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品味嘉興端午

      一個蟲蟲的旅行 2023-09-22 15:23:58

      品味嘉興端午

      李亞妮《百科知識》

      一說起嘉興端午

      ,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xiàn)出“吃粽子”“觀龍舟競渡”的畫面。嘉興的端午不僅注重吃和玩的民俗事象,在服飾和居住方面也很有講究。

      端午話服飾

      從文獻記載來看

      ,嘉興端午的服飾習俗非常豐富
      。清乾隆《古禾雜識》記載:“芒種
      ,逢壬入梅
      ;夏至
      ,逢庚斷梅
      。又三日為頭時,又五日為中時
      ,又七日為末時
      。時中小兒禁剃頭。閨人作蟾蜍袋
      、蒜葫蘆
      、金蜘蛛、絹老虎
      、釵梁綴
      、健人符;又婦女剪蠶繭為花
      ,兒童以雄黃涂面塞耳
      ,或書王字于額。市工之戲
      ,久不作矣
      。”清嘉慶《嘉府典故纂要續(xù)編》中也有“婦女制繒為健娘(掛于首
      ,童子系于辮末)”的說法
      。在嘉興南湖地區(qū),依然保留有端午佩香囊
      ,穿老虎衣
      、老虎鞋和戴老虎帽,系五彩絲的習俗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

      、香包、荷包
      ,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圖案紋飾
      ,縫制成形狀各異的小繡囊,內(nèi)裝中草藥白芷
      、川穹
      、艾草、排草
      、山奈
      、甘松、高本行等。端午節(jié)時佩戴在胸前
      ,香氣撲鼻
      ,避毒蟲叮咬,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建國前

      ,家境稍好的人家制作香囊大多用絲線纏繞,比較費料
      ,而且對女紅的技術(shù)要求較高
      ;普通農(nóng)家則簡單地用布縫制成一個口袋,里面裝上艾草等
      。建國后
      ,這種用布縫制的香囊變得復雜了,有的以五彩絲做穗
      ,香囊上面則用彩色絲線繡制出各種圖案紋飾
      。香囊里裝各種各樣的香料,如薰衣草
      、玫瑰
      ,還有白芷、枸杞子等中藥
      。這些香料和中草藥帶有濃郁的氣味
      ,小孩戴著可防蚊蟲叮咬,民間稱“辟邪”

      在嘉興南湖區(qū)流傳著關于端午佩戴香囊的傳說:古人很難避過端午這個節(jié)氣

      ,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托夢給人們,說妖魔鬼怪最害怕金屬
      、香氣
      ,只要帶上金屬和有香氣之類的物品,就能避過妖魔鬼怪之害
      。人們就在端午的午時
      ,在身上佩戴各種各樣的金屬和有香氣之類物品來辟邪,這種做法俗稱“壓午”
      。從此之后,人們每年端午節(jié)都佩戴金屬
      、有香氣之類的東西
      ,并逐漸發(fā)展成香囊。

      端午時候

      ,還有一種戴在小孩子身上的香包
      ,或者叫香囊、佩幃等,民間稱之為“歷本袋”
      。最早的歷本袋是用綢緞縫制的
      ,形狀各異,有方形
      、八角形
      ,還有12生肖、爬山虎等動物造型
      ,一般長10厘米以內(nèi)
      ,小巧玲瓏,制作十分精細
      。歷本袋上的圖案很漂亮
      ,有松鶴、牡丹等花鳥
      ,還有武松
      呂洞賓等故事人物。有老人回憶自己小時候戴的歷本袋是兩頭小
      ,中間向外凸出(類似燈籠狀)
      ,上面繡“五毒”。袋子里面裝有歷本(舊時的黃歷
      ,取辟邪之意)
      ,有的還放茶葉、桃葉
      、糯米
      、五谷。歷本袋一般是外婆做的
      ,掛在小孩身上
      ,祈盼其健康成長。

      如今端午期間

      ,在南湖大街上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香囊
      ,香囊制作比賽也成了嘉興端午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參賽者制作各種各樣的香囊
      ,材料除常用的絲質(zhì)面料外
      ,還有羽毛、水晶
      、彩帶
      、粽葉、防雨油布
      、藍印花布等
      ;造型上也頗具創(chuàng)意
      ,除了傳統(tǒng)的五角六合粽香囊外,還有更多生動逼真的形象
      ,如香囊被制作成了天上的游龍
      、飛鳥,地上的兔子
      、小熊
      、花朵,水里的雙魚
      、烏龜
      、海星以及一切我們認為好看好玩的物什形狀,如扇子
      、臉譜甚至蓮花彩燈
      ,造型不一而足。

      穿老虎衣

      、老虎鞋
      ,戴老虎帽

      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今人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

      ,粘艾葉以戴之
      。”嘉興小孩出生后的第一個端午節(jié)
      ,要穿外婆送的老虎衣
      、老虎鞋,戴老虎帽
      ,這三者也被稱為“端午寶衣”或者“五毒服”
      。老虎衣大多是一件黃色的小襯衣,衣服的底色和虎皮一樣
      ,上面還繡著百腳(蜈蚣)
      、蛇、壁虎等圖案
      ,“五毒”的顏色是黑色或綠色
      。因為端午前后天氣時冷時熱,民間又有“吃了端午粽
      ,還要凍三凍”的說法
      ,所以小孩子們的“五毒服”在款式上各有不同,有些家長會把它做成寬大又厚實的夾袍
      ,出門時裹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則把它做成長袖或短袖的襯衫,讓孩子貼身穿
      ,嘴里還會念念有詞:“你有蛇蟲百腳
      ,我有‘五毒’衣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老虎帽也是黃色的

      ,額頭上有一只老虎,后面稍微低一點
      ,還有兩個小耳朵
      。民間認為,農(nóng)歷五月里蛇
      、蟲這些有毒的東西會出來
      ,小孩子的抵抗力差,容易被咬到生瘡疔
      ,老虎是百獸之王
      ,給小孩穿上老虎衣、老虎鞋
      ,則可以避病消災
      ,保佑小孩健康成長。

      給小孩子額頭上點雄黃酒或者寫“王”字也是當?shù)氐囊环N端午習俗

      。端午節(jié)當天中午
      ,母親或者奶奶用手指蘸著雄黃酒在小孩的額頭上寫個“王”字或者輕輕點一下,在耳朵
      、下巴
      、腋窩處抹一抹,據(jù)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叮咬

      系五彩絲

      五彩線又稱為五彩絲

      ,是用青、白
      、紅
      、黑、黃5種絲線捻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讹L俗通義》中有關于五彩絲的記載,《藝文類聚》卷四做了引用
      ,“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
      ,辟兵及鬼,令人不生病瘟
      ,亦因屈原”
      ;還解釋了佩戴五彩絲的意義,“五月五日系命縷
      ,俗說以續(xù)人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端午節(jié)時
      ,南湖地區(qū)的市場上有賣五彩線的,小孩買來系在胳膊上或腿上
      ,作為一種飾品令人艷羨

      端午話家飾

      在嘉興,還有端午貼辟邪符

      、張?zhí)鞄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鐘馗像的習俗?/p>

      掛符

      嘉禾端午民俗體驗館的資料中寫道:“端午節(jié)時,嘉興南湖區(qū)一帶的百姓常會在自家門上貼‘雄雞圖’

      ,認為公雞不怕五毒
      ,因而被作為‘五毒’的鎮(zhèn)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垭u圖’描繪大公雞嘴上叼著蜈蚣
      ,爪下抓著蚰蜒、蝎子
      ,雄健之狀
      ,儼然是保護合家平安的另一種門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嘉興民間有端午送符的習俗

      。一般農(nóng)歷五月初到端午,寺廟的和尚會到村民家里送符
      。送的符通常是一張黃紙
      ,上面畫著道士的頭像,以示辟邪
      。如今老百姓會在端午當天掛出鐘馗像
      ,祈求平安。

      掛艾草

      、菖蒲和大蒜頭

      南湖農(nóng)村有在房前屋后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在端午當日,家家戶戶還會在門上懸掛菖蒲
      、艾草和大蒜頭
      。當?shù)厝苏J為“菖蒲是一把劍,大蒜頭是一個銅鑼
      ,上面的天神用一個銅鑼
      ,艾草是一個馬鞭”。端午節(jié)前
      ,街上的賣主把幾根艾葉
      、幾株菖蒲和一根大蒜(帶根帶葉的)用紅繩綁在一起出售。

      艾草

      、菖蒲和大蒜頭具體的掛法不一
      ,有的人家將它們橫掛在門框上方
      ,也有的人家將它們豎著掛在門框一側(cè)的上方。據(jù)說要一直掛到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前
      ,把去年的拿下來準備打霉煙用
      ,再掛一把新的上去
      。有的人家每個屋子的門上都會掛
      ,普通人家只在大門上掛。掛的時間點是在中午12點之前
      ,有的人家會在午時3刻以前掛上

      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故事:南湖區(qū)原來有很多村子,有一年皇帝派來一個官員

      ,官員蠻橫霸道
      ,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將村里所有的鐵器都收上去
      。官員的行為讓百姓忍無可忍
      ,最后決定起義。于是各家商定在農(nóng)歷五月五日中午12點起煙
      ,因為煙是有毒氣體
      ,百姓都用大蒜頭堵住自己的鼻子,當天夜里官員便被煙熏死了
      。當時是夏天
      ,官員的尸體味道很難遮掩,為了防止被皇帝派來的其他官員發(fā)現(xiàn)
      ,百姓人人吃大蒜
      ,以此來遮掩住這個氣味。官員死后
      ,百姓擔心他的鬼魂會回村子來騷擾
      ,于是就在門上掛上菖蒲、艾草和大蒜頭
      ,將艾葉做成人形
      ,將菖蒲做成寶劍的樣子。百姓在未曾有科學的藥理知識之前
      ,把艾草
      、大蒜頭和菖蒲理解成了辟邪、除穢
      、保全身心的物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看來,艾草具有理氣
      、利尿
      、解熱
      、止血等功效,艾草和大蒜能抑制細菌
      、增強人體免疫力
      ,菖蒲氣味辛,有開心竅
      、補五臟的作用
      ,人們將這些掛在門上,有滅菌保健之用

      打霉煙

      打霉煙是嘉興一帶端午節(jié)俗中居室民俗事象中的一種

      。打霉煙是在端午午時(中午12點鐘)舉行的一種儀式,家里的主人(一般都是主婦)將去年掛在門上的菖蒲
      、艾草拿下來
      ,打個結(jié),加一點點柴火
      ,放點雄黃
      ,滴點燒酒,再放上從藥店買來的中藥
      。將這些東西放在用來打霉煙的爐子或火盆里
      ,關緊門窗,點著后
      ,冒出一團煙霧
      。主人端著火盆或爐子到各個房間熏一熏,夏季就不會有蚊蟲叮咬了

      嘉興是一個多雨的城市

      ,河流也很多,人們在夏天自是免不了蚊蟲叮咬
      。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還有親自打霉煙或者看父母打霉煙的經(jīng)歷
      。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和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打霉煙的民俗活動逐漸逝去
      。如今
      ,僅在少數(shù)的鄉(xiāng)下人家,端午的時候還會在飼養(yǎng)禽畜的地方打霉煙熏熏蚊子

      在南湖民間

      ,隨著社會的變遷、城鎮(zhèn)化的加速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居住形式的改變
      ,一些傳統(tǒng)的習俗在年輕一代人的身上逐漸淡化,或者說逐漸形式化、簡單化
      、空洞化
      ,但端午的情結(jié)依然深藏在人們的心中。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1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也沒有參加過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展覽是有關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
      。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