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頻
前兩天,有位家長留言:
“國學君,看您的文章總是強調(diào)陪伴孩子,可是我怎么越陪孩子反而矛盾越多,和孩子的關(guān)系更差了。好迷?!ぁぁぁぁぁぁ?/p>
我很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F(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陪伴的重要性,但是真正陪孩子時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導致陪伴的效果不盡人意。
比如,不少家長認為,和孩子一起待在家里就是陪伴、帶孩子去吃頓大餐看個電影就是陪伴。
其實,陪伴的關(guān)鍵,在于家長有沒有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親子關(guān)系有沒有變得更加緊密。
如果出現(xiàn)下面4種情況,意味著你可能在“無效陪伴”:
01
沒有用心,陪伴只是陪著父母陪伴孩子時,最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不用心:
家長在一邊玩手機、追劇,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
孩子問問題、找家長說話、表現(xiàn)出開心等情緒的時候,家長置之不理,或者敷衍過去······
陪孩子時,由于家長沉迷玩手機,導致孩子發(fā)生危險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
襄陽一位媽媽帶孩子出門玩耍,只顧低頭玩手機,孩子走丟了還渾然不知。
直到下午3點半,當?shù)匾幻卜捞鼐皳臁钡揭幻呤У?歲男童,通過朋友圈發(fā)動尋找家長。
3個小時后,孩子家長才來將孩子領(lǐng)回。
長期不用心的陪伴,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情感忽視,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漸漸變得不自信。
家長看似和孩子待在一起,但沒有真正和孩子處在同一時空,缺少從語言到情緒的互動交流,親子之間也沒有產(chǎn)生情感連接。
“雖然爸爸媽媽在身邊,可我還是覺得孤單”,是那些被忽視的孩子的心聲。
事實上,有效陪伴,不在時間長短,在于家長是否用心,有沒有把愛和關(guān)注給到孩子。
在陪孩子的那段時間里,應(yīng)當全身心投入,專注地和孩子互動;當孩子自己玩的時候,在一旁安靜地觀察,留心孩子的特點和成長變化。
不要當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父母,俯身進入孩子的世界,轉(zhuǎn)換視角,耐心傾聽孩子說的話、表達的感受,做出及時回應(yīng)。
這樣的陪伴,才能拉近親子關(guān)系,孩子會感受到愛和關(guān)注,內(nèi)心充滿安全感,確認自己的重要性,無形中增強了自我價值感。
02
過度的干涉和控制相比渴望父母陪伴的孩子,還有的孩子非常排斥父母的陪伴,每當和父母在一起時,他更多的感覺是緊張、壓力大,想要逃離。
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是,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管得太多,對孩子指手畫腳、命令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時,嚴密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里臟不能去、那里高不能爬,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孩子感覺自己被束縛;
陪寫作業(yè)時,盯著孩子的字、坐姿、小動作,哪里不滿意就拎出來敲打一番,發(fā)現(xiàn)錯誤就趕緊指出來讓孩子改正;
帶孩子去樂高店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拼,家長非要“熱心”指導,“你不能這樣,應(yīng)該這樣”,“我讓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這樣一來,陪伴就變成了監(jiān)視、控制,帶給孩子的更多是緊張和焦慮,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不接納、不滿意,自信心受到損傷。
這樣的相處模式,孩子無法安心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也容易引發(fā)親子之間的矛盾,破壞親子關(guān)系。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育兒專家蘇珊?施蒂費爾曼在《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中指出:
“我們之所以難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于,只存在于我們想象中的完美孩子,于眼前這個有血有肉的孩子區(qū)別很大?!?br/>有效的陪伴,不是做監(jiān)工,時刻糾錯、控制孩子,而是看見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挑剔。
安全范圍內(nèi),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探索和體驗,除非孩子需要幫助,否則不多加干涉;減少自己的控制欲,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
03
打斷和干擾,破壞孩子注意力有一次,同事的先生和孩子來辦公室等她一起下班,等待的過程中,孩子翻起了書架上的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過了一會,同事的先生準備喊孩子放下書回家,卻被同事攔住了,她說:
“孩子正在專注地看書,我們不要打斷他吧,等等他?!?br/>于是他們也從書架上取出兩本書,靜靜看了起來。
同事的做法是智慧的,因為她知道在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時候,不應(yīng)該隨意打斷。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經(jīng)常在陪伴孩子時不注意這一點:隨意干擾、打斷孩子,長此以往,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在認真寫作業(yè)、閱讀的時候,家長時不時“噓寒問暖”,問孩子冷不冷、餓不餓、給孩子送吃的。
孩子在學習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磨蹭拖延,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是家長們最關(guān)心的問題之一。
其實,孩子天生是具備專注力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家長在無意之間破壞了。
比起提高注意力,懂得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最緊要的事情。
因此,家長在陪伴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正在專心做事,盡量不要去打擾他,可以在一旁安靜地看書、工作,家長專注的樣子,也會給孩子帶來積極影響。
04
陪伴者的情緒、狀態(tài)不穩(wěn)定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情緒和狀態(tài)也很重要。
如果家長悲觀消極、愛抱怨訴苦,孩子往往敏感自卑、內(nèi)心壓抑;
家長愛發(fā)脾氣、擺臉色,孩子容易變得膽小內(nèi)向、形成討好型人格,或是同樣愛發(fā)脾氣。
帶著這樣的情緒、狀態(tài)陪伴孩子,孩子成了家長情緒的垃圾桶或拯救者,不利于心理健康和性格發(fā)展。
有位爸爸,平時工作忙,難得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閑下來,和孩子相處時,卻表現(xiàn)得十分嚴厲,總是看孩子不順眼,動不動朝孩子發(fā)火。
孩子對爸爸又愛又怕,在爸爸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看臉色做事,卑微得讓人心疼。一個和諧溫暖的氛圍,是陪伴的基礎(chǔ)。好的陪伴,應(yīng)該是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冷靜平和的溝通模式,給孩子帶來正能量和正確的引導。
對家長來說,要做好情緒管理、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再去陪伴孩子。
更進一步,是成為孩子情緒教育的引導者,當孩子表現(xiàn)出情緒的時候,表示接納和理解,并教孩子認識情緒、學會管理情緒。
這樣的陪伴,孩子才會從中受益,親子之間的情感也會愈加深厚。
就像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所說:
“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br/>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陪伴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正因陪伴如此珍貴,我們才要學習正確的方式,讓每一次陪伴都能成為親子之間美好的回憶,雙方都得到滋養(yǎng)和成長。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7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