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超然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心態(tài)的樣子,就是生活的樣子。
?點上方綠標(biāo)可收聽國學(xué)文化主播朗讀音頻人如何才能活得不累?
《肖申克的救贖》里說:“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p>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到累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遇事時的心態(tài)。
心態(tài)對了,人就不累了。
讀懂以下4大定律,你就能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活出輕松快意的人生。
01
韋奇定律
經(jīng)濟學(xué)家韋奇曾說:即使你有主見,如果有10個人看法和你不同,你就很難不動搖。
這種被別人左右的現(xiàn)象,就是“韋奇定律”。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
有個小和尚非常苦惱,他問師父:
“東街的大嬸稱呼我為大師,西巷的大伯罵我是禿驢,劉家的阿哥贊我清心寡欲,王家的小姐說我凡心未了,那我究竟算什么?”
師父聽后,指了指旁邊的一盆花和一塊石頭,笑著說道:
“不管別人怎么說,花還是花,石頭還是石頭?!?/p>
毀譽由人,是非在己。
打破“韋奇定律”的桎梏,才能活得舒坦痛快。
民國時期,北平流行文化沙龍。
熱情好客的林徽因夫婦,每逢周末便在家里組織沙龍聚會。
許多文化界的精英紛紛慕名而來,談古論今,切磋學(xué)問。
聚會中,博學(xué)多才的林徽因總能侃侃而談,成為全場的焦點。
然而,在那個年代,林徽因的行為也招致了許多非議。
一時間流言四起,不少人認(rèn)為她這種頻繁搞沙龍的行為是賣弄、出風(fēng)頭、不知檢點。有人甚至認(rèn)為冰心寫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是在影射林徽因的招蜂引蝶、左右逢源。
那段時間,林徽因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對于種種流言蜚語,她一笑置之,專心致志投入工作,周末回家后還是像往常一樣組織沙龍聚會。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林徽因最終在建筑學(xué)和文學(xué)上都有所建樹,成了一代才女。
余華在《活著》中寫道:“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p>
世界那么大,總有人和我們看法不一致。如果總想活成他人期待的模樣,那終究會迷失自我。
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也不要用別人的眼光,來評判自己的人生。
畢竟,生活是自己的,遵從本心,才能過得舒心。
02
瓦倫達(dá)定律
美國著名鋼索表演藝術(shù)家瓦倫達(dá),一直以超高難度且穩(wěn)健的演技聞名。
73歲那年,他決定舉辦一場告別表演,為自己的演技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瓦倫達(dá)認(rèn)為謝幕演出分外重要,不僅將奠定他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隊帶來很大的支持和利益。
出場前,他不斷告訴自己:“這次太重要了,千萬不能失?。 ?/p>
然而從沒出過差錯的他,竟然在做兩個簡單的動作時,不慎墜落,當(dāng)場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痛心地說:
“我預(yù)感到會出事,以前他只專注于走好鋼絲,而這次,他太想成功了,導(dǎo)致無法專注,否則以他的技能,是不會出事的?!?/p>
內(nèi)心越渴求,越容易失手,越在乎的東西,越容易失去。
這就是“瓦倫達(dá)定律”。
生活中,很多事之所以困擾著我們,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得失心太重了。
因為太想打好球,所以發(fā)揮失常;因為太想考好試,所以心慌手顫;因為太想得到一個人,所以低到塵?!?/strong>
然而,越執(zhí)著,越在意,越事與愿違。
相反,懷一份平常心,看淡成敗輸贏,看開聚散離合,隨緣而行,隨遇而安,該來的終究會來。
正如有位哲人所說:“緊握拳頭,抓住的只是空氣,伸開五指,觸摸到的將是整個世界?!?/p>
越是人到中年,越應(yīng)該看淡得失,明白“盡人事,聽天命”的道理。
要知道,漫漫人生路,平常心,最可貴。
03
曼德拉定律1994年,南非總統(tǒng)曼德拉,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就職儀式一開始,他起身致辭,先介紹了各國政要,然后恭敬地向臺下的3名獄警致敬。
原來,曼德拉曾被關(guān)押27年,典禮前,他特別邀請了3名曾虐待過他的看守人員到場。
讓所有人敬佩的,是接下來他說的這句話:
“在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jīng)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
正是這種既往不咎的胸懷,使得曼德拉受到無數(shù)人擁戴。
怨恨如同牢獄,原諒別人,就是升華自己。
這便是“曼德拉定律”。
蘇軾曾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章惇。他們兩人是同榜進(jìn)士,年輕時一起游山玩水,吟詩作對。
后來,章惇因為蘇軾和自己政見不同,通過玩弄權(quán)術(shù),把年近花甲的蘇軾逐出朝堂,貶到嶺南,想讓蘇軾客死蠻荒之地。
蘇軾大赦后,章惇的兒子給蘇軾寫信,希望蘇軾對章家網(wǎng)開一面,不要打擊報復(fù)。
而蘇軾只說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p>
生活中,我們難免遭遇傷害,若總是耿耿于懷,其實就是用他人之錯誤懲罰自己。
放下別人的錯,才能解脫自己的心。
正如季羨林在《一生自在》中所說:
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么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chǎn)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
世事猶如書籍,翻過去了,才能書寫新的篇章。
過去的事,別再介懷;過往的傷,試著釋懷。
04
杜利奧定律醫(yī)院的病房里住著兩個病人,一個住在窗邊,一個住在墻邊。
靠墻的人整天唉聲嘆氣,為病情擔(dān)憂。
靠窗的人則常給靠墻的人講窗外的景色。
哪種花開了,有蝴蝶飛來又飛走了,園丁正在修剪樹木花枝......
靠墻的人心情由此好了很多,不由得羨慕起靠窗的病人。
兩周后,靠窗的病人康復(fù)出院,經(jīng)過申請,靠墻的病人搬到了窗邊。
然而,他并沒有看到花、草、蝴蝶,因為窗外分明只有一堵墻。
科學(xué)家杜利奧提出:
心態(tài),決定眼中的世界,心態(tài)的樣子,就是生活的樣子。
一個人心態(tài)是積極還是消極,決定了其生活是明亮還是灰暗。
心態(tài)好,即便高墻阻隔,也能聞到芬芳;即使身陷泥潭,也可伸手摘星。
作家塞爾瑪曾陪伴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的軍隊基地里。
丈夫每天出去演習(xí),只留她一人在小鐵皮房子里。
天氣炎熱,當(dāng)?shù)厝擞植粫f英文,讓她很是無聊難耐。
于是就寫信給父母,訴說自己的苦悶,抱怨環(huán)境艱苦。
父親回信說: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的是滿地泥濘,另一個看到的是滿天繁星?!?/p>
正是這句話,改變了塞爾瑪?shù)囊簧?/p>
她開始和當(dāng)?shù)厝私慌笥?,研究沙漠植物,觀看沙漠日落,尋找海螺殼,學(xué)習(xí)有關(guān)土撥鼠的知識......
原先難以忍受的環(huán)境漸漸變成了令她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幾年后,她把這些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一經(jīng)出版就成了暢銷書。
人生路上,我們也許不能改變處境,但可以改變心境。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
“悲觀者稱半杯水為半空,樂觀者稱半杯水為半滿,我享受現(xiàn)在半滿的生活?!?/p>
05
寫在最后《菜根譚》有言:“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zhuǎn)念間耳?!?/p>
意思是說,苦境樂境,全在心境;是迷是悟,全在心態(tài)。
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一切皆由心生。
心態(tài),是人生真正的主人。
幸福之路,不在別處,就在你我的心之深處。
感到累的時候,就試著去轉(zhuǎn)變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吧。
一個好的心態(tài),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75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