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將秦基偉與上甘嶺之戰(zhàn)(一)
第一軍情作者:吳東峰
提要:1952年,美國大選之年。這時的美軍已在朝鮮戰(zhàn)場用盡了除原子彈之外的所有武器,卻沒有占到半點便宜。
打響15軍軍長秦基偉:準備拼老命.png)
新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迫切需要一場勝利,緩解美國朝野的強烈不滿
。戲劇性的是,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艾森豪威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里特
,成了主導新的攻勢的指揮員
。他以消耗 彈藥而聞名,以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專用名詞:“范弗里特彈藥量”
。
范弗里特的“攤牌行動”聽起來規(guī)模巨大
,目標卻只是企圖奪取志愿軍占領的兩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包——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
,范弗里特集中300余門大口徑火炮
、27輛坦克和40余架飛機,進攻上甘嶺
。
那一年
,范佛里特60歲。他的對手
、志愿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
,38歲。
01
彭德懷:“誰丟了五圣山 ,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
上甘嶺,位于朝鮮五圣山下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
。從空中鳥瞰
,這個小村子在五圣山伸出去的兩個山腿間;在軍事上
,這兩個山腿被稱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
。再往前便是美軍控制的平康、金化
、淮陽地區(qū)
,也被美軍稱為“鐵三角”。
1952年初春
,秦基偉率15軍接替16軍防務
,在朝鮮中線的“鐵三角”地區(qū),約30公里寬的正面擔任防御作戰(zhàn)任務
,歸屬三兵團指揮
。在布署作戰(zhàn)任務時,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明確指示:
“五圣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五圣山失守,后退500米就無險可守。誰丟了五圣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圖片來自沙盤演兵
秦基偉對彭德懷的指示印象很深,但他并不知道進入當年8月
,美軍已經(jīng)開始實施進攻五圣山的計劃了
。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lián)合國軍”地面部隊總指揮官的范佛里特曾三次到前方視察,把目光投向了五圣山
。范佛里特制定了一個名為
“攤牌作戰(zhàn)”的作戰(zhàn)計劃
,又稱“金化攻勢”,他揚言:“不付出過大的犧牲就能拿下一些陣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五圣山背后是一馬平川的平康平原
▼
圖片來自三維地圖說歷史
上甘嶺地形
▼
在這期間,面對敵“鐵三角”地區(qū)防守的秦基偉自然也沒有閑著
。部隊完成布防任務后
,他一頭鉆進他那間小草屋里,起草了一份《有關今后防御作戰(zhàn)的指導思想》報告
,提出建立突不破的防御陣地的作戰(zhàn)方案
。而具有深意的是,當這個方案提交軍黨委審閱時
,竟引起了一場關于“如何構筑突不破的‘馬其諾防線’”的激烈討論
。
5個月后,15軍發(fā)布的《粉碎敵人秋季攻勢作戰(zhàn)方案》里
,重申強調(diào)了“
寸土不讓 ,堅決固守”的作戰(zhàn)指導方針。
秦基偉原是二野部隊的
,長期在一野工作的彭德懷對他并不熟悉
。彭德懷印象最深的還是15軍在空前殘酷的第五次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的戰(zhàn)斗力
。因此,
彭德懷決心把原作為志愿軍戰(zhàn)略預備隊的15軍,擺到中部戰(zhàn)略大防御的要沖上。那時,秦基偉在解放軍戰(zhàn)將序列中的知名度并不高
,15軍的威名也遠不如擺在它左右的兩支勁旅
,梁興初擔任軍長的38軍和著名戰(zhàn)將王近山兼任軍長的12軍;前者是四野的王牌
,后者是二野的主力
。
秦基偉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能夠率部在“鐵三角”面前“寸土不讓
,堅決固守”嗎
?他能夠頂?shù)米 奥?lián)合國軍”飛機大炮的優(yōu)勢兵力進攻嗎?他能夠做到像彭德懷要求的那樣“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嗎
?
秦基偉
▼
02
敵人是佯攻還是主攻?
激烈的戰(zhàn)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陣地全線展開了,敵軍在一個同一的時間向我軍80華里的正面進犯
,但不論敵軍的兵力大小毫無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
。
從黎明前后,美七師偽二師抽調(diào)三個團的步兵在大炮三百余門、飛機五十余架、戰(zhàn)車四十七輛掩護下向我上佳山(新占陣地)、芝林南山(新占陣地)、及419、597.9、537.7等陣地進攻,其中以五圣山前沿597.9及537.7高地為最激烈......
——秦基偉1952年10月14日日記
1952年10月14日
,北京時間4時30分,秦基偉突然被一陣猛烈的轟炸聲震醒
。將軍“騰”地坐起
,伸手抓起電話,問值班參謀:“是怎么回事
?”值班參謀慌慌回答:“估計是五圣山方向的炮聲……”
秦基偉壓住火氣說:“我不要估計
,弄清楚了馬上報告!”他立即披衣起床
,急令作戰(zhàn)室了解前沿動向
。
時任作戰(zhàn)參謀桑傳寶后來回憶,秦基偉此時并不知道,美軍正集中16個炮兵營的300多門大炮
,40架飛機和120輛坦克
,同時向五圣山猛烈轟擊,五圣山前后左右的大小道路均遭敵封鎖
,方圓數(shù)公里內(nèi)硝煙彌漫
,已成一片火海
。
秦基偉更不知道
,范佛里特半個小時前已通過美聯(lián)社駐漢城記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勢開始了”,幷揚言“這是一年來聯(lián)軍向中國軍隊主要防線所發(fā)動的一次最猛烈的進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聯(lián)合國軍”果然來勢兇猛。戰(zhàn)斗第一天
,就向這兩個僅有3
、7平方公里的小山頭,發(fā)射炮彈30余萬發(fā)——戰(zhàn)火最猛烈時
,
平均每秒鐘落彈6發(fā);投擲炸彈500余枚,平均每平方公里傾瀉炮彈和炸藥達45噸。上甘嶺戰(zhàn)役后聯(lián)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
▼
據(jù)15軍參謀長張?zhí)N鈺回憶
,當時計算美軍放炮總量,是在碗里丟豆子的辦法統(tǒng)計
,敵炮聲響一下
,統(tǒng)計員就往碗里丟一粒豆子。還有按響點做記錄
,作為補充判斷
。這個統(tǒng)計法,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準確
,但基本上不會有大錯
。軍師的偵聽站和兩個中心觀察所反饋:
陣地表面巖石被擊碎成粉末狀,達一尺多厚,山地標高削低兩米,部分坑道被炸毀。15軍軍部駐地道德洞離五圣山20公里
。道德洞并不是洞
,而是朝鮮的一個村名。15軍作戰(zhàn)室是一個四周用園木支撐
,頂部用鋼板覆蓋厚土的隱蔽部
。從現(xiàn)在留存的照片,仍依稀可辨隱蔽部室內(nèi)情景:四周掛滿了軍用地圖,地圖上端寫著《平
、淮地區(qū)第15軍防御部署及敵軍態(tài)勢圖》
,室中間有一長方形條桌,上面鋪著草黃色的軍毯
。
秦基偉進去后
,問作戰(zhàn)參謀桑傳寶:“今夜炮打的特別激烈,敵人是佯攻
,還是主攻
?”
桑傳寶答:“五圣山方向落彈密集,軍長
,我看不像佯攻
,美國人是想偷襲我們的冷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上甘嶺是五圣山下的一個小村子
,它正好位于597、9高地和537
、7北山高地的中間
。桑傳寶回憶說,敵人突然猛攻上甘嶺
,秦軍長確實有點意外
,但他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應對
。
圖片來自三維地圖說歷史
一個星期前的10月5日深夜
,南朝鮮軍第二師三十二團一個名叫李潔求的作戰(zhàn)參謀和一個班長越過火線投誠,提供美第七師和李承晚第二師準備向五圣山方向進攻的情報
。我方對此情報半信半疑
,秦基偉也沒有很重視,但在分析敵情時
,曾提到過
,敵人可能會選擇我不注意的方向(五圣山)突然攻擊,這種情況必須警惕和準備
。但是
,在當時參戰(zhàn)的所有人,包括守方和攻方
,
誰也無法想像到,這里竟會發(fā)生一場持續(xù)40多天震驚世界的上甘嶺大仗!
秦基偉指揮作戰(zhàn)的思維空間廣闊而縝密
。就在上甘嶺大戰(zhàn)爆發(fā)的10月13日
,他在日記中寫道:“估計敵人的報復可能以44師陣地為重點
,但必須估計到敵人會尋找我未發(fā)動攻勢的方向和陣地進攻我們;因為敵人認為我新占領陣地方向炮火強
,準備充分
,而選擇我不注意的方向突然攻擊,這種情況必須警惕和準備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秦基偉還寫道:“水無常勢,兵無常情
,用兵的人時刻都在考慮出其不意的動作
。只要我們有了準備,敵人從任何方向發(fā)動進攻都會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沂冀K立于主動”
。
秦基偉半夜進入作戰(zhàn)室后,就沒有離開過
,守著電話機前關注著五圣山的情況。15軍指揮所的掩蔽部狹窄矮小
,身材高大的秦基偉運籌帷幄時喜歡大步來回
,這時只能長久困坐在軍用地圖和沙盤面前沉思。
五圣山前沿易守難攻
,后方均為山地
,敵人為什么對這易守難攻的彈丸之地傾以全力,大舉進攻呢
?此時秦基偉并不完全明白敵人的戰(zhàn)略意圖
,但他的反應是敏捷而果斷的。這么大規(guī)模的進攻
,肯定是主攻
。后來的戰(zhàn)局發(fā)展證明,秦基偉的第一判斷是正確的
。
03
秦基偉:“敵人拉開了大打的架勢 ,我們要做好長打的準備!”
一會兒
,15軍副軍長趙發(fā)田
、參謀長張?zhí)N鈺、政治部主任車敏瞧都來了
。
根據(jù)“聯(lián)合國軍”攻勢和戰(zhàn)場態(tài)勢的發(fā)展
,特別是敵人集中火力、兵力猛攻597.9陣地和537.3北山陣地
,大家判斷五圣山下的上甘嶺很有可能是他們的主攻方向
。
經(jīng)研究
,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敵人經(jīng)過長期準備而發(fā)動的—次軍事行動。敵人進攻的目標
,是易守難攻的五圣山前沿
,企圖打我—個措手不及,拿下五圣山
,進而中間突破
,長驅直入,奪取平壤
,妄圖得到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秦基偉召集大家簡短商量一下
,迅速作出如下決定:
第一,立即向兵團
、志司報告
,調(diào)整第45師部署,停止對注子洞南山的反擊
,
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方向,也就是上甘嶺方向
。
第二
、各級指揮所前移。第45師指揮所前移至德山峴
,第133團指揮所前移至上所里北山
。
第三、調(diào)整戰(zhàn)斗部署
。由135團團長張信元負責指揮597
、9高地戰(zhàn)斗;133團團長孫家貴負責指揮537
、7北山高地戰(zhàn)斗
;134團團長劉占華在師指揮所待命,隨時準備戰(zhàn)斗投入戰(zhàn)斗
;師炮兵群由第45師副師長唐萬成及軍炮兵室主任統(tǒng)一指揮
。
第四,加強后勤保障
。除原先定額儲備的彈藥外
,一線連隊,
每連配備手榴彈8000枚 ,全軍給養(yǎng)儲備3個月
,迅速向坑道補充食物和水。
向守志的44師駐守在五圣山以西的西方山
,原來那里是15軍防守的戰(zhàn)略重點
,今天夜里竟平安無事
。秦基偉打電話,讓向守志密切注意平康口子的情況
,“只要你們那個口子不出事
,上甘嶺的仗就好打!”
10月14日拂曉后
,“聯(lián)合國軍”進攻的重點果然逐漸集中到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上
。美軍2個營、南朝鮮軍4個營的兵力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
。15軍45師一
、三營各一個排的陣地官兵,從佛曉進入戰(zhàn)斗
,抗擊到天明
,他們英勇頑強,浴血奮戰(zhàn)
,激戰(zhàn)至午前
,仍在繼續(xù)反復爭奪。
“聯(lián)合國軍”進攻由2個營增加到到2個團
,再加上坦克
、大炮的支援,戰(zhàn)斗情景之慘烈前所未有
,有的高地官兵甚至與敵人肉搏時間長達一小時。秦基偉當天的日記記載:“到了下午1點
,許多陣地官兵在與敵人反復爭奪后
,傷亡極其慘重。如守衛(wèi)在597.9陣地上的八連一排三班和三排八班
,都
打得只剩下一個人了。”中午12時
,守備五圣山兩個高地的官兵
,與十倍于己的敵人進行了30余次的反復爭奪,因傷亡太大
,不得不退進坑道堅守
,五圣山表面陣地丟失。此時
,上甘嶺兩個陣地
,美李軍占了537.7北山的表面陣地,597.9陣地只被占了三分之一
,而主陣地還在志愿軍手中
。
當時團長們都慌了
。45師師長崔建功趕忙向秦基偉報告表面陣地丟失的情況。崔建功原以為秦基偉會因此大發(fā)雷霆
,沒料到
,他的回話卻沉郁頓挫,擲地有聲:“急什么
?丟了
,再想辦法奪回來!”
秦基偉對崔建功說:“敵人的攻勢不同尋常
,估計會出動2至3個師的兵力
,看來要作打個幾個星期以上,我們可要做好打大戰(zhàn)打惡戰(zhàn)的準備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下午7時左右,第45師以135團二連
、三連
、七連和134團五連,對立足未穩(wěn)之敵分四路實施反擊
,在坑道部隊的配合下
,
以傷亡500余人的代價,殲敵1900余人,活捉敵坦克兵一名。537、7北山、597、9兩個高地,終于又被15軍奪回了。10月14日拂曉攻防態(tài)勢
▼
圖片來自沙盤演兵
反擊戰(zhàn)發(fā)起時
,秦基偉和副軍長周發(fā)田及作戰(zhàn)科長兼司令部辦公室主任溫錫等,在指揮部緊張地關注著前線的戰(zhàn)況
。
作戰(zhàn)參謀桑傳寶回憶
,他把已拔掉的兩面小紅旗又插回了地圖上五圣山前的兩個高地。
這一仗反擊成功
,秦基偉當然很高興很自豪
,但很快他就平靜下來,陷入了深思
。10月15日夜
,秦基偉在日記上寫道:“在過去兩天的戰(zhàn)斗中從主觀上檢查缺點乃至錯誤甚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敝饕憩F(xiàn)如下幾條:
一是發(fā)覺了敵人進攻癥候而缺乏具體的準備工作;二是用兵太擁擠傷亡大;三是過早反沖鋒;四是炮火校弱,彈藥供不應求。
秦基偉心情很沉重。他寫道:“如果我們各級指揮上注意戰(zhàn)術技術
,尤其組織各兵種的協(xié)同和準確適時有力
,我們的傷亡會大大減少。這些教訓雖警惕了各級指揮員
,但過去兩天作戰(zhàn)中由于存在這些缺點而使許多不應傷亡的同志傷亡了
,這是沉重的教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崔建功回憶
,自14日以來,秦基偉軍長幾乎不間斷地與自己通電話
,了解情況
,部署任務,提出建議
。他也一針見血地提出了我們幾天來作戰(zhàn)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