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人世間有些路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面對單獨一個人去跋涉的路再長再遠夜再黑再暗也得獨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蓉走累了,就停一停治愈好心情,重新出發(fā)。
《北青蘿》
唐·李商隱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世界微塵里”大多數(shù)人都很渺小,不過是光束里懸浮飄蕩的塵埃。
也正是因為我們足夠渺小,才更應該把握我們僅有的愛與憎的權利,肆意去愛一場,恨一場。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散發(fā)香氣源于天性,從不為外物所拘泥所左右。
這是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不要因為他人眼中的標準而舍棄自我。
《同題仙游觀》
唐·韓翃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閑 一作:生初見 一作:下見人世間就有美好的世外桃源。用一顆平常心活著,夢自己所夢,想自己所想。珍惜身邊的幸福,把握自己所擁有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宋·無門慧開禪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春賞百花,秋望月,夏品涼風,冬聽雪。
若是心中沒有憂愁的事需去煩惱,一年四季都是人間的好時節(jié)。
《春日東山正堂作》
唐·李建勛身閑贏得出,天氣漸暄和。蜀馬登山穩(wěn),南朝古寺多。早花微弄色,新酒欲生波。從此唯行樂,閑愁奈我何。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心緒不好,才會滋生煩惱。人生在世,要活得痛快,就要想得開。
《對酒五首·其二》
唐·白居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人生如石頭撞擊時迸發(fā)出的火光,轉瞬即逝,不必在蝸牛角一般微小的事情上計較。
放開眼界,隨遇而安,笑口常開,方得極樂自在。
《無題》
唐·鳥窠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是個歷史命題,幾乎每個人都發(fā)出過同樣的疑問。
人生如夢,當我們洞悉了大千世界的規(guī)律,就能夠從容看待人生中的苦樂悲歡。
《苔》
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世間最珍貴的,是每一個平凡又尊貴的生命;
人生最精彩的,是對生命過程的每一次的執(zhí)著堅持。
要像這小小青苔,不以微小而自卑,在天地之間高傲、執(zhí)著、自信地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世界浮躁人心太吵學會放慢步調在只屬于自己的精神花園里漫步張弛有度,才是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是一本由為你讀詩 編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68.00,頁數(shù):216,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讀后感(一):詩歌文字里的少年氣,和大美好
向來覺得詩歌與音樂一樣,都是始于作者而成于讀者(聽眾)的主觀藝術形式,其在藝術價值上的好壞往往并不基于作者本身,而在于觀賞者是否認可和傳頌,所以自古才有不乏名詩短句為人津津樂道而其創(chuàng)作者倒并無盛名。
本書脫胎于“為你讀詩”IP下的朗誦環(huán)節(jié),而精選詩歌的受眾也面向孩童所以并不會顯得晦澀難懂,反而充滿少年氣,如《十二月十九夜》一篇:“海是夜的影子,思想是一個美人,爐火是墻上的樹影,是冬夜的聲音?!本呦笫挛锏拇?,讓這樣的句子通行在各個年齡階段上,而其作者廢名獨特的排列結構,也使得長短句末尾字音并不甚押韻的情況下,顯示出另類的節(jié)奏感。于孩童而言,深層次的隱含價值并無需過度挖掘,一則是有趣,二則是上口,所以諸如此類的天然、自然氣質才是最好的選擇。
湖南衛(wèi)視最近火熱的節(jié)目《身臨其境》在某種方面來說,是發(fā)掘了影視作品臺詞上另辟蹊徑的魅力,經(jīng)過配音者的二次創(chuàng)作,分離在電影劇情之外的臺詞對白依舊呈現(xiàn)了難以言說的精致感,讓人不得不贊嘆好的聲音對文字的加分是極為正向的。而“為你讀詩”同樣如此,二次創(chuàng)作在沿襲了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外,也考究當時當?shù)禺斝木诚碌睦收b者是如何解剖和理解詩詞的,哪怕是細微差別上的拿捏過渡,都會使得一篇朗讀展現(xiàn)兩個不同的形象,所以我才更認可本書的必要——教會家長和孩子如何去閱讀直至朗讀,摘取除背誦句子外的深層美感,培養(yǎng)或再建讀者群體對文字的敏感。
這本書,或者說這個欄目存在的意義,在于它合乎當下網(wǎng)絡使用者的碎片化閱讀習慣,短小精致的詩歌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順應了潮流趨勢,也似乎幫助到一部分讀者群體重新燃起“詩歌”熱,這是很有意義的加成舉措。
詩與歌是有相輔相成的能力的,鮑勃迪倫的獲獎也從一方面激勵了后來人對加工文字的熱愛,既然歌曲可以以它的美感傳播到世界的舞臺上,那么可以供人自由朗誦甚至隨意哼唱的詩歌也同樣在未來擁有不錯的出口。閱讀詩歌——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創(chuàng)造詩歌,在獲得個人情感體驗的同時,雕琢屬于自己的文字節(jié)奏,那么為孩子讀詩就是有價值的,他們相對天馬行空的思維駕馭起無甚規(guī)則而更在乎性格的詩歌,一定會比成年人的初始接觸要更充滿靈性。
直至如今,我還記得中學時第一次看到同桌筆記里抄錄的那一句林徽因——我說你是我的人間四月天,笑音點亮了四面風。其實那個年紀很難想明白她所描繪的愛情畫面是如何動人的,但這句子里散發(fā)的獨屬于春天的活力和純凈,的確在一瞬間點燃了少年心對整個春天的期待,“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迸c前文所說的同樣的意象美,重重疊疊的比喻自見樂感,如果再和著后來偶然瞥見的徐志摩的一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雕塑般的文字能力,讓萬物復蘇于天地間肆意蔓延。
除卻詩歌之外,書中也同樣摘錄有如蕭紅的《呼蘭河傳》、安徒生的《海的女兒》這樣的文章段落。如果不是制作方將《海的女兒》的開頭那副海底畫面節(jié)選出來,即使之前我也曾讀過原文,也沒有如此細細品味的機會——隱藏在故事悲劇性結尾的背后,其實同樣有安徒生對童話世界美麗的雕琢。
在海的遠處,水是那么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要想從海底一直達到水面,必須有許多許多教堂尖塔一個接著一個地聯(lián)起來才成。 詩歌作為一個今不如古而且越加明顯的文體形式,依舊能在當下獲得眾多人的共鳴,其實是一件值得大贊的事情。
如春風吹山谷,黃鶯鳴殘夜,驟雨打芭蕉,大雪滿樓臺。都是他人眼中的大美好,又如何不讓人怦然心動。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讀后感(二):水一樣的詩歌,風一樣的童年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鬃咏逃约簝鹤涌柞帲粚W習《詩經(jīng)》,就沒有說話資本。可見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讀詩的習慣,對他們的文學興趣培養(yǎng)和品味談吐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可是,孩子們到底應該讀些什么詩?可能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有的家長說,希望孩子讀到一些積極明朗、對健康成長有指導作用的詩;另外的家長則可能說,希望孩子讀到具有較高藝術水準,能夠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詩;還有的家長說,孩子讀一些中國古典詩詞好,能夠提高孩子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當然還有一些家長更愿意讓孩子讀一些現(xiàn)代詩,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進對社會的認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詩歌,無論是古詩還是新詩,都是世界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讓孩子了解詩歌,不僅能讓孩子品味詩的優(yōu)美意境,加強孩子對語言的鑒賞能力,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啟迪智慧,增加孩子對各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睹刻旖o孩子讀首詩》是300萬讀者口碑傳播的詩歌品牌“為你讀詩”精心編選,從浩瀚的古今中外詩歌海洋甄選了備受時間檢驗、榮獲國際大獎、真正符合孩子身心成長的100首古今中外經(jīng)典詩歌。這本書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稱得上是最適合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是知識的源泉??梢?,如果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教育就失去了意義。而詩歌中的想象,確實能給孩子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翅膀。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的階段,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尤為重要。讓孩子讀詩,正是因為它蘊涵著智慧和哲理,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生活啟迪和為人處事的道理。
孩子是簡單的,而正是因為單純,他們能接受更五彩的世界。他們天真爛漫,天馬行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童話,更是人世間各式各樣美妙的情感。在《每天給孩子讀首詩》中所選的這些詩詞里,那些靈動的文字,那些跳動的音律,會給孩子帶來多么大的驚喜——原來,這就是生命;原來,這就是世間;原來,這就是萬物!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讓孩子們在最純真無邪的時候快樂地學習詩歌,讓他們擁有一個被詩詞熏陶的童年,對他們的一生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在這斑斕之中,孩子們得到的是最飽滿的滋養(yǎng)。
給孩子一個玩具,不如給孩子一本書。在當今的教育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把閱讀能力作為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學習能力的第一把鑰匙,能開啟通向各個學科、領域之路,因此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自主閱讀。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
“腹有詩書氣自華?!毕矚g讀詩的孩子自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儒雅氣質,他何時何地都不會孤獨,他的人生會比別人精彩,他的思維會比別人活躍,他的心胸會比別人寬廣,孩子在讀詩的過程中用心靈與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從而,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靈魂也得到了凈化。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童心世界,那是一個單純、稚拙、獨特的世界,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那里面裝著孩子們數(shù)不清的幻想和許許多多兒童特有的秘密。家長們,現(xiàn)在開始,每天給孩子讀一首詩吧,給孩子的人生抹上幸福的底色,比給他萬貫家財更有意義。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讀后感(三):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如果你問一個成年人:“春天是什么?”
很有可能,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你。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春天是什么?”
他可能會說,春天是戴著黃色太陽帽的水仙花,是換上新袍子的大樹小草,是一株向著陽光的向日葵……
除了春天之外,整個世界,在孩子眼中,都是如此的絢麗、豐富、有趣。這一切,源于孩子們有一顆天真至信的心。
也許你會說,是的,當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是這般的可愛、純真。隨著年紀的增長、時光的摧殘,我們的天真都會被歲月打磨掉。那么,如何讓這份最真的對世界的信任、對世間萬物的熱愛深入我們的骨髓血肉之中?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讀詩。更重要的,是從小就開始讀詩。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聽到有人在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足以說明,詩書的絕妙好處。無論是講究韻律、意境的古詩,還是朗朗上口的現(xiàn)代詩,只要讀起來,都是一種心靈和精神上的享受。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這本書,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姼杵放啤盀槟阕x詩”編選的一本詩集。編者們在璀璨的詩海中,選取了可以培養(yǎng)孩子興趣、創(chuàng)造能力、積極態(tài)度的,真正對孩子身心成長有益的100首古今中外經(jīng)典詩歌。這100首詩歌共被編在“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jié)里,以季節(jié)的轉換,在色彩紛呈的書頁中,感受詩歌的美,在文字和節(jié)奏的帶動下,讓人與詩產(chǎn)生共鳴和連接。
通篇讀完,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每一首詩,都不復雜、也不深奧,極附合孩子的閱讀能力,在每一首詩文旁邊這,都配有清新自然的插畫。詩與圖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讓閱讀和觀賞完美結合。可以算的上是一本孩子讀詩的上好作品。
在一個雨后的下午,我正好讀到了這一首《雨》作者:戴維斯
我聽見樹葉飲著雨水,
我聽見上面飲飽的樹葉,
向下面口渴的樹葉
一滴一滴地送著雨水
這是多么美妙悅耳的聲音,
這些樹葉在我身旁歡飲。
當太陽出來后,
雨也漸漸停住,
有片奇異的光會充滿,
每一顆暗暗的、圓圓的水珠,
我希望,太陽照射的通亮,
那又將是另一種可能的景象。
一場雨,在這首詩的描寫下,變成了如此美好的、靈動的景象。一切都活了起來,它們不再是簡單的、空洞的雨水、樹葉、陽光……而是帶有鮮活生命的生物。給孩子們讀這樣一首詩,他也一定能懂得和體會這樣的世界,而且他還會把這樣的世界一直延續(xù)下去。
前幾日,在網(wǎng)上看到楊照先生寫的一篇關于孩子閱讀的文章中說到:“孩子,你要學會在自己的宇宙里當一個無止境的探索者?!彼谖恼逻€提到,孩子不光是要有閱讀的興趣,還需要多去研究,不要流于表面。
所以,讀詩,也可以從小就能培養(yǎng)并加深閱讀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詩歌都是用簡潔明了的話語,表達出最深的意義?!睹刻旖o孩子讀詩》這本集子,也很好的完成了這一點。它不僅帶來文字 和韻律節(jié)奏的美感,還在詩中帶著孩子去探索、求知。
泰戈爾說:歌聲在空中感到無限,圖畫在地上感到無限,詩呢,無論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的。
正因為詩有了這種無限,才能能透過它看到了世界的精彩、豐富。更能讓孩子的想象得到延展和深入。
這本書,無論是成年人讀、孩子讀,或者你和孩子一起讀,早上讀、晚上讀,我想,都是一場關于真、善、美的體驗,是一次又一次的對于宇宙未知的探索和獲得。
就像是書中這首《天真的預示》寫的這般: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剎那里收藏。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讀后感(四):水一樣的詩歌,風一樣的童年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鬃咏逃约簝鹤涌柞帲粚W習《詩經(jīng)》,就沒有說話資本??梢娮尯⒆訌男【宛B(yǎng)成讀詩的習慣,對他們的文學興趣培養(yǎng)和品味談吐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可是,孩子們到底應該讀些什么詩?可能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有的家長說,希望孩子讀到一些積極明朗、對健康成長有指導作用的詩;另外的家長則可能說,希望孩子讀到具有較高藝術水準,能夠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詩;還有的家長說,孩子讀一些中國古典詩詞好,能夠提高孩子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當然還有一些家長更愿意讓孩子讀一些現(xiàn)代詩,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進對社會的認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詩歌,無論是古詩還是新詩,都是世界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讓孩子了解詩歌,不僅能讓孩子品味詩的優(yōu)美意境,加強孩子對語言的鑒賞能力,還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啟迪智慧,增加孩子對各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睹刻旖o孩子讀首詩》是300萬讀者口碑傳播的詩歌品牌“為你讀詩”精心編選,從浩瀚的古今中外詩歌海洋甄選了備受時間檢驗、榮獲國際大獎、真正符合孩子身心成長的100首古今中外經(jīng)典詩歌。這本書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稱得上是最適合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是知識的源泉??梢姡绻荒芘囵B(yǎng)孩子的想象力,教育就失去了意義。而詩歌中的想象,確實能給孩子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翅膀。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的階段,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尤為重要。讓孩子讀詩,正是因為它蘊涵著智慧和哲理,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生活啟迪和為人處事的道理。
孩子是簡單的,而正是因為單純,他們能接受更五彩的世界。他們天真爛漫,天馬行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童話,更是人世間各式各樣美妙的情感。在《每天給孩子讀首詩》中所選的這些詩詞里,那些靈動的文字,那些跳動的音律,會給孩子帶來多么大的驚喜——原來,這就是生命;原來,這就是世間;原來,這就是萬物!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弊尯⒆觽冊谧罴冋鏌o邪的時候快樂地學習詩歌,讓他們擁有一個被詩詞熏陶的童年,對他們的一生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在這斑斕之中,孩子們得到的是最飽滿的滋養(yǎng)。
給孩子一個玩具,不如給孩子一本書。在當今的教育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把閱讀能力作為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學習能力的第一把鑰匙,能開啟通向各個學科、領域之路,因此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自主閱讀。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
“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讀詩的孩子自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儒雅氣質,他何時何地都不會孤獨,他的人生會比別人精彩,他的思維會比別人活躍,他的心胸會比別人寬廣,孩子在讀詩的過程中用心靈與名人對話,與歷史對話,從而,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靈魂也得到了凈化。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童心世界,那是一個單純、稚拙、獨特的世界,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那里面裝著孩子們數(shù)不清的幻想和許許多多兒童特有的秘密。家長們,現(xiàn)在開始,每天給孩子讀一首詩吧,給孩子的人生抹上幸福的底色,比給他萬貫家財更有意義。
《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讀后感(五):愛的教育,試著從讀詩開始吧
聽過很多人說《每天給孩子讀首詩》這本書是如何如何好,到了真的收到書、打開書,并且讀過了其中所收錄的古今中外詩人的100首詩歌之后,覺得雖然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書的一開始說的兩句話,卻深以為然——第一句:詩的語言,就是愛的語言;第二句:詩的陪伴,就是愛的陪伴!善于讀詩的好處,再沒有比這兩句更為讓人信服的表述了!
關于詩的作用,孔子在《論語·陽貨》中的表述相當經(jīng)典:“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奔日f明了詩歌欣賞的心理特征與詩歌藝術的社會作用,又是對詩的功能的最為到位的表述。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的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多數(shù)情況下,詩是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而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的。詩的本質特征是抒情美,是文學中的文學。
詩的好處是如此突出,所以,不僅要盡可能做到“每天給孩子讀首詩”,讓孩子在品味詩的語言與意境之美中開始每一天或者告別每一天;而且,還要精心選擇,在單位時間里收獲更多的詩歌中的精華之美。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天給孩子讀首詩》中所選擇的100首詩歌,完全可以視作一個“引子”,既可以從這里開始,與詩歌開始近距離接觸以至于親密接觸;更可以運用拿來主義,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那些經(jīng)過了時空考驗和沉淀的經(jīng)典作品,在別樣的詩歌之美中開啟更加令人難以忘懷的每一天,以詩意的心態(tài)去看待那些成功、失敗,去品味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
客觀地來說,這個世界雖然并沒有多么美好,但也沒有那么不好。它就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有自己的運行軌跡和規(guī)律。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一方面要努力地與這個世界打交道,另一方面也要以自己的努力來積極影響和改造這個世界——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還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讀詩,至少具有認識、教育、審美等三大作用,能夠陶冶情操,能夠再現(xiàn)世界,也能夠在自己感覺到累、感覺到不開心的時候,來告誡自己,無論如何,這個世界依然有一種美好需要自己去品味、去發(fā)掘……
總體上來說,雖然這本書名為《每天給孩子讀首詩》,但讀詩的對象卻不必僅限于孩子,而是盡可以無限大地擴大受眾范圍。尤其是處在如今這樣一個發(fā)展和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浮躁與功利越來越普遍的時代,通過古今中外詩歌中的那些經(jīng)典作品,努力去更多地接受愛的教育,更加具有客觀上的一種必要性與重要性。
關于閱讀的詩句如下: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3、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于我們。
4、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其專精。
5、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陸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
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古人苦讀書的故事:
1、勤能補拙: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他天資并不聰明,記憶力也不好.但勤能補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書,別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記住它的內容,但鄭板橋不行.于是,他就多讀幾遍,一些經(jīng)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徹底弄懂才肯罷休.他不僅勤于讀書,還勤于思考和勤于練習.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動不動地發(fā)呆,別人跟他說話,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問,或前言不對后語,其實他是在專注地思考問題.正由于他勤奮努力,終于成為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2、刮目相看: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將軍叫呂蒙.他從小家貧,依靠姐夫鄧當生活,因此除了苦練武功以外,沒有讀多少書.其后一直過著軍旅生活,也沒有能認真地讀一點書.后來吳王孫權要他認真讀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說:“你說你事情多,難道比我還多嗎?我還經(jīng)常讀史書、兵書,自己覺得收益很大.”從那以后,呂蒙發(fā)憤讀書,孜孜不倦.都督魯肅曾去看望呂蒙,開始時對呂蒙還有輕視之意.經(jīng)過交談,發(fā)現(xiàn)呂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還多,他高興地拍著呂蒙說:“我以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現(xiàn)在這樣博學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自當刮目相看嘛.” ?、
3、映月讀書: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窮,白天做鞋為生,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借著月光讀書.白居易有詩云:“是時天無云,山館有月明,月下讀數(shù)遍,風前吟一聲.”孟郊也曾有“夜貧燈燭絕,明月照吾書”的詩句,說明許多都有映月讀書的體驗.?
4、囊螢映雪:囊螢映雪是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里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后《三字經(jīng)》中引用了這個典故曰:“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
5、鑿壁偷光: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墻壁上鑿了個洞.當?shù)匾粋€大戶人家有許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報酬.主人很驚奇,問他為什么,他說:“我想得到主人的書,全部讀完它.”主人很受感動,就用書作報酬資助他.后來,匡衡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6、長明燈下苦讀:元代畫家、詩人王冕出身農家,小時候要幫人家放牛,干雜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書,但白天在寺院里干活,一則忙得喘不過氣來,二則老和尚也不讓他干活時看書,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讀書.可是沒錢買燈油,好學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里不是有長明燈嗎?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會去的,極安靜,沒有干擾.深夜,他來到佛殿,只見長明燈在微風中搖蕩,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顯得陰森可怖;但是強烈的求和欲使他壯大了膽子,爬到佛像的膝上,湊著長明燈讀他喜愛的書.他專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從此以后,佛殿的長明燈下,天天有個孩子在凝神苦讀.?
7、歐陽修鋪沙識字: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給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來維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學年齡,歐陽修家貧不能入塾,只得跟母親學習.他把細沙倒在院子里當紙,把蘆葦桿當筆.歐陽修跟母親日日學字,接受訓蒙教育,過了一段時間,歐陽修就可以閱讀一些書籍了.有了自學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歲時考中了進士 ,后來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71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有一種牽掛,溫暖了一生的時光
下一篇: 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