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涂靖‖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

      方志四川 2023-09-29 00:15:18

      (來源:方志四川)

      歡迎關(guān)注“方志四川”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

      涂 靖

      四川省綿竹市博物館3號展廳內(nèi),存放著一組明末首輔劉宇亮的遺物

      。包括水晶印章三方、玉麒麟香爐一件
      、七荷玉盤一件
      、水晶壺一件、玉桃一件
      。它們被作為博物館的重點文物安置在展廳突出位置。其中三方水晶印章最為特別
      ,準確反映出這批遺物的信息
      。筆者在這里主要談?wù)勥@些印章的一些情況。

      劉宇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ú赜谒拇ㄊ【d竹市文管所)

      印章主人劉宇亮其人

      綿竹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兩個宰相,一個是南宋抗金名將張浚

      ,另一個就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首輔劉宇亮
      。相對而言,劉宇亮的聲譽不如張浚
      。但其在綿竹所留下的遺物和事跡廣為流傳,知名度遠在張浚之上
      。關(guān)于劉宇亮的傳說
      ,綿竹婦孺皆知。在綿竹
      ,劉宇亮通常被稱為“劉天官”,綿竹境內(nèi)現(xiàn)存的“關(guān)帝廟”“上帝宮”等明代古建筑的修建均與劉宇亮有關(guān)
      。在綿竹遵道鎮(zhèn)
      ,現(xiàn)在還有傳說是劉宇亮曾演兵的校場“跑馬嶺”
      。據(jù)《綿竹縣志》記載
      ,崇禎帝曾因劉宇亮主動請纓督戰(zhàn)的事跡
      ,在其宅邸“天官府”門前修建石牌坊一座,以彰其忠義
      。該牌坊高大宏偉,橫額上書“首輔請纓”四個大字
      ,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據(jù)史料記載,劉宇亮世居綿竹

      ,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劉延齡
      ,曾先后任湖廣嘉魚和南京宣城兩縣教諭及云南歸化縣令
      ,剛正廉潔,政績顯著
      ,離任之時“父老臣轅下,至納履乃得發(fā)”
      ,歷代縣志均列其為鄉(xiāng)賢
      。劉延齡有子3個,長子劉宇揚曾任陜西漢中南備道太常寺少卿
      ;次子劉宇烈,先后任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和陜西總督
      ,后戰(zhàn)死邊疆;劉宇亮是劉延齡最小的兒子
      ,也是成就最大的兒子,自幼德才雙修
      ,據(jù)縣志載其“詩才清美
      ,書法遒勁”。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
      ,劉宇亮中進士,之后屢遷至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年)任禮部尚書
      ,入閣
      ,崇禎十一年(1638年)出任首輔。1642年
      ,被崇禎帝免官還鄉(xiāng),后病逝于老家綿竹天官府

      世人對劉宇亮的評價褒貶不一

      ,主流的觀點是其“沽名釣譽,臨陣脫逃
      ,出爾反爾,玩弄國憲”
      ,但也有人認為他“為官清正,臨危不懼
      ,激流勇退”。世人之所以有這些看法
      ,多是根據(jù)正史的記載而作出的判讀
      。眾所周知,史書在書寫前朝歷史時多會加上主觀色彩
      ,更何況是在抗擊滿清的過程中義正辭嚴的首輔劉宇亮。劉宇亮遺物的出土對研判劉宇亮其人
      ,補史
      、證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guān)于印章

      劉宇亮的這批遺物

      ,于1999年7月綿竹市城區(qū)大北街舊城改造時在地下1.2米處發(fā)現(xiàn)的,裝盛于一木箱之內(nèi)
      ,至出土時木箱早已腐朽
      。其出土位置當為明時劉宇亮宅第“天官府”。而據(jù)其出土狀態(tài)應(yīng)當是有人故意埋藏于此
      。由此似乎可以猜測,在明末那個動蕩年代
      ,綿竹城破之時
      ,劉宇亮后人為保存其物品,倉促之間用木箱裝斂埋于老宅地下。然而這一埋到這批物品重見天日
      ,竟是300多年以后。

      出土的物品頗為珍貴

      ,而且明確反映了其主人及事跡
      。這里我們詳細看看出土的三枚印章。

      其一為“獸紐劉宇亮方印”

      ,水晶質(zhì),通體剔透
      ,質(zhì)地堅硬
      ,以一壯碩之獨角獸為印紐,四足立于方形座上以為連接
      ,渾然一體。整器通高7.5厘米
      ,紐高4.5厘米
      ,印面4.7×4.7厘米。朱文篆書“劉宇亮”三字
      ,明確無誤地表明了遺物主人為劉宇亮,此為其私人印信

      第二方印“麒麟紐元輔請纓方印”

      ,水晶質(zhì)地,以一麒麟四蹄鏤空立于方座之上
      ,麒麟雕刻精細,須發(fā)畢現(xiàn)
      ,回首傲視
      ,頗顯威武。整器通高8.5厘米
      ,紐高5厘米
      ,印面6.4×6.4厘米
      。印面朱文篆書“元輔請纓國朝創(chuàng)見”

      這方印章記載的應(yīng)是1637年清軍從東口進入長城后,燒殺搶掠

      ,如入無人之境,明軍節(jié)節(jié)敗退。清軍日漸深入河北
      、山東等地
      ,對京師構(gòu)成嚴重威脅。京城內(nèi)外人心惶惶
      ,劉宇亮親自日夜巡查北京守軍和城門內(nèi)外防務(wù),在這個京城危在旦夕的時候
      ,劉宇亮上書崇禎帝
      ,主動請纓,督師抗戰(zhàn)
      ,盡管他將承擔戰(zhàn)敗的風險。此時的劉宇亮不得不說是忠君體民
      、為國盡忠的一代賢臣
      。而劉宇亮將其這個事跡做成印章并珍藏之,足見其對“請纓”之事跡引以為傲
      ,忠君愛國之心溢于言表
      。而《明史》中對其“遇敵而趨避之”的記載當有其可疑之處
      ,或是有其他原因,否則劉宇亮不會將“請纓”之事炫耀于世人
      ,至少不會做成精美的印章才是
      。清代詩人趙敦彝就稱贊劉宇亮:

      壯哉劉相國

      ,欲遂終君愿

      登朝自請纓,未堪家多難

      老臣頗知兵

      ,結(jié)習由來慣

      若無奮發(fā)心

      ,養(yǎng)自多遺患。

      流寇與強鄰

      ,飄疾如飛電

      聊將一旅師,為君當一面

      龍顏大喜悅,平臺親賜宴

      水火救中原

      ,兼賜尚方劍

      第三枚印章為“橋紐滋暢印”,水晶質(zhì)地

      ,素面無紋飾
      。整器通高2厘米
      ,印面2.5×2.5厘米
      。印面朱文篆書“滋暢”。這枚印章當為一方閑章
      ,而滋暢二字表現(xiàn)的也是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和追求。這方印章也能反映劉宇亮罷官返鄉(xiāng)之后
      ,追求的一種泰然的生活
      ,并不因罷官而大喜大悲,反映了一個政治家的成熟

      文物將那段歷史真實還原,劉宇亮罷官回歸故里

      ,泰然處之
      ,然而國破家亡,內(nèi)憂外患
      ,使得這位老臣疲病交加,亡于宅邸
      ,至死仍將“元輔請纓”之事引以為傲
      ,乞愿名垂青史。但《明史》并未遂其愿
      ,它勾勒了一個臨陣脫逃、沽名釣譽的首輔
      。通過對劉宇亮遺物的進一步研究
      ,筆者認為,應(yīng)當還其忠君愛國之美譽
      ,這批遺物也當是補史之遺的珍貴資料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涂 靖

      供稿:德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僅為傳播更多信息
      。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方志四川” (ID:scsdfz)

      投稿郵箱:

      2.《巴蜀史志》雜志:bsszbjb@163.com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5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至于文武百官和天子親軍錦衣衛(wèi)等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
      ,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