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shù)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在事業(yè)單位考察中,年齡稱謂屬于??伎键c,需要大家積累識記。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幫助大家能夠掌握。
1.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3.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敝軙?,指嬰兒周歲。
4.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一般為2——3歲的兒童。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5.總角:古代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6.始齔:指七八歲。根據(jù)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
7.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8.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p>
9.豆蔻:指女子十三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贈別》。杜牧年輕時曾隨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后離開揚州,臨行時寫了兩首七絕給一位女子?!版虫逞U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倍拍劣枚鲁鹾诺亩罐⒒ū扔魇龤q的少女。
10.舞勺之年:指少年十三至十五歲。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歲期間學習勺舞。出自《禮記.內則》。如孫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興中會,親炙總理,從事革命?!?/p>
11.舞象之年:指古代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原本是古武舞名,到了此年紀,也就可以上戰(zhàn)場了。
12.及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凹绑恰奔茨隄M15歲的女子。結發(fā):束發(fā),扎結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13.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后代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14.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15.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16.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17.不惑(不惑之年):指四十歲。有“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8.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19.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六十歲?;祝河酶芍Ъo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20.從心之年、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指代七十歲。
21.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歲?!尔}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p>
22.中壽:指八十歲以上。傘壽:八十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米壽: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八十八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欲旺盛之意。上壽:九十為上壽。白壽:百少一為九十九,故借指九十九歲。茶壽:指一百零八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23.期頤:指百歲高壽。期,即轉過一圈了。頤,生活起居需要養(yǎng)護。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關注微信號:山西事業(yè)單位考試指南,獲取更多備考內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3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