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多斜街,在北京生活這么多年才知道
北京吃喝玩樂
2023-09-22 16:32:11
老北京人有句諺語
,說 " 出門奔斜街
,不走正路 ",還甭說
,北京 " 斜門彎道 " 胡同還真不少
,但是為何道是斜的
,生活這么多年才知道
。
什剎海煙袋斜街

與做買賣有關
在地安門以北
,鼓樓前臉兒
,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煙袋斜街
,這條街東北西南走向
,大概有二百多米長。當年
,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煙或水煙的嗜好
,于是城里的煙葉行業(yè)就發(fā)展起來了。
那時候還不時興抽煙卷兒
,抽煙講究用煙袋
。住在斜街上的人家挺有經濟頭腦,看準了行情,一戶挨一戶地開起了煙袋鋪
。打那兒以后
," 煙袋斜街 " 可是越叫越響。不過
,還有個事兒很值得注意
,就是煙袋斜街本身。特像一只煙袋
,三百米長的街道像煙桿
,東口像煙袋嘴兒,西口到頭折向南邊
,通往銀錠橋
,看上去活像煙袋鍋兒,您說
,這種巧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據(jù)說,有的鋪子還給慈禧太后通洗過水煙袋
,這事兒使煙袋斜街的知名度大為提高
。
東西斜街
金水河故道改成
從西單鬧市區(qū)往北走一站地,有兩條斜街———東斜街和西斜街
。 清代時
,以甘石橋為界,把這里分為東
、西斜街
,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今天。西斜街西起豐盛胡同
,東到西單北大街
;東斜街西起西單北大街,東到大醬坊胡同東口
。元代時
,這里是金水河河道,后來河道干涸
,被填平為街道
,并且以河道的形狀取名斜道。
外館斜街
與清代接待藩王有關
所謂 " 外館 "
,是針對 " 內館 " 而言的
,不管內館還是外館,都是接待蒙古王公的場所
;根據(jù)夏仁虎《舊京瑣記》的記載
,接待蒙古人的賓館,在東交民巷的叫做內館,在安定門外西北方向
、黃寺東側的叫做外館
;外館隸屬于清廷理藩院。
據(jù)《清會典》載
,蒙古王公和西藏黃教領袖按照 " 年班制度 "
,輪班進京朝貢,謁見皇上
,被分別安排在外館和黃寺居住
,他們的隨員及商人也在此與內地商人貿易,使得這個區(qū)域當時十分繁華
。由于從黃寺
、外館進入內城最便捷的交通就是從東南方向的安定門進入,因此很容易走出一條西北
、東南走向的斜街
。
楊梅竹斜街
以楊姓媒婆的名號命名
宣南多斜街,楊梅竹斜街便是其中之一
,街長 496 米
,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
。該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
,明代時有 " 斜街 " 之稱。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京師全圖中注為楊媒斜街
,想彼時此街內必住有一位巧舌如簧的楊姓媒婆
,定是成全了諸多好姻緣,故而街以人名
。
清末
,諧音加字雅化為楊梅竹斜街,真正精彩雅致的好名字
。楊梅竹斜街 25 號
,曾是清朝乾隆帝御賜給戶部尚書
、東閣大學士梁詩正的宅邸
。楊梅竹斜街 61 號,過去是酉西會館
,沈從文初到北京時便住在這里
,冬季無火爐,睡覺時把全部能蓋東西都蓋在身上
,寫出了《邊城》
、《長河》、《湘西散記》等散文體小說。該街上的銀錢業(yè)公會
,當年是北京的票號
、錢莊的公會。街上還有湖筆大師戴月軒的故居
、京劇武生楊小樓故居
、評劇演員新鳳霞故居等等。
鐵樹斜街
跟鐵樹沒有半毛錢關系
在老北京的胡同中
,鐵樹斜街的歷史
,它要從金中期算起,已有近 900 年的歷史
。鐵樹斜街
,很多第一次聽說它名稱的人都會隨口問上一句:" 這鐵樹在哪兒啊 ?" 其實鐵樹斜街根本就沒種過鐵樹,原來這條街在明朝時只稱斜街
,從未種過什么鐵樹
。
到了清朝,有位李姓做鐵鍋的棚鋪
,到清朝末年便諧音為李鐵拐斜街了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時候又叫成鐵樹斜街呢
?答案是建國后
,1965 年整頓街巷名稱時,將棚鋪夾道
、升官巷并入
,改稱鐵樹斜街。您別聽著這胡同名兒土氣
,卻因為 1894 年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誕生而讓它名噪一時
,梅宅位于李鐵拐斜街 62 號 ( 現(xiàn)為 101 號 ) ,院內東廂房便是梅蘭芳先生出生所在
。
高梁橋斜街
與清代修建的 " 三山五園 " 有關系
從京城通往 " 三山五園 " 的線路
,一條是水路,另一條是旱路
。水路就是從元
、明兩朝修建起的 " 御河 " 作為水上通道。旱路就是從西直門通往萬壽山的 " 御路 "
。
根據(jù)《" 御路 " 和海淀區(qū)旅游交通》一文
,這條御路的具體走向是:東起西直門外北下關的高梁橋,西北向走
,經過北下關娘娘廟
、廣通寺
、大柳樹、黃莊
、海淀南小街
、西大街,北出海淀鎮(zhèn)
,西折至萬壽山
;西段萬壽山與玉泉山也有御路相通,出玉泉山宮門又可去香山
。清代帝王不僅來此休閑避暑
,而且用于治理朝政、接見使臣
。正因為 " 三山五園 " 都在西北方向
,所以按照走捷徑的原理,經過高梁橋的道路也必然是西北
、東南走向的斜街了
。
櫻桃斜街
相傳得名于櫻桃樹
櫻桃斜街走向傾斜,東南起自大柵欄西街
,稍有彎曲
,西南到達堂子街。明朝這里有羊氈作坊
,稱這楊氈胡同 "
。" 楊 " 可能是 " 羊 " 的諧音,也可能是這個羊氈作坊的掌柜姓楊
。
清朝乾隆年間已改稱 " 櫻桃斜街 "
,沿用至今。因為該街中曾有櫻桃樹(這一說法待考)
,又因為街道走向偏斜
,故得名。櫻桃斜街內多為居民住宅
,街內過去還有貴州會館
。街中原有皈子廟,早已無存
。民國十七年(1928 年)
,葉春善、王長林
、侯喜瑞等人發(fā)起成立 " 北平梨園公益會 "
,會址設在櫻桃斜街
。民國二十五年(1936 年)又改組為 " 北平梨園公會 "
。
白米斜街
與儲藏大米無關
白米斜街緊鄰現(xiàn)今地安門十字路口
,方位上是從東北向西南傾斜,略呈 "S" 形走向
,如果掐頭去尾
,全長不足 350 米,因此
,一度俗稱 " 百米斜街 "
,意思是這條老街不僅 " 歪斜 ",而且 " 短小 "
。
不過
,白米斜街卻是它正宗的稱謂,從明代開始延續(xù)到今天
。據(jù)《燕都叢考》記述
,此胡同早年有一座 " 白米寺 ",當以此得名
。白米斜街曾住過許多名人大腕
,如白米斜街 23 號曾住過溥儀的 " 淑妃 " 文繡;白米斜街 11 號曾是清朝末年軍機處大臣的張之洞的故居等
。此外
,斜街里還包含了兩條分別向北、向南的小巷
,一是 " 白米北巷 "
,直通什剎海東河沿兒。
那么北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斜街呢
?
1
斜街源自故道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而興建的
。元大都是事先設計規(guī)劃好后才施工興建的,因此城里的街巷胡同的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
,縱橫交錯
,給人留下棋盤的印象。
然而
,在橫平豎直的街巷胡同之外
,還有諸多斜街曲巷,這些斜街曲巷按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考證
,原本都是故道
。
2
河道演變
一個城市是離不開水的。古代的北京地區(qū)曾是水鄉(xiāng)澤國
,并不缺水
,到處是河流、湖泊及各類蓄水的“坑”
。如今留下的孫家坑
、象鼻子中坑等等便 是極好佐證
。
為了飲用和水運交通的方便,在興建大都城時幾乎全保留下來
。天長日久
,當這些河流湖泊干涸后,就演變成街巷了
。河流多是彎曲的
,因此形成的街巷自然是斜的了。
3
戰(zhàn)略需要
至于東直門
、阜成門等城門外的斜街
,則與河流無關。昔日的城門
,除南門樓
、箭樓外,還有甕城
,出入城門的人
,只能從甕城里出入,而甕城所開的門洞往往在兩側
,所以城門外(前門除外)的大街是斜的
,這種斜街的設計完全出于守城的戰(zhàn)略需要。
北京的特色是什么
北京的特色:四合院
、胡同
、京劇、相聲
。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tǒng)民居形式
,遼代時已初成規(guī)模,經金
、元
,至明、清
,逐漸完善
,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
,“四”指東
、西、南
、北四面
,“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
。經過數(shù)百年的營建
,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
、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十大胡同分別是南鑼鼓巷
、煙袋斜街
、帽兒胡同
、國子監(jiān)街
、琉璃廠、金魚胡同
、東交民巷
、西交民巷、菊兒胡同和八大胡同
。
京劇曾稱平劇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
、二黃為主
,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
,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
、四喜、春臺
、和春
, 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
,同時又接受了昆曲
、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
,民間曲調
,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
,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fā)展,直至共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
,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
,遍及中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相聲
,作為一種民間說唱曲藝,起源于華北地區(qū)
,在明朝即已盛行
。如今,中國相聲有三大發(fā)源地:北京天橋
、天津勸業(yè)場和南京夫子廟
。
與其他幽默表演不同,相聲強調說唱
,與八旗文化一脈相承
,連闊如曾說:“相聲這種藝術就是由‘八角鼓’產生的。
擴展資料
(四合院)
,是由東
、西、南
、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
,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
,大規(guī)模規(guī)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
、衙署
、街區(qū)、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xiàn)了
。
據(jù)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
,自南以至于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
。大街二十四步闊
,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逼浯危暮显旱臉嫵捎歇毺刂帯K脑郝鋵捑b疏朗
,四面房屋各自獨立
,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
,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
,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
,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
;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
、飼鳥養(yǎng)魚
、疊石迭景
,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
,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筑
,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
。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
,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筑環(huán)境學
,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合院的裝修、雕飾
、彩繪也處處體現(xiàn)著民俗民風和傳統(tǒng)文化
,表現(xiàn)出人們對幸福、美好
、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
、壽字組成的圖案
,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門簪
、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lián)
,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
,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
,或銘處世之學
,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
,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
,有如一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殿堂。
北京最大、最小
、最寬
、最窄
、彎最多
、歷史最悠久胡同是那些
?
1
、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
位于北京市珠寶市街西側
,臨近大柵欄商業(yè)區(qū)。一直是歷史上和現(xiàn)在北京最窄的胡同
。胡同全長55米
,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
,兩人走過都要側身而行
,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筑。 推著自行車就難以通行
。
2
、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
位于西城區(qū)東南部的
,屬于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
。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
、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
,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
,與西單大街相交叉
。
3
、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
,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
,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
,這里曾是著名的使館區(qū)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先后有英國
、法國
、美國、俄國
、日本
、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
,并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
。
1949年以后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qū),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里屯一帶的館區(qū)
。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qū)
,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筑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
4
、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雖名為“大街”
,實際上是胡同
,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只有一尺長
,而是長約30余米
。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
5
、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
九灣胡同位于宣武區(qū)東部
,東口與鋪陳市胡同相連
,西口從校尉營胡同通出,全長約390米
,彎曲之處不下于13處
,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胡同。
6
、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磚塔胡同
。
磚塔胡同因胡同東口的磚塔而得名。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
,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
,元朝就有了。
參考資料:_錢市胡同
_靈境胡同
_東交民巷
_一尺大街
_九灣胡同
_磚塔胡同
北京的特色文化
北京的特色文化是四合院
、胡同
、京劇、相聲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tǒng)民居形式
,遼代時已初成規(guī)模,經金
、元
,至明、清
,逐漸完善
,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北京十大胡同分別是南鑼鼓巷
、煙袋斜街
、帽兒胡同、國子監(jiān)街
、琉璃廠
、金魚胡同、東交民巷
、西交民巷
、菊兒胡同和八大胡同。
京劇曾稱平劇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
,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
,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相聲
,作為一種民間說唱曲藝,起源于華北地區(qū)
,在明朝即已盛行
。如今,中國相聲有三大發(fā)源地
,北京天橋
、天津勸業(yè)場和南京夫子廟
。
擴展資料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里
,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筑
,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
、廟壇和陵墓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地區(qū)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占北京市4%
。北京現(xiàn)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
四合院建筑,是我國古老
、傳統(tǒng)的文化象征
。四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
,形成一個口字形
,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
,結構之巧
,數(shù)量之眾多,當推北京為最
。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
,大大小小,星羅棋布
,或處于繁華街面
,或處于幽靜深巷之中;大則占地幾畝
,小則不過數(shù)丈。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
,最多時有6000多條
,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規(guī)劃相當整齊
,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
。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相對較寬
,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
,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所以也叫馬路
。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
。
--北京
文章來源于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3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