長生不老。這樣看來,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和窮奢極欲,比之秦始皇一點也不差,然而,兩人之后的結(jié)局卻大相徑庭,秦朝二世而亡,西漢卻繼續(xù)蒸蒸日上,迎來昭宣中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漢武帝避免了亡國之禍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追溯到秦始皇和漢武帝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秦始皇是開國之君,他橫掃六合,滅亡諸國,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這對于華夏民族的大一統(tǒng)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可是秦始皇沒有認識到社會矛盾依舊是極為尖銳的,六國被滅,百姓本就沒有歸心,天下征伐許久,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正是需要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但秦始皇卻想畢其功于一世,四處征伐,修建長城,大興土木,透支了國力,激化了矛盾,最終導致秦朝覆滅。
可是漢武帝不同,他是一位“富二代”,而且是實力極為強大的“富二代”。西漢經(jīng)過文景之治的發(fā)展,國家昌盛,府庫充足,《漢書·食貨志》記載當時繁盛的景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庇形木爸未蛳碌幕A(chǔ),漢武帝自然可以大膽的施展自己的抱負。
而且,西漢苦匈奴久矣,自白登之圍以后,匈奴就十分輕視西漢,時常侵擾西漢邊境,搶掠西漢百姓,當漢武帝時,舉國請戰(zhàn),百姓們都想與匈奴人決戰(zhàn),打出西漢國威。有了這層因素,盡管漢武帝發(fā)動的戰(zhàn)爭規(guī)模比秦始皇還要大,但西漢的百姓不至于像秦朝百姓一樣完全過不下去,且人們對于西漢的統(tǒng)治認同感較強,故而西漢沒有走向滅亡。
當然,西漢能夠延續(xù)下去,避免亡國之禍,不全是依靠“祖上積德”,漢武帝本人的反省,對于西漢的延續(xù)也有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到漢武帝晚年,西漢確實有傾覆的危險,數(shù)十年的征伐已經(jīng)使得國內(nèi)民怨沸騰,軍隊苦不堪言,各地都有小規(guī)模的流民造反。漢武帝到晚年時,認識到了帝國潛在的危機,他開始反省自己的得失,而《輪臺詔》就是他反思并決心改過的成果?!遁喤_詔》,又稱“輪臺罪己詔”,是漢武帝劉徹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下的詔書。在詔書當中,漢武帝否決了在西域輪臺屯田備戰(zhàn)的提案,并對派遣李廣利遠征匈奴表示悔恨。漢武帝知道,這時候需要緩和社會矛盾,于是他說道:“當今務(wù),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保ā稘h書》)
盡管史學家們對于《輪臺詔》到底是不是漢武帝的罪己詔一事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認識到了自己窮兵黷武的弊端,同時對政策進行了微調(diào),放緩了征戰(zhàn)的節(jié)奏,緩和了社會矛盾,這是漢武帝做的很好的一件事情。
除此以外,漢武帝對于身后事的安排,也比秦始皇更加妥當。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不老,他極為忌諱其他人在自己面前談“死”字,這就導致沒人敢主動提起立儲一事。秦始皇去世以前,頭腦還是清醒的,他留下遺詔,讓公子扶蘇回京,實際上就是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墒菫闀r已晚,秦始皇沒有撐到回京,他去世以后,趙高聯(lián)合李斯,篡改詔書,擁立胡亥上位,同時賜死扶蘇。胡亥上位以后,變本加厲,最終引發(fā)嚴重的社會矛盾,導致秦朝覆滅。
而漢武帝在立儲這件事上,做的很好。經(jīng)歷太子劉據(jù)被逼造反一事以后,漢武帝開始逐漸醒悟,尤其是晚年時,他開始選定繼承人。漢武帝當時還有幾個子嗣,但都很不成器,漢武帝于是將年幼但卻很聰慧仁義的劉弗陵選為繼承人,同時任命能臣霍光為輔政大臣。最終的事實證明,漢武帝托付對了人。漢昭帝繼位以后,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緩和了社會矛盾。漢昭帝突然去世以后,霍光先是擁立劉賀為帝,發(fā)現(xiàn)劉賀昏庸無道以后,他又將劉賀廢掉,迎回漢武帝的曾孫劉詢?yōu)榈?。劉詢登基以后勵精圖治,與漢昭帝一起創(chuàng)造了“昭宣中興”。
漢武帝執(zhí)政期間,與秦始皇一樣,窮兵黷武、窮奢極欲,但由于文景之治留下來的底蘊,以及漢武帝晚年時的悔改和妥當安排,讓西漢避免了亡國之禍。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江西老表”這一稱呼到底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