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并起的局面之中。魏,蜀,吳三國就在這種情況之中,三分天下,形成一個三足鼎立之勢,而曹操所率領的魏國一直都處于一個強者的狀態(tài)。在赤壁之戰(zhàn)時,孫劉不得不聯(lián)合起來對抗曹操。
在劉備入駐西川,收復蜀地之后,屯田養(yǎng)兵,實力也是蒸蒸日上。文有諸葛,武有關羽趙云,實力也是不容小覷,反而觀之,只有東吳在三國里處于一個默默無聞的地位。曹操攻打東吳的時候,只能聯(lián)合劉備一起來對抗,而在后期也只是附屬于曹操。吳國在三國里的生存地位,可謂是一個風尖浪口之上,極其艱難。
吳國的建立者孫權與曹操和劉備不一樣,曹操與劉備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打下來的天下,而在孫權之前,是他的哥哥孫策,孫策之前是他的爸爸孫堅。孫堅因為平定黃巢之亂有功,被朝廷封賞,一路遇到程普張昭等人的扶持,手中有了一些軍力。
在與劉表的沖突之中,孫堅身亡,此時他的哥哥孫策一路上招兵買馬,在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之下,建立了江東。孫權手中的吳國的基業(yè)可以說是從孫策手中繼承而來的。
劉備與孫權的做大,曹操不可能坐視不管,曹操在統(tǒng)一北方之后,不管是在武將還是謀士之上,都勝于孫,劉兩方,此時他率領著大批量的軍隊來攻打東吳。劉備和孫權迫于無奈只能連手來抵抗曹操的進攻,在赤壁之戰(zhàn)中,在孫劉兩家聯(lián)軍的努力之下,大敗曹操,而在此次戰(zhàn)爭之后劉備奪得荊州。
在三國時期荊州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也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奪取荊州之后,劉備以荊州為中心,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先后奪得了漢中,巴蜀等地,將自己的主力部隊遷軍成都之后,劉備才開始大規(guī)模地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而劉備最開始的發(fā)家之地荊州,是劉備在赤壁之戰(zhàn)為了保留自己的根基,向東吳所借的,可是當劉備更功成名就之后。東吳來要回荊州時,卻遭到了劉備的拒絕,劉備屢次推脫,引得孫,劉聯(lián)軍關系破裂,東吳孫權心生不滿。而劉備此時軍力已經(jīng)擴充極強,抱著興復漢室的名聲討伐曹操,而關羽此時也大展威名,水淹七軍,大敗曹仁,一時間聲名顯赫,大有一統(tǒng)三國的趨勢。
在此時,東吳孫權為了保證自己江東的穩(wěn)定,不得不去聯(lián)合曹操,曹操正面吸引關羽的注意力,而自己從背后偷取荊州,一定程度上去磨損劉備的有生力量。而在此時,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逼得關羽敗走麥城,丟失荊州。荊州重新回到東吳的懷抱之中,鞏固了江東的統(tǒng)治地位。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從此正式形成。
在三國長達幾百年的紛爭局面之中,東吳一直都是處于一個弱勢方的局面。不管是曹操來襲還是劉備來襲,他都只能去聯(lián)合另外一方來抵抗這一方。也給人一種墻頭草的感覺。不過東吳地勢險峻,占有天時地利人和機智,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單個一方來攻打東吳都很難賺到便宜,除非兩者聯(lián)手進攻東吳,不過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三國時期,吳國正是在魏國與蜀國兩者的夾縫之間生存,不能說他的實力很弱,只能說他的地理限制了它的發(fā)展能力,但是也給他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這也是東吳成為三國之中最后一個滅亡的國家的原因。
內(nèi)容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若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5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寧國蘆溪瞿氏家族的變遷
下一篇: 審判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